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1)

(2009-06-26 07:07:33) 下一個
ZT: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1)

09-6-25

【注:本文是粟裕對軍事學院高級係畢業班學員的講話,
發表在《軍事學術》,1979年第3期、《解放軍報》1979年5月15日。】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並廣泛應用於軍事,必然促進作戰方法的改變。

發展我軍戰略戰術已成為當前軍事戰線上的一項迫切任務。


作戰方法是由什麽決定的呢?是怎樣發展的呢?我們是唯物主義者,

對於這個問題必須作唯物主義的考察。自從有戰爭以來,作戰方法的運用和發展,

總是同生產力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關係的變動密切聯係在一起的,

都是人和武器的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裏,我想著重談一下科學技術發展並且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對於作戰方法的影響。

社會發展的曆史和中外戰爭的曆史說明,

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常常是首先或最終必然應用於軍事領域,

使軍隊的武器裝備得到改進,而軍隊裝備技術條件的發展變化,

又必然促使作戰方法改變。恩格斯對於這一點說得非常透徹。

他說:“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

它們便立刻幾乎強製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誌而引起作戰方式上改變甚至變

革。”(《反社林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第187頁)曆史事實正是這

樣,在人們使用冷兵器打仗的漫長年代裏,無論是進攻或是防禦,

作戰方法隻能是短兵相接,列陣格鬥。可是,一旦火藥和火器應用於軍事,

這純技術上的進步,便使作戰發生了革命,接敵運動、疏開隊形、

火力與運動相結合等新的戰法相繼應運而生。以往的曆史是這樣,



今天的現實同樣如此。我們麵臨的現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我認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並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

已經促使軍隊武器裝備出現一個階段性的變化。這種變化,

向我軍的一些傳統戰法提出了挑戰,它迫切要求我軍發展戰略戰術。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客觀現實,努力探索和研究現代條件下的作戰指導規律,

否則,一旦敵人向我們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

我們就有可能適應不了戰爭形勢的需要,甚至會付出過多過大的代價,

延遲戰爭勝利的進程。當今,世界上的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

原能、航天技術、電子技術以及激光、紅外等科學技術成果,

已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使軍隊的武器裝備發生了很大變化。

特別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稱霸世界,拚命研製新的技術兵器和裝備,

並正在研製中子彈和激光等武器。因此,可以說,現代武器備,

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作為先進武器使用的那種飛機、坦克、大炮相比,

是一種階段性的變化,即發展到了以導彈、

核武器和電子技術裝備為代表的這樣一個新的階段。

那麽,在敵人擁有大量核武器的條件下,是不是今後就必然會打核戰爭呢?

從我們來說,要充分準備敵人打核戰爭。但是,

敵人在戰爭初期究竟會不會打原子彈、氫彈,還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敵人發動侵略戰爭是為了掠奪,如果它一開始就使用核武器,

