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解放戰爭國民黨為何敗於共產黨之根本性原因
(2009-07-23 18:52:27)
下一個
zt:解放戰爭國民黨為何敗於共產黨之根本性原因
長期以來,為何強大的國民黨會敗於裝備低劣和實力遠遜於其的我黨這個問題,一直是中外史家研究的重點曆史問題,即使今天,美國西點軍校依然將許多戰爭細節作為研究和教學的素材,我軍更從解放戰爭中許多戰例發展出我軍軍事思想。讓美國人和老蔣困惑終生的是為何強大的美式裝備的久經戰陣的國軍會敗於一個小米加步槍和土包子出身的我軍?
且看當時國軍與我軍實力對比:內戰前國民黨的總兵力為430萬,它占有3.39億以上人口、730萬平方公裏麵積的地區,控製著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它不僅接收了100餘萬日軍和數十萬偽軍的裝備,而且美國還為他訓練和裝備了50萬軍隊。而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為127萬,裝備基本上是繳自日軍的步兵武器;解放區的人口為1.36億,麵積約230萬平方公裏,而且是被分割、包圍的,在物質上得不到任何外援。
戰前對於打一場全麵戰爭,蔣介石和他手下的軍事將領曾經有過充分的自信。如蔣所言:“比較敵我的實力,無論就那一方麵而言,我們都占有絕對的優勢,軍隊的裝備、作戰的技術和經驗,匪軍不如我們,尤其是空軍、戰車以及後方交通運輸工具,如火車、輪船、汽車等,更完全是我們國軍所獨有,一切軍需補給,如糧秣彈藥等,我們也比匪軍豐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據點,大都市和工礦的資源,也完全控製在我們的手中。”所謂“一切可能之條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農民說:狂的不是一般哦,但農民又不得不承認,實力下,老蔣狂的並不離譜,老蔣是有壓倒性的我欲如何,即可如何的實力的。
脫胎於黃埔軍校的國軍中央軍,在創立初始就打遍廣東,福建無敵手。以後更是以區區10萬兵力,摧枯拉朽之勢打敗擁有百萬兵力,裝備相對精良的北洋各派軍閥。在內戰中什麽狡詐的桂軍,擅長防守的晉軍,強悍的西北軍,硬氣的東北軍,通通不是對手,全部打服。在同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幾十萬紅軍的戰爭中,也是追著打了25000裏,一直到陝西北部,紅軍隻剩下了3,4萬。
但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老蔣一敗塗地。為何會這樣?史家已經總結的很全麵了,什麽國民黨的戰術錯誤、什麽我黨的人民戰爭、什麽我黨的政策優勢等等。。。。。。本農民我說:這些總結都很正確,但都沒有說到根本上!至於有敗類說是日本人幫了我黨的忙雲雲,純粹扯淡,通過借抗戰的名義,老蔣將全國軍閥全部置於其控製之下,不聽話的韓複榘等等一律殺伐之,老蔣軍力較抗戰前更為強大,若非抗戰,老蔣或許可能消滅我黨,但他能消滅的了反抗暴政的所有人?與其說抗戰幫了我黨的忙,不如說抗戰幫了老蔣的忙,使其拖延了覆滅的時期。
那麽,根本性原因是什麽呢?本農民用一小段話即可概括解放戰爭中我軍為何麵對強大的國民黨匪軍能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根本性原因。這段話是:
用理想指揮行為的人,若其理想源自正義,則無敵!解放戰爭的實質是:一群有著源自正義的理想的人與一群追逐名利的人的對決。而追逐名利的人是絕無勝算的,根本性無關其旗號(三民主義)以及策略(黃埔精英)和武器裝備(美式裝備的),結果是既定的。
為何會這麽說?
為理想行動能最大限度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而若理想背後有正義作為精神支持,則更讓人能將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反觀國民黨一派,追名逐利,無論從戰術還是戰略,眼睛隻盯著名利的人怎麽會看得比有理想的人更遠更正確呢?怎麽會比有理想的人更有執行力呢?人民是客觀的:當時我黨被稱為人民的靠山,而國民黨被稱為“刮民黨”。如此看來:我黨的政策比國民黨更正確,策略比國民黨更出色,武裝從無到有戲稱蔣介石是運輸大隊長就都不奇怪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若調動起來,可以戰勝一切。
此文乃《別隻顧著賺錢》係列之一,但因其名字過長,所以未能在標題中體現。
本農民在此鄭重聲明:此文純粹為研究曆史的初衷而作,切勿斷章取義誤解初衷,若有人曲解並胡亂引申,皆與本人無關。
# 作者(id):甘肅隴西縣農民
中華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