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中越戰爭三十周年 中越心結到底有多少?

(2009-07-01 19:32:06) 下一個
ZT:中越戰爭三十周年 中越心結到底有多少?09-7-1

這個星期是中越邊境之戰30周年。對於這場傷亡數萬兩國將士的戰爭,中國官方沒有什麽報道。香港明報評論說,中越心結不比中日少。但兩位北京學者認為,這種類比不夠科學。

  1979年2月,中國和越南在廣西邊境地區打了一場戰爭,雙方傷亡慘重。中國一個月後宣布撤軍,但邊境的戰火一直持續燃燒了五六年。一場戰爭下來,中國和越南雙方傷亡都有數萬人。

明報星期三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鄧小平當年執意要打這一仗,一是為了挽救紅色高棉政權,二是為了和美國搞好關係。中美79年元旦建交,鄧小平月底訪美,2月上旬回國後,下旬解放軍就開始“教訓”越南。

1989年春夏期間天安門廣場上廣為傳唱的“血染的風采”就是當年為了打越南而由軍隊歌手董文華演唱的歌曲。同樣性質的歌曲還有軍隊歌手李雙江唱的“再見吧,媽媽”。同類文學影視作品有軍隊作家李存葆寫的“高山下的花環”。

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從星期二開始,連續3天刊登報道,回顧這場戰爭,審視中越的現狀和明天。
  
  明報刊登孫嘉業的文章說,今天的中越關係,已經被定位為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同誌的關係。同過去的同誌加兄弟定位相比,少了意識形態的熱情,多了實用的互惠內容。

不過,記者到越南采訪也觀察到,越南在發展期間,非常重視本身的資源和發展潛力。他們在南海領土問題上,同中國分歧相當大,主要原因就是那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中國在文革期間的1974年,出動海軍同當時的南越海軍打了一場海戰;1975年,越共統一越南後,繼續不斷對南海諸島及其海域提出領土要求,中國在1988年春天,同越南再度爆發海戰。

  孫嘉業說,“看看中越邊境兩邊如林的墓碑,看看兩國充滿爭端的南海地圖,就明白中越之間的曆史心結並不比中日之間少”。

  不過,北京的80多高齡的老作家於浩成說,中越心結不比中日之間少的說法,不能說服人。他說,現在許多中國人已經開始反思,認為當時鄧小平拍板打越南是多此一舉:“說中國人對越南人比對日本人更有心結,恐怕不是這樣的情況。對日本人,是深仇大恨。打了8年戰爭,它幾乎中國滅亡掉。到現在為止,對日本人還是如此。”

  中國社科院學者徐有漁說,中國和日本的問題,比同越南的問題要深得多:“中國和越南之間也發生過戰爭。戰爭引起的傷痛,單純做數量之比,這是很難比的東西。我們隻能分析在性質上有什麽問題或後果,中國社科院學者徐有漁而不能說哪一個比哪一個的強度要深。至少,這兩件事情,相提並論有點不倫不類。”

  南華早報星期三發表中越戰爭30周年係列報道第二篇的題目是“時間太久了,沒人提它了!”(此話出自參加過中越邊境之戰的中國老兵張慶強(音譯)之口)副標題是,1979年入侵越南時埋下的地雷還在。邊境雙方的政府,一直在組織人力,試圖全麵清除長埋地下的大批地雷。

報道說,30年過去了,如今,貿易替代了征戰,戰場已變成熱鬧的市場。張慶祥90年轉業,來到廣西和越南邊界地帶憑祥經營水果生意。他告訴記者,去年他經手的水果,有120噸。他說,忘掉戰爭很好,大家要一門心思抓經濟,搞合作。報道說,張慶祥就是中國人鑄劍為犁的典型例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