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抗美援朝大事記:1953年7月—12月:金城大捷和 繼續為戰俘得到釋放而努力

(2009-06-05 21:21:16) 下一個

 

1953年7月—12月


      7月

  6日彭德懷在誌願軍第60軍181師541團團長王子波寫的《反擊戰術教育講課材料》上批示:“隻有認真研究情況,總結經驗,才能寫出這樣生動有用的陣地進攻的戰術和戰鬥動作,應當介紹全軍普遍研究之。”誌願軍司令部於10日印發誌願軍營以上部隊,並改名為《對堅固陣地進攻的戰術和戰鬥動作的教材》。

 △誌願軍第23軍67師200團4個連、199團6個連、201團2個營在迫擊炮以上火炮96門、坦克19輛火力支援下,向守衛漣川西北石峴洞北山之“聯合國軍”美軍第7師17團2個連及1個連的一部發起攻擊,全殲守軍。爾後,誌願軍與美軍在該陣地反複爭奪6晝夜。鞏固占領陣地,共斃傷俘虜美軍3500餘人。誌願軍傷亡2000餘人。

    △誌願軍第23軍67師200團在向漣川西北石峴河北山主峰攻擊時,被敵暗堡火力所阻。該團第9連戰士許家朋擔負爆破任務,兩腿負重傷仍堅持爬至敵暗堡,在炸藥包受潮爆破未成的情況下,用身體堵住敵機槍孔,壯烈犧牲,保證了部隊全殲守軍。誌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
 
    △ 誌願軍第1軍為配合金城方向的作戰,向南朝鮮軍第1師據守的朔寧東南19洋 2號 JBSS 10 24叩睾偷岩衾?西北山陣地發起反擊,攻占該陣地。後與其反複爭奪5晝夜,鞏固陣地,斃傷俘南朝鮮軍5200餘人。

  上旬周恩來主持起草《目前停戰談判情況及關於克拉克來信的對策》和金日成、彭德懷複克拉克信稿兩個文件。《情況與對策》指出:“李承晚的破壞行動是美國統治集團縱容出來的,它適應美國統治階級中反動壟斷集團的利益,但卻在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引起最廣泛的強烈反對,使美國政府在國內外關係上處於更加困難的境地。”因此,克拉克6月29日複金、彭的信不得不公開表示美國願意在現在情況下達成停戰。但是李承晚不會就此結束,不論在停戰前或停戰後,都還會發生新的破壞行動的可能。鑒於以上情況,我方對策是:(一)準備7月7日以金、彭名義複克拉克信,同意恢複談判,加以批評,並指出由於美國縱容政策而產生的種種可能。(二)準備在協定簽字以前再給李承晚偽軍以打擊,向南推進戰線,並在複會後向對方指出因李承晚拖延簽字日期,局勢改變,應按照協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提出再行修正軍事分界線。(三)準備在複會後提出有關停戰協定的實施問題進行討論。7日,在征得金日成同意後,以毛澤東名義致電李克農,將兩個文件發往開城,指示執行。

  7日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複函“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指出:“你在1953年6月29日複信中,承認了李承晚集團脅迫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離開戰俘營並強迫扣留他們是一個嚴重而不幸的事件,這是對的;但你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處理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聯合國軍'這一期間所采取的態度,至少在事實上是縱容了李承晚集團放肆地進行其破壞停戰協議和阻撓停戰實現的活動”。複函還同意停戰談判雙方代表團定期會晤,商談有關停戰協定實施問題及停戰協定簽字前的準備工作。

    △ 誌願軍第46軍136師407團一部在炮火支援下,向“聯合國軍”美軍陸戰第1師7團防守的臨津江北岸馬踏裏東山陣地發起進攻。戰至24日,共斃傷美軍1600餘人。

  8日毛澤東致電朝鮮停戰談判誌願軍代表團,就停戰簽字作了如下指示:“我們的方針仍然是掌握主動,爭取停戰。如果能爭取停戰簽字,則不論李承晚參加停戰與否或參加了而在停戰後還是進行破壞,我們均可以停戰協定的簽訂來瓦解'聯合國軍'陣營和美軍、南朝鮮軍隊的士氣。如果不能簽字,則主動權仍在我們手中,可以繼續在政治上、軍事上打擊敵人。”

    △周恩來接見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說明朝中方麵對簽訂朝鮮停戰協定的立場:“我們的態度是很明朗的。我們願意停戰。我們的目的就是達成停戰,召開政治會議求得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現在,盡管克拉克來信說明願意給予保證,但他的保證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夠明確的。必須要完全的保證,使停戰協定的文字和精神都充分得到實施,而不是盡力所能及。因此,停戰複會後,首先要弄清楚:美國代表所稱代表其簽訂停戰的'聯合國軍',是否包括李承晚軍在內?現在必須使美國給一個毫不含糊的答複。否則就無法停戰或停戰後還會遭到破壞。我們認為,要求這種保證是公平的,否則就失去停戰的意義。”

  9日 22時,毛澤東致電李克農並告金日成、彭德懷,指出:“此次複會(指朝中方與“聯合國軍”方談判代表團大會)後的談判應分兩個步驟進行。首先應討論有關停戰協定實施的各種保證,然後再談簽字前的準備工作。因此10日會上的發言不要提及各種小會,而應表示在停戰協定的實施保證尚未商妥前,無法進行簽字準備工作。修正軍事分界線問題不應現在提出,而要按7月8日3時半去電辦理。2.7萬人提交政治會議問題現在講出過早,應爭到快要進行簽字時再提出。發言稿我們已加修改,現發來,準備在10日會上爭取先發言提出”。

    △ 周恩來在政務院第185次會議上發言指出:現在美國政府對停戰談判的態度是搖擺的,但在美國統治階級裏,已經有一部分人主張停戰,如果美國政府不停,就孤立到和李承晚現在一樣的程度。目前這個局勢,對我們很有利,我們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10日朝鮮停戰談判雙方代表團大會複會。“聯合國軍”方代表哈裏遜改變了以往滿不在乎的傲慢態度,習慣在會場上吹口哨也不吹了,開始認真聽取朝中方麵的質問,並沉著地把要回答問題的措辭一字一字地寫在紙上,交給其他代表傳閱同意後再謹慎地照本宣讀。雙方代表團會議連續開了6次,直到1 6日才結束。

    △誌願軍第20兵團下達作戰命令,決定所屬5個軍組成三個作戰集團:以第67軍、第54軍135師、第68軍202師(欠1個團)組成中集團;以第68軍(欠第202師)、第54軍130師組成西集團;以第60軍、第21軍(欠1個師)、獨立第33師、第68軍605團組成東集團,首先攻殲金城西南梨實洞、北亭嶺、梨船洞一線以北及金城川以北之“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拉直金城以南戰線,爾後視情況向三天峰、赤根山、長吉峰、黑雲吐嶺、白岩山之線發展進攻;勝利後,準備打南朝鮮軍3至4個師的反撲,在打反撲中再大量殲滅南朝鮮軍有生力量。戰役發起時間為13日晚。

    △ 誌願軍第38軍回國。該軍先後參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戰役及1951年夏秋季防禦戰役、1952年夏秋季攻勢作戰等。

  11日 誌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楊勇赴任,接替代司令員鄭維山。

    △ 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寫信給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說,為了尊重總統的意誌,他將不以任何方式阻止停戰的實施。同一天,李承晚還寫信給杜勒斯,說雖然他對停戰條款心有疑慮,但是他將放棄他的信念而對美國政府讓步。

  12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派出特使、助理國務卿羅伯遜與南朝鮮總統李承晚談判結束,並發表聯合聲明。美方再次答應李承晚如下條件:一、簽訂美韓安全條約;二、第一次付給兩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三、如政治會議90天未達成協議時,雙方討論統一朝鮮的計劃;四、擴編南朝鮮軍為20個師;五、政治會議前舉行美韓高級會談。李承晚要羅伯遜轉交他給艾森豪威爾的親筆簽署信,迫於美國的壓力,信中向美國政府保證不再阻撓停戰協定的實施,但聲稱:保留退出和平會議和采取他認為必要的行動的權力。

  13日 彭德懷致電毛澤東,呈請朝鮮飛機返回時機及停戰簽字有關問題。電文說:朝機返回須待停戰簽字之際,空轉還是陸轉由朝自定;停戰簽字時間最好放在上午,因白天“聯合國軍”空軍不敢侵入鴨綠江兩岸,朝機轉移比較安全。

    △ 誌願軍發起夏季戰役第三次反擊戰。誌願軍第20兵團68、67、60、54、21軍及第9兵團24軍在火炮1000餘門的支援下,分3個作戰集團,向朝鮮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軍第6、第8、第3、第5、第11師及首都師、第9師、“聯合國軍”美軍第3師各一部發起進攻,全線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25公裏的防禦正麵,突入縱深15公裏,占領土地167萬平方公裏。戰至27日結束,誌願軍共斃偽俘南朝鮮軍7.8萬餘人。誌願軍傷亡3.3萬餘人。

    △誌願軍第24軍74師、第72師215團、第216團1個營在迫擊炮以上火炮223門火力支援下,向駐守注字洞南山地區之南朝鮮軍首都師第26團、第9師28團一部發起攻擊。爾後,誌願軍又多次擊退南朝鮮軍的反撲,戰至17日,共斃傷南朝鮮軍 5300餘人。誌願軍傷亡2100餘人。

    △誌願軍第68軍609團和608團2營在迫擊炮以上火炮54門火力支援下,向駐守直木洞以南地區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1營、機甲團第2營及“聯合國軍”美軍第3師一部發起進攻,經激戰,殲滅南朝鮮軍一個團部及2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爾後,誌願軍擊敗南朝鮮軍多次反撲,戰至17日,共斃傷俘南朝鮮軍2600餘人。誌願軍傷亡860餘人。

    △ 21時,誌願軍第67軍199師、200師及配屬該軍第135師在炮火支援下,向守備金城東南之轎岩山及官岱裏陣地之南朝鮮軍第6師及第8、第11師發起進攻。經反複爭奪,戰至27日,誌願軍共斃傷俘南朝鮮軍5400餘人。

    △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金城反擊戰轎岩山戰鬥中,誌願軍第67軍199師595團1連戰士李家發以負傷7處的身軀堵住南朝鮮軍的機槍射孔,壯烈犧牲。保證了部隊攻占轎岩山主峰。誌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英雄”稱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

