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葡萄牙海洋霸業興衰史(轉帖者按:也看現在中國人的思維是不是很像西方?)

(2009-06-07 20:02:48) 下一個
ZT:葡萄牙海洋霸業興衰史http://bbs.tiexue.net/post2_3612293_1.html

海權對大國興衰的曆史影響重大,是大國崛起的必由之路。葡萄牙海上霸權的建立,始於15世紀的亨利王子時代,隨後迅速崛起,稱霸全球,以自己的意誌主導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的“全球化”。


  但葡萄牙稱霸全球以及他的海上霸權地位皆如曇花一現迅速地出現在歐洲的曆史舞台上,又迅速地消失於歐洲的曆史舞台之中。是什麽毀掉了葡萄牙?




  “我是最偉大的人,


  把地球踩在腳下!


  我財大氣粗,擁有無限權勢;


  我是權杖、王冠和王位,:


  能使大地和海洋顫抖!


  我的威名遠揚,


  家喻戶曉,


  我就是葡萄牙,


  我比整個世界都大!”


  這是葡萄牙詩人羅佩-德-維加的一首著名的詩,將全盛時期葡萄牙人世界霸主的心態表露無遺。


  葡萄牙,拉丁文意為“溫暖的港灣”,位於西歐的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北部為高原、中部為山地,南部為丘陵,西部為沿海平原,氣候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相對幹燥,適合農作物生長,盛產玉米、小麥。東部與北部與西班牙接壤,西麵和南麵麵臨大西洋。在傳統東方戰略家的眼光中,葡萄牙不具備任何成就霸業的資本:資源稀缺,國土狹長,幾乎沒有任何內陸可言。國土麵積不足十萬平方公裏,人口不滿百萬,規模比不上中國的福建省。有誰能夠相信,就是這個即使在西歐也並不起眼的小國,竟然於15、16世紀迅速崛起,稱霸全球,以自己的意誌主導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的 “全球化”。

  葡萄牙的建立


  葡萄牙地勢背山麵海,按照中國傳統風水學的說法,這種地形主得父母運,自立門戶。不能說這種說法毫無道理,葡萄牙曆史上,的確“父母有緣”,與緊鄰的歐洲大國西班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葡萄牙的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西班牙的曆史。


  西班牙與葡萄牙同為最早的海上強國,但是,這個海上的強勢民族在其強大以前的曆史,則完全是一部被征服的曆史。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五世紀之間,先後遭到伊貝洛族、塔爾提西奧族、腓尼基人、希臘人、凱爾特族的侵入。後來凱爾特族與伊貝洛族混合,成為半島上獨特的凱爾提貝洛族。接著迦太基人、羅馬人陸續侵入,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西邊的勢力範圍,現在的伊比利半島各處,還殘留著羅馬的遺跡。公元六、七世紀,西哥德族侵入並建立王國,以托雷多為首都。現在托雷多到處可見西哥德族文化遺跡。到了八世紀,西班牙為由北非渡海而來的阿拉伯民族所征服,直至十五世紀方才拜托阿拉伯人的統治,成為歐洲的獨立國家。


  葡萄牙本為西班牙的一部分。1093年,西班牙尚處於卡斯提王國統治之下,是阿拉伯人的殖民地。卡斯提王國公主特裏薩下嫁波爾多凱爾伯爵,葡萄牙第一次從西班牙分裂出來,作為特裏薩的陪嫁,成為卡斯提王國的伯國。


  特裏薩生子名為阿方索·亨利克斯。阿方索三歲登基,其母攝政。1128年,16歲的阿方索正式主政,放逐其母特裏薩,並在羅馬天主教勢力的幫助下,擊敗了卡斯提的軍隊,開始了葡萄牙的獨立。1143年,與阿方索與卡斯提王國簽定薩莫拉條約,宣布正式獨立。並於公元1147年收複裏斯本,從此建都於此。公元1279年,國王迪尼斯一世繼位。迪尼斯一世在全國範圍內排斥西班牙語,推廣葡萄牙語,並在公元1290年創立了葡萄牙的第一所大學。公元1297年,葡萄牙與西班牙簽訂《奧卡尼塞許條約》,明確了國界。自此,葡萄牙成為十四世紀歐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航海家”亨利和葡萄牙的崛起


