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網友:三十年的西化教育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2009-06-03 22:26:26) 下一個
#[原創]三十年的西化教育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文章提交者:遊_龍 加貼在 學生時代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

/list_214_0_0_0_1.html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如今每年六百多萬大學畢業生,大部分不好找工作,找到了也未必如意。2009年的高考生源有一千多萬,創下了曆史最高記錄。可是,大學無用論也在抬頭,重慶等地出現的拒考大學現象值得深思。為什麽說中國是西化教育呢?中國各類小學、中學、大中專院校的各學級和專業都要強迫學習外語,而中文在大學卻隻有很少的專業涉及。無論你考中學、大學還是研究生,外語必不可少,中文派不上多大用場。而實際上絕大部分人根本用不上外語,用的全是中文,拿著等級很高的外語證書,見了老外卻說不上話的人占大多數。不學外語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是一刀切似乎更不妥。很多教材重要的經濟和人文理論源自西方的翻版,本國的大多隻是個介紹。當然,還有很多可參考的指標,相信大家各有體會。






中國人的漢語水平在大幅下降,古漢語能讀懂者越來越少,能在國際上說句話的作家更是鳳毛麟角,思想家多年不見了,人們對成語和典故的意義曲解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曆史模糊感強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誇誇其談的人數不勝數,而言之有物的人鳳毛麟角。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認知發生了轉變,沒有了明確的價值觀,中華文化一次次的斷代發展的悲劇似乎宿命式的正在重複上演。一次次的國學熱都持續不了多久便煙消雲散,崇洋媚外情緒根深蒂固在某些人的心中。


人們在購物時,往往自然而然地認為國外的產品質量肯定比國產的要好,貴也有貴的理由,殊不知縱使到國外購物也會經常買回“中國製造”來,讓外國人白白多賺了一把。廣告語上也經常有德國品質、法國品質、美國品質等等不入流的話,竟然堂而皇之地大言不慚,也竟然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歐典地板就是靠宣揚外國品質而成名的,也是因為假外國品質而敗落的,可是,如果真是外國技術就會沒有任何問題了,不管這技術是好是壞。人們並沒有關心這地板的質量如何,而卻很在意它的產地和技術,這是為什麽?大家想象一下,比如,“德國品質”是個什麽概念?空概念,德國是個國家,有何品質可言?可是搭上我們西化教育的班車,就會自然而然地想當然了。江蘇儀征的兩個超級汙染企業麵對調查者說:“我們拿水樣到國外化驗了,排放沒有問題。”這話讓人聽來義憤填膺,你是哪國企業?奉行哪國標準?言必稱國外如何如之何,外國的技術高於中國的潛在心理溢於言表,是我們整個民族的自信心不足的悲哀,而且往往是中國足球式的。


洋為中用、拿來主義是我們的原則之一,但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可以拋棄嗎?絕對不能。有8000年文字記載和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深刻最博大的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別的文化沒有達到的。中華文化是兼容並蓄的,海納百川,不拒外來文化,但絕對不是可以亂畫的白紙。最起碼的是中華民族必須有自己的自信心,這是民族尊嚴的基礎。比如: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曾經拿自己的很多技術去國外鑒定,以日本居多,計算機技術,高精焊接技術,導航技術等等,得到的都是類似垃圾一樣的評級,最後回來紅著臉放棄了,可是人家卻拿著偷學我們的技術賺了大錢,為什麽會這樣?中國人的自信心不夠!這是鐵的事實。還有,友好的旗號是很唬人的,但是絕對不能輕信。打著友好的旗號,我們的很多技術都曾拿給日本人鑒定,可是無一例外地被偷竊了去,在日本的“高度審視”下,上海某廠曾無償地出賣自己的集約化數字焊接技術給日本,並自己廢棄該技術,可是到後來花高價進口日本技術時,發現竟然是自己原來的技術!東北某自動化研究所和景德鎮某陶瓷廠都曾“大大方方”地接受日本人“參觀考察”並“友好交流”,結果是技術外泄,吃了大虧。可能這些當事人還抱著跟外國人多接觸、真誠相待來學點什麽呢,可惜忘了“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屢中外國人圈套的血淋淋的事實,一是出於我們對自己的不自信,而是出於崇洋媚外心理和大環境在作怪。


