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印度極力保密國產核潛艇可能是為技術落後?

(2009-08-04 00:04:00) 下一個
  東方網8月1日消息: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7月28日報道,印度第一艘國產核潛艇於26日下水。針對這一事件,巴基斯坦海軍發言人薩勒曼·阿裏 27日表示,印度研發核潛艇將破壞整個地區的穩定,並可能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28日,正在中國進行友好訪問的巴基斯坦海軍總參謀長諾曼·巴希爾聲明,巴不會與印度展開核潛艇競賽。

  “攻擊型”還是“戰略型”

  據報道,印度第一艘國產核潛艇“殲敵者”號的排水量約6000噸,造價29億美元,計劃於2011年正式服役。第二艘同型艇將在不久後動工,軍方希望到2015年至少擁有4艘核潛艇。潛艇的主動力係統為壓水式反應堆,由印度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IGCAR)開發。

  該艇的“撒手鐧”是K-15型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直徑0.75米,總長9米,可將500公斤重的彈頭發射到700公裏外。在2008年2月的試射中,導彈順利衝出水麵,但隨後下落不明;由此可見,K-15導彈似乎存在一些未能克服的技術缺陷。

  從噸位上看,“殲敵者”號接近攻擊型核潛艇,可它卻攜帶了彈道導彈;但如果說該艇是戰略核潛艇,其配備的導彈射程又太近(美俄等國的潛射導彈射程大多超過5000公裏),基本不具備戰略打擊能力。因此,這艘核潛艇其實是個“兩不像”。對此有分析稱,印度首先要解決的是核潛艇“有”與“無”的問題,對性能的要求尚在其次。

  嚴加保密為掩蓋落後?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能夠自行建造核潛艇的國家隻有美、英、俄、法、中。它們既有攻擊型核潛艇,又有執行戰略反擊任務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是公認的核大國。印度自製核潛艇的誕生,意味著該國在理論上成為又一支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力量。

  不少印度防務專家據此聲稱,印度在擁有核潛艇後,國際地位將大幅提高。新德裏一直在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國產核潛艇的建成服役,將給其大國夢添加新的籌碼。再加上計劃組建的3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印度海軍控製印度洋的能力或許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也有評論指出,盡管印度全國上下對“殲敵者”號寄予厚望,政府和軍方卻遲遲不肯公布其真麵目,連一張照片也不準流出。人們不禁要問:印度為何對本應大加炫耀的“寶貝”加以如此嚴格的保密呢?分析稱,考慮到印度相對薄弱的國防工業基礎,其中固然有防止外界過早解讀其性能的考慮,但更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即:這艘耗時十餘年才建成的潛艇還未服役就已落伍,當局將下水儀式搞得無比神秘,純粹是為了給自身落後的技術水準遮醜。

  導彈射程短是致命傷

  事實上,因為所載彈道導彈的射程非常有限,印度的核潛艇眼下隻能對巴基斯坦及印度洋周邊國家形成核威懾。具體來講,該艇必須靠近海岸航行,才能對巴基斯坦進行有效的核打擊,這必將增加其遭到巴反潛力量圍攻的幾率;反之,如果選擇在較安全的遠海航行,其對巴基斯坦內陸目標的威脅就會大大減小。

  新加坡《海峽時報》27日發表的評論文章認為,印度首艘國產核潛艇的下水,是反製中國進入印度洋的重要舉措,該艇一旦部署到中國南海,就能對中國的一些重要城市構成威脅。印度退役海軍中將、戰略分析家A·K·辛格表示:“我們正在迅速趕上中國。”

  這種說法其實經不住推敲。分析指出,由於打擊範圍太小,印度核潛艇即便進入了南海,也至少要航行到西沙群島附近才能對中國沿海形成實質性威懾。而從種種跡象來看,中國正加緊對南海的戰略規劃,印度核潛艇在此潛伏勢必難上加難。當然,印度也打算開發性能更好的導彈,希望不出印度洋就能對中國實施遠程打擊,但就目前的進度而言,這個目標在2020年前很難成為現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