  葡萄牙的崛起,開始於15世紀的亨利王子時代。流行於14世紀的鼠疫奪去了歐洲2400萬人的生命,葡萄牙人以其強壯的體魄和強大的免疫力避免了這次浩劫。“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免受鼠疫災害的葡萄牙人口急劇膨脹,國內種種矛盾高度激化。同時,由於從東北部西班牙城市運入葡萄牙的商路被限製,輸入葡萄牙人生活必需品如香料、糖、金銀數量的急速減少,價格暴漲,生活水平下降。更為嚴峻的是,由於歐洲金礦的稀缺,葡萄牙鑄造貨幣的幾乎黃金完全依靠進口。而黃金供應的不足,使得市場上貨幣成色下降,信用降低,將葡萄牙的經濟逼入絕境,葡萄牙進入了伊比利亞經濟危機時期,麵臨著社會動蕩的嚴重問題。

  葡萄牙國土是一塊狹長的沿海土地,幾乎沒有什麽內陸地區,加以人口密集,內部資源稀缺,依靠內部機製解決社會矛盾毫無可能,隻有尋求外向的擴張,轉嫁經濟危機。陸地上,強大的宿敵西班牙堵住了葡萄牙所有向外擴張的路徑,因此,謀圖海上的發展成為葡萄牙求取生存的唯一手段。


  意大利人擁有當時歐洲最發達的航海技術,然而,為求取民族的生存,葡萄牙人在歐洲捷足先登,最早開始了向東方的擴張。


  葡萄牙此時正處於“航海家亨利”統治時代。亨利是葡萄牙曆史上最為雄才大略,富有戰略眼光的領袖。亨利王子生於1394年,其父是葡萄牙國王若奧一世,母親是莎士比亞在《理查二世》中寫到的岡特的約翰的女兒菲利芭。


  1415年,葡萄牙國王若奧一世攜王子亨利一起,出動戰船200艘、海軍1700人、陸軍19000名,突如其來地占領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的休達城,控製了地中海與大西洋的交通咽喉,全麵由海路向未知的世界進軍。休達城戰役標誌著葡萄牙向世界擴張的開始,也正是這一戰,令亨利王子一戰成名。


  當時的歐洲貴族,仍然以陸上騎馬衝鋒為最高尚的職業,陸地上的猛將是所有貴族少女夢中的白馬王子,休達戰役亨利完全有可能成為陸戰的名將,然而,少年的亨利,卻放棄了陸戰生涯,對海洋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415年從休達回國後,亨利就著手準備對非洲西北部的探險,他親自參與了海船的改進,從意大利網絡了大批航海人才,並且在裏斯本創建了航海學校,教授航海、天文、地理等知識。亨利王子把騎士團一年的收入拿出來,裝備了幾支遠航探險隊,對西北非洲各地進行了廣泛的航海探險。


  在亨利的關注下,葡萄牙的航海事業不斷發展,葡萄牙人於1420年拓居物產豐富的馬德拉群島,隨後1432年到達大西洋上的亞速爾群島。1441年,葡萄牙人到達了非洲,並在返航時從非洲運回葡萄牙十個黑奴,這是歐洲曆史上的第一次奴隸貿易,從此開始了非洲黑人苦難的奴隸貿易時代。1445年,亨利王子的船長們通過了沙漠海岸,進入物產富饒的西非海岸,隨後拓居西非佛得角(綠角)等地,1456年又到達佛得角群島。直到1460年亨利逝世時,葡萄牙人已經勘探到西非的塞拉利昂,並且在西非沿岸建立了大批貿易商站。


  海上貿易的發展,迫切需要強大的海軍維護其海上霸權。葡萄牙人的海上武裝力量也伴隨著海上貿易的繁榮不斷膨脹:在島嶼方麵,葡萄牙人分別於1419年、1432年、1455年占領大西洋上的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完成了東大西洋擴張的海上據點構築。在沿岸方麵,葡萄牙人分別於1471年、1438年、1488年到達了幾內亞、剛果、南非等國,完成了非洲西部沿海地區的航行,並沿河侵入到非洲的內陸地區。


  強大的海權帶來的是滾滾的財富,東方的象牙、香料和黃金如潮水般湧入葡萄牙。葡萄牙人在非洲用小工業品如玻璃鏡等來換取奴隸、黃金,在西非沿海地區建立了黃金海岸、象牙海岸、花椒海岸、奴隸海岸等,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幾十年間,傳統的農業國葡萄牙一躍西歐最富有的國家。




