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偉大的戰略決戰
(2009-08-11 14:24:22)
下一個
zt: 偉大的戰略決戰
來源 http://lishi.jjtang.com/lishi/zhongguojindaishi/20071206/10126.html
一 解放戰爭第三年度開始時的戰局和中共中央的戰略決策
經過兩年作戰,人民解放軍共殲敵二百六十四萬餘人,人民解放軍同蔣 軍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顯著變化。
人民解放軍已增至二百八十萬人,其中正規軍一百四十九萬人。軍政素 質和戰術技術水平亦大為提高。已經有了相當強大的炮兵和工兵,並在攻克石家莊、運城、開封、四平等城市的作戰中掌握了攻堅戰術;不但能打運動 戰,而且能打陣地戰;已經基本形成了野戰軍、地方軍和遊擊部隊三者結合的完整體係。有了五支大的野戰部隊:西北五個縱隊七萬人,華北三個兵團 十一個縱隊二十萬人,中原七個縱隊二十萬人,華東三個兵團十六個縱隊四十二萬人,東北十四個縱隊七十萬人。
蔣軍已下降為三百六十五萬人,其中正規軍一百九十八萬人。用於第一線(長江和巴山山脈之線以北,蘭州和賀蘭山脈之線以東,承德和長春之線 以南)者一百七十四萬餘人。蔣軍雖然還有相當大的兵力,精銳尚存,但在戰略上已經被人民解放軍分割為五個孤立集團:東北“剿總”四個兵團十四 個軍四十四個師約五十五萬人,分布於長、沈、錦三個孤立地區,依靠北寧路上的錦榆段作為與關內聯係的通路。總司令衛立煌坐鎮沈陽,副總司令鄭 洞國、範漢傑分守長春、錦州。華北“剿總”四個兵團十二個軍四十四個師約五十五萬人,分布於平綏北寧線上的歸綏、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 塘沽、唐山、山海關諸點。北平南北隻有保定、承德。總司令傅作義坐鎮北平。徐州“剿總”四個兵團四個綏區二十七個軍六十一個師約六十萬人,分 布於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津浦兩路十字架上。總司令劉峙,坐鎮徐州。華中 “剿總”七十五萬人,分布於以漢口為中心的地區,總司令白崇禧。西北胡 宗南集團三十萬人,分布於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一帶。
上述戰局及敵我力量對比表明,人民解放軍同蔣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條件已經成熟。這時,能否把握戰機,敢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殲滅敵人的重兵集團,成了戰略決策上的關鍵問題。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綜觀戰爭全局, 果斷地作出了進行戰略決戰的英明決策。一九四八年九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全麵部署了奪取全國政權的各項工作,向全軍發布了五年左右(從 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建設五百萬解放軍的戰略規劃;決定人民解放軍第三年度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和華北、東北作戰, 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同時決定將戰略決戰的初戰放在東北戰場。
蔣介石集團也在謀求出路。一九四七年冬,美帝國主義向蔣介石建議暫 時放棄北緯四十度以北,力爭三十五度以北,堅守三十度以北,經營三十度以南。此計未被蔣全部采納。一九四八年初,蔣軍內部開始爭論東北撤守問 題,一直懸而未決。八月四日,國民黨在南京軍事會議上決定實行“重點防禦”,議論過“撤退東北,確保華中,堅持沈陽至十月底以觀時局發展,原 則上不放棄沈陽,同時亦作撤退準備”的指導方針。實際上仍是舉棋不定。八月二十五日,南京國防部根據蔣介石的意圖擬定了打通沈陽南北交通的計 劃,衛立煌不同意。九月十一日,廖耀湘又提出由沈陽經營口撤退(錦州兵力用於沈陽並接應長春部隊回沈陽)的計劃,十四日,被蔣批準。但九月十 二日,遼沈戰役已開始,蔣軍已來不及行動了。
中共中央決定將戰略決戰的方向首先指向東北戰場,這是因為在全國五 大戰場中,東北戰場對人民解放軍最有利。第一,在兵力對比上解放軍占優勢。正規軍七十萬,地方軍三十萬,合計百萬人,是全國五大戰場上兵力超 過蔣軍的唯一戰場。第二,東北敵軍孤立分散,態勢突出,所占地區十分狹小,補給非常困難。而且敵軍戰略意圖或撤或守,正處於舉棋不定狀態。第 三,解放軍後方鞏固,支援戰爭的物質力量雄厚。由於這些條件,把決戰方向首先指向東北的衛立煌集團,就可將初戰的勝利放在穩妥可靠的基礎上。 人民解放軍殲滅了東北敵軍,就能粉碎敵人戰略收縮的企圖;就能實施戰略機動,揮師入關,有利於華北華東戰場的作戰;就能以東北的工業支援全國 戰爭,使人民解放軍獲得戰略的總後方。如果把戰略決戰的方向首先指向華北戰場,就會受到敵華北東北兩大集團的夾擊而陷入被動;首先指向華東戰 場,則又會使東北敵軍迅速撤退,實現其戰略收縮企圖。因此,首先打好東北戰場的決戰,就成了全國戰局發展的關鍵。
二 遼沈戰役
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戰略部署,東北人民解放軍於一九四八年九月 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進行了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
