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評蔣介石的抗戰

(2009-08-19 14:48:54) 下一個
zt:評蔣介石的抗戰

作者 :關山陣陣蒼

近些年來,隨著統戰政策的轉變,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思想領域中模糊混亂,曆史上的賣國賊都進行了重新認識,當然對蔣介石和國共兩黨的抗日也進行了重新評價。蔣介石甚至被吹噓成為了民族英雄,抗戰英雄。更有一些心懷叵測者誤導下的許多年青人盲目吹捧蔣介石,真正是重新回到了解放前,大有讓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要重新回大陸掌握政權的勢頭。那麽談談蔣介石的抗日曆史,就會很自然地發現蔣介石能否給我們這個國家和人民帶來強大和自信。  

一個攘外必先安內,被抓起來逼著抗日的英雄  

經過北伐戰爭,打到了北洋軍閥,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也確實掌握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成為當時中國權利最高的領導者。隨著1928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不管怎樣,中國在表麵上完成了統一。那麽在國民黨統一的過程中,有一個事件不能不提,那就是“五三慘案”。北伐軍行至山東時,日本一度出兵山東,暗助軍閥張宗昌,殺害交涉員蔡公時,事件發生是在1928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發動第二次北伐戰爭,日本藉口保護僑民悍然出兵山東。5月3日,日軍突襲濟南守軍製造了震驚的中外“五三慘案”,6000餘中國軍民遭日軍殘殺。史稱“五三慘案”。這個時候的蔣介石與馮玉祥在濟南以南的黨家莊車站會晤,決定繞過濟南,繼續北伐,同時命令濟南駐軍一律撤出。避免再發生衝突。另一方麵則從外交交涉,分別向日軍司令,日本外交部嚴重抗議,並要求日軍同時撤出濟南,同時請求英美協助調停。這是國民政府第一次尋求英美調停日本對中國的公然侵略。這一事件使日本軍國主義對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產生了和沒落的滿清政府及北洋政權一樣的蔑視。這樣的政府不是太容易征服的麽?那麽誰會拿這個政權當回事呢?進一步蹂躪中國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當然,有人會為國民政府找到理由,那時候存在北洋政府,張作霖的奉係軍閥還沒被打到,內部還惦記著消滅共產黨,而且中國軍力微弱,不能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等等理由。所以國民政府不得不忍讓。也許這就是攘外必先安內的理論提出的雛形。不管怎樣,還可以找到理由,那麽接下來往下看。  

對日本的公然侵略不敢抵抗,那麽對國內的共產黨呢?這個在北伐戰爭中和國民黨政權並肩戰鬥的戰友和與其進行北伐的合作者與支持者。眾所周知,北伐尚未結束,因為奉係的張作霖任然盤踞著東北三省和京津,但是蔣介石不等北伐完全勝利,就舉起屠刀殺向了自己的同盟者共產黨,進行了所謂的清黨,也就是四.一二慘案和馬日事變。我們都知道,在這兩場事變中,最有名的口號就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這麽殘酷的屠殺,怎能不使自己昔日自己的同盟者成為自己最刻骨的敵人呢?國共兩黨從此對抗了多少年。共產黨因此走上了武裝起義的道路。正如六十年代毛澤東回答來訪的外國政黨和國家領導人時說的那樣,“逼上梁山”。因為不造反就是死。就像毛澤東說的“我沒有準備打仗,想當一個小學教師。卻幹起了革命,我們也很蠢,沒想到槍杆子,沒想到蔣介石那麽厲害,到處抓人殺人,不要我們活了,一下子把我們打入地下,把我們逼上了梁山。”這就是之後的,在我們曆史教材裏講述的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還有秋收起義等等共產黨所領導的一係列大大小小武裝起義。毛澤東這個時侯還算不上蔣介石的對手。他隻是共產黨內的一個中央候補委員,湖南地區的一個領導人。當然在領導秋收起義沒上梁山,上的是井岡山,從此走上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道路。眾所周知,北伐的目標並沒有徹底達到,奉係軍閥張作霖退出關內,回到老家東北老家,偏據一方。這個張作霖因為對他的主子日本不夠順從,成為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的絆腳石。日本人為加深對中國的侵略,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好在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還是一個愛國者,不顧日本軍國主義的威逼利誘,1928年底,東北易幟,聽從了國民政府的領導,使中國表麵上得到了統一。  