    △ 21時,誌願軍第60軍181師及配偶該師的605團在炮火支援下,向南朝鮮軍第8、第3師共4個團兵力防守的北漢江西岸之龍虎洞、鬆室裏以西地區發起進攻。戰至次日18時,占領南朝鮮守軍陣地,共斃傷俘南朝鮮軍3100餘人。誌願軍戰鬥減員3200餘人。

    △ 21時,誌願軍第54軍130師388團一部在炮火支援下,分三路向南朝鮮軍第11師9團兩個排防守的金城西南424.4高地發起攻擊,戰至次日拂曉,共殲南朝鮮軍100餘人。

    △ 朝鮮停戰談判“聯合國軍”方首席代表哈裏遜在雙方代表團會議上明確保證:“‘聯合國軍’包括大韓民國的軍隊將不以任何方式阻撓協定草案的實施”,如果南朝鮮軍隊破壞停戰協定,“聯合國軍”仍將保持停戰狀態,並不給南朝鮮軍以裝備和供應上的支持。

  14日 零時,誌願軍第24軍向守備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之南朝鮮軍發動進攻,殲滅南朝鮮軍2個營、4個連另1個營大部,爾後向朝鮮橋田裏、432.8高地發展進攻。

  15日2時,誌願軍第68軍607團偵察排在副排長楊育才率領下,化裝成南朝鮮軍的偵察班,以極為隱蔽的動作插到二青洞附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攻當麵之南朝鮮軍,殲滅其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並乘混亂之機消滅“聯合國軍”美軍一個炮兵營的大部和南朝鮮軍首都師機甲團第2營大部,擊斃其團長陸根洙。戰後,楊育才榮立特等功,並被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一級戰鬥英雄”稱號,同時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6師左翼基本陣地被突破後,急調位於上城裏地區之“聯合國軍”美軍第3師至亢峰、三天峰布防,並以一部向誌願軍新占陣地梨實洞、北亭嶺反撲。與此同時,“聯合國軍”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急令美空降第187團接替南朝鮮軍第9師左翼部分陣地,增強了金化以東地區的防禦力量。

    △ 誌願軍第20兵團東集團突破南朝鮮守軍前沿陣地後發展緩慢,至當日6時,僅占領北漢江以西汝文裏至472.3高地一線,未能迅速進至細峴裏和控製金城通華川公路。

    △ 誌願軍第20兵團中央集團突破南朝鮮守軍前沿陣地後,左翼第199師進攻受阻,於零時始占領中峰、東峰;右翼第200師殲滅官岱裏西南高地南朝鮮軍一個營後,繼續沿公路向縱深發展,於6時占領龍淵裏、東山裏,割裂了南朝鮮軍第6師防禦,使轎岩山和烽火山兩地守軍側後受到威脅,發生動搖。

    △誌願軍第20兵團西集團右翼第203師突破南朝鮮守軍前沿陣地後,於2時直插至二青洞附近,至6時占領了芳通裏、梨實洞、北亭嶺、下榛峴一線以北地區。其左翼第204師殲滅南朝鮮軍552.8高地守軍一個營後,於4時30分進抵月峰山下,戰鬥中生俘南朝鮮軍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

    △ 15時,誌願軍司令部電令第20兵團:為貫徹“穩紮穩打”的指導方針,鞏固既得陣地,要以主力控製現占領線,迅速構築工事,修通道路,搶運物資彈藥,推進炮兵陣地,準備粉碎敵的反撲;同時以若幹有力支隊,乘敵混亂之際,分輥向南發展。

    △17時,誌願軍第20兵團根據誌願軍首長的電令,命令各集團立即以強有力支隊向前占領有利陣地:西集團向三天峰、杜木方向,中集團向赤根山、注波裏方向,東集團向黑雲吐嶺、818.9高地方向發展,並相繼控製之。據令,東集團於當晚以第二梯隊第180師兩個團南渡金城川,發展迅速,至16日,相繼占領了黑雲吐嶺、1118高地、白岩山及以東之949.5高地至北漢江一線陣地,又向南推進了約8公裏。中集團於當晚以第135師一個團又一個營發展進攻,至15日晨占領了602.2高地以南無名高地及後洞裏。西集團和第24軍亦將陣地前推至新木洞、北亭嶺、間榛峴公路北側。16日,第24軍又攻占了金化以北537.7高地、葛洞北山和597.9高地南及西南無名高地。至此,第20兵團已達成全部進攻作戰任務。

    △ 誌願軍第24軍222團1連一部向上甘嶺東南新木洞地區的“聯合國軍”美軍第3師坦克分隊發動進攻。經激戰,擊毀美軍坦克7輛、裝甲車1輛,斃傷俘美軍30餘人。誌願軍傷、亡各1人。

    △ 誌願軍空軍第6師第16團起飛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1 2架,在新義州與義州上空截擊“聯合國軍”空軍F-86型飛機 4架,擊落“聯合國軍”空軍飛機1架,擊傷2架。

    △ 誌願軍第67軍200師599團、600團及404團、597團、6 03團、598團等部在金城以南602.2高地元寶山地區反擊南朝鮮軍第8、第11師的進攻,經反複爭奪,擊退南朝鮮軍多次進攻。戰至27日結束,共斃傷俘南朝鮮軍5400餘人。

  16日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和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匆忙飛抵前線,召開高級軍官會議,穩定軍心,部署反撲,聲言要發動最大規模的反攻,奪回金城以南失地,挽回敗局和調整美、韓間的關係。

    △“聯合國軍”美軍第3師及南朝鮮軍第3、第6、第8師殘部與第5、第7、第9、第11師等部,向誌願軍第20兵團守軍陣地發起反撲,其重點是第20兵團東集團黑雲吐嶺、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線突出陣地。第20兵團東集團與美軍及南朝鮮軍激戰終日後,奉命除以一個營繼續堅守461.9高地外,其餘部隊全部撤至金城川以北,中集團與西集團亦作了適當收縮。

    △ 誌願軍空軍第6師16團出動12架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第4師兩個團出動20架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在宜川、鐵山地區空域同“聯合國軍”空軍發生空戰,擊落“聯合國軍”空軍F-86型戰鬥截擊機3架。

    △ 朝鮮停戰談判雙方代表團大會複會以來,雙方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展開激烈的鬥爭。“聯合國軍”方代表哈裏遜說:“我方已作了10多個保證了,你們應相信我們的誠意,希望盡快簽字停火。”

  17日 “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集中6個團的兵力,在100餘架飛機和大量炮兵支援下,向誌願軍第20兵團60軍180師陣地發動猛攻。誌願軍在無炮火支援的情況下,激戰竟日,斃傷“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3000餘人,除867高地失守外,其餘陣地屹立未動。

    △誌願軍第20兵團領導鑒於東集團新占領陣地過於突出,又處於背水作戰,炮兵支援與運輸補給問題一時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報請誌司批準,令該集團除以一個營繼續控製北漢江與金城川匯合處以南之461.9高地有利陣地外,其餘部隊於當夜全部撤至金城川以北。為便於防禦,中集團、西集團和第24軍亦適當收縮陣地,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602.2高地、巨裏寶北山一線。

    △ 誌願軍第16軍136團9連、10連在迫擊炮以上火炮83門火力支援下,向527.7高地南無名高地之“聯合國軍”美軍第2師38團2個連、荷蘭營1個連、美軍第2師工兵營2個班發動進攻,共斃傷俘“聯合國軍”450餘人。誌願軍傷亡70餘人。

    △ 誌願軍第54軍404團、405團在巨裏寶北山、蘆洞裏東南山地區組織防禦,擊退南朝鮮軍第6、第8、第11、第7師共5個團的多次進攻。戰至27日停戰簽字,共斃傷俘南朝鮮軍6200餘人。

    △誌願軍第60軍180師第538團、540團在金城川以南反擊南朝鮮軍第3、第5、第8師共6個多團兵力,在火炮、坦克、飛機配合下的攻擊,激戰至午夜,除固守北漢江和金城川匯合處461.9高地的部隊外,主力奉命撤至金城川以北陣地防禦,此戰共斃傷南朝鮮軍7000餘人。

  18日 “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每日展開1至3個團的兵力,在480餘架飛機、30餘輛坦克和猛烈炮火支援下向誌願軍第20兵團中集團正麵之602.2高地、巨裏寶北山一線陣地連續發動猛攻。誌願軍在炮火支援下,憑借有利地形,予“聯合國軍”與南朝鮮軍以重大殺傷,陣地屹立不動。誌願軍東集團、西集團和第24軍亦打退了“聯合國軍”與南朝鮮軍的反撲,牢牢地守住了陣地。

  19日朝鮮停戰談判朝中方麵首席代表南日在雙方代表團大會上發表聲明,根據6月27日以來的談判記錄,將“聯合國軍”方首席代表哈裏遜陸續提出對實施停戰協定各項條款的保證予以公布。其主要內容有:保證“包括大韓民國在內準備實施停戰協定的條款”,“大韓民國進行任何破壞停戰的侵略行為時,'聯合國軍'將不予以支持”等。至此,朝鮮停戰談判關於保證停戰協定實施問題的討論結束,雙方同意進行停戰協定簽字的各項準備工作。

    △周恩來致電彭德懷。電文說:朝鮮政府希望在停戰後,能從中國派3000包括技術工人在內的修建工人入朝,幫助其從事戰後恢複工作,時間為三年。建築工程部提出擬以一支建設工程部隊為基礎,再從東北抽調300技工加入該團,組成一支建製部隊去擔任此項任務。我認為這個意見“極為適當”。“為減少調動的麻煩,停戰後,可從現在在朝鮮修鐵路的工程部隊或工兵部隊中抽出1個團去擔任此項任務”。

    △ “聯合國軍”空軍出動飛機200餘架次,襲擊古直木裏地區,被駐守該地的誌願軍高炮第63師607團、獨立高炮第4 5營擊落5架、擊傷7架。

    △ 誌願軍第54軍130師390團在金城地區三巨裏北高地反擊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一部的進攻,戰鬥持續6晝夜,共殲南朝鮮軍1300餘人。誌願軍傷亡100餘人。

  22日 朝鮮停戰談判朝中方與“聯合國軍”方代表開始再次校正軍事分界線。

  23日 毛澤東致電李克農並告金日成、彭德懷:“關於出席簽字儀式問題,鑒於李承晚還在叫囂,甚至采取破壞行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我們還是不宜輕易同意雙方高級司令官出席而要繼續爭取送簽”。

