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抗戰時期的兒童團:那些手握紅纓槍的英雄 |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進入了偉大的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全國的一切愛國力量,包括廣大少年兒童在內,都積極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
早在1938年6月26日,毛澤東同誌為《邊區兒童》(半日刊)的題詞中教導說:“兒童們起來,學習做一個自由解放的中國國民,學習從日本帝國主義壓迫下爭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變成新時代的主人翁。”1942年“四·四”兒童節時,又為《解放日報》題詞:“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
朱德同誌在為晉東南武鄉縣王家峪兒童團題詞中指出:“鬥爭與學習缺一不可”。
周恩來、劉少奇、陳毅等領導同誌,也都分別為新安旅行團、孩子劇團的工作作出不少重要指示。這些題詞和指示,對抗日戰爭時期兒童運動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黨在這個時期指導少年兒童工作的指針。
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抗日兒童團的組織,青年抗日救國聯合會、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等青年組織,受黨的委托,直接領導抗日兒童團及其他兒童組織的工作。1938年10月西北青救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抗日兒童團的組織章程。團章規定建立兒童團的宗旨是:1、聯合全(西北和華北)中國的小兄弟小姊妹結成好朋友;2、大家共同學習、工作和遊戲;3、參加救國工作。7歲以上14歲以下的兒童少年都可參加。它的任務是:1、宣傳大家打日本;2、偵察敵情捉漢奸;3、站崗放哨送書信;4、尊敬抗戰官和兵;5、幫助抗屬來做事;6、學習生產不稍停。它的禮節為右手五指齊額舉起。五指表示:中華五大民族的兒童團結起來,打倒日寇漢奸。口號是:時刻準備著!西北和華北各地的兒童們紛紛加入兒童團,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鬥爭。在此基礎上,1940年2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作出了關於《紀念“四·四”兒童節與開展兒童工作決議》,提出:要“幫助已有的兒童團體,普遍建立抗日兒童團。”還“特別建議陝甘寧邊區青救會及華北各地青救會要加強對兒童工作的領導。”“縣以下設立獨立係統的兒童團,縣以上可在各級青救會設兒童部(科),配備專門的幹部來領導和管理兒童工作。”決議還指出:要“以主動的、積極的、耐心的精神去開展遊擊區及敵占區的兒童工作,要善於用各式各樣靈活機動的方式來揭露敵人漢奸的奴化教育、反共教育,爭取兒童不受麻醉愚弄。”
在民先隊西青救這一決議的影響下,許多地方的兒童工作進一步開展起來。晉察冀邊區青救會和邊區政府在每年的“四·四”兒童節,都要發出指示、通知、宣傳大綱等等,指導、推動兒童工作。1940年3月21日,晉察冀邊區青救會發出紀念“四·四”幾童節宣傳大綱,充分肯定了三年來晉察冀抗日兒童團在抗日救亡和培育兒童中做出的成績,提出了:積極參加站崗、優抗等各種運動,參加春耕、建立兒童林、兒童菜園等能夠勝任的勞動;普遍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建立兒童劇團、歌詠隊、秧歌舞隊;積極進行改善生活的鬥爭,反對早婚、童養媳製度,改善童工工作待遇;動員全體兒童入學,不使一個兒童關在學校門外等四項任務。邊區兒童團的生活更加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