平實而論,這時候如果張學良象蔣介石在解放後台灣那樣,不顧民族大義,在日本人的保護下,擁兵自重,在東北成立自治政權。以蔣介石政權的無能,以及他的對日妥協政策,那個時候的國民革命軍是根本不敢進入東北的。國家是根本得不到統一的,二戰之後,蘇聯出兵東北,也會順理成章地把東北改造成第二個蒙古,或者和今天的台灣一樣,要在建交公報上承認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但是要保持現狀。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中國的版圖也可能不是今天的樣子了。要和毛澤東相比麽?就是和張學良相比,這個蔣介石也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至少是個不抵抗者。如何比得了毛主席。  

“五三慘案”算做小事件吧,那麽往下再看。張學良東北易幟後,蔣介石也把共產黨清理的差不多了。全國表麵上得到了統一,內部也肅清了反對勢力。那麽應該團結內部,一致對外了。可是國民黨之間又開始新的軍閥戰爭。蔣馮李閻,之間又開始了曆史上所說的中原大戰。我們多災多難的祖國,在飽受鴉片戰爭以後半個多世紀的外族其略,以及多年的軍閥混戰好。可謂千瘡百孔,總算獲得表麵的統一。那麽麵對列強,應該對內團結一致,抵禦外辱。使中華民族團結起來,是當時首要的麵對的問題。國民黨不敢麵對外強,內部卻開始自相殘殺。好在蔣介石手法高明,拉住了東北的張學良,瓦解了馮李閻,穩定了國內局麵。騰出手來,對付上了共產黨,就是所說的五次反圍剿。  

而長期窺視著中國,從甲午戰爭以來一直在企圖征服中國的日本,趁中國內戰當口,在沈陽又一次製造了讓我們心痛至今9.18事件。那個蔣介石,作為國家的領袖,竟然命令張學良不得抵抗,再一次把東北問題提交國聯,其實是又一次的英美調停。說來可笑,東北三千萬同胞,近五分之一的國土麵積,被日本人一個多月就全部占領,而中日之間竟然沒有爆發戰爭。常常把中國地圖看做一隻雄雞,整個雞頭連著脖子都被砍掉了。蔣介石確實定力深厚,無人能比。我們所說的抗日戰爭竟然是從“七七事變”開始的。難道不搞笑麽?很多人怒罵張學良是不抵抗將軍,賣國賊。那麽作為當時的國家領袖,蔣介石不曾經被稱為領袖麽,而且還是拜把子的張學良大哥。於公於私竟不敢發一兵一卒,就這樣任日本人侵占了東北。張學良被當做替罪羊,發配到了國外。當然東北民眾進行了局部的抵抗,不過和國民政府沒什麽大關係。小規模的抵抗成不了大氣候。偌大東北就這樣不聲不響地和平解決了,看來蔣介石的韜光養晦政策貫徹的夠徹底的。這個蔣介石又可以繼續著他的剿共。可以說是典型的對外投降妥協,對內瘋狂鎮壓。經過不間斷的圍剿,終於在第五次圍剿中把共產黨剿除的差不多。紅軍長征跑陝北的時候,全國的紅軍加起來就剩下三萬來人。不過蔣介石的剿共也剿出了他未來的最大對手毛澤東。  

