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粟裕大將的十條大兵團作戰思想

(2009-06-06 23:01:57) 下一個
粟裕大將的十條大兵團作戰思想

本文由新華博友業餘高手提供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05/content_11492189.htm

運籌主力兵團大規模作戰,戰區指揮員具有戰略頭腦、善於綜觀戰爭全局,敢於獨立思考,把戰役問題放到戰略高度去考慮。通過戰役勝利去實現統帥部的戰略意圖。

綜合考慮戰區內敵我雙方的兵力兵器對比和行動企圖、當麵敵軍各部的戰鬥力強弱和所處態勢、民情和地理條件、以及戰役發展各階段間的前後關聯等諸項因素,正確選擇作戰區域和攻殲目標,一切以便於殲敵為原則。

能動地創造和捕捉戰機。戰機通常是通過指揮得當,廣泛機動,誘使敵人因應而創造出來的。因此,既要善於捕捉戰機,更要善於創造戰機。

指揮的重心應在放在戰役的轉折點上。隻要在有決定影響的環節上掌握了主動,就能確有把握取得戰役全勝。指揮員應以極大精力,促使戰役轉折盡早來到。

善於集中兵力。集中兵力的關鍵是選擇和判斷作戰的重點。要根據戰役的發展變化,適時轉用兵力,實行連續作戰,求得一支部隊頂幾支用。這樣,才能在戰區總兵力對比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在決定性的時間和部位形成對敵優勢。

戰爭規模的發展和戰場態勢的變化,必然引起作戰方式的轉變。戰役指揮員要適時實施作戰方式的轉換以及由此引起的戰術技術上的改變。

根據各支參戰部隊的不同特長,加以恰當使用,或用於野戰,或用於阻擊,或用於攻堅,等等。同時,合理使用地方武裝,與野戰兵團密切配合,協同作戰。

戰役過程中和戰役結束後,當敵情發生重大變化或出現新的戰機時,要果斷、巧妙地組織部隊撤離戰場,迅速轉移。這不僅關係到與下一步作戰任務的銜接,而且直接影響戰役本身的成果。戰役打得好,如果轉移不當,也會轉勝為敗;戰役進行得不順利,但轉移得當,也可以減少損失,改變不利態勢。

大兵團作戰要嚴密組織,參謀機關應成為軍隊行動的“發動機”。指揮員必須高度重視司令部的工作與建設,以保證首長和司令部的不間斷指揮。

高度重視大兵團行動的後勤保障,特別要充分依靠戰區內黨和政權組織,動員廣大群眾支援前線,保證部隊供應。

這是著名將軍從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與我們這些紙上談兵的寫的東西不同,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所以非常寶貴。值得我們大家用心研究。

有感粟裕大將“二讓司令一讓元帥”2008-7-30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7/30/content_8856517.htm
今年8月10日是開國大將粟裕誕辰101周年紀念日。粟裕大將戎馬一生,導演了一幕幕摧枯拉朽、氣吞山河的戰爭史劇: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上海戰役以及他參與指揮的渡江戰役、淮海戰役等,都是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指揮藝術的生動體現。粟裕不僅在軍事指揮上享有盛譽,而且在對待個人得失榮辱上也為我們作出了榜樣,他“兩讓司令一讓元帥”的故事,就被傳為美談。

今年8月10日是開國大將粟裕誕辰101周年紀念日。粟裕大將戎馬一生,導演了一幕幕摧枯拉朽、氣吞山河的戰爭史劇: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上海戰役以及他參與指揮的渡江戰役、淮海戰役等,都是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指揮藝術的生動體現。粟裕不僅在軍事指揮上享有盛譽,而且在對待個人得失榮辱上也為我們作出了榜樣,他“兩讓司令一讓元帥”的故事,就被傳為美談。

1945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為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為副司令員,粟裕認為張鼎丞在很多方麵都優於自己,若張任司令員,自己任副職,協助張鼎丞工作,會更有利於黨的事業。為此,他再三懇請中央改任,最後中央接受了他的請求,重新作了任命。

1948年5月,陳毅同誌調中原工作,中央決定華東野戰軍由粟裕領導,粟裕堅持認為陳毅是華野眾望所歸的統帥,陳毅繼續擔任華野領導更為合適。經他一再懇請,中央決定陳毅仍任華野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不在位期間,其職務由粟裕代理。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製。在討論粟裕軍銜問題時,毛主席考慮到粟裕的資曆、威望和戰功,給予了粟裕極高的評價,說“論功、論曆、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要給粟裕授元帥銜。由於粟裕事前已上書請求堅決辭去元帥銜,周總理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毛主席補充說:“而且是第一大將”。於是粟裕便被授予了共和國的大將軍銜。

粟裕大將的“三讓”,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境界和為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生死沉浮尋常事,樂將宏願付青山。”粟裕大將的這句肺腑之言,正是他高風亮節、胸懷寬闊的精神寫照。黨的各級幹部應當以粟裕為鏡子,使自己的思想得到淨化。

現在,有些同誌把職位、權力看得很重,工作上不思進取,職位上卻總想步步登高,還美其名曰“人往高處走”。一個領導位置出現空缺時,往往數人活動,找關係,托人說情,軟磨硬要。有的用公家的東西送禮,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麽“生命靠運動,當官靠活動”。有的向組織伸手要職位,實現不了,則鬧情緒,撂挑子,混日子,嚴重影響了工作。凡此種種,無不是一個“私”字使然。這與粟裕大將的人格風範相比,相差何止十萬八千裏!

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如何正確看待利益調整,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是對每個黨員幹部嚴峻的考驗。我們應當以粟裕大將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榜樣,自覺強化宗旨意識、大局意識、奉獻意識,淡泊名利得失,在對黨性的考驗麵前展現共產黨人的寬闊胸襟和高尚情操。

(責任編輯: 王楠楠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