把城市、廠礦打成一片廢墟,把大量的勞動力消滅了,

它不就失去了掠奪的對象了嗎?從軍事上說,它把城市打成廢墟即使占領了,

它也就不能把這些城市作為繼續進攻所要依托的前進基地了。

況且,我們也有核武器,你打我也打,都存在遭受巨大損失的風險,

所以它不能不有所顧忌。至於戰術原子彈,

雖然目前蘇軍的師以上部隊普遍裝備有戰術核武器,但是開始會不會使用,

它也是有很多顧慮的,因為一旦使用起來,就很難存在什麽界限,

就會由戰術範圍發展到戰略範圍去。倒是戰爭發展到一定程度,

特別是戰爭的最後階段,敵人為了守住地方,掩護退卻,挽救敗局,

有很大可能要使用核武器。從蘇美軍隊常規武器裝備的發展來看,

雖然他們還在繼續研製和改進輕武器,但總的來說,

他們在第二次世大戰結束後,大體到五十年代中期,

已經完成由輕武器為主到以重武器為主的過渡,

或者說是由槍戰為主過渡到了以炮為主。要說明的是,

我在這是所講的“重武器”和“炮戰”,主要是就武器威力而言的,

是一個形象的說法。例如,坦克、飛機、導彈等重武器,

就可以說是在地麵活動著的或空中活動著的炮。

今天,蘇美軍隊所裝備的重武器,具有裝甲化、快速化、大威力、遠射程四大特點,

並且正在向精確製導等更高的水平發展。現代常規武器的破壞力、

殺傷力已是過去所無法比擬的了。我軍的武器裝備在全國勝利以後也有很大的發展。

我們有了一定規模的海軍和空軍,炮兵、裝甲兵等特種兵有相當的增長,

也有了導彈、核器。但是,由於我國在經濟上還是一個窮國,特別是由於林彪、

“四人幫”十多年來的幹擾破壞,我軍武器裝備狀況還相當落後,

同蘇美軍隊比較起來,至少有十五年的差距。

毛澤東同誌在一九五八年軍委擴大會議上曾經說過:

我軍武器裝備的發展要經過叁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小米加步槍;

第二階段,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是小米、步槍加點飛機、大炮;

今後要有個新的發展階段,是常規武器加特種武器。

現實的情況是,盡管我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由諸軍兵種組成的合成軍隊,

但大量的還是步兵,主要裝備還是常規武器中的輕武器。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

我軍的特種武器(導彈、核武器)還處於研製和初步的發展階段,

常規武器正處於由輕武器轉變到以重武器為主,

或者說是由槍戰為主轉變到以炮戰為主的這樣一個過渡階段。

就輕武器來說,

在人民戰爭的廣闊戰場上,特別是在敵後戰場和次要戰場,


在近戰、夜戰和一定地形條件下作戰,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我以為,在未來反侵略戰爭的正麵戰場和主要作戰方向上,

特別是在進行戰役決戰和戰略決戰的時候,就必須以重武器為主。


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唯物主義者,

我們必須看到並且勇於承認就一點。

未來同敵人打仗,我們必須從過去的打步兵為主,轉變為以打坦克為主,

同時要對付敵人的飛機和空降,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叁打”。

在正麵戰場和主要戰場,對付敵人成千上萬輛的坦克集群,

我們將依靠火炮和導彈,輔之以其他的武器,組成多層火網。

炸藥包對付敵人個別的坦克、行軍中的坦克還是有用的。

對付敵人的坦克集群就不行了。用槍彈、手榴彈打坦克,

即使打得坦克當當響,也是打不掉坦克的。當然,

在沒有那麽多現代化武器的情況下,如果發生戰爭,

我們還要依靠現有武器采取多種方法作戰。

步兵是最能發揮我軍特長的兵種,

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步兵仍將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我軍的步兵必須在裝備、編製、訓練等方麵,依據現代戰爭的要求,

加強建設和發展。像我軍現在這樣的裝備和技術水平的步兵,

在正麵戰場是難以發揮其重要作用的。當前,國際形勢對我有利,

我們有可能從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引進新技術,也可以引進一些武器裝備,

作為加速國防現代化的新起點。當然,實現國防現代化,改善我軍的武器裝備,

根本的還是靠我國自己國防工業的現代化。

可以預期,到八十年代中期,

我軍的武器裝備將會有較大的改觀。對此,我們是應當有信心的。

但是,我們又必須看到,即使到那個時候,或者說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

我軍的技術裝備仍將相對地落後於敵軍,因為它的技術裝備還會在現有基礎上

不斷地有所發展。因此,我們還要準備以劣勢裝備對付高度現代化的敵人。

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是我軍的優良傳統。過去如此,今後仍然如此。

發揚這個優良傳統,應當是建立在客觀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

並且要在新的條件下研究新的辦法,完全不顧實際情況,不研究具體辦法,

抽象地空談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是唯心主義的,是害死人的。


我們必須立足於現有,著眼於發展,從現代戰爭的客觀實際情況出發,

特別是要著重研究在現代條件下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敵人的作戰方法。

這是我們麵臨的一項迫切任務。敵我雙方新的武器裝備投用於戰場,

必然對作戰行動帶來重大影響。

這種影響,從根本上看,

就是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如何貫徹“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問題。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戰爭的根本的基本原則,