前麵說過,在北伐的時候,毛澤東還算不上他的對手。秋收起義後,毛主席隻是帶著千把人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建立了井岡山根據地,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幾經沉浮,紅軍發展到了二十多萬人,成為共產黨最大的武裝根據地。本來共產黨的總部是在當時的上海,共產黨本來是代表工人階級的政黨,當然要在城市裏領導工人鬧革命。那時候的共產黨中央是反對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的。可是在城市裏被蔣介石清剿的沒地方去了,隻好跑到了毛澤東建立的農村根據地。其實是在城市裏混不下去的所謂專家學者,或者海歸。從大城市裏被趕到了以前所看不起的毛澤東所建立起來的農村根據地。本來寄人籬下的共產黨中央,卻借著共產黨中央的名義剝奪了毛澤東的領導權,把幾十萬紅軍葬送了給蔣介石。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後、在逃亡或者好聽一點的轉移的路上。湘江一戰八萬紅軍剩下了三萬。在敗退的路上,就要走進了蔣介石布置的包圍圈,眼看著剩下的這點血本要全部被葬送。實在沒辦法了,遵義會議上,毛澤東又重新走到了紅軍的領導地位。總算在危機當口,把剩下的這點紅軍帶到了陝北。不過有幸的是從此毛澤東不再是共產黨地方的領導人,成為整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也就是從遵義會議開始,毛澤東才能算得上成為蔣介石的一個對手,當然是地位比較弱小的對手。  

在長征路上,在疲於奔命的向陝甘寧逃亡的路上,毛澤東真正看到了當時國內最主要的矛盾,那就是曆史書上所說的階級矛盾已經被日本侵華所帶來的民族矛盾所代替,第一個喊出了北上抗日的口號。當然那時候的共產黨當然是無能抗日的,連生存權利都得不到保障的幾萬紅軍何談抗日。但是畢竟毛澤東能高舉起抗日大旗,能夠看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機。雖然可能是空喊,但總比蔣介石的不喊更好的多。  

這期間的1933年,日本在占領東北之後,進一步侵略華北,,中國軍隊在熱河、長城一線奮起反擊。除非嫡係的29軍等部隊外,部分中央軍部隊亦開赴長城關口禦敵,予日軍以佷大殺傷。但長城抗戰進行至5月中旬時,一心忙於內戰和消滅共產黨紅軍的國民政府決定妥協,急派黃郛赴北平與日軍談判,最終簽定了「塘沽停戰協定」。所謂塘沽協定就是規定在長城以南設置100公裏的「非武裝地帶」,中國軍隊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爾後也不能越過該線;日本軍隊則可用飛機或其它方法施以偵察,中國方麵應加保護並予以各種便利;長城線以南的上述地區之治安維持,以中國警察機關任之。警察機關不可用刺激日軍感情之武力團體。  

《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長城是中國與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的「國界」,劃綏東、察北和冀東為日軍自由行動區,也為日軍進一步控製整個華北提供了方便,華北主權在一定程度上喪失。  