戰役發起之前,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的給東北野戰軍的電報中明確指出,主攻方向應指向北寧線,“應該準備使用主力於該線,而置長春、沈陽兩敵於不顧,並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這個南 下北寧線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方針,是東北戰場作戰的正確方針。軍委電報還指出“這一切的關鍵是爭取在一星期內外攻克錦州”。要求 東北人民解放軍“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麵,求得盡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隻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 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打下錦州,才能確實控製北寧線,封閉蔣軍於東北,形成“關門打狗”的局麵,置敵於死地;攻打錦州,才能把龜縮在幾個要點 不大好打之敵,調出來變成比較好打之敵,實現攻錦打援。這樣做“不但能殲滅錦州守敵,而且能殲滅葫、錦援敵之一部,而且能殲滅長春逃敵之一部 或大部”,“也可能殲滅沈陽援敵”。
當時,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過高地估計敵人的力量,看不到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不敢南下到敵人側後作戰,不敢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 他堅持要把主力留在北線打長春。經毛澤東多次指正後,林彪才執行南下北 寧線的命令。
九月十日,東北野戰軍作了南下北寧線的部署:以一個縱隊和九個獨立 師圍困長春;以六個縱隊和三個獨立師南下北寧線;以三個縱隊配置於沈陽 以西黑山、大虎山地區,以兩個縱隊置於沈陽以北地區,共同對付沈陽之敵, 並阻止長春敵人突圍。
為了保證遼沈戰役的順利進行,中共中央軍委命令華北野戰軍二、三兵 團於九月十四日,發起察綏戰役。命令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進行的濟南戰役,是全國整個戰略決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共 殲敵十一萬餘人(內包括蔣軍九十六軍軍長吳化文率兩萬人起義),生擒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兼山東省主席王耀武。這一戰役的勝利,切斷了蔣軍華東華北兩大戰略集團的陸上聯係,既配合了遼沈戰役的進行,又為爾後進行淮海戰役創造了條件。這一戰役所創造的“攻濟打援”戰法(七個縱隊攻城,八個縱隊打援,即打援部隊多於攻城部隊)也為淮海戰役所效法。
九月十二日,遼沈戰役打響。東北野戰軍突然奔襲北寧線,連克昌黎、灤縣、北戴河、綏中、義縣,至十月一日,完全切斷了華北蔣軍從陸上增援 東北的道路,並孤立、包圍了錦州、錦西、山海關。蔣軍原以為解放軍會先攻長春,當發現解放軍在錦 347 州城下展開時,蔣介石於九月三十日、十月 二日,接連飛到北平沈陽,親自決定以錦西、葫蘆島的四個師及由華北海運來的五個師組成東進兵團,以十七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沿鐵路東進。以沈 陽主力五個軍十一個師及三個騎兵旅組成西進兵團,由廖耀湘指揮西進援錦。該路蔣軍不敢直接援錦,卻進至彰武一帶,妄圖以威脅解放軍後方的取 巧辦法,引誘解放軍回援,以達解錦州之圍的目的。十月十日,兩路敵軍開始東西對進援錦。東北野戰軍預先配置於錦州西南塔山、高橋地區的兩個縱 隊,頑強阻擊東進之敵,使進攻塔山之敵輪番攻擊六晝夜,都不能前進一步。廖兵團被東北野戰軍三個縱隊鉗製在彰武、新立屯一帶。
從十月九日起,東北野戰軍經五晝夜戰鬥,掃清了錦州外圍據點。十月十四日,對錦州發起總攻,經三十一小時激戰,全殲守敵,俘敵東北“剿總” 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第六兵團司令盧浚泉以下十萬餘人,解放錦州。在解放軍的威懾與爭取下,蔣軍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率部二萬六千餘 人於十七日起義,其餘守軍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率領下於十九日投降,長春遂告解放。
錦州的攻克和長春的解放,使東北國民黨軍全軍覆滅的命運已成定局。
但蔣介石仍夢想以廖兵團與錦西葫蘆島敵軍東西對進,奪回錦州,打通關內 外聯絡。為此,蔣介石又增調一個旅加強廖兵團,嚴令其由彰武一帶繼續向錦州前進。同時,以沈陽的五十二軍沿中長路南下搶占營口,企圖取得由海 上逃竄的退路。解放軍一部在黑山大虎山以北進行阻擊。主力從二十日夜起由錦州地區秘密迅速向東北方麵回師,於二十六日將行進中的廖兵團包圍於 黑山大虎山及其以東地區,經兩天一夜的激戰,至二十八日晨,全殲該敵十萬餘人並俘敵兵團司令廖耀湘。