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在強調速度,這是西方大國之路的關鍵詞。但是,也引發了一係列的深刻問題。比如,城市人大部分都習慣於使用抽水馬桶了,可是,大城市的供水已經麵臨了越來越嚴峻的局麵,人們浪費水已經成了習慣;農民種田都習慣於大水漫灌來達到高產增收,可是,地下水麵臨枯竭的地方一個接著一個,有很多地方地下水被抽到了200米以下,可這種高產模式依然如舊,將來怎麽辦?後代怎麽辦?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們不得不麵對的問題。天人合一的理念,知足常樂的心境,才是健康和長遠的。而中華文化強調的恰恰如此。人們不能見利忘義,道,德,仁,義,禮,智,信,是階梯性的,也是境界性的,比如,義盡則仁至。強調大塊頭、高速度、重此生享受的美國文化之所以開始敗落,正是它過分放大了人的欲望的原因。我們不能學習不值得學習的東西,盡管有時會有快感吸引,但毒品文化就是這樣的,眩目,美妙,誘惑,迷茫,毀滅。中國有自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不能不好好珍惜,努力發揚光大,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走,舍本逐末將隻能做學徒工,永遠不會有超越。


再來說教育,現在盛行的教育是錯位的“本本主義”教育,拿著畢業證的光鮮亮麗的大學生沒有工作,不全是就業機會少的問題。真才實學是不靠“本本”的,企業要的是能用有用的人才,並不是“本本”,替考現象屢禁不止就是這種本本主義的必然。大學不少,實用的中等職業技術院校少,學科很多,真正以實踐為基礎的不多。教材裏麵講的都是已經過去的經驗總結,滿腦子空洞的理論、沒有實踐經驗而又誇誇其談的大學生們,如果沒有好老子,如何能有好工作?考研和出國留學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為什麽?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要在競爭中擴大優勢?其實,本質上講,這是中國教育最大的失敗之處,就像我們的足球一樣,17歲的沒準兒能踢得過巴西,而27歲的就自己都不知道踢得過誰了。中國的高等教育總在給外國大學培養生源,為什麽自己不及時提高呢?美國吸納全世界的精尖人才去研究去講學,我們卻一直輸送人才去給人家挑選。曾給多名碩士博士部分撰寫論文提供幫助,實在不敢恭維某些學位的評定,簡直就是個過場,對真才實學的考察還真是不好說。報紙上快速花錢拿學曆的豆腐塊廣告一個又一個,“本本主義”代表了教育產業的形式主義發展,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有害的。靠考試層層選拔學生的科舉製度,嚴進寬出的學校規則,很多教材脫離實際的現狀,培養不出世界頂尖的學者,是中國教育無法回避的現實。嚴重畸形化發展的奧數產業就是極端害人的,讓全國的中小學生趨之若鶩,然而這種比賽隻能拿回幾塊牌子,而付出的確是全體學生和家長的時間和金錢,而奧數本身的知識卻毫無用處,隻適合不到5%的學生參與。


有此,中國的教育需要改革,全民大發展就需要全民大教育,學校需要打開門開放式辦學,要摒棄“自古華山一條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教育模式,發展社會辦學,編寫更實用的教材,組織結合實踐的教育和考試麵向全民,讓專家教授走向實際麵向全社會,利用場所或媒體到社會上講學,梯次配置並均化同級教育資源,培養各類各行業人才,提倡全民自學,自發思辨,讓學習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中國的發展就會更好。一句話:教育和學習是為了知識的傳播和使用,而不是為了本本的發放和獲得。時間倉促,不妥之處,歡迎網友斧正或拍磚!


本文內容於 6/4/2009 12:22:59 AM 被遊_龍編輯
#

轉載請注明出自鐵血tiexue.net, 本貼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607277_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