  24日 朝鮮停戰談判朝中方與“聯合國軍”方談判代表團最後一次校正軍事分界線。這次校正表明:自1951年11月27日雙方第一次通過軍事分界線以來,朝中方麵向南推進了332.6平方公裏。

  25日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發電祝賀誌願軍夏季反擊戰役的勝利。毛澤東在電報稿上加寫:“希望全軍指戰員防止驕傲,在停戰協定簽字並生效以後,仍應提高警惕,一麵自己嚴格遵守協定,一麵防止敵人可能作出破壞的挑釁。”

  26日 周恩來總理接見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指出:板門店談判中的一切協議已準備好,軍事分界線已重新劃定,雙方對不直接遣返的戰俘已達成臨時補充協議。補充協議亦將於明天簽字。隨即將補充協議中英文本交大使,請其轉交印度政府。

    △ 16日,朝鮮停戰談判朝中方與“聯合國軍”方聯絡官會議同意公布停戰協定簽字的日期與簽字的方式。

    △朝鮮停戰談判朝中代表團發表公告如下:朝鮮停戰協定已由談判雙方完全達成協議,雙方定於7月27日朝鮮時間上午10時,在板門店由我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與對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哈裏遜中將先行簽字,然後送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及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分別簽字。

  下旬 毛澤東同周恩來交談板門店談判形勢。周恩來說:“他們(指“聯合國軍”方)催我們和朝鮮同誌盡快簽字。”毛澤東說:“告訴彭總,同意簽字,請轉告金日成同誌”,又說“多少事,從來急,和平對人民來說來得越快越好。

  27日 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出指示:認真做好朝鮮停戰的宣傳工作。

    △朝鮮停戰談判正式簽字。朝鮮時間上午10點整,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和“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哈裏遜中將進入板門店會議大廳,分別在會議桌前就坐。兩位首席代表在助簽人員協助下,在各自一方準備的9本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之後交換簽字。簽字儀式於10時10分結束。

    △ 朝鮮停戰談判朝中代表團發布關於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簽字的公報。公報說,朝鮮停戰協定及其臨時補充協議,已於7月27日朝鮮時間上午10時,在板門店,由我方首席代表南日大將與對方首席代表哈裏遜(海立勝)中將正式簽字。各種文本現正分送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及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將軍與“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上將簽字中。根據雙方協議,雙方控製下的一切武裝力量,包括陸、海、空軍的一切部隊與人員,於雙方代表團首席代表簽訂停戰協定12小時起,亦即7月27日朝鮮時間下午10時起,完全停止一切敵對行動,而停戰協定和附件及其臨時補充協議的一切條款,亦一律於停火的同時開始生效。公報同時公布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附件《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及《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三個文件全文。其主要內容是:協定共五條63款,包括:(一)確定軍事分界線(在北緯38度左右,即“三八”線),雙方各由此線後退2公裏,以建立一非軍事區,非經軍事停戰委員會特許,任何軍人或平民不準越過軍事分界線;(二)雙方完全停止在朝鮮的一切敵對行動,並從規定地區撤出一切軍事力量、供應與裝備;(三)停止自朝鮮境外進入增援的軍事人員(執行臨時任務和一人對一人的輪換除外)、武和彈藥(停戰期間耗損的,以同性能、同類型的一件換一件除外);(四)停戰協定生效60天內,雙方直接遣返堅決要求遣返的戰俘,其餘戰俘統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處理;(五)雙方軍事司令官向有關各國建議在停戰協定生效後3個月內,召開高一級的政治會議,協商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等事項。此外,協定還規定了軍事停戰委員會和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的組成、職司和權力。

    △ 22時,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帥於平壤在朝鮮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參加簽字儀式的有朝鮮黨政領導及朝鮮人民軍高級將領等。

    △“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上將克拉克於汶山在朝鮮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簽字。他簽字後說:“我們失敗的地方是未將敵人擊敗,敵人甚至較以前更強大,更具威脅性”,“當我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時,我知道這件事並未結束--反抗共產主義的鬥爭,在我們這一生將不會結束”。後來他回憶說:“我執行政府指示,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我感到一種沮喪的心情。我想,我的兩位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將軍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向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發布停戰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簽字後的12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命令還要求朝中軍隊堅決遵守停戰協定,並保持高度戒備,防止來自對方的任何侵襲和破壞行動。

    △ 下午,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朝鮮人民軍最高副司令官催庸健次帥的陪同下到達開城,先後出席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駐開城前線部隊舉行的盛大歡迎會,以及朝中代表團為慶祝達成停戰協定舉行的盛大宴會。

    △ 根據朝鮮停戰協定的規定,軍事停戰委員會成立。委員會由10名高級軍官組成,其中5名由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與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共同指派,另5名由“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派。軍事停戰委員會的任務為監督停戰協定的實施及協商處理任何違犯停戰協定的事件。

    △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與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聯合發表戰績公報。公報稱:自1950年6月25日至本日止,共斃傷俘敵軍1093839人,其中美軍397543人;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12224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坦克3064輛,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各種炮7695門,擊沉擊傷敵軍艦257艘。

  28日上午9時30分,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於開城鬆嶽堂在朝鮮停戰協定和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參加簽字儀式的有誌願軍高級軍官百餘人。簽字後,彭德懷司令員發表了談話。他說:“朝鮮戰爭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愛好自由的的民族,當它為祖國的光榮和獨立而奮起戰鬥的時候,是不可戰勝的。”

    △ 朝鮮平壤市各界人士數萬人隆重舉行慶祝朝鮮停戰實現大會。金日成首相出席大會並講了話,他號召全朝鮮人民為了達成祖國和平統一,在“一切為了加強民主基地,恢複和發展戰後人民經濟”的口號下繼續努力。

    △上午11時,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成立並在朝鮮板門店舉行第一次會議。出席會議的朝中方首席委員為朝鮮人民軍李相朝中將,委員為朝鮮人民軍樸一英少將與崔龍漢少將、中國人民誌願軍丁國鈺將軍和柴成文將軍。“聯合國軍”方首席委員為美國陸軍勃裏安少將,委員為泰國陸軍開特卡契恩少將、美國空軍恩德希爾準將、英國陸軍白斯汀少將、美國海軍門登豪少將。會上,雙方原則同意將非軍事區連同漢江口共分為10個地段,由10個聯合觀察小組分別駐紮,協助軍事停戰委員會在非軍事區內有關停戰協定條款的執行。

    △ 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朝鮮開城會見英國報社記者阿蘭·韋卜寧,回答了阿提出的問題,並進行談話。

    △ 朝鮮停戰戰俘遣返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出席會議的朝中方委員為李平一上校、王健上校和崔學崇上校,“聯合國軍”方委員為弗萊德斯達上校、畢陶夫上校、艾德瓦茲上校。雙方同意自8月5日起開始遣返戰俘。

    △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致電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祝賀朝鮮軍事停戰協定簽字。電文說:“朝鮮停戰協定的簽字和朝鮮戰爭的結束,是英雄的朝鮮人民和英勇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偉大勝利。蘇聯各族人民熱烈地祝賀偉大的中國人民在保衛遠東及世界和平的事業中所取得的這一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致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金日成元帥,熱烈慶祝朝鮮停戰協定簽字。電文說:“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是英雄的朝鮮人民軍和朝鮮人民保衛朝鮮獨立和爭取朝鮮問題和平解決的鬥爭的偉大勝利,是朝中兩國人民反侵略鬥爭的偉大勝利,是世界人民保衛和平運動的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致電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及全體指戰員,熱烈祝賀朝鮮停戰協定簽字。電文說:“兩年多來,你們秉承祖國人民的意誌,和朝鮮人民軍在一起進行了英勇無畏的鬥爭,對反對侵略保衛和平的事業作了偉大的貢獻……祖國人民交付你們的神聖任務已經光榮地初步實現了。全國人民深切地感謝你們,並向你們致熱烈的慰問。”

  29日 北京各界群眾召開慶祝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大會。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主席郭沫若在大會上發表講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陳叔通致閉幕詞。講話讚頌中國人民誌願軍建立的豐功偉績。

    △ 彭德懷到誌願軍第46軍看望和問候正在清理陣地的幹部、戰士,並且鑽近低矮潮濕的前沿坑道,詢問部隊戰鬥和生活的情況。

  30日 朝中軍隊與“聯合國軍”雙方一切武裝力量已全部撤離了非軍事區。

    △ 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成立的10個聯合觀察小組分別出發,赴各自負責監督的地段執行任務。

  31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副司令員鄧華、楊得誌、洪學智、參謀長李達,政治部主任李誌民等領導應邀到平壤,參加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舉行的隆重授勳典禮。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政令,將朝鮮最高榮譽--“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授予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以表彰他率領和指揮中國人民誌願軍為協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侵略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同時,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授予誌願軍戰鬥英雄楊根思、黃繼光、孫占元、楊連弟、邱少雲、伍先華、許家朋、胡修道、楊春增、楊育才、李家發,將勳章、獎章授予誌願軍其他領導人和23萬餘名英雄、模範及有功人員,以表彰他們所建立的功勳。

    △誌願軍領導機關召開大會,慶祝中朝人民反侵略鬥爭取得的勝利,並致電金日成元帥。電文說: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英勇反抗武裝侵略者,保衛自己祖國、保衛世界和平的正義鬥爭,已經取得了光榮停戰的勝利。我們要向您及您領導下的英勇的朝鮮人民軍和朝鮮人民致以衷心祝賀和崇高敬意。

    △誌願軍領導機關慶祝中朝人民反侵略鬥爭取得停戰勝利大會給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賀電。賀電說:“我們深切地了解:祖國人民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史無前例的熱烈支援,乃是鼓舞我們以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與凶惡的敵人進行戰鬥的力量源泉,乃是鼓舞我們能夠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之一。我們謹以至誠向祖國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複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外交部長莫洛托夫,感謝蘇聯各族人民在朝鮮停戰協定簽字之際所表示的祝賀。書文說:“朝鮮停戰的實現是以蘇聯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偉大勝利。蘇聯政府和人民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所作的不懈努力,對於朝鮮戰爭的結束起了巨大的作用。”

