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國王的錢袋與國家的命運 (也看當今國人是如何以西歐曆史來支持私人產權的)

(2009-06-08 06:06:09) 下一個

國王的錢袋與國家的命運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9-06-07 10:59:18  作者:

  

  財經解史

曆史學者 洪振快

觀察世界曆史,可以發現一個現象:英、法兩國的命運頗不相同。比如從政治角度來看,英國走的是較為平穩的發展道路,社會沒有出現大的動蕩和挫折,1689年實現了“光榮革命”,政治上領先世界各國;而法國走的卻是暴力革命的道路,社會激烈動蕩,1789年才開始“大革命”,殺戮不斷,流血不止,政治反複,命途坎坷。從經濟上看,英國於18世紀下半期開始工業革命,19世紀上半期工業革命完成,國力臻於極盛;而當時的法國,經濟還在泥淖裏掙紮,相對來說非常落後。

同處西歐,人種、地理、文化都很接近,英、法兩國的曆史命運為什麽會出現這麽大的差異?

曆史現象的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原因雖然複雜,但英、法兩國曆史命運的歧異主要是議會有沒有控製住征稅權,即有沒有拽牢國王的錢袋,則是非常明顯的。

英國在1215年簽署《自由大憲章》,其中一個核心思想是對國王的征稅權進行限製。為此英國議會發展起來,此後400多年間王權與議會反複較量,此消彼長。《大憲章》簽署之後的200年間,曆代國王曾44次確認《大憲章》,王權高張時便廢除,削弱時又被迫確認,反複較量之中,議會始終沒有完全失去對國王征稅權的控製。比如對羊毛出口征收高關稅是英國國王收入的一個可觀來源,15世紀後期國王、羊毛出口商和代表養羊出售羊毛業者的議會就征稅權展開了鬥爭,結果是大家相互妥協,國王獲得了稅收,議會贏得了規定征稅水平的權力,商人得到對貿易的壟斷權。最後,壟斷消失,羊毛稅在政府稅收中的重要性降低,而議會的稅收批準權則保留下來。到了17世紀40年代,英王查理一世自認王權神聖,不經議會批準擅自征稅,結果被送上斷頭台。之後經過短暫的波折,“光榮革命”成功,王權被徹底擊敗,征稅權完全由議會掌握。

法國在14世紀初也發展出了與英國議會相似的“三級會議”。但是,與英國議會始終沒有完全失去對國王征稅權的控製不同,法國的“三級會議”後來實際上名存實亡,失去了對國王征稅權的控製。其起因,是戰爭的需要。1337—1453年英法兩國“百年戰爭”期間,為了籌措戰爭費用,法國國王要求“三級會議”允許其征收特別稅(交易稅、鹽稅等)。“三級會議”希望盡快取得對英戰爭的勝利,結束法國的社會動蕩,所以同意了法國國王的要求。1439年,“三級會議”決定,國王可以不經“三級會議”的批準而征收新稅。但是隨著緊急形勢的過去,征稅權卻隨著法國國王權力的擴張而被延續下來,脫離了“三級會議”的控製。在其後的三個多世紀中,“三級會議”試圖通過和平的方式恢複對國王征稅權的控製,但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最後爆發了大革命,以暴力的方式奪回這項權力。

從英、法兩國的曆史可以看出,法國的暴力革命與英國相對和平的革命的不同,根源在於議會是否失去了對國王征稅權的控製權。英、法兩國曆史命運的歧異,政治、經濟方麵發展的差異,根源其實都在這裏。

法國的稅收製度對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國王征稅權力不受限製,容易無限製地加重稅收,另外,法國貴族、教士等社會上層又是可以免稅的,結果負擔都落到了社會下層身上,這加劇了社會不公,強化了階級矛盾,為暴力革命埋下伏筆;二、為了獲取更多的稅收,必須擁有龐大的官僚隊伍,官僚隊伍在為國王獲得稅收的同時,也消化掉稅收的很大一部分,並且成為法國政治結構中的頑固力量,阻礙了社會變革;三、為了保障稅收,王權向行會轉讓某項經濟活動的壟斷權(因為需要行會以交納穩定的稅金作為回報),行會則試圖利用壟斷保護地方市場免受外部競爭,其結果是壟斷加強,而創新和要素的流動性受到了抑製,導致貿易受阻、生產性經濟活動下降。這樣,國王和官吏的錢袋滿了,而經濟發展卻受到了阻滯。綜合言之,法國國王不受限製的征稅權力對法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產生了極為負麵的影響,是其國運衰頹的最重要的原因。

英國的情況與法國不同,英國國王沒有隨意征稅的權力,社會上既沒有享受免稅權的特權階層,也沒有龐大而保守的官僚隊伍,而國王為了增加收入,需要通過鼓勵對外貿易、增加經濟活動總量來獲取,或者通過出售某些特許狀來獲得錢財,這些政策的結果是導致壟斷降低,經濟活動的自由度增加,私人產權得到越來越多的保護。

同樣是征稅,英法兩國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受到議會的約束,英國國王通過放棄壟斷權來獲得稅收;而不受“三級會議”約束的法國國王,則通過加強壟斷權來獲取稅收。兩者對經濟自由發展的後果是不同的:英國保護了私人產權,增加了經濟的自由度,使經濟發展潛力慢慢釋放出來;而法國正相反,破壞了私有產權,使國民經濟的壟斷性逐漸加強,從而使經濟自由度降低,經濟發展潛力被束縛。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同樣是西歐國家,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而不是發生在法國。

英、法兩國曆史命運的歧異,其曆史教訓是明顯的:國家的命運,與限製國王權力、保護人民權益正相關———對國王權力的限製越徹底、對個人權益的保護越有力,私人產權的發展就越充分,經濟發展的潛力就越大,國家強盛就越有可能。



(編輯: 
歡迎登錄南方社區·焦點網談發表意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