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殲滅廖耀湘兵團後,立即向沈陽營口前進,十一月二日,解放了沈陽營口,再殲敵十四萬九千餘人。敵五十二軍軍部、一個師部 及三個團從營口海上逃跑。十一月八日,錦西、葫蘆島之敵亦隨杜聿明逃走。遼沈戰役曆時五十二天,共殲滅國民黨軍一個“剿匪總司令部”,第一、六、八、九四個兵團部,十一個軍部,三十六個正規師,連同非正規師及其他遊雜武裝,共四十七萬餘人。東北全境獲得了解放。從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一月,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包括遼沈戰役)共殲敵一百萬人。這樣,就使中國的軍事形勢達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敵我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下降到二百九十萬人左右,解放軍 則增至三百餘萬人。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已經占了優勢。毛澤東指出:“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 經迫近的標誌”。“這樣,就使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隻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 根本上打倒了”。①
① 毛澤東:《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毛澤東選集》,第一三○一頁。
為了適應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從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起,人民解放 軍進行統一編製。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各大戰略區的部隊劃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遊擊部隊;將野戰軍分為西北、中原、華東、東北、華北五大野 戰軍。一九四九年初又依次編為第一、二、三、四野戰軍。華北野戰軍三個兵團直屬中央軍委。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副司令員張宗遜、 趙壽山,參謀長閻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下轄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政委王世泰)。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 伯承,政委鄧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李達。下轄第三兵團(陳錫聯、謝富治)、第四兵團(陳賡)、第五兵團(楊勇、蘇振華)。 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粟裕,第一副政委譚震林,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唐亮。下轄第七兵團(王建安、譚啟龍)、 第八兵團(陳士榘、袁仲賢)、第九兵團(宋時輪、郭化若)、第十兵團(葉飛、韋國清)。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第一政委羅榮桓,第二政委鄧子 恢,政治部主任譚政,第一參謀長肖克,第二參謀長趙爾陸。下轄第十二兵團(肖勁光)、第十三兵團(程子華、肖華)、第十四兵團(劉亞樓、莫文 驊)、第十五兵團(鄧華、賴傳珠)、特種兵司令部(萬毅、鍾赤兵)。解放軍總部直轄第十八兵團(徐向前)、十九兵團(楊得誌、羅瑞卿)、二十 兵團(楊成武、李井泉)、鐵道兵團(滕代遠、呂正操)。還劃分若幹軍區。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改為西北軍區,賀龍、習仲勳分任司令員和政委。
三 淮海戰役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和 軍區部隊及華北軍區所屬冀魯豫區的地方武裝共六十餘萬人,在以徐州為中 心,東起海州西止商邱,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內,同八十萬蔣軍進 行了淮海戰役,取得了南線決戰的偉大勝利。
淮海戰役的完整作戰方案,是在毛澤東軍事思想指引下逐步形成的,是兩大野戰軍前線指揮員高度的主動性與毛澤東善於集中集體智慧的英明領導相結合的產物。九月二十四日,粟裕向中共中央軍委提出了由華東野戰軍進 行淮海戰役的建議,擬兵出徐(州)海(州)線,打兩淮和海州。中央軍委同意這一建議,同時針對蔣軍劉峙集團采取的一點兩線的部署及重兵密集便 於機動的特點,確定華東野戰軍以殲滅黃伯韜兵團和鉗製邱清泉李彌兩兵團為作戰目標。十月十一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了《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 方針》,再次強調戰役第一階段的重心是殲滅黃伯韜兵團,打掉劉峙集團的右翼勁旅,將徐州敵人肢離體解,然後轉用兵力予以各個殲滅。同時強調必 須以一半以上的兵力牽製、阻擊邱李兵團的東援,這是保證殲滅黃兵團的關鍵。毛澤東還指示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即速部署中原野戰軍攻擊鄭(州) 徐(州)線,牽製孫元良兵團,配合華東野戰軍在徐東的殲黃戰鬥。十月底十一月初,在華東指揮作戰的粟裕,指揮中原野戰軍攻擊鄭徐線的陳毅、鄧 小平。在豫西牽製張淦、黃維兩兵團的劉伯承、鄧子恢、李達,不約而同地向中央軍委提出了截斷徐(州)蚌(埠)線的建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博采 眾議,於十一月九日、十日果斷地發出了“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和迅速攻克宿縣控製徐蚌線斷敵退路的指示。至此,一個殲敵主力於 長江以北的南線決戰方案正式形成了。