  海權帶來的不僅僅是無窮的財富,還有民族的霸權。1494年6月7日,葡萄牙與西班牙簽定“ 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確定通過佛得角群島以西2200古海裏處的“教皇子午線”為界,界東屬葡萄牙,界西則屬西班牙。這個昔日的歐洲弱國,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與老東家西班牙人一道,如切西瓜一樣瓜分了地球。此時距,葡萄牙建國不過350年。




  作為一個中國人,在這裏似乎有必要插一句,1494年正值明孝宗弘治七年,距中國航海家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航海整整60年。而此時的明王朝,早已將鄭和航海的所有資料付之一炬。


  海權為葡萄牙人帶來了財富與霸權,財富與霸權則進一步刺激了葡萄牙人擴張的欲望,葡萄牙對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統治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迪亞士、達·伽馬與葡萄牙在印度洋的霸業


  在早期歐洲人的概念中,印度就意味著東方,東方就意味著財富,因此,歐洲各國都極端重視對印度的貿易,葡萄牙人也不例外。自亨利時代起就一直在尋找著一條從歐洲直接通往印度的航線。在達·伽馬之前,葡萄牙人迪亞士已經開始了新航線的探索。


  1487年7月,迪亞士受命於葡萄牙國王裘安二世,率三艘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探險。8月,當船隊抵達南緯33度的沃爾維斯港附近海域時,突然遇上了連續不斷的狂風暴雨和如山翻滾的浪濤,水手們驚恐萬端,以為是大西洋凶狠的奧克阿諾斯海神降罪於他們。魂飛魄散的葡萄牙人日日夜夜祈禱不停,13個晝夜過後,總算盼來了風平浪靜。死裏逃生的眾船員要求立即返航,回到裏斯本那個安安全全的港口。但勇敢的迪亞士認為,自然現象必定事出有因,找到真相才是探險的目的。這促使他決定向東航行,以觀能否達到非洲的西海岸。


  然而,好幾天的行駛,迪亞士仍然未見望眼欲穿的綠洲影子。隨船地理學家深感迷惘,他重新分析了非洲西海岸的航海圖,推斷船隊已在風暴中向南飄流,大大地越過了非洲的最南端。


  經驗豐富的迪亞士命令船隊轉陀90度朝正北航行。幾天之後,東西走向的海岸線突然出現在眼前,船隊投入溫柔的莫塞爾海灣的懷抱。驚魂未定的眾船員們紛紛要求停止向東航行而冒險,迪亞士隻好率船隊返航。




  但沿著海岸向西航行不多時,奧克阿諾斯海神再次從天而降,頓時海麵暴風席卷、巨浪滔天,一道道凶險的海流自西向東,推波助瀾,排山倒海。風浪中,戰戰兢兢的船員經過兩天冒死拚搏、奮力抗爭,才使船隊小心翼翼地繞過危險四伏的海角,駛進浪平如鏡、微光閃爍的非洲西海岸。回首望著令人生畏的岬角,無可奈何的迪亞士咒詛它為“風暴角”。


  1488年12月,回到裏斯本的迪亞士,向國王描述了險象環生的探海經過。此時葡萄牙已進入艾維茲王朝事情,國王是裘安二世。在迪亞士船隊繪製的航海圖麵前,裘安二世不愧為一代明主,他經過分析認為,繞過“風暴角”,就有希望向東航行進入印度洋,於是金口一開,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希望拐過海角向東就能到達朝思暮想的黃金國度——印度。


  1497年7月8日,葡萄牙國王任命瓦斯科·達·伽馬為探險隊隊長,率隊再次出航。達·迦馬是個小貴族,1460年出生在葡萄牙錫尼什。


  達·迦馬率領海船從裏斯本出發,沿迪亞士開辟的航路南行。比起迪亞士,達·迦馬非常幸運,11月22日,當葡萄牙人再次來到“好望角”——曾經的“風暴角”——時,“好望角”沒有再起風暴。海流激起兩米多高的海浪,推動達·迦馬的船隊順利地繞過了“好望角”,進入了印度洋。而後,達·迦馬滿懷信心沿著非洲東海岸繼續向東北航行。四個月航行了約兩千多公裏,到達莫桑比克。1498年4月,達·迦馬抵達肯尼亞的馬林迪。


