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和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於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的公開演講,引發了業內人士對“石油期貨國內上市”的遐想。尚福林表示,證監會將繼續支持符合國民經濟需要、市場條件具備的期貨產品上市,做精、做細已經上市的期貨產品。
屠光紹進一步稱,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的精神,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期貨市場和金融衍生產品發展方麵,要按照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具體安排,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有序推出原油、汽柴油、瀝青等能源化工期貨品種上市。
擁有石油期貨才能參與國際定價
諸多業內人士認為,設立石油期貨對於中國具有積極意義。“我個人是支持國內搞石油期貨的,這意味著爭奪國際油價定價權。”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震表示,雖擁有石油期貨並不代表中國就能完全定價,但至少能參與到國際定價的競爭中。
而在上期所總經理助理褚玦海的眼中,油價的意義非同小可,“石油已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商品,它內涵太多金融因素和政治因素。因此,石油問題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商品問題,石油市場絕不是一個單純的商品市場。”事實上,早在2004年上期所就已成立了石油期貨上市工作組,褚玦海的另一重身份就是該上市組的組長。
上期所能源化工部人士透露,上期所一直在努力申請上市石油期貨,包括製度建設等籌備工作也早已準備完畢,目前隻待相關部門的批準,“打個比方,如果(有關部門)批準明天上市石油期貨,我們立馬就能開。”該上期所人士同時表示,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亦希望上期所能夠上市石油期貨,但由於石油行業在我國高度集中,相關企業並不願放開手中的價格壟斷權,“鋼材期貨當初也是因為鋼鐵企業反對,拖了七八年。國內大的鋼企畢竟有十多家,石油行業由三巨頭控製,壟斷度更高,因而石油期貨上市的難度比鋼材期貨更大。”
兩大因素掣肘石油期貨上市
“我們國家有著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外匯管製的政策。”王震認為,我國的石油期貨市場想要具有國際話語權,必須是個國際化的市場,但目前顯然並無可能。
對此,上述上期所人士亦表示認同,“我們的橡膠品種,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成交金額,都躍居世界第一。但國際市場還是更認可東京和新加坡市場的橡膠期價,原因就在於別人無法參與我們的期貨市場,因而就不會認可。”顯然,外匯管製和國內油企對油價的壟斷意願,是掣肘交易所上市石油期貨的兩大因素。
前述上期所人士稱,2004年上期所之所以建立石油期貨上市工作組,是因為當時國內油價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國內的石油巨頭苦不堪言,國家當時考慮以油價市場化的方式解決石油企業虧損的問題。“但目前國際原油每桶60美元-70美元的價格,國內的石油生產商都能接受,國家想通過石油期貨改革油價定價方式的意願不會強烈,石油期貨看來又得等等了。”
資料:石油期貨
石油期貨就是以遠期石油價格為標的物品的期貨,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交易品種。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衝擊,石油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期貨的產生。石油期貨誕生以後,其交易量一直呈現快速增長之勢,目前已經超過金屬期貨,是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