  本月 軍委總政治部發出關於朝鮮停戰宣傳的補充指示,要求各部隊認真貫徹中央7月27日發出的指示,做好思想工作,保持高度警惕,隨時給敢於侵犯的敵人以殲滅性打擊。

      8月

  1日 根據朝鮮停戰協定第36款規定,朝鮮停戰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成立。參加該委員會的有:布萊希中將(捷克)、翁格洛夫斯基少將(波蘭)、格拉夫斯特魯少將(瑞典)和萊納少將(瑞士)。

    △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抗議美國軍用飛機侵犯中國東北領空並擊毀蘇聯客機的罪行。7月27日,美國派遣軍用飛機共53批324架次,分別侵入中國東北通化、吉林、長春、公主嶺、沈陽、遼陽等地上空進行偵察活動,並將從大連機場起飛的蘇聯客機擊落,機上蘇聯公民21人全部遇難。

    △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向參加“聯合國軍”的15國駐美大使表示,美軍將留駐南朝鮮,幫助南朝鮮複興,並要15國軍隊也繼續留駐南朝鮮。

  3日根據停戰協定第57款規定,朝中紅十字會代表與“聯合國軍”紅十字會代表成立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在板門店簽訂《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工作協議》。協議要點:聯合紅十字會小組的基本原則是在一切工作中求得相互協議和聯合行動;在可能條件下,雙方的各國紅十字會代表應被派去在收容和自己國籍相同的被俘人員的戰俘營中服務;訪問雙方戰俘營的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可以訪問戰俘,可以在戰俘被遣返途中隨同戰俘並提供服務;在戰俘交接地點的小組將為戰俘特別為病傷戰俘提供服務。

  4日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南北兩組從板門店出發。訪問“聯合國軍”方麵戰俘營的南組和朝中紅十字會代表,在工作中受到“聯合國軍”方麵的種種限製,無法進行工作,並有3名朝中紅十字會代表被“聯合國軍”方麵武裝人員撞傷,在巨濟島的朝中紅十字會代表還受到“聯合國軍”方麵毒氣的襲擊。訪問朝中方麵戰俘營的北組的“聯合國軍”方麵紅十字會代表則得到種種便利,順利地進行了工作。

    △“聯合國軍”方麵首席代表勃裏安在軍事停戰委員會上發表聲明:一、美軍已從朝鮮停戰協定第13款醜項所規定之一切朝鮮北部後方及沿海島嶼撤出。二、將要遣交朝中方麵的誌願軍戰俘將穿著撕裂的衣服,因為他們自己撕毀了自己的衣服(戰俘們平時處於半饑餓狀態,衣著襤褸,他們不願在遣返時穿上“聯合國軍”方麵發給的新衣服為其裝潢門麵)。

    △ 南朝鮮軍34人乘兩輛卡車越過金城東南巨裏室附近軍事分界線,侵入朝中方麵非軍事區。其中一輛卡車連同乘車的17名南朝鮮軍,當即被在非軍事區內消除危險物的朝中方麵非武裝人員扣留。6日,軍事停戰委員會“聯合國軍”方麵秘書長柯爾曼承認了上述南朝鮮軍違反協議越過軍事分界線,侵入朝中方麵非軍事區的事件。

    △據新華社本日公布的不完全統計,從1950年到1952年初這一期間內,中國人民捐贈和送到朝鮮的物資有:糧食192車皮又6000多噸,肉類20車皮又313.7萬斤,毛毯11萬條,布3.5萬匹,棉衣36萬多套,其他各種衣服2.4萬件,棉花40萬斤,鞋15萬雙,毛巾81.8萬多條,慰問袋14萬個。另外還有其它物資127.9萬多箱。從1950年11月到1952年1月,全國捐獻的慰問金共達人民幣1828.5億多元(舊幣)。此外,中國東北地區人民在1950年和1952年兩年中,直接捐獻朝鮮人民的有:價值相等於5700多噸糧食的款項,20車皮豬肉,15萬條毛巾,2萬套衣服,30萬盒香煙,2.5萬個慰問袋以及大批幹糧。同時,中國人民還邀請因戰爭而無家可歸的2.1萬名朝鮮兒童到中國東北地區代為撫養。反細菌戰時,中國人民不僅派出了防疫隊和醫療隊,而且運贈送了大批藥品和器材給朝鮮人民。僅在1952年上半年某一次運到朝鮮平壤的就有:消毒劑和殺蟲劑數十噸,救護車15輛,液體噴霧器和粉末噴霧器300個,橡膠皮鞋1000雙,防毒服裝1000套,另外還有大量的疫苗、注射器、試驗藥品和儀器等。中國人民誌願軍不僅用自己的鮮血保衛了朝鮮,同時還節衣縮食援助朝鮮人民恢複生產,重建家園。據不完全統計,1952年下半年到1953年5月,誌願軍指戰員利用戰鬥間隙積極幫助朝鮮人民春耕、秋收、修渠、蓋房、種樹,僅1952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就幫助朝鮮人民耕地13.1萬多畝,播種1.2萬多畝,開荒1100畝,施肥3000多畝,送糞45.11萬擔又9.88萬多筐。

  5日朝中方麵與“聯合國軍”方麵在板門店開始交換堅持遣返的戰俘。至9月6日,朝中方麵將所有堅持遣返的“聯合國軍”方麵戰俘共計12760人全部遣返完畢。19日,又將經勸說後願意回家的13名戰俘遣返。共直接遣返“聯合國軍”戰俘 12773人。“聯合國軍”方麵至9月24日,共直接遣返朝中戰俘75801人。

    △ 金日成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一切為了戰後國民經濟的恢複和發展》的報告。敦促召開關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政治會議,使朝鮮問題在這個政治會議上得到完全的和平解決。

  6日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參謀會議上,停戰雙方根據停戰協定第58款子項的規定交換了關於在被收容期間死亡的戰俘材料。朝中方麵交給“聯合國軍”方麵的非朝鮮籍戰俘死亡名單為481名,加上1951年12月26日已提交的569名共為1050名。“聯合國軍”方麵交給朝中方麵的戰俘死亡名單為8440名。△ “聯合國軍”方麵在朝鮮巨濟島戰俘營內,用步槍和毒氣向朝中方麵1.2萬被俘人員進攻,打死打傷朝中戰俘5名。

    △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海防部隊,按照停戰協定的規定,全部收回1950年人民軍控製下的沿海大小島嶼。這樣,位於朝鮮西部的黃海道和京畿道道界以北及以西的一切島嶼,除白翎島、大青島、小青島、延坪島及隅島諸島群留置“聯合國軍”控製之下以外,其餘已全部置於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控製之下。

  7日 遵照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關於為朝鮮人民醫治戰爭創傷、重建家園的指示,誌願軍鐵道兵部隊召開修複鐵路工程會議,製訂修複計劃,確定修複標準。

    △參加“聯合國軍”國家的代表與南朝鮮共同發表《十六國宣言》,宣稱如果武裝攻擊複起,“我們將再度聯合起來迅速進行抵抗”,屆時,“要想把敵對行動局限在朝鮮邊界之內,十之八九將屬不可能”。倫敦《觀察家報》對此評論道:看來奇怪的是,對於李承晚的公開威脅,聯合國都一直保持那樣完全默不作聲的態度,然而對於“如果武裝進攻複起”這種純屬臆測的情況,倒是毫無必要地表現得如此好戰。

  8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漢城與南朝鮮總統李承晚簽署《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條約規定:“每一方都承認,在太平洋地區對締約的任何一方的進攻,無論是對目前各自管轄下的領土的進攻,或是對以後締約的一方承認為另一方合法管轄的領土的進攻,都是危及了它自己的和平與安全,因此聲明,它將按照它的憲法程序采取行動以對付共同的危險”。“大韓民國給予美利堅合眾國在雙方共同商定的大韓民國領土以內及其周圍部署美國陸海空軍部隊的權力,同時美利堅合眾國加以接受”。同日,他們還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宣稱如果在政治會議召開90天後,由李承晚統一朝鮮的目標無法達到的話,“就準備共同退出會議”。美國允諾將在三到四年間給南朝鮮1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10日朝中方麵首席代表李相朝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上發表聲明,強硬抗議美軍支持、協助並利用台灣國民黨特務,在關押誌願軍戰俘的戰俘營中進行各種幹涉停戰協定的實施,旨在強迫扣留戰俘的嚴重的破壞行動。聲明要求美軍按照《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的規定,清除在其戰俘營中的南朝鮮和台灣國民黨特務,代之以印度所提供的工作人員。聲明還說,對方戰俘營中所發生的強迫扣留戰俘及破壞停戰協定的情勢,必須由“聯合國軍”負起全部責任。

    △ 美軍在巨濟島第15戰俘營第2營場,用毒氣攻擊600名朝鮮人民軍戰俘,致使其中500多名中毒昏倒,3名當場死亡。

    △ 朝鮮停戰中立國監察委員會4國成員組成的10個監察小組成立,並確定12日或13日分別出發前往停戰雙方後方特定口岸常駐視察。

  11日 周恩來同外交部負責人研究並起草《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意見》。15日,周恩來為毛澤東起草致金日成電,並將由中國方麵提出的《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意見》發去,征詢朝方的意見。

  12日 毛澤東致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奉,祝賀朝鮮解放八周年。電文說,“祝戰勝了美國帝國主義侵略者的英雄的朝鮮人民,在努力防止侵略戰急之再起和建立和平、統一、獨立的新朝鮮的事業中獲得偉大成就。”

  12日 本日及16日,周恩來總理先後接見蘇聯駐華大使庫茲涅佐夫、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瑞典駐華大使魏斯特朗,請他們將中國政府關於召開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政治會議的書麵意見轉交本國政府。

  13日 朝鮮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中央委員會發表聲明,抗議美國與南朝鮮締結《美韓共同防禦條約》。聲明指出:美國的目的是使美軍繼續駐留在朝鮮,繼續把朝鮮南半部作為其軍事基地,繼續幹涉朝鮮內政。

    △ 李相朝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上通知“聯合國軍”方麵,居住在軍事分界線以北朝中方麵非軍事區的平民共有2586人。為了避免這些平民生活上發生困難,建議由雙方參謀人員討論後提出具體辦法,對居住在非軍事區內的平民今後在非軍事區內移動的自由予以批準。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政令,在平壤市建立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勇士們功勳的紀念塔,並給中國人民誌願軍全體指戰員頒發朝鮮祖國解放戰爭紀念章,以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的不朽功勳。