  在馬林迪,達·迦馬做了一件當時不起眼,後來卻影響整個歐洲曆史進程的非常小的事件:他騙來了一位阿拉伯航海家馬傑德為向導。通過馬傑德,達·迦馬第一次知道,葡萄牙人自亨利時代開始積累的航海技術,在阿拉伯人麵前根本不值一提。馬傑德帶領達· 迦馬開始了歐洲人第一次橫穿印度洋的征程。1498年5月20日,達·迦馬船隊順利到達印度南部的貿易中心卡裏庫特,實現了歐洲人夢寐以求直接到達印度的願望,也從此開始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霸業。


  當時的“紅毛夷”在東方並不如今日的“外賓”一樣受到崇拜。雖然,地處印度偏僻的西部,但卡裏庫特的繁榮,已使這批見多識廣窮光蛋們眼花繚亂。與鄭和的大明船隊相比,葡萄牙人在卡裏庫特的作為簡直是一群騙子兼鄉巴佬。他們急不可待地收購大量的花椒、丁香、豆蔻、幹薑、水晶、紅寶石等物品,哄抬物價,使毫無準備的當地人措手不及,陷入日用品短缺的困境,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1498年8月 29日,當裝滿香料、寶石的達·迦馬船隊離開卡裏庫特時,遭到了當地海軍的追擊。一年後,當達·迦馬船隊回到裏斯本,船隊已經潰不成軍,隻剩下二艘船44人,活著的人數僅僅是出發時的1/10!但是,這場耗時兩年的航行是值得的,僅僅達·迦馬帶回的香料就獲得極大的利潤,是全部航行成本的60倍。更為重要的是,葡萄牙人從此開辟了歐洲經好望角橫穿印度洋直達印度的航路!




  在達·迦馬返航六個月後,以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為首的葡萄牙追蹤探險隊再次從裏斯本出發。卡布拉爾再次到達卡裏庫特,並載著一大批香料返回葡萄牙。這次,印度人殺死了卡布拉爾的幾個船員,為此,1502年,達·伽馬再次奉命率領一支有二十條航船的艦隊遠征印度。


  為了顯示葡萄牙人強大的海上優勢,達·伽馬一離開印度海岸,就捕獲一條過路的阿拉伯航船,把船貨卸下來就在海上連人帶船一起燒掉,所有船上的人——幾百人包括婦女和孩子——都被活活燒死。達·伽馬到卡利卡特後,蠻橫地要求卡裏卡特國王紮莫林把所有的***教徒都從這個港市驅逐出去。正當紮莫林猶豫不定之時,達·伽馬就捕殺和致殘了三十八名印度漁夫,隨後炮轟卡裏卡特。紮莫林雖然極其憤怒,然而,沒有海上霸權的印度人卻對葡萄牙人的暴行毫無還手的能力,隻得答應了達·伽馬的要求。達·伽馬得勝回朝,在返航時,達·伽馬在東非建立了一些葡萄牙殖民地。


  1524年,達·伽馬又一次返回印度,這一次,新上任的葡萄牙國王任命他為印度總督。他到達印度幾個月後一病不起,於1524年12月去逝。


  達·迦馬之後,葡萄牙人依靠強大的海上力量,大規模向全世界擴張與殖民。1500年,葡萄牙人發現並占領了南美洲巴西。1509年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打敗阿拉伯人,封鎖了紅海航路,終結了阿拉伯人對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的控製權,自此,葡萄牙人完全掌握了印度洋的海上霸權。


  此後,葡萄牙人繼續向西太平洋挺進。1511年占領馬六甲,打開通往西太平洋的通道,繼之占領並控製了科倫坡、爪哇、印尼等香料產地。葡萄牙人基本上壟斷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海上貿易。1522年9月,經過3年零12天的生死搏鬥,葡萄牙人的又一位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FerdinandMagellan)船隊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人類首次從西向東環球航行的壯舉,證實地球確確實實是個球形的假說。由於航海探知地球確實是球形的,不管向西或向東,總會出現交匯。為解決這一問題,1529年,西班牙、葡萄牙談判簽訂“薩拉戈薩條約”,規定以通過摩鹿加群島東部17度的子午線為終止界線,界線向西地區屬葡萄牙,向東則屬西班牙。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的“全球化”竟然由這兩個即使在歐洲也不起眼的小國的主導下完成,實在是意味深長。