是一切戰爭行動的依據。

指導戰爭不能離開敵我雙方之間各種互相對立的基本因素,

也不能離開“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這個戰爭的目的和本質。

從戰爭全體來看,消滅敵人是主要的,隻有大量消滅敵人,

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著眼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是我軍基本的作戰指導思想。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運用這個基本原則,實現這個戰爭目的,

是依據戰爭情況的變化而有所發展和變化的。

我們必須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好保存自己同消滅敵人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戰爭,是立體戰爭。由於敵人擁有殺傷力、

破壞力空前增大的武器和遠戰技術兵器,

可以對我們的前方和後方同時造成嚴重破壞,

並且有可能使我軍在消滅敵人之前遭受重大殺傷,

或者使我軍在殲滅敵人之後又遭到報複性的重大殺傷。

這樣,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就有了新的內容和新的要求,

我們必須相應地發展我軍的戰略術。

當然,

我們在研究科學技術發展對作戰方法改變具有重大作用的同時,

絲毫也不能忽視促使作戰方法改變的其它因素。

正確的作戰方法是人和武器兩種因素巧妙結合的表現。

隻看到武器的作用,誇大某一種武器的作用,

這種機械論和形而上學的思想,

在資產階級軍事家那裏是很盛行的。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的海軍強國,擁有不少新式軍艦,

英國的軍事家就鼓吹什麽“海軍製勝論”。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隨著飛機的大量出現,資產階級軍事家又拚命誇大飛機的作用,

鼓吹“空軍製勝論 ”。但是,這些論調都在無情的事物麵前破滅了。

毛澤東同誌說過:“世界上的事情,總是一物降一物,

有一個東西進攻,

也有一個東西降它。”(《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153頁)事實證明,

曆史 上沒有任何一種武器是不可以對付的。

不僅在科學技術上有新的東西對付它,而且武器的使用也要受到自然條件、

社會條件的限製。例如,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就需要有現代的戰場條件,

否則也難充分發揮其作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

有矛必有盾,軍事技術的發展也逃不出這個規律。

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我們仍然要打人民戰爭,

我們的戰略戰術,

是以人民戰爭為基礎的。我們研究武器裝備發展對作戰方法產生的影響,

承認我軍武器裝備落後於敵人,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和發展我們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二、戰爭初期,首要的是抗住敵人的戰略突襲。