十一月六日淮海戰役開始。華東野戰軍從臨(沂)鄒(縣)線分三路南 下,向黃伯韜兵團發起攻擊。以十個縱隊向新安鎮方麵實施主要突擊;以三個縱隊經徐州東北的賈汪地區向徐州東側的曹八集方向實施輔助突擊,割裂 黃與徐州的聯係,並阻擊徐敵東援;另以三個縱隊經新安鎮之東,南下宿遷睢寧,迂回黃伯韜兵團南側。黃伯韜聞解放軍大軍出動,倉惶西逃,企圖靠 攏徐州。解放軍飛兵前進,勇猛追擊。十一月八日,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率部二萬三千餘人在賈汪台兒莊一線起義。解放軍當即穿 過該部防地,直插徐州東側。九日,黃伯韜部剛逃到運河西岸,即遭解放軍迎頭堵擊。解放軍主力追擊部隊也迅速渡過運河,於十一日將黃兵團包圍於 徐州以東的碾莊地區,二十二日將其全部殲滅。蔣介石嫡係第七兵團、四個軍及其指揮下的第九綏區一個軍共十個師十萬人全部覆滅。黃伯韜被擊斃。 黃兵團被包圍後,蔣介石命令劉峙杜聿明以邱李兩兵團的五個軍,沿隴海路兩側向東增援。同時令孫元良兵團由宿縣調防徐州。令平漢線上的黃維 兵團迅速向徐州宿縣一線前進。為保障全殲黃伯韜,解放軍徐州東側阻援部隊八個縱隊頑強抗擊邱李兵團。到黃伯韜所部被圍殲時,邱李兵團雖然付出 了萬餘人的重大代價,但仍被阻於離碾莊地區五十餘華裏的地帶。同時,中原野戰軍於十一月十六日,攻克了宿縣,切斷了徐蚌線,完成了對徐州敵人 的戰略包圍,並將由確山方向來援之黃維兵團迎頭阻擊於澮河上遊以南地區。這時,中央軍委為統籌領導,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劉陳鄧為常委,鄧小平為書記,委以“臨機處置一切”的權力。中共中央還責成華東中原華北三大區全力組織支援。
蔣介石眼看著黃伯韜全軍覆滅,無可奈何,隻有哀歎。十一月二十五日, 他在給劉峙杜聿明的電報中說:“查此次徐州會戰,我東進各兵團行動遲緩,未能徹底奉行命令,致陷友軍於覆滅,實有失軍人武德”。“此次作戰共消 耗各種炮彈十二萬餘發,而我軍每日進展尚不及一公裏。如此消耗浪費,亦我革命軍人之奇恥大辱。”
黃伯韜兵團被殲後,徐州守敵恐慌萬分,迅速將邱李孫三個兵團緊縮於徐州,加強防禦。南線李延年兵團遭到嚴重打擊,遲遲不敢北進。這時黃維 兵團已進入中野預設的“口袋”中。毛澤東根據戰局發展的有利形勢,決定采取南北堵中間圍殲的方針,以中原野戰軍為主,華東野戰軍一部配合,圍 殲黃維兵團。為了防止在黃維兵團被圍以後,徐州敵人傾巢南逃。毛澤東重申殲滅敵人主力於長江以北的方針,指示總前委要對此作出妥善的部署。
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原野戰軍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完成了對黃維兵團的合圍。二十七日,黃維調動四個主力師,企圖向南突圍。敵師長廖運周率 部五千多人舉行戰場起義,其餘敵人在解放軍打擊下縮了回去。至二十九日, 敵反複突圍未能得逞,被壓縮到方圓十多裏的地區以內。
蔣介石為了援救黃維兵團,令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兵團由徐州南下, 劉汝明李延年兩兵團由蚌埠北上。但在解放軍阻擊下,均未達到目的。蔣介石看到援救不成,黃維兵團有被全殲的危險,於是召杜聿明到南京麵授機宜, 決定避開解放軍津浦路防禦正麵,從徐州西南繞道南下。同時令劉峙飛返蚌埠,另組指揮所,督劉李兵團再次北進。蔣介石企圖使其軍隊南北對進,攻 擊中原解放軍側背,解黃維兵團之圍,然後合夥南逃。
十二月一日,杜聿明率邱李孫三兵團共二十七萬人馬,棄守徐州,向西南逃跑。華東野戰軍經三天猛烈追擊,在十二月四日,將杜部三個兵團全部合圍在永城東北青龍集陳官莊地區。孫元良兵團企圖突圍,被全殲。為了加速戰役進程,毛澤東根據當時的形勢,確定采取集中兵力殲滅黃維兵團,圍住杜聿明部,阻住李延年部的方針,即劉伯承司令員通俗解釋的 “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的方針。
十二月六日,中原解放軍向黃維兵團發起總攻,至十五日,被困十九天的黃維兵團全部被殲。十二兵團司令黃維被生俘。這是對蔣介石又一致命打 擊。這不僅使蔣介石喪失了包括“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軍在內的十二萬精銳之師,而且也完全孤立了杜聿明集團,造成了解放軍迅速全殲杜部的大好 形勢。
人民解放軍在殲滅黃維兵團後,毛澤東指示總前委,為配合平津戰役, 使蔣介石暫不下海運平津諸敵南下的決心,對杜聿明殘部兩星期內不進行最 後殲滅,進行戰場休整。杜聿明所部被圍困期間,斷草絕糧,饑寒交加,陷 入了絕望的深淵。
到一九四九年初,平津諸敵已無逃跑可能。華東野戰軍主力遂於一月六 日,向杜聿明部發起總攻,經四天戰鬥,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兵團,俘敵徐州 “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杜聿明,擊斃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 第十三兵團司令官李彌逃脫。至此,規模巨大的淮海戰役全部結束。
淮海戰役曆時六十五天,總共殲滅國民黨軍五個兵團、二十二個軍、五十六個師(內有四個半師起義),共五十五萬五千人。至此,人民解放軍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地區。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處在人民 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陷入土崩瓦解的狀態。