    △周恩來致電金日成、誌願軍司令部:“'八一'將至,茲發出朝中部隊三年並肩作戰綜合戰績公報全文,擬文14日晚由平壤和北京同時發表。戰報中擊落擊傷敵機數目,如將過去從未公布過之朝鮮人民軍後方部隊擊落擊傷敵機1933架數目加入,則顯與今年6月24日發表之三年綜合戰績時的數字突增太多,易使敵人借此造謠說我誇大戰報,影響我全部戰報的真實性,因此我們意見仍用今年6月24日發表之三年綜合戰績數字加6月25日到停戰這一段時間內擊落擊傷敵機數字(即12213架)較妥。”金日成回電表示讚同。

  14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聯合發布人民軍自1950年6月25日起和自1950年10月25日起與誌願軍並肩作戰至1953年7月27日為止的三年零一個月的綜合戰績公報:(一)共斃傷俘敵軍1093839名,其中美軍397543名,南朝鮮軍667293名,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土耳其、泰國、菲律賓、法國、荷蘭、比利時、希臘、哥倫比亞、南非等國軍29003名。(二)繳獲飛機11架,坦克374輛,汽車9239輛,裝甲車146輛,船12隻,各種炮6321門(其中榴彈炮、野炮、山炮、自動推進炮748門,高射炮191門,迫擊炮1146門,無座力炮681門,火箭筒823門,其它各種炮2732門),各種槍119710支(其中高射機槍411挺,輕重機槍10016挺,衝鋒槍、卡賓槍、自動步槍69711支,步槍、短槍、訊號槍、戰防槍等39572支),火焰噴射器117具,各種炮彈489260發,各種槍彈21245071發,手榴彈224123枚,地雷14449個,各種通訊器材5788件(其中電台597部、電話總機單機2355部、報話機、步行機2330部,其它通訊器材506件)。(三)擊落擊傷敵軍各種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運輸機、炮兵校正機、宣傳機、直升飛機等12213架,其中擊落5729架,擊傷6484架。(四)擊毀擊傷敵軍坦克26 90輛(其中擊毀1849輛,擊傷841輛),汽車4111輛(其中擊毀3600輛,擊傷511輛),裝甲車45輛(其中擊毀42輛,擊傷3輛),超重車5輛(其中擊毀4輛,擊傷1輛),各種炮1374門。(五)擊沉擊傷敵軍各種艦艇257艘(其中擊沉164艘,擊傷93艘),各種船295隻(其中擊沉163隻,擊傷132隻)。

    △ 南朝鮮總統李承晚在漢城發表演說稱:“我們希望並且有決心在盡可能最早的時候北進。”

  17日金日成首相致信誌願軍,感謝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幫助朝鮮人民恢複建設中所建立的功勳。據統計,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中,共修建公共場所881座,修建民房45412間,恢複修建橋梁4263座,修築堤壩4096條(全長近430公裏),修建水渠2295條(全長1200公裏),植樹3600萬棵,運送物資6.3萬噸,為群眾治病188萬人次。

    △ 第七屆聯合國大會第三期會議召開。在沒有朝中兩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大會辯論關於朝鮮問題的政治會議應是圓桌會議還是雙邊會議的問題。

  18日聯合國大會政治委員會開始討論朝鮮政治會議成員問題。蘇聯代表團提供提案,主張政治會議應為圓桌會議,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印度、波蘭、瑞典、緬甸、朝鮮和南朝鮮參加,會議決議得到簽訂停戰協定雙方同意即作為通過;並建議請中、朝兩國參加大會討論。蘇聯提案遭到否決。以美國為首的15國提出的提案主張會議應為雙邊會議。澳大利亞、新西蘭提出補充提案,建議邀請蘇聯參加。英國、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提出補充提案,建議邀請印度參加。

    △ 據新華社發表的調查報告指示,從“聯合國軍”方麵戰俘營遣返歸來的誌願軍被俘人員都是身體瘦弱、缺乏營養。粗糙的大麥飯、潮濕的地鋪、長期遭受虐待,使得37%的人員害了夜盲症,23%的人員得了關節炎。
  
  19日 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確認:雙方參謀人員就軍事停戰委員會總部的會址達成了協議。由於戰線在談判期間已向南移,軍停會總部已不宜設在板門店,雙方協議設在板門店東南軍事分界線上的甘岩洞。

  20日朝中方麵首席代表李相朝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上指出,自朝中紅十字會代表作為聯合紅十字會小組的成員進入對方地區後,“聯合國軍”方麵違反停戰協定與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工作協議的規定,不但拒絕給予朝中紅十字會代表以應有的合作便利,並在各方麵對他們加以種種無理限製與阻撓,而且對他們進行人身攻擊,乃至於發生“聯合國軍”警衛人員舉槍撞地擊朝中紅十字會代表,用毒氣彈襲擊他們的事件。戰俘遣返委員會與聯合紅十字會協調組的朝中方麵代表均曾向“聯合國軍”方麵提出嚴重抗議,但“聯合國軍”方麵矢口否認。李相朝建議由聯合紅十字會小組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報告軍停會處理。“聯合國軍”方麵代表勃裏安在21日的會議上反對由聯合紅十字會進行調查。

  21日 周恩來致電金日成,告以朝鮮在停戰恢複後修複工廠所需的水泥、玻璃、耐火材料等物資,中國將在年內陸續供應。

  23日新華社公布“聯合國軍”方麵阻撓朝中紅十字會代表活動的主要事實:一、“聯合國軍”軍事當局危害朝中紅十字會代表的安全;二、無理限製訪問戰俘營;三、限製參觀戰俘營設施;四、限製慰問戰俘及與戰俘舉行有關福利問題的座談會;五、阻撓分發慰問品和慰問信;六、在譯員與通訊等問題上也不給予應有的合作與便利。

  24日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發表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聲明,主張政治會議應采取圓桌會議的形式,即朝鮮停戰雙方在其他有關國家參加之下共同協商的形式,而不采取朝鮮停戰雙方單獨談判的形式。但會議的任何決議,必須得到朝鮮停戰雙方的一致同意,才能成立。政治會議的職權範圍,應根據朝鮮停戰協定第60款的規定,先行協商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以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然後再討論其它問題。並指出聯合國大會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討論拒絕邀請中國和朝鮮代表參加是不合理的。同時,表示支持18日蘇聯在聯合國大會提出的關於參加政治會議的成員問題的提案。25日,朝鮮外務相南日發表聲明支持周恩來的聲明。

    △ 在戰俘遣返委員會上,朝中方麵將不願遣返的“聯合國軍”被俘人員概數通知對方,並要求“聯合國軍”方麵對扣留中國人民誌願軍被俘人員250名的問題作出答複。

    △誌願軍被俘人員向世界控訴“聯合國軍”方麵扣留、虐殺戰俘的罪行:一、失去戰鬥力的受傷戰俘成了美軍的肉靶;二、榨取情報、暴力逼供,這是被俘以後遭受到的第一件事情,被俘人的沒有一個人能輕易逃過這一關;三、傷病戰俘是美軍醫術試驗下的犧牲品,美軍所設戰俘醫院就是變相的屠場;四、生活虐待和饑餓;五、經常打罵、侮辱和奴役戰俘;六、美軍為扣留戰俘,使用為國際公法所嚴禁的毒氣彈並公然宣布這是合法的;七、利用特務控製,以達到扣留和屠殺戰俘的目的;八、任意扣留和屠殺戰俘;九、戰俘問題取得協議後,扣留當局仍竭力阻止戰俘回國,首先借口對手印,個別叫進辦公室去誘騙及恐嚇威脅。

    △周恩來總理接見瑞典大使魏斯特朗說:鑒於瑞典參加了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和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同時也關心政治會議的召開,並就此同中國政府接觸,因此中國政府提出瑞典政府參加政治會議是合理的。中國對瑞典放棄參加政治會議表示遺憾。26日,再次接見魏斯特朗,接受遞交的瑞典政府聲明,就瑞典政府繼續堅持圓桌會議的主張表示滿意,並指出瑞典有決定參加或不參加政治會議的自由,但中國仍希望瑞典在此問題上采取積極態度,推動政治會議問題朝有利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有利於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

  25日 蘇聯在聯合國大會政治委員會上提出提案,主張政治會議由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印度、波蘭、捷克、朝鮮、南朝鮮、印度尼西亞、敘利亞、埃及、墨西哥、緬甸組成。會議的決議隻有得到簽訂停戰協定雙方的一致同意才作為通過。

  28日 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致電周恩來總理,送交了聯合國大會第430次會議通過的有關朝鮮問題的15國提案和蘇聯提案。決議建議政治會議采取由交戰雙方參加談判的雙邊會議形式,並邀請蘇聯參加政治會議。

      9月

  1日朝鮮停戰中立國監察委員會駐在南朝鮮大邱的瑞典人員拉爾遜上尉被“聯合國軍”方麵士兵阿姆斯特朗擊傷。中監會8日致函軍停會報告了這一事件。在9日的軍停會上,朝中方麵指出,停戰協定規定雙方有義務對中監會及其小組給予充分保護和一切可能的協助與合作,中監會的人員並享有外交特權待遇與轄免,此事破壞了停戰協定的上述條款。要求“聯合國軍”方麵立即采取措施,使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朝鮮人民軍部政治局發布命令,對許威布爾等參加細菌戰的戰俘免予法辦。並於5日發表公報。公報指出:細菌戰是違反人類道德、破壞國際法原則及國際公約的最殘暴、最野蠻的作戰方法。美國空軍人員許威布爾等25人,於朝鮮作戰期間曾在朝鮮境內參加過美軍所進行的大規模的細菌戰,罪情重大,依法應受處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鑒於他們均係執行上級命令,非策劃和發動細菌戰的主要責任者,且於犯罪後又能坦白認罪,從寬處理,一律免予法辦。

  2日 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八周年致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外交部長莫洛托夫。電文指出:“最近,朝鮮停戰協定的簽字,顯然是整個和平民主陣營在爭取和平、製止新戰爭的努力中所獲得的新的重大的成就。”

  6日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朝中方麵俘虜“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戰俘共12760名,其中朝鮮籍4912名。根據朝中方麵和“聯合國軍”方麵達成的遣返戰俘的協議,朝中方麵把應予直接遣返的戰俘全部遣返完畢。同一期間,“聯合國軍”方麵遣返給朝中方麵的朝中被俘人員共有75799名,其中誌願軍被俘人員5640名。