蔣介石對日如此妥協,日本人視乎應該照顧點蔣介石的麵子,應該給蔣介石在國人中的一點麵子,以便蔣介石能繼續清剿共產黨,和其他地方軍閥。繼續打內戰。把中國徹底搞垮。可惜日本人太著急了,接著呢又開始進一步對華北的侵略,蔣介石和的他的國民政府當然還是要退讓的,看看這回的《何梅協定》的主要內容是:取消國民黨在河北及平津的黨部;撤退駐河北的東北軍、中央軍和憲兵第三團;撤換國民黨河北省主席及平津兩市市長;取締河北省的反日團體和反日活動等等。這個協定實際上放棄了華北主權,為兩年後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埋下了更大的隱患。還有一個後果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古都,那時候叫北平,成為抗日鬥爭的前沿陣地,這就是寫抗日戰爭的曆史竟然從北京郊外的盧溝橋開始的。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蔣委員長當政中國時都能夠發生。中國危亡到了這種地步,那個蔣介石還沒想抗日,仍然在盤算著如何消滅共產黨和其他的軍閥。張學良被調到西北去剿共,蔣介石的如意算盤是把共產黨和東北軍及西北軍互相殘殺,沒想過利用這三支力量可以對付日本人,是蔣介石的愚蠢。雖然有人提到蔣介石在其日記裏記載過仇視日本和想抵抗日本侵略的內心記錄,我沒看過蔣的日記,即使看到,能因為一篇日記就能斷定蔣介石的愛國情懷麽?事實上蔣介石更喜歡內戰而不是如何帶領和團結全國人民去抵抗外來侵略。華北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在北平爆發了一二.九抗日救國運動,麵對全國的抗日請求,蔣介石竟然提出攘外必先安內,都到什麽時候了還要先安內,也就是自相殘殺。蔣委員長親自到西安督戰,要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進攻紅軍。這時候大家都知道東北流亡者跟隨張學良到西安,希望張學良能夠率領東北軍打回老家東北,而不是繼續內戰剿共。沒有辦法,張學良實行兵諫,把這個攘外必先安內的蔣委員長抓了起來,經常有人說如果沒有抗日戰爭,共產黨就沒有機會發展起來,也就是沒又今後的內戰和共產黨政權了。甚至想象著張學良聽從蔣介石的命令,頑強剿共,抓住毛澤東直接槍斃了,那麽就沒有後來的共產黨政權了。這種想法太可笑了,蔣把張學良調到西北去打共產黨本來就是想要東北軍和共產黨兩敗俱傷,這是傻子都明白的事情。就算張學良很天真,即使張學良看不出來,他的那些幕僚也不能看不明白,就是蔣介石做事太絕,掌握著國家的政權,以傾國之力,不敢麵對外強侵略,淨作自己打自己的勾當,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內。結果弄得天怒人怨。張學良本來和日本人是國恨家仇,現在不能抗日,卻被逼著和共產黨打內戰,結果年輕氣盛的張學良一氣之下,發動了西安事變,和很多現在人的想法不同,毛澤東沒被張學良抓到,倒是把蔣介石給抓了起來。看張國燾回憶錄裏寫道,在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得知蔣介石被張學良抓起來的消息後,當然很興奮。朱德第一個反映就是先把蔣介石殺了再說別的。要知道從蔣介石發動4.12的屠殺,殺了多少共產黨員,包括毛澤東,朱德等高級將領自己的親人。那麽多的親人,戰友和同事被蔣介石以清黨的名義殺掉了。在反圍剿和長征的過程中,又有多少革命者被殺掉。其中包括毛澤東自己的的結發妻子楊開慧,要知道楊開慧並不是共產黨員,也沒有參加什麽革命活動。按照解放後共產黨自己的說法。楊開慧也就是給毛澤東組織的共產黨開會時看個門望個哨,這還是按照共產黨自己的說法,就是這點事情充其量也頂多是犯了包庇罪行,何至於被處死。好在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聲明大義,在民族存亡關頭,放棄一己之私,促成了抗日統一戰線,實行了全民族抗戰。  

以上就是抗日戰爭爆發前的曆史經過,很多人都學習過,但卻沒有認真思索過。經常有人說抗日戰爭是蔣介石或者國民黨打的,我以前也這麽認為。原因就是抗日戰爭時蔣介石確實是中國最大的官僚,而且國民黨的軍隊也占了絕對多數,許多大的會戰也主要由國民黨軍隊為主力作戰的。領導全國抗日理所當然。蔣介石可是被稱為抗日領袖的。現在理智點就會發現,在丟失了那麽大片的領土,還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最後被人抓起來逼著抗日的人,怎麽還有人把他打扮成抗日領袖,民族英雄。著實搞笑。不過畢竟是抗日了,從內戰轉向了對外,也能算上是蔣介石的一大功績。  