四 平津戰役
在淮海戰役鏖戰之際,東北野戰軍八十萬人和華北兩個兵團二十萬人, 協同發起了平津戰役。為了加強集中統一領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中共 中央決定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指揮作戰。
戰役開始前,華北敵軍在遼沈淮海兩大戰役的震撼下,已成驚弓之鳥。
蔣介石為了擺脫徹底滅亡的危局,一方麵企圖利用華北集團原地固守,遲滯 解放軍南下,以爭取時間在江南重整軍力;一方麵又企圖將這個集團經塘沽海運江南,增援華東戰場,以解淮海殘敵之圍,或扼守長江,進行垂死掙紮。 華北敵軍主力為了免遭覆滅,也有西竄綏遠,據守一隅,苟延殘喘的企圖。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上旬,蔣介石和傅作義在南京軍事會議上確定了“暫守平 津,保持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變”的方針。傅作義依據這個方針,不斷收縮兵力,調整部署。他把蔣介石的嫡係二十四個師部署在平、津、唐三角 地區。把自己的二十個師放在北平張家口之間。隨時準備從海上南逃或西竄。因此,能否穩住敵人,不使它南逃西竄,不讓它收縮集中,就成為能否全殲 平津張唐之敵的關鍵。據此,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作出了穩住敵人,不使逃跑,分割包圍,就地全殲的戰略計劃。毛澤東利用華北敵軍認為東北人民 解放軍在遼沈戰役後必然進行休整,不會迅速入關的錯誤估計,命令東北人民解放軍於遼沈戰役結束後,迅速秘密入關,出敵不意地對華北敵人實施戰 略包圍,力求將敵人全部就地殲滅。為了造成敵人的錯覺,不使其決策逃跑,中共中央軍委采取了一係列麻痹敵人的措施,如命令華北二十兵團撤離歸綏,集結於集寧地區;命令十八兵團緩攻太原;對杜聿明殘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同時,決定利用傅作義派人與解放軍談判以拖延時間之機,將計就計,用談判拖住敵人。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廣大指 戰員不顧疲勞,連續行軍半個月至二十天,分別從喜峰口、冷口、山海關入 關,十二月二十日前,八十萬大軍全部進抵平津前線,東北十五萬民工隨軍 入關。
十一月二十九日,平津戰役開始。人民解放軍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首先 分割包圍,斷敵逃路。華北二十兵團包圍了張家口之敵。十二月八日,十九兵團將傅部主力三十五軍包圍於新保安地區,東北野戰軍一部將敵十六軍主 力圍殲於康莊、鎮邊城一帶。十一日,由懷來向南突圍的暫三軍也被殲於橫嶺、白羊城。至此,人民解放軍將傅部主力七個師兩個騎兵旅分別包圍於張 家口、新保安兩地,切斷並控製了平綏路,敵人西竄之路斷絕。十二月十一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了《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明確指出: 現在“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敵人從海上逃跑”。為穩住敵人,他命令西線解放軍對張、新二處暫取“圍而不打”方針;命令東北野戰軍主力盡快入關, 並對平津諸敵實施“隔而不圍”的辦法,割斷諸敵聯係,完成戰略包圍;命令山東軍區部隊控製濟南附近一段黃河,並在膠濟線預作準備,以防敵人向 青島逃跑。
從十二月十二日起,入關的東北野戰軍主力以神速動作,出敵意外地提前完成了對平津塘敵人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這樣,到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民解放軍完全斬斷了傅作義的一字長蛇陣,敵人已無逃跑之路。
在戰役的最後部署完成之後,人民解放軍即遵照毛澤東先打兩頭,後取中間,“隻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兩點攻克,就全局皆活”的指示,對被圍被隔之敵實行各個殲滅。十二月二十二日,人民解放軍將新保安之敵三 十五軍軍部和兩個師一舉殲滅。二十四日解放了張家口,全殲敵十一兵團所屬的一個軍部七個師共五萬四千餘人。為了控製海口,切斷和封閉敵人的退 路,進一步孤立北平之敵,人民解放軍本擬首先攻殲塘沽之敵,但由於該處地形不利於作戰,因此,改為首先殲滅天津之敵。一九四九年一月上旬,人 民解放軍在肅清天津外圍據點完成攻城準備後,向敵發出了放下武器,實行和平解決,以免天津城市及二百萬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的勸告,令其先頭 部隊至遲於一月十三日開出城外。但是敵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拒絕和平解決。人民解放軍於一月十四日發起總攻,經二十九小時激戰,全殲守敵十三 萬餘人,活捉陳長捷。十五日下午,天津宣告解放。十六日塘沽敵人乘艦南逃,人民解放軍追殲其掩護部隊三千餘人,於十七日解放塘沽。