  7日 “聯合國軍”方麵通過紅十字會協調小組的“聯合國軍”方麵紅十字會代表奈德林片麵宣布解散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協調組。

  8日中國紅十字會會長李德全致函日內瓦紅十字會協會秘書長波納欠·德魯日,指出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在朝鮮南方受到阻撓、限製以致人身攻擊等事實:一、8月9日,朝中紅十字會代表在巨濟島受催淚性毒氣的侵襲。13日,美軍士兵舉槍撞擊在臨津橋工作的中國紅十字會代表潘芳。21日,巨濟島美軍警衛歐打朝中紅十字會代表2人。二、無理限製訪問戰俘營:巨濟島戰俘營方麵規定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分組不得進入任何營場,朝中紅十字會代表隻能在離鐵絲網100米以外的地方觀看戰俘。三、限製參觀戰俘營設施。巨濟島戰俘營當局規定有戰俘在場時不準參觀宿舍、夥房及運輸設備。四、限製慰問戰俘。在臨津江橋上的朝中紅十字會代表,隻能隔著鐵絲網與戰俘談話。當紅十字會代表拒絕“聯合國軍”方麵檢查朝中紅十字會代表慰問戰俘的慰問詞時,“聯合國軍”方麵取消了對戰俘營的訪問。對釜山分組,“聯合國軍”方麵限製紅十字會代表同戰俘談話,強令戰俘離開談話現場,使該分組被迫停止工作。五、阻撓分發慰問品和慰問信。六、在翻譯和通訊問題上不給予應有的合作與便利。

  9日 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正式成立。主席為印度的蒂邁雅中將,委員為捷克的銜西莫維茨、波蘭的銜加耶夫斯基、瑞典的斯坦斯特魯和瑞士的鄧尼克。

    △朝中方麵代表李相朝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上指出,在簽訂《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職權範圍》後不久,南朝鮮即強製扣留2.7萬餘名朝中戰俘,“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一再聲明努力追回,但至今未作交待,必須作出交待;8月13日,美國陸軍部長公開宣布強扣250名堅持遣返的中國誌願軍戰俘,其中至少尚有112名至今被強製扣留;9月2、3、5日,朝中方麵向“聯合國軍”方麵提出的644名堅持遣返的人民軍戰俘名單中,仍有228名尚未遣返。對上述未被遣返的朝中方麵戰俘,“聯合國軍”方麵在任何時候都逃脫不了應負的嚴重責任。會上,“聯合國軍”方麵沒有就強製扣留的朝中被俘人員作出交待。卻提出一個所謂可能當時仍在朝中方麵手中的“聯合國軍”戰俘名單,要求朝中方麵交待。李相朝指出,朝中方麵已於6日全部遣返完畢一切堅持遣返的“聯合國軍”戰俘,並即將把所有要求不直接遣返的戰俘移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

  10日 朝鮮停戰協定締約雙方開始把不直接遣返的戰俘移交給朝鮮停戰中立國譴返委員會的印度部隊看管。至23日為止,朝中方麵戰俘22604名和“聯合國軍”方麵戰俘359名移交給中立國譴返委員會的印度部隊看管。

  11日 美國政府宣布,約翰·赫爾接替克拉克為美國駐遠東軍總司令兼“聯合國軍”總司令。

    △11日-19日,金日成率朝鮮政府代表團訪問蘇聯,與以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為首的蘇聯政府代表團舉行會談,參加會談的還有中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蘇朝雙方於20日發表會談公報。一致認為,朝鮮停戰的達成,創造了一種條件,便於在朝鮮全國統一的基礎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並給朝鮮人民以自己解決朝鮮國家結構問題的機會。雙方著重討論了和怎樣使用蘇聯政府無代價地撥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作為恢複其遭受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之用的10億盧布的問題。

  12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24次會議,聽取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作《關於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工作的報告》。報告指出:“英勇的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了正義的鬥爭,捍衛了祖國的安全,援助了朝鮮的人民,從而保障了我國經濟恢複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這一勝利,“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複返了……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毛澤東在會上作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和今後任務》的報告,指出,抗美援朝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靠的是領導的正確。“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鬥”。我們同美帝作戰,他們的武器比我們強許多倍,而我們能打勝,迫使他們和下來,主要是因為:“第一,軍事方麵,美國侵略者處於不利挨打狀態。如果不和,它的整個戰線就要被打破”。“第二,政治方麵,敵人內部有許多不能解決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來”。“第三,經濟方麵,敵人在侵朝戰爭中花了很多錢,它的預算收支不平衡”。他還說:“作戰的雙方,都把自己的戰線稱為銅牆鐵壁。在我們這方麵,確實是銅牆鐵壁。我們的戰士和幹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卻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麽靈活。”我們在戰爭中發生的問題,“最初是能不能打,後來是能不能守,再後來是能不能保證給養,最後是能不能打破細菌戰。這四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都解決了。我們的軍隊是越戰越強”。“主要因素是群眾想辦法。我們的幹部和戰士想出了各種打仗的辦法”。“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在講到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時,毛澤東指出: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各軍兵種取得了對美國侵略軍實行作戰的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由於這三條就產生了第四條。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略戰爭。報告還說:“中國人民有這麽一條:和平是讚成的,戰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幹。”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央人民政府致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慰問電。

  13日 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複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8月28日來電,對聯大第430次全體會議關於政治會議成員問題的決議表示不能完全同意,並提出四項建議:一、參加政治會議的成員國,應為在朝鮮交戰雙方的全體國家,包括朝鮮北南雙方,以及被邀請的有關中立國家蘇聯、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緬甸;二、政府會議應采取圓桌會議形式,但會議的任務決議必須得到朝鮮交戰雙方的一致同意;三、為使政治會議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並為以和平協商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樹立典範,第八屆聯大在討論擴大政治會議成員問題時,應邀請中國和朝鮮派代表出席大會,共同協商;四、在政治會議的成員問題經過協商解決之後,朝鮮交戰雙方應即對會議的地點和時間進行商洽和安排。

  14日 朝鮮外務省副相李東建致電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表示完全讚同和支持周恩來的建議。

  15日第八屆聯合國大會開幕。會議拒絕將中國關於政治會議的建議列入議程。而美國政府卻根據第七屆聯大決議,通過瑞典於9月19日、9月24日、10月9日和10月14日向中國政府連續發出照會,通知政治會議於10月15日在舊金山、檀香山或日內瓦開會。並說願同中國討論會議的時間和地點,至於與會成員國,待到開會時可由雙方商定。

  16日 朝鮮停戰協定規定,在停戰雙方武裝人員撤出非軍事區後的45天內,雙方各自派出非武裝人員至非軍事區內消除一切己知和危及軍事停戰委員會和聯合觀察小組人員安全通行的危險物,並互相報告清除的情況。這項工作於本日完成。

  17日朝鮮停戰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致信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報告中立國釜山視察小組受阻事實:一、“聯合國國”方麵在釜山管理作戰物資的軍官拒絕中立國視察小組視察替換的作戰物資,管理碼頭的美軍軍官拒絕打開視察小組要求檢查的裝有空軍物資的箱子,並稱是奉上級指示。二、中立國視察小組不能上船檢查駛進釜山港的輪船所載運的作戰物資。三、中立國視察小組根據“聯合國軍”方麵提出的材料,知道“晨光”號輪船載有一具火焰噴射器,但當小組要求視察時遭到“聯合國軍”方麵拒絕。

  21日 朝中方麵首席代表李相朝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上對“聯合國軍”方麵於9日提出的所謂要求朝中方麵交代的3000餘名“聯合國軍”戰俘的名單作了具體分析。其中519名已予遣返,380名早已在前線釋放或逃亡或死亡並已在曆次提交“聯合國軍”方麵的名單中交代過。至於名單的其餘部分,一部分是不直接遣返者,而大部分從來就沒有被俘過。李相朝指出,“聯合國軍”方麵交來的名單是沒有經過詳細查對的。在會上,李相朝還提出“聯合國軍”方麵一直未予遣返也未作任何交代的98742名朝中方麵戰俘的名單(這份名單根據“聯合國軍”方麵各種公開材料編製而成),要求“聯合國軍”方麵對其中每一個人作出負責的、具體的交代。並就“聯合國軍”方麵拒絕釜山中立國視察小組監督與視察作戰物資的替換事,要求“聯合國軍”方麵立即糾正。

  23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決定組織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問。慰問團總團長賀龍,副總團長邢西萍、章伯鈞、蔡廷鍇、章乃器、朱學範、陳沂、吳晗、劉芝明、康克清、梅蘭芳、老舍、趙壽山、王維舟、吳克堅、邵式平、平傑三、張維楨、哈豐阿、周信芳。總團下設8個分團,慰問團總人數達5448人。慰問團於10月4日離京赴朝。在朝鮮通過各種慰問會、報告會、座談會、圖片展覽、演出、參觀、訪問、個別接觸等多種形式,普遍地慰問了誌願軍領導機關和各部隊,並廣泛地慰問了朝鮮地方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人民群眾以及鮮朝人民軍部隊。10月23日在平壤市舉行慰問大會。26日,總團長賀龍到達誌願軍領導機關進行慰問,他在講話中熱烈讚揚誌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建立的光輝業績,傳達了全國人民對誌願軍的關懷和慰問,報告了國內建設的各項偉大成就,鼓勵誌願軍指戰員繼續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而奮鬥。慰問團於12月18日回到北京。

    △“聯合國軍”方麵把不直接遣返的朝中戰俘22604名送到板門店東場裏戰俘營,移交給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印度部隊看管,其中人民軍戰俘約7800人,誌願軍戰俘約14700人。按照停戰協定的規定,在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接管雙方的戰俘後,雙方可以派出代表對本方戰俘進行90天的解釋工作,期滿後,尚未要求遣返的戰俘交由雙方政治會議在30天內予以處理。

  24日 朝中方麵把不願遣返的“聯合國軍”方麵戰俘送到板門店鬆穀裏戰俘營,移交給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印度部隊看管,其中南朝鮮軍戰俘335人,美軍戰俘23人,英軍戰俘1人。

    △ 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通報,由於修建解釋設備的耽擱,要求朝鮮停戰雙方同意延期5天開始解釋工作,並要求同意把解釋時間順延。朝中方麵同意這兩項建議;“聯合國軍”方同意延期,但不願順延解釋的時間。