無能的抗日領袖  

那麽再看看國民黨的抗日表現和蔣介石領導抗日的水平。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爆發,標誌著中華民族全麵抗戰的開始。由於眾所周知的敵強我弱的客觀原因,加上蔣介石長期以來不斷地發動內戰。對日作戰根本沒有什麽準備,而且蔣介石也確實沒什麽過人的膽識。自然不能指望國民黨軍隊有什麽大的作為。盧溝橋事變不久北京,天津失手。蔣介石把戰爭重點放在了他的老巢上海,也就是抗戰中最慘烈的淞滬會戰。國民黨主力盡數派往上海,前赴後繼,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戰爭持續了3個月,打碎了日本妄圖在三個月打敗中國的狂言。但是蔣介石的精銳部隊遭受重大打擊,最終以失敗告終。其中根本原因在於蔣介石缺乏對敵我雙方優劣的分析和認識,就是有一定認識也沒能夠製定完整正確的抗日戰爭策略和綱領做指導,甚至以為在上海這個列強雲集的國際都市裏,有相當的英美國家的利益被日本侵略,因此期待英美列強能夠對日本侵略者進行幹預,要知道從前麵說的濟南慘案央求的英美調停幹涉到偽滿洲國成立請求國聯幹預都是一條路線,結果外強怎麽可能為了中國的利益和強大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作對,最後都是不了了之。關鍵時刻外國人是指望不上的,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中國人民自己。蔣介石認識不到這些,那麽失敗也就是必然的了。如果看看共產黨在此時間洛川會議上製定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就能感受到蔣介石和毛澤東個人水平的差距了。盡管戰爭策略有失誤,但是淞滬會戰還是打的很慘厲的,蔣介石的精銳部隊被消耗殆盡。其實也反映出蔣介石一直以來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多麽可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軍隊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全體中國人民在抗日的口號下第一次真正的團結起來,同仇敵駭,抵抗外辱。這才是淞滬會戰的唯一意義。正反映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確實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民族矛盾已經超過階級矛盾上升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抵抗日本侵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是符合包括全國各個階級,各個民族甚至是國民黨的地方軍閥共同心聲。現在認識西安事變就簡單多了,如果再不抗日,蔣介石的委員長肯定是做不下去了,就是沒有西安事變的張學良,也許會有其他的什麽地方的別的學良也會發動政變。淞滬會戰說明蔣介石還算識相,被迫順應了民族潮流,不過首先說明的是蔣介石的抗日是被迫的,而且領導抗日的水平也卻似依照中國當時的軍力和再有幾次這樣的會戰之後,中國將無可作戰之兵。看看南京大屠殺吧。  

現在每年不是都在紀念南京大屠殺麽?沒有人罵過那個無能的蔣政權,的確日本軍國主義對華侵略是這場慘不忍睹的殺戮罪魁,我們紀念被屠殺的無辜死難者,聲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可是那個無能的蔣介石不負有責任麽?被屠殺的三十多萬死難者中間,竟有近十萬放下武器的國民黨軍戰俘。蔣介石不是被成為英明的抗日領袖麽?要知道所謂的南京保衛戰國軍參戰人數總共就才有十五萬人,近三分之二的國軍竟被屠殺在南京。恐怕被屠殺的戰俘是戰死犧牲的國軍將士將近十倍,這仗可能是二戰中打的最窩囊的也是結局最悲慘的。  

還有那個花園口決堤事件,為了阻滯日軍的進攻,竟然動了炸開黃河大堤放水阻滯日軍進攻的想法。這麽高明的主意恐怕是自古以來,前所未有的。也屬於蔣介石的超常思維所致。花園口決口,當時直接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八十九萬人,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所殺中國軍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戰中中國損失的3500萬人口的2.5%,而日軍傷亡隻有1000多人,至於流離失所的更是數千萬人,至於財產損失不知道多少了。這也造就了曆史上有名的黃泛區,直到解放後才逐漸得到治理。花園口決口造成了曆史上人為的一次大災難。其實抗日戰爭的勝利正如毛澤東所闡述的持久戰,而不是一時的勝負,為了爭取十天半個月的時間,人為製造如此規模的人間慘劇不正是蔣介石的反動和無能麽。  
往後不想再多說,上述幾個例子已經說明了蔣政權的抗日的腐敗和無能。指望這樣的政權打敗日本人的侵略有多大可能性呢?至於國名黨有限的幾次勝利,無不是在撤退過程中,死纏爛打所取得的局部勝利,至多是延緩了日本軍隊的進攻。  