天津、塘沽、新保安、張家口解放後,百萬解放軍雲集北平周圍。北平敵二十五個師二十餘萬人已成囊中之物。準備攻城的人民解放軍與北平地下 黨相配合,精確掌握敵情變化,加緊進行政治攻勢,努力爭取和平解決。一九四九年一月八日,傅作義的代表周北峰由張東蓀引導出城與平津前線司令 部談判。天津解放後,平津前線司令部致函傅作義,向其指明兩條出路,任其選擇:“(一)自動放下武器,並保證不破壞文化古跡,不殺戮革命人民, 不破壞公私財產、武器彈藥及公文案卷。如貴將軍及貴屬能夠做到這些,則本軍保證貴部官兵生命財產之安全。對於貴將軍的戰犯罪責,亦有理由向人 民說明情況,取得人民諒解,予以減輕或赦免。(二)如果貴將軍及貴屬不願意自動放下武器,而願意離城改編,則本軍為保全北平不受破壞起見,也可以允許這樣做。本軍可以允許貴軍離開北平,開入指定地點,按照人民解放軍的製度改編為人民解放軍。上述兩項辦法,任憑貴將軍及貴屬自由選擇。 本軍並願再一次給予貴將軍及貴屬以考慮及準備之充分時間。此項時間,規定由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上午一時起,至一月二十一日下午十二時止”。 這件函劄於一月十六日麵交傅部代表鄧寶珊和周北峰。一月十九日,北平民間十一個代表(包括何思源、呂複等)又出城與解放軍聯絡。此時,平津前 線司令部與傅部雙方協議在過渡期間內成立以葉劍英為主任的七人聯合辦事處(解放軍四人,傅部三人)。一月二十一日,傅作義接受毛澤東一月十四 日聲明的八項條件,願意和平改編。二十二日,傅作義的文告經國民黨中央社發表。這樣,人民解放軍以軍事攻勢與政治攻勢相結合的方式,迫使傅作 義接受和平改編。傅部軍隊從一月二十二日開始,按照指定地點開出城外,至三十一日移動完畢。人民解放軍於三十一日入城接防。同日,平津衛戍司 令部司令員聶榮臻、政委薄一波發出通告,宣布約法八章。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北平市人民政府(市長葉劍英、副市長徐冰)宣告成立。二月 三日人民解放軍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具有悠久曆史的文化古都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這一戰役共殲滅和改編敵軍五十二萬餘人。 總計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曆時四個月零十九天,共殲敵一百七十三個師,一百五十四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發動內戰的精銳主力部隊幾乎喪 失殆盡。整個東北完全解放。華北及長江中下遊以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安陽、歸綏等幾個孤立據點外,全部解放。中國人民大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就要到來了。
五 國統區財政經濟的崩潰
國民黨軍事政治走向土崩瓦解的同時,國統區財政經濟也陷入了總崩潰 的絕境。
一九四八年,國民黨政府的法幣發行額,至八月二十一日 357 止,已達六百六十三萬六千九百四十六億元,較一九三七年六月增發了四十七萬餘倍。法幣與美鈔的比價不斷下降,一月為一十七萬八千元比一元,八月即為 一千一百零八萬八千元比一元。法幣購買力急劇下降。如以米計算,上海每市擔白米,一月值法幣一百五十萬元,五月值五百八十萬元,八月值六千五 百萬元。上海批發物價一至八月上漲了五十倍至一百倍。如以八月物價同一九三七年一至六月平均物價相比,上漲了五百萬至一千一百萬倍。法幣的價 值已貶低到不抵自身的紙張和印刷費用了。
惡性通貨膨脹,再加上美貨傾銷和官僚資本的吞並以及繁重的捐稅,使 民族工商業紛紛停產或倒閉。一九四八年,上海三千餘家大工廠開工率隻有百分之二十。天津市共有布機八千八百六十七台,開工的隻有四千八百六十 七台。六十三家橡膠企業,上半年隻能發揮生產能力百分之二十至四十,下半年絕大部分停工。青島一千餘家工廠,隻有四分之一處於半開工狀態,其 餘全都停工。一九四九年四月,上海一千餘家機器工廠開工的不到一百家。民營工廠如此,四大家族的“國營”工業也是一蹶不振。由於普遍的停工減 產或倒閉,工業總產量急劇下降。一九四九年與一九三六年相比,重工業下降百分之七十,輕工業下降百分之三十。全國鋼產量隻有十五萬八千噸,原煤三千二百四十三萬噸,發電量四十三億一千萬度,棉紗一百八十萬件。農村破產的情況也十分嚴重。一九四八年,土地拋荒麵積在河南、湖南、廣東等省中,分別占到耕地麵積的百分之二十至四十。各地耕畜減少了百分 之十五至二十。主要農具減少了百分之三十。一九四九年,全國糧食產量隻有二千二百六十三億六千萬斤,較一九三六年降低百分之二十四以上。棉花 產量八億九千萬斤,較一九三六年降低百分之四十七以上。
蔣介石為了挽救財政經濟的崩潰,在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頒布了所 謂《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及四項挽救辦法,其辦法的要點是:(一)發行總額為二十億元的金元券作為本位幣,限期以法幣三百萬元折合金元券一元 的比價收兌法幣。(二)限期收兌人民所有的黃金白銀及外國幣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不在限期內兌換或存儲者,一律沒收。(三)限期登記管理 本國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匯資產,違者予以製裁。(四)全國各地各種物品及勞務價格,應照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各該地各種物品貨價依兌換率折合金 元出售,由當地主管官署嚴格監督執行;所有按生活指數發給薪資辦法一律廢止;禁止工廠罷工怠工。這就是國民黨反動派的所謂“幣製改革”和“限 價政策”。這是對人民財產的再一次大洗劫。蔣介石在全國設上海、廣州、天津等若幹管理區,派俞鴻鈞、蔣經國為上海區經濟管製督導員,宋子文為 廣州區經濟管製督導員,張厲生為天津區經濟管製督導員。以特務、警察、特種刑事法庭等法西斯暴力手段進行這次掠奪。國民黨報紙公然叫囂要借“一二顆人頭祭刀”,“刑亂世用重典”。在全國經濟中心的上海,國民黨瘋狂地進行勒索追逼,劫奪金銀外匯。
