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三月舊帖:專家稱中國軟實力還需更多內在修煉 不能隻靠公關

(2009-08-24 21:51:24) 下一個
zt:三月舊帖:專家稱中國軟實力還需更多內在修煉 不能隻靠公關

2009年03月24日 11:21:24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軟實力的提升不是一個通過外在包裝就可以贏得追隨的工程,軟實力的鑄造應該更多地依靠自身內在的積累和修煉

最近,美國智庫發表了一份中國軟實力的報告,以姚明、《臥虎藏龍》、在華的外國留學生增長和
北京共識等為例,對中國的“軟實力”評頭論足。

軟實力是一種吸引力

“軟實力”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在《注定領導》一書中提出,他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軍事與科技實力;軟實力則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包括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的吸引力、民族精神和社會文化的感召力、政治動員的能力、運作國際組織的能力等。

2006年春夏之交,筆者曾在上海接待奈本人,從他的解釋中,也的確感受到軟實力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國家的強弱,不在於船堅炮利,而取決於其政治製度、社會價值、精神麵貌及其國際吸引力。

中國應大方展示軟實力

中國本身蘊藏的豐富傳統文化資源,就是一種軟實力。

兩千多年前,秦國丞相李斯就說“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他認為秦國之所以是強國,關鍵在於秦有強大的“軟實力”:寬鬆的社會環境,能夠從各國招賢納士,推動商貿,建立了有利於發展的良好環境,秦國國力快速壯大,一舉統一六國。

近代以來,中國對國際社會的吸引力之所以下降,並非軟實力的下降,而是國家硬實力的衰落。西方國家照樣對中國的文化感興趣,照樣掠奪中國的文物和字畫,西方的漢學家們一刻也沒有停止研究中國的步伐。對他們而言,中國的文化充滿著無盡的玄妙和魅力。雖然他們極不願意承認中國比他們先進,卻總也不敢公開說中國沒有文化,隻能說“中國病了”,它猶如一頭睡獅,“一旦醒來,必將震驚世界。”

從前幾年皮尤所做的全球民意調查報告來看,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也並非想象得那麽差,中國在許多國家的形象甚至高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中國的疲弱是硬實力的疲弱,並非軟實力的疲弱。隻不過,沒有硬實力作為支點,軟實力難以挺直腰杆。最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在硬實力上落後,總不敢在處理對外事務中輕易展示自己軟實力的信念和決心。無疑,鑄造中國軟實力,需要挺直腰杆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軟實力。

鑄造軟實力不能隻靠公關

當然,軟實力的提升不是一個靠公關能自動實現的過程,更不是一個通過包裝就可以贏得追隨的工程。對於個體的人來說,先要修身養性後才能齊家治國,而對於國家來說,似乎也需先進行自身內在的積累和修煉,實現軟實力的鑄造之後再來“平天下”。 中國的軟實力取決於中國自身的發展,取決於中國的製度、精神、社會、生活以及人、國家、社會等眾多方麵所形成的榜樣和模板。2008年春汶川抗震救災時,整個國家和全體國民確立了“以人為本”和“生命至上”的社會價值。有評論說得好,當國旗緩緩降落的時候,人的尊嚴在冉冉升起。可見,鑄造軟實力的過程,並非是一個對他國主動公關的過程,而是一個讓自己更加美好的過程。隻要中國自身站在了時代的前列,中國的軟實力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

鑄造軟實力更不是對其他國家和社會形成威脅。軟實力是一種發自肺腑的尊重和認同,絲毫不會有任何外在的強製,是一個自覺自願的心理過程。(特約撰稿趙可金 作者係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