拿1944年的湘豫桂戰役來說,從世界範圍來看, 1943年7月25日 意大利墨索裏尼政府垮台;蘇德戰場上,1944年春蘇軍逼近國境線,開始出境作戰;就在“長衡會戰”後不久的 6月6日 ,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太平洋戰場上,日軍也被迫轉入全麵收縮防守。但就在這種形勢下,在中國戰區,卻出現了這種潰敗,堅持數年之久的相持戰線一潰千裏。而且是在國民黨軍隊自身的軍力和裝備對比抗戰初期的日本軍隊已經大大改善的條件下。那麽還能對國民黨軍隊的抗日有多大指望呢?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其實大家都明白,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得益於國際反法西斯力量取得勝利的結果,中國戰場所做的貢獻是最長期的抵抗,牽製和消耗了大批的日本軍隊。如果說在盟軍取得勝利之前在中國戰場上出現過反攻的話,反攻也不是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而是共產黨在敵後或者叫國民黨淪陷區所建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如果說抗日戰爭能夠主要靠中國自己的力量經過更長時間的艱苦努力取得勝利的話,我相信隻有靠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的軍事力量,而絕不會是蔣介石領導的國軍。有人說共產黨是趁國民黨抗日做大的,是抗日最大的獲利者。我覺得這個說法很可笑,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既使沒有抗戰蔣介石也一樣會被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打倒,這是不以人的意誌所轉移的。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相比毛澤東的土八路何其強大,可惜三年就被趕到台灣那個小島上了,靠著美帝國主義的庇護,苟延殘喘維持到後來。正如前麵所說的雖然蔣介石是被抓起來,逼著抗戰的,盡管如此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也通過抗戰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擴大了他的個人聲望,在國民黨內樹立了他個人的領袖地位。同時通過抗戰消滅了張學良的東北軍,劉湘,韓複渠,楊虎城等地方軍閥,鞏固了蔣介石的統治。隻有共產黨沒有將自己的軍隊交付給蔣介石領導,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北伐勝利後,國家尚未統一,蔣介石對共產黨發動的大屠殺怎麽能讓共產黨人不有所顧慮呢?事實也是這樣,其他軍閥也確實在抗日的旗幟下被蔣介石分化瓦解了,這恐怕也是蔣介石抗戰前想不到的。這麽一個對日始終投降,對內堅持鎮壓的,最後被張學良抓起來逼著抗日的人竟成了領導全國人民的抗日的領袖。大家說老蔣的命夠好的吧。不過盡管蔣介石消極抗日也好,抗日無能也好,終究沒有像汪精衛那樣投敵。好歹熬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最終勝利,中國也被吹捧為盟國四強。蔣介石竟有幸與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一起在開羅召開了開羅會議,並通過了開羅宣言。為戰後清算日本二戰罪惡,甚至能和美英共同發表了個波茨坦公告,羅斯福給足了老蔣的麵子。可惜隨後在雅爾塔會議上,就不太仗義了,那時候中國不是被稱為盟國四強麽?可是另外三強竟然能不和老蔣打招呼之一的中國美蘇之間把蒙古和東北,事後都不通知一聲,更談不上征求老蔣的意見,就將中國領土麵積超過五十八萬平方公裏的蒙古生生割開送了人情,並且又將東北奉獻給蘇聯做了半殖民地。網上不是很多人罵斯大林麽,其實斯大林也沒做錯什麽,他是蘇聯的領導人,首先要代表蘇聯的國家利益。蔣介石不是美國人的老朋友了麽?那可是忠心耿耿追隨老美的,老美怎麽連招呼都不打,就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可憐蔣介石忙派了內弟宋子文和兒子蔣經國去和斯大林談判,看看經國先生的回憶錄就知道蒙古獨立的經過了。讓人不理解的是為掩國人耳目,還要經過據理力爭最後得到的讓步是蒙古舉行全民公決的方式獨立,結果不用問就知道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還要派要員監督投票,結果當然要認賬,也就是從法律上徹底地承認蒙古獨立。還不如不去爭這個全民公決,起碼將來還有否定蒙古獨立的可能,可是政府幫著點的票,承認了這次投票,那麽蒙古可就是合理合法的獨立了,弄得連反悔的機會都沒了。  