  三王戰爭與葡萄牙的式微


  葡萄牙依靠海權的迅速崛起,讓整個歐洲妒忌得紅了眼。1492年,阿拉岡國王斐迪南與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王結婚,西班牙完成統一。女王伊莎貝拉決定授予哥倫布海軍大將的軍銜和新發現土地總督的預封,派遣哥倫布分別於1492年、1493年、 1498年、1502年四次進行美洲探險。結果是發現了中、南美洲。1519年起到1535年止,西班牙人征服了除巴西以外的其它中、南美洲國家,並大規模加以殖民,掠奪了大量的財物,僅1545年至1560年間西班牙人每年從中南美洲運回國內的黃金多達5000公斤、白銀高達250000公斤。


  西班牙與葡萄牙本是宿敵,西班牙的強大,本身就敲響了葡萄牙人喪鍾。偏偏在這個時候,葡萄牙人放鬆了賴以維係其民族強大海權,開始了陸上的對外擴張。


  葡萄牙強盛,來自於與東方的貿易。葡萄牙人依托其強大的海軍為後盾,通過與東方及其不平等的貿易,使得東方大量的資本流入葡萄牙。葡萄牙人是近代海權國家的先驅,然而,葡萄牙貴族們的戰略思維,卻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農耕時代,與利潤豐厚的海上貿易相比,疆場上的縱馬廝殺更加符合葡萄牙貴族們的審美情趣。這一次,葡萄牙人將征服的目標定為北非的摩洛哥。1578年6月,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以討伐異教徒為名,率軍2.5萬人(雇傭兵為主)於在丹吉爾登陸,開始了對摩洛哥的戰爭,摩洛哥被廢國王穆泰瓦基勒率部投降。摩洛哥國王阿卜德·馬利克率步、騎兵5萬人迎戰。8月4日,葡萄牙軍在馬哈讚河畔的凱比爾堡附近發起進攻,解開了馬哈讚河會戰的序幕。由於此役有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摩洛哥廢王穆泰瓦基勒和摩洛哥國王馬利克三位國王參戰,曆史上稱這場戰爭為“三王之役”。


  葡萄牙的強盛來自於其製海權,而其強大的製海權,來自於能征慣戰的海軍。由於技術落後,葡萄牙海軍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因此海軍戰士大多由貧苦人家的子弟擔任。這些窮家子弟能夠吃苦,打起仗來堅韌頑強,令敵人膽寒。同時,長期的海上擴張使得葡萄牙海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葡萄牙人的海軍勇冠歐洲,少有敵手。與海軍相比,葡萄牙的陸軍戰鬥力實在不敢恭維。葡萄牙陸軍采取雇傭兵製,軍官多是貴族子弟,嬌生慣養,作戰懦弱無能,加以葡萄牙陸軍曆史上也絕少有作戰的機會,經驗不足。而反觀摩洛哥軍隊,東方國家對於陸權高度重視,阿拉伯人是陸上擴張的老行家,摩洛哥的戰士大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作戰經驗豐富。從雙方力量來看,摩洛哥有大軍五萬,本土作戰,士氣高漲,葡萄牙不過有兩萬餘的雇傭軍,孤軍深入,人人以自保為先,根本不是摩洛哥人的對手。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再葡萄牙一方,這場戰役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是役,葡萄牙人麵對馬利克人數眾多,能征慣戰的阿拉伯士兵,一觸即潰。塞巴斯蒂昂率軍向馬哈讚河對岸撤退。然而,天不作美,葡軍渡河時,正逢河水漲潮,國王塞巴斯蒂昂和許多官兵被淹死,其餘走投無路,紛紛投降。次日,摩洛哥國王馬利克病死。這場戰爭以葡萄牙人的慘敗而告終:國王隕命,軍隊亡8000人、被俘1.5萬人,無一人逃脫。


  前麵說過,葡萄牙軍官大都是嬌生慣養的貴族子弟,這些公子哥打仗無能,被俘虜後卻成為了阿拉伯人的財源。為了贖回這些俘虜,葡萄牙人花費了大筆的黃金,經濟從此衰弱。而更為致命的是,國王塞巴斯蒂昂的死令葡萄牙國中無主,敗勢顯現。


  強大起來的西班牙,自然絕不肯放過這個千古良機。乘著葡萄牙人在摩洛哥慘敗之機,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聲稱自己有一半葡萄牙血統,於1580年兼並了葡萄牙,菲利普二世兼任葡萄牙國王,開始了哈布斯堡統治伊比裏壓半島的時代。哈布斯堡王朝剝奪了葡萄牙在海內外的幾乎所有財產,代替了葡萄牙在海上統治者的地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