他們選擇聯合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為進行恫嚇的對象,指使特務主辦的《大 眾夜報》攻擊該行總經理逃避外匯。國民黨聲稱要將其送交“特種刑事法庭”。在這種威逼下,上海民族資產階級的銀行忍痛於九月十日左右,將所存金銀 外匯造表送中央銀行。國民黨在全國掠奪的金銀外匯,據翁文灝一九四八年十月向偽立法院的報告,共值美金兩億元。
蔣介石同時又對民族資產階級的工商業,進行武力劫持,迫使他們按“限價”拋售物資,支持金元券。反動派拘捕申新紗廠的榮鴻元、永安紗廠的郭 棣活,要他們具結照平價出售商品。拘捕紙業、雜糧油餅業、糖業等公會理事長作人質,壓迫這些行業按“平價”出售商品。自金元券發行到十一月初 “限價”取消,永利公司“限價”出售純堿六萬袋,損失一百萬美元。上海紗廠“限價”出售棉紗五萬件,棉布十萬匹,損失達一千二百五十萬美元。 百貨業存貨照“限價”售出四分之三,上海四大公司除永安外,存貨一空。綢布商在金元券發行前存有綢緞呢絨一百五十萬匹,一個月後出售殆盡。蔣 介石為了劫奪僑匯,還對未按官價經營僑匯的公司行號進行打擊。林王公司經理王春哲因此被捕,於九月二十五日被特刑庭判處死刑。
但是,蔣介石采取的這些殘暴措施,挽救不了國民黨的財政經濟危機。蔣介石“借人頭平物價”、依靠武力劫持工商業所造成的“平價”局麵,到 一九四八年十月就開始崩潰。十月二日,上海首先發生搶購風潮,市民見物即買,盡量將金元券花出去,深恐一夜之間幣值大跌致受損失。南京路一帶 的著名綢布號和河南路的呢絨店,開門後人群潮湧而入,滿架貨物,頃刻搶購一空。百貨店的營業額較平日要增加三、四倍,使上海成了物資的“真空” 地帶,這個搶購風潮從黃浦灘頭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天津“百分之九十九的貨架都空空如也”。北平“米麥糧食店早已十室十空”。後來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搶米風潮。上海搶米風潮,一天達二十七起之多。米荒使上海的各種機構陷於癱瘓之中。商店的貨物賣掉了,補不進貨。工廠因補不進原料,紛紛宣告停工停產。
在上述情況下,國民黨反動政府被迫於十一月十日宣告取消“限價”,接著又公布了《修改金元券發行辦法》,宣布金元券貶值十倍,並撤銷金元 券發行二十億元的限額。此後,金元券的發行便如決堤洪水,無邊無際地泛濫起來。十一月發行量為三十三億九千四百萬元,十二月為八十三億二千萬 元,一九四九年一月猛增到二百零八億二千二百萬元。五月又猛增至六十七萬九千四百五十八億元。金元券也同法幣一樣變成了廢紙。一九四九年四月 十五日,一天之內金元券貶值百分之四十。黃金每兩與金元券的比價達到一比七百五十萬元,美金一元與金元券比價達到一比十四萬八千元。與上年八 月比較,上漲了三萬七千倍以上。這期間,物價上漲也達到驚人地步。如以一九四八年八月物價總指數為準,十一月,上漲二十五倍,十二月為三十五 倍,一九四九年一月為一百二十八倍。到一九四九年五月份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物價與一九三七年比,上漲了三萬六千八百零七億倍。各地人民群眾紛 紛拒用金元券。國民黨政府用發行金元券挽救經濟危機的辦法完全破產。國統區經濟的總崩潰促進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最後滅亡。
六 毛澤東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 蔣介石“和平攻勢”的破產
美帝國主義和中國反動派看到單靠軍事鬥爭已不能阻止中國人民革命在 全國範圍的勝利,他們就更加重視政治鬥爭的方法。他們一方麵利用現存的國民黨政府來進行“和平”陰謀,企圖以此保持國民黨的殘餘力量,阻止人 民解放軍向長江以南進軍,取得喘息時間,然後重整旗鼓,進行反攻;另一方麵利用某些既同美蔣有聯係,又同革命陣營有聯係的人們,向他們進行挑 撥和策動,力求混入革命陣營,構成革命陣營中的所謂反對派,以便保存反動勢力,破壞革命。
美國政府看到蔣介石政府的倒台已無可挽回,不肯在軍事和經濟上再大量援蔣,企圖以中途換馬的辦法挽救危局。到一九四八年下半年,讓蔣介石 辭職,由李宗仁出麵進行“和談”的暗中策劃便公開化了。十月二十三日,司徒雷登向馬歇爾提出了“勸告蔣委員長退休,讓位給李宗仁或者國民黨內 的其他較有前途的政治領袖”的建議,馬歇爾答複說:“美國政府不能自居於勸告蔣委員長退休的地位,或推薦任何中國人作中國政府的元首。如果提 供了這類意見,就要對由此產生的新局麵擔負責任,自然而然地將使美國政府不顧美國的切身利益如何,必須支持這個繼承的政權”。美國政府在這個 時期“必須保持最大的行動自由”①。十一月九日,蔣介石致函杜魯門,要求美國增加援助,同時要美國公開發表一個支持蔣介石的聲明,以便“鼓舞軍 民士氣並鞏固政府之地位”。十二日,杜魯門複函予以拒絕。十一月底,宋美齡赴美求援,亦無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隻得以“主動下野”的辦 法來促成“和談”。他派張群、張治中等與李宗仁洽商。桂係軍閥白崇禧搶先打出了“和談”的旗號。十二月二十四日,白電蔣,建議“請美、英、蘇 出而調處共同斡旋和平”,“由民意機關向雙方呼籲和平”,“雙方軍隊應在原地停止軍事行動,聽候和平談判解決”。“並望乘京滬平津尚在吾人掌
① 《中美關係資料匯編》第一輯,第三二七——三二八頁。
握之中迅作對內對外和談部署,爭取時間”。①十二月三十日,白再電蔣重申 前意。與此同時,湖北省參議會和河南省主席張軫均電蔣,要求他立謀改弦更張之道,“尋取途徑,恢複和談”。這些情況表明,在“戰既不易,和亦 困難”的局麵下,蔣桂都在策劃著“擺脫困境,創造新機”的和談陰謀,而他們之間的矛盾正在表麵化。桂係力圖乘機逼蔣下野,取而代之。