對蘇聯不說了,因為是蔣介石的敵人,自己又不能打過人家,隻要不支持中共放棄點領土主權也就算了。對美國呢?自己的主子,理由是同一個,要人家幫著打中共。都是一個共同目標。《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中美航空條約》、《青島海軍基地秘密協定》.剛剛把日本鬼子趕走,找個主子請進來,也要對外開放麽。把美國人請進來也就算了,那畢竟是被奉為主子的國家,不知怎麽英國也被請了進來。這個日不落帝國二戰之後已經分崩離析,二戰中被日本人不費一槍一彈趕跑的紙老虎。竟然重新回到了香港,他們的軍艦和美軍艦一樣在中國的內河自由行使,耀武揚威。這是戰勝國的四強麽?罷了!上述的都是四強之一,咱們權當第四強,受點欺負。最不平衡的是那個法國,二戰時侯已經沒有了的國家,被日本人從越南趕跑了,讓英美軍隊解放了的國家,這時候也趾高氣揚地回來征地。中國可是二戰中抗戰時間最長,傷亡也最慘重的國家,還在東南亞出了兵,不是有滇緬遠征軍麽?隨著英美的軍隊複國的國家也敢來咱麽邊上圈地。本來越南北邊由中國接受的,也好弄個緩衝區,不知道怎麽弄得全讓法國給占了去。就這麽無能的政府還說它抗日英雄,誰相信呢?勢力範圍就不想了,那麽中國抗戰了十四年,從甲午戰爭對日割地賠款,任人掠奪,侵略。好不容易打敗了小日本,是不是我們也該去日本占領一回,揚眉吐氣一把。本來讓老蔣派幾個師去占領,老蔣為了發動內戰,集中兵力對付共產黨,哪舍得用兵去日本,無奈美國主子讓老蔣派一個師象征性地占領一回,也算對中國人民有個交代,可是都被老蔣給放棄了,連這麽好的曆史機遇都給放棄了,還能讓人民不對這個政府失望麽?那些吹捧蔣介石為抗日英雄的從來看不到這些!  

不想再提了,抗戰之後蔣政府的表現和抗戰及抗戰前沒什麽不同,依舊是對外妥協,對內鎮壓,政策沒什麽改變。盡管有人吹噓蔣政府的盟國四強,事實上根本也沒強起來。抗戰領袖之稱號確實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清醒一點吧,那些被誤導迷惑的青年。毛主席說過中國的資產階級的本質必然是下挾洋自重,對外妥協,對內鎮壓的,這已經讓曆史所證明的。過去如此,今天亦如此。對比一下1949之前和解放後的前後三十年中國的內政外交,答案自然會清晰。從抗美援朝,抗法援越,抗美援越,以及對印自衛反擊戰,及後來的珍寶島,西沙海戰。那時候國民黨的勢力比共產黨抗戰前在延安的勢力大多了,進行上述戰爭的時候,蔣介石可不是象毛澤東在抗戰前發出的抗日統一戰線,而是叫囂著反攻大陸。因此說毛澤東比蔣介石更有理由,更有借口攘外必先安內。但是這些仗都大了,而且戰而勝之。隻有毛主席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才能想中國人民之所想,對世界上一切妄圖欺壓中國人民的外國勢力進行鬥爭,絕不是什麽蔣介石的國民黨。幻想蔣介石能給中國人民帶來強大,自信不受外來欺壓的所謂民族者該重新補習一下中國的曆史了。  

作者:關山陣陣蒼 09-8-1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