  25日 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麵首席代表李相朝中將通知“聯合國軍”方麵首席代表勃裏安說,朝中方麵所拘留的全部“聯合國軍”方麵被俘人中,已直接遣返,或已移交給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看管。朝中方麵已不再拘留有“聯合國軍”方麵任何被俘人員。

  26日 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通過了對不直接遣返戰俘的《解釋和訪問工作細則》和中立國遣反委員會《向戰俘散發並廣播的公告信》,公告信保證戰俘們可以自由地運用被遣返的權利。

  27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發布實施整編工作命令。命令11月份開始按國防軍編製表整頓在朝的第1、第12、第15、第21、第23、第24、第46、第47、第50、第54、第67、第68軍等12個軍。並就現有在朝的裝備條件加以必要的調整補充,實施不改換裝備的整編。

    △ 誌願軍國慶節歸國觀禮代表團一行100多人,由團長楊得誌率領抵京。觀禮後,楊得誌應邀於10月14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的報告會上作報告。

  28日“聯合國軍”方麵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上建議解散戰俘遣返委員會,表示嗣後如果發生與應予直接遣返的戰俘有關的問題,可由軍停會雙方參謀人員加以處理。朝中方麵同意解散戰俘遣返委員會,但“聯合國軍”方麵有責任對尚未作出交代的朝中被俘人員作出交代。今後有關“聯合國軍”方麵直接遣返朝中方麵被俘人員的事宜,應由軍停會處理。

      10月

  1日 由於“聯合國軍”方麵拖延修建解釋設備,朝中方麵的解釋工作仍未開始。

  3日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代表團發表公報,指出:停戰協定第13款卯項規定,停戰雙方在停戰後應停止自朝鮮境外運入增援的的作戰飛機、裝甲車輛、武器與彈藥。在停戰期間毀壞耗損的作戰飛機、裝甲車輛、武器與彈藥,隻能在同樣性能同樣類型的一件換一件的基礎上,經由停戰協定所規定的口岸,在中立國視察小組的監督與視察下,才能進行替換。但“聯合國軍”方麵一再主張:作戰飛機、裝甲車輛、武器彈藥的零件及拆散件,應不受上述規定的限製。“聯合國軍”方麵又屢次建議:第13款卯項所規定的作戰飛機,不應包括有一定設備隨時可以裝備毀滅性武器的飛機。這是企圖以化整為零再化零為整的辦法和以非作戰飛機的名義,把武器運進南朝鮮。公報還指出:作戰飛機、裝甲車輛、武器與彈藥的零件與拆散件,應包括在停戰協定第13款卯項所指的作戰飛機、裝甲車輛、武器與彈藥的範疇,作戰飛機一詞應包括有一定設備隨時可以裝備毀滅性武器的飛機。

    △ 周恩來致電金日成:(一)歡迎你於11月上旬來華訪問。(二)為慶祝朝鮮停戰和誌願軍出國作戰三周年,中國正組織以賀龍為總團長的慰問團,準備赴朝鮮慰問中朝兩國軍隊和朝鮮道以上黨政軍民機關團體。

    △周恩來約見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總團長賀龍、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副主席彭真等,說:因為前兩年戰火紛飛,前兩次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先到誌願軍司令部去是可以的,朝鮮同誌也能理解。現在朝鮮已經停戰,當時戰爭環境所允許的那種辦法也要隨之改變。中朝友誼確實是鮮血凝成、親如兄弟,但我們是兩個國家,一定要按國家關係處理。因此,這次慰問團要先去平壤看望金日成,代表團一切活動也要聽從朝鮮政府的安排。

  5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隨電發去《關於政治會議成員問題的新步驟》。《新步驟》提出:“我們原則上仍然認為政治會議不應是板門店談判形式的重複”,“應有其它中立國參加,以便政治會議得以順利協商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為了推動政治會議的迅速召開,經過兩國間的協商,同意由朝中兩國政府指派代表與美國代表進行初步會談”。“初步會談的主要問題應為政治會議的成員問題,其次則為政治會議的地點與時間問題”。“初步會談地點即在朝鮮板門店”。8日,金日成回電同意。

  7日 朝中方麵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上強硬抗議“聯合國軍”方麵破壞解釋工作,並鄭重警告其必須停止各種破壞活動。

  8日 周恩來總理發表聲明,讚同蘇聯政府9月28日照會法、英、美三國政府關於召開五大國外長會議的建議。

  9日 印度總理尼赫魯發表演說,對“聯合國軍”方麵不認真履行有關戰俘遣返協定表示不滿。他說:“很明顯,有人曾對某些戰俘進行威脅或施加壓力。如果這種威脅繼續下去的話,那麽(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將不能起什麽作用。”

  10日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就美國政府關於政治會議的三個通知發表聲明。聲明對聯大拒絕把中朝政府9月13日、14日致電聯合國秘書長電中所提的四項建議列入議程表示遺憾。聲明同意由朝中兩國政府指派代表與美國代表進行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會談。這一會談不僅應當解決政治會議的地點和時間問題,而且更主要的是應當解決政治會議的成員問題,會談的地點以在板門店為宜。

  12日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麵首席代表李相朝致函朝鮮停戰中立國監察委員會,駁斥“聯合國軍”方麵誣稱朝中方麵將作戰飛機運入義州機場的謠言。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派第四機動視察小組於15日至21日在義州機場進行調查後提出報告,認為“聯合國軍”方麵的指責是毫無根據的。

  14日 “聯合國軍”方麵在拖延15天後,迫於輿論的壓力,完成了解釋設備的修建。

  15日 朝中方麵對未直接遣返的朝中戰俘的解釋工作開始,並發表1952年4月6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發言人對遣返戰俘問題發表的聲明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閣首相金日成、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告被俘人員書兩個文件。

    △ 從9月23日到本日,共有127名朝中戰俘逃出東場裏戰俘營要求遣返。朝鮮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臨時報告中說:“戰俘在表達意願時所必須采取的這種不正常方式,使人們很自然地懷疑到全體戰俘都不是自由的個人。”

  18日 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代表團發表公報,要求製止南朝鮮和台灣國民黨特務破壞解釋工作,並認為90天解釋期限應按實際進行解釋工作的時間計算。

  19日周恩來總理就美國政府14日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通知,發表同意政治會議問題的會談給美國政府的答複通知。重申政治會議應有朝鮮交戰雙方之外的有關中立國參加,並同意於26日由朝中兩國共同派遣代表與美國代表在板門店進行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會談。在這一會談中主要應解決政治會議的成員問題。同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務相南日提出了同樣的答複通知。

  20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閣首相金日成、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致函“聯合國軍”總司令約翰·赫爾,要求“聯合國軍”方麵對98742名朝中戰俘的下落作出負責的具體交代。並再次指出聯合國軍方麵9月9日提出的“聯合國軍”方麵的戰俘名單是粗製濫造的朝中方麵收容下的直接遣返的“聯合國軍”方麵戰俘已全部遣返;不直接遣返的已全部移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印度看管部隊。

  25日 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把特製的有和平鴿圖案和“和平萬歲”字樣的抗美援朝紀念章,贈給中國人民誌願軍的一切人員和為抗美援朝到朝鮮工作的中國民兵、民工、幹部、醫務人員、鐵路運輸工人、翻譯人員、停戰談判工作人員、新聞記者、作家、攝製電影人員等。

  26日朝鮮停戰雙方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會談在板門店舉行第一次會議。出席會議的中、朝、美政府代表分別為黃華、奇石福和阿瑟·迪安。關於中立國參加政治會議的成員問題,朝中方麵建議邀請蘇聯、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緬甸5個中立國家參加政治會議,他們可以參加會議的全部討論,但不屬於任何一方,也不參加任何表決。“聯合國軍”方麵堅持要求蘇聯作為政治會議的一個正式成員,受政治會議一切討論結果的約束。關於召開政治會議的地點,朝中方麵建議在板門店或新德裏,“聯合國軍”方麵堅持在日內瓦。關於程序問題,朝中方麵主張政治會議采取雙方對等的形式,一切問題均以雙方達成一致協議為原則,雙方的每一國家均應參加表決並受協議的約束,有不同意見即繼續進行協商。“聯合國軍”方麵主張每方作為一個單位參加投票,這種“單位投票”的程序將意味著南朝鮮如果不同意政治會議的決議即可不受其約束。關於時間問題,朝中方麵建議規定政治會議在12月召開,具體日期定於雙方會談就成員和地點問題達成協議4星期後的12月26日。“聯合國軍”方麵建議把會議日期靈活地定為雙方會談對各項議程達成最後協議之日加上會前準備所需的時間。這表明了“聯合國軍”方麵無意按時召開政治會議。雙方會談經過秘密會議、顧問會議、小組會議和大會,共進行了40多天,沒有取得實際結果。最後,“聯合國軍”方麵借口要求朝中方麵撤回關於“背信棄義”的指控(朝中方麵指責“聯合國軍”方麵在簽署《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職權範圍》之後背信棄義地縱容南朝鮮軍違反雙方協議以“逃亡”為名強迫扣留朝中方麵2700 0名戰俘),於12月12日片麵中斷了雙方會談。

  27日為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國作戰三周年,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在成川東南檜倉誌願軍領導機關駐地舉行隆重的授勳典禮,分別授予誌願軍領導人和165名英雄、模範、功臣代表各種勳章和軍功章。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8月近三年來,誌願軍湧現出30多萬名功臣和6100多個集體立功單位。其中包括217名特等功臣,154名一等功臣和16個立集體特等功的單位,並有282名功臣獲得了英雄和模範的稱號。在30多萬名英雄、模範和功臣中,有23190人獲得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頒發的各種勳章和獎章。

      11月

  2日 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在收容朝中戰俘的東場裏戰俘營第28號營場中逮捕7名殺害要求遣返戰俘的凶手。

  4日朝中方麵對第28號營場的403名誌願軍戰俘中的205名進行了解釋。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在解釋完畢後未按《解釋和訪問工作細則》的規定將已聽解釋的戰俘和未聽解釋的戰俘隔離看管。5日的情況同樣如此。朝中方麵於4、5兩日就此提出抗議,並在6日要求對4、5兩日未經解釋的戰俘進行解釋。但南朝鮮和台灣國民黨特務不許戰俘走出營場,解釋工作又陷入停頓。中立國遣返委員會主席在6日致函朝中方麵,聲稱準備新建一個營場以便隔離戰俘,並要求在向一個營場的全部戰俘解釋守以前不向新的營場解釋。朝中方麵同意了這一要求,而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又拒絕采取有效措施,製止特務的破壞活動,以致朝中方麵的解釋工作仍無法進行。