在這期間,一些號稱“自由主義人士”的民族資產階級中的右翼分子,害怕革命進一步發展將會觸犯自己的利益,積極配合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 動派的“和平”陰謀,向中國共產黨“呼籲和平”。他們勸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把戰爭“立即停下來”,替國家“保留一點元氣”。說什麽訴諸於 武力是“不仁也不智的冒險”,不管勝也罷,敗也罷,“同一祖宗的子孫,窮兵黷武總要不得,總不應該”。有的人幻想依靠美國支持發展“第三種勢 力”。也有人要乘機在東南發展軍事力量,造成與國共三分天下的局麵。在人民陣營中有少數人,他們往往“以協調為上德,以姑息為寬仁,在苟且偷 安的本質之上,披負著悲天憫人的外衣。這就是敵人施行和平攻勢的最後心理根據,也是敵人的最大的奧援”②。
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在中國人民麵前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是 徹底消滅反動勢力將革命進行到底,還是聽信反動派的“和平”謊言,就此 止步,使革命半途而廢?毛澤東為新華社寫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獻詞《將革命 進行到底》,及時而明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毛澤東指出:“敵人是不會自行消滅的。無論是中國的反動派,或是美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都不會自行退出曆史舞台”。“隻有徹底地消滅了中國反動派,驅逐了美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出中國,中國才能有獨 立,才能有民主,才能有和平”。針對敵人的政治陰謀,毛澤東提醒全國人民必須善於分清敵友,決不能容許敵人混入革命陣營,從內部破壞革命,指 出:“凡是勸說人民憐惜敵人、保存反動勢力的人們,就不是人民的朋友,而是敵人的朋友了”。
毛澤東著重指出:“中國人民及其總參謀部中國共產黨,一定會象粉碎敵人的軍事進攻一樣,粉碎敵人的政治陰謀,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 底”,“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在這個問題上,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要一致,要合作, 而不是建立什麽‘反對派’,也不是走什麽‘中間路線’”。
與這個獻詞發表的同一天,一九四九年元旦。蔣介石親自出麵“求和”了。他在《新年文告》中聲稱願意與共產黨“商討停止戰事恢複和平的具體方法”,但必須以保存偽憲法偽法統和反動軍隊為條件。還說“和平果能實 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這個表示要 “和談”、“引退”的虛偽聲明,是蔣介石在美國壓力和桂係逼迫下不得已 而做出的,也是為了從桂係手裏奪回“和平攻勢”的主動權。蔣介石文告的核心是保住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統治權。
一月十四日,毛澤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指出蔣介石的所謂“和 平”建議是虛偽的。蔣介石所提出的條件,是繼續戰爭的條件,不是和平的 條件。同時聲明:“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確
① 程思遠:《李宗仁先生晚年》,第二一頁,文史資料出版社一九八○年十二月版。
② 見李濟深等五十五人《我們對於時局的意見》,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時間之內,全部地消滅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殘餘軍事力 量;但是,為了迅速結束戰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減少人民的痛苦,中國共產黨願意和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他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軍事集團,在 下列條件的基礎之上進行和平談判。這些條件是:(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製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 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
毛澤東的聲明,獲得了全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的熱烈擁護;對蔣介石是 致命的打擊,使他不得不於一月二十一日以“因故不能視事”的名義宣告“引退”,由南京飛往奉化溪口,把職務交給副總統李宗仁“代理”。蔣介石的 下野表明反動派“和平攻勢”頭一回合的破產,此後便由李宗仁出麵“備戰言和”了。
中國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