  8日 誌願軍鐵道兵指揮所(簡稱誌鐵指),以誌願軍新建鐵路指揮局為基礎成立。郭維城任指揮所司令員,袁光任政委,統一領導指揮留在朝鮮的部隊執行複舊、新建工程任務。

  10日朝鮮停戰中立國監察委員會送交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關於自7月27日至9月30日期間雙方軍事人員及作戰物資移動情況的綜合報告,並作出評論。評論指出,朝中方麵所報告的軍事人員輪換的數字,與各中立國視察小組所報告的數字完全相符,並且在停戰協定所規定的限額以內。各小組未觀察到朝中方麵有替換作戰物資的情形。報告列舉事實和數字證實:“聯合國軍”方麵違反停戰協定第13款卯項的規定,從朝鮮境外運入了106門迫擊炮。“聯合國軍”方麵進入朝鮮的數種類型的作戰飛機多於離開朝鮮的作戰飛機,“聯合國軍”方麵故意誇大離開朝鮮的軍事人員的數字,以便多運入替換的軍事人員。軍停會朝中方麵首席代表李相朝於18日在軍停會上向“聯合國軍”方麵就此問題提出抗議。

  11日 朝中方麵開始發表馬胡林、愛文斯等19名美國空軍戰俘關於美國在朝鮮和中國境內進行細菌戰的供詞。

  12日金日成率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訪問中國。中國政府代表團由周恩來總理、鄧小平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等組成,與朝鮮政府代表團在北京進行了9天會談後,於23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經濟及文化合作協定》和會談公報等7個文件。公報說,中國政府決定將從1950年6月25日起至1953年12月31日止,這一時期中國政府援助朝鮮的一切物資和費用無償地贈送給朝鮮政府;並決定於1954年至1957年四年內,再撥人民幣8萬億元(舊幣,合新幣8億元),無償地贈送給朝鮮政府,作為恢複其國民經濟的的費用。為了恢複交通運輸,中國政府將協助朝鮮政府修建遭受嚴重破壞的鐵道係統並供應機車、客車和貨車。兩國政府還商定,由中國政府派遣技工和技師去朝鮮某些生產部門協助工作。中國政府並同意接受朝鮮政府派遣學生前來中國學習。

  13日周恩來總理設宴招待金日成首相率領的朝鮮政府代表團,並致歡迎詞:中朝兩佃人民在曆史上尤其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一向是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現在,中朝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業已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在新形勢下,中國人民將“盡力支持和援助渴望恢複國家統一、渴望和平進步的朝鮮人民,醫治戰爭創傷,進行經濟恢複,並嚴防侵略戰爭的再起”。

  14日 朝中方麵與“聯合國軍”方麵參加關於政治會議問題會談的代表發表關於議程與討論方法的協議的聯合公報。“聯合國軍”方麵同意討論成員問題。

  16日 朝中方麵與“聯合國軍”方麵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會談分設兩個小組委員會,分別討論政治會議的成員與地點問題以及政治會議的時間問題。

    △ 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通知朝中方麵說,印度看管部隊在7日截獲“聯合國軍”方麵偷運給戰俘營中的特務的無線電機1架。朝中方麵於21日對“聯合國軍”方麵這種破壞停戰協定和《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的行為提出嚴重抗議。

  17日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華盛頓宣稱,美國將在1954年 1月22日午夜把所有尚未遣返的戰俘“釋放”為“平民”。

  18日 李相朝在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上,就“聯合國軍”方麵從朝鮮境外運進大量增援性的軍事人員和作戰物資提出強烈抗議。

  25日 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把印度看管部隊在8日截獲的“聯合國軍”方麵給混在中立國看管營場內的特務破壞解釋工作的秘密指令的副本交給朝中方麵。秘密指令證明“聯合國軍”方麵直接指揮特務破壞朝中方麵的解釋工作和強迫扣留戰俘的罪行。
 
  26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政務院第195次政務會議。在會上作關於中朝政府談判和簽訂兩國間經濟及文化協定的報告,說:這次中朝政府談判,簽訂了協議,表明中國將繼續幫助朝鮮。並進一步指出,抗美援朝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朝中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為了遠東及世界和平的利益。會議通過《中朝經濟及文化合作協定》。

  28日 南朝鮮總統李承晚與蔣介石在台北舉行會談,策劃扣留不直接遣返的戰俘。

      12月
 
  2日至本月12日,“聯合國軍”方麵對不願遣返的本方戰俘進行解釋,聽過解釋的224名戰俘全部拒絕遣返。

  3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會總在1952年2月23日第一次公布後,於本日第二次公布全國人民慰問誌願軍捐款(慰問金)數字統計。自1952年1月22日起至1953年8月31日止,共計收到捐款213024880138元(舊幣,包括書報代金)。全國人民慰問金捐款,自1950年11月起,截至1953年8月底,先後共計收到396010146882元(舊幣)。

    △第八屆聯合國大會根據美國政府擔造的朝中方麵對“聯合國軍”戰俘和朝鮮平民施行所謂暴行的報告,通過了美國等國提出的“表示嚴重關注”並“譴責暴行”的決議案。

  6日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發表聲明,指出美國政府在聯合國對朝中方麵的誣蔑是毫無根據的。在朝鮮戰爭中破壞國際法準則和人道標準的恰恰是美國。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案是非法的、誹謗的、無效的,並對聯合國這一行動提出譴責,指出聯合國離開它的宗旨--維護和促進國際和平--愈來愈遠,中國人民對該決議表示無限憤慨。7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務相南日發表聲明,嚴厲譴責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案。

  7日 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就朝鮮問題目前局勢致電聯合國大會,譴責美國阻撓朝中方麵對戰俘的解釋工作,拖延關於政治會議的朝鮮停戰締約雙方的會談和繼續製造國際緊張局勢的行徑。8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務相南日在給聯合國大會的通知中表示完全支持周恩來的通知。

    △ 中國紅十字會發表關於《美軍虐殺戰俘暴行調查報告書》及《調查美軍在朝鮮對中國人民誌願軍傷病被俘人員醫療錯誤及暴行報告書》。

  8日“聯合國軍”方麵在政治會議的雙方會談中提出17點建議,主張把中立國蘇聯列為交戰一方,限製中立國發言,並主張采用“單位投票”方法進行表決,而參與表決的國家可以不受它所不同意的決定的約束。朝中方麵反對這一不合理建議。12日,“聯合國軍”方麵片麵宣布會談無限期休會。
 
  10日 朝鮮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中央委員會發表《關於美國侵略者對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的暴行調查報告書》。

  11日 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麵首席代表李相朝致函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要求糾正雙方解釋工作中不對等的情況,使朝中方麵得以恢複解釋工作。

  12日 毛澤東在接受朝鮮駐華大使崔一呈遞國書時的答詞中指出:“三年多來,中朝兩國人民在抗擊美國侵略者的鬥爭中,結成了極深厚的友誼”。“我們之間日益堅強的團結無疑地將對保障遠東及世界和平事業繼續作出貢獻”。

  13日 印度看管部隊發表公報說,4名要求遣返的朝鮮人民軍戰俘12日晚在東場裏戰俘營遭特務殺害,印度看管部隊經調查後逮捕了17名凶手。

  14日參加關於政治會議問題的雙方會談的朝中方麵代表奇石福和黃華發表關於“聯合國軍”方麵片麵中斷談判的聯合聲明。指出,朝鮮政治會議應為停戰締約雙方對等會議,會議的一切決議必須雙方一致同意才能成立。“聯合國軍”方麵中斷會談的行為暴露了其破壞政治會議的企圖。

  15日 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泰勒宣稱正在擬定計劃,在195 4年1月23日以後收容被劫離中立區的朝中戰俘。第一步行動是把戰俘由汶山以北的中立區運走,然後,“朝鮮戰俘將被交給南朝鮮政府,而中國戰俘將被運到台灣的國民黨中國去”。

  1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接見瑞士駐北京公使任佐立,麵交中國政府外交部備忘錄,答複11月25日瑞士政府政治部(即外交部)就有關在朝鮮的戰俘遣返問題提出的備忘錄。指出,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各參加國委員應切實執行《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和《解釋和訪問工作細則》的規定,在收容朝中方麵戰俘的東場裏戰俘營隔離看管戰俘,徹底清除戰俘營中的特務,補足90天的解釋日期。

  18日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代表團發表關於斥責“聯合國軍”方麵劫奪戰俘充當炮灰的公報。指出,在雙方關於戰俘問題的協議簽字10天後,被“聯合國軍”方麵強迫劫走的27000餘名朝中戰俘已被“聯合國軍”方麵編入其部隊,而“聯合國軍”方麵尚未能對朝中方麵所提出的98742名朝中戰俘的名單作出交代,也是因為這些戰俘的絕大部分已被“聯合國軍”方麵強迫扣留,並強製編入其部隊或特務機關。

  22日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與“聯合國軍”總司令赫爾於本日及23日相繼表示,要把強迫扣留的朝中戰俘送交南朝鮮和台灣當局。

  23日 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麵致函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反對“聯合國軍”方麵提出的在24日終止解釋工作的主張,並要求補足《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所規定的90天解釋日期。

    △ 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印度人民院辯論外交問題時發表演說,主張延長在朝鮮對戰俘進行解釋的期限。

    △ 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以多數通過決議,拒絕朝中方麵提出的繼續解釋的要求。

  24日 “聯合國軍”方麵片麵中斷朝中方麵的解釋工作。

  28日朝鮮停戰中立國遣返委員會以多數票通過的《臨時報告》和瑞士、瑞典委員提交的《個別報告》被提交給朝鮮停戰雙方。《臨時報告》論述了該委員會自9月9日至12月23日的活動。報告所列舉的事實證明“聯合國軍”方麵利用特務破壞朝中方麵的解釋工作,而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個別報告》雖為“聯合國軍”方麵掩飾,但不得不承認朝中戰俘處於特務恐怖組織的控製之下。

  31日 誌願軍戰俘128名在印度看管部隊查點人數時,突破特務的控製要求遣返。

    △ 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麵首席代表李相朝致函朝鮮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堅決反對對朝中方麵戰俘進行“甄別”的非法行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