在作戰指導上,既要避免戰略決戰和大的戰役決戰,又要以積極的作戰行動,

挫敗敵人速戰速決的企圖,穩住戰局,為爾後大量殲敵創造條件。

敵人的本質,決定它對我國發動全麵侵略戰爭必然采取速戰速決的戰備方針。

隨著敵軍的武器和技術裝備的日益現代化,它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上,

都明確地把戰爭初期當成什麽“決定整個戰爭發展和結局的基本的決定性的時期”,

極力鼓吹速勝論和戰爭初期決勝論。敵人一旦發動對我國的全麵侵略戰爭,

將依恃其武器裝備的優勢,先發製人,實行大規模的閃電式的突然襲擊。

現代的殺傷力、破壞力空前增大的武器和遠戰技術兵器,

將會極大地增強突襲效果,

在短時間內即可突襲到我政治、經濟、軍事的主要戰略目標。

敵人的戰略突襲將會采取種種欺騙和偽裝手段突然開始。

敵人實施戰略突襲不一定有個單獨的戰略轟炸階段,

很可能是從空中、地麵、海上一起來,而地麵的進攻對我們威脅最大,

即依恃其武器裝備的優勢和有利的地形條件,在地麵上以坦克、

機械化兵團進行密集突擊並配以戰略和戰役的空降和大規模的空襲。

開始,海上可能作為輔助方向,因為它還要顧慮,

比如它要從青島登陸的話,

那就把屁股亮出來了。敵人實施戰略突襲的目的,

是妄圖一舉癱瘓我們的防禦體係,

合圍、殲滅我重兵集團,占領我戰略要地,摧毀我們的抵抗能力。

所以,戰爭開始,我們首先麵臨的是一場十分尖銳激烈的突襲與反突襲的鬥爭。

這場鬥爭,對於我們能否保持戰爭能力,保存戰爭潛力,

進行戰爭動員的戰略展開,掌握戰爭主動權,以及戰爭中後期的戰局展,

都具有深遠影響。如何對付敵人這樣規模和方式的戰略突襲,

是我們在過去曆次革命戰爭時期所沒有經曆過的新問題,

值得深入研究。敵人突然對我國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

在戰略上居於主動地位,其軍事技術的優勢能得到較好的發揮,

其弱點則還沒有充分暴露,力量還沒有受到削弱。從我方來說,

雖然有反侵略戰爭的準備,但在敵人實施戰略突襲的情況下,

我們的指揮係統、通信設施、交通樞紐、戰略要地和人員、物資,

以及預先建立的防禦體係等等,將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

由於敵人還沒有深入我國國土,

我們實行人民戰爭的優越條件也還不能充分發揮出來。

因此,在戰爭初期,敵強我弱的形勢將是很明顯的,

我軍的作戰指導將會遇到許多極為複雜的問題。

這個時期也是我們最困難的時期。

在戰爭初期,我們要怎麽樣去對付敵人呢?我認為,在戰爭初期,

貫徹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首要的問題,

就要著眼於抗住敵人戰略突襲的最初幾個浪頭,

擋住敵人的“叁板斧”。

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從被動中奪取主動。在作戰指導上,

我們要針鋒相對,既要避免和敵人重兵集團決戰又要通過積極作戰行動,

遲滯敵人的進攻,大量削弱、消耗敵人和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以達到保持戰爭能力,保存戰爭潛力,實現戰略展開,調整和加強我防禦體係,

從而頓挫敵人速戰速決的企圖,使戰局出現初期相持局麵。

這個時間如能爭取叁個月到半年,那就是很大的勝利,

就可以為爾後的作戰行動創造有利條件。戰爭初期,

敵人在軍事力量上明顯地居於優勢,氣焰正盛,希望我們集中主力與之決戰,

以便實現其戰略上速決的企圖。而在這個時候我們大口大口地殲滅敵人是困難的,

所以不應當集中主力同敵人進行戰略決戰和大的戰役決戰,

而應有盡有盡量保存自己的主力,迫使敵人打持久戰,打消耗戰。

我們的打法應該是,不僅在戰略上堅持內線的持久防禦,而且在戰役、

戰鬥上也要有一定數量的兵力打防禦戰,同時使用相當數量的兵力進行戰役、

戰鬥上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這種打法與過去相比,

有兩點不同:第一,在戰役、戰鬥上用一定數量的兵力打防禦戰。

這是由於我們必須貫徹重點設防、重點守備的原則,

在重要的作戰方向上,

堅守要點,打堅固陣地防禦戰,以製止敵人的長驅直入,

為運動戰殲敵創造條件。


第二,使用相當數量的兵力進行戰役、戰鬥上的進攻,但避免同敵人進行大的決戰。

這種打法是,在堅守防禦作戰的緊密配合下,製造與選擇與我有利的條件和時機,

例如引誘敵人,使敵人犯錯誤等,一發現有利戰機,就不失時機地發起進攻作戰,

打規模不等的殲滅戰,對敵人進行有力的殲擊。比如,對進到我預設戰場的敵人,

對突出冒進的敵人,對翼側暴露的敵人,對疲憊不堪的而又缺乏補給的敵人,

以及其它小股敵人,等等,都應當及時抓住戰機予以殲擊。

我們各級指揮員要高度發揮主觀能動性,見機行事。隻要造成和出現有利形勢,

就應當積極地打,堅決消滅敵人。通過這種打法,粉碎敵人戰略速決的企圖,

迫使敵人同我進行持久作戰,而我則不斷地積小勝為大勝,

促進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有利於我的變化。在敵人深入我國國土,兵力分散,

補給線延長,士氣低落,以及其它情況都有所變化,

而我們的力量有所增長的情況下,就應當在這些重要方向上,

組織較大規模的戰役,以轉換戰局。


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三、運動戰、陣地戰、遊擊戰叁種作戰形式要緊密結合運用,

要有一些新的打法我軍過去作戰,曆來重視作戰形式的轉換。


對這個問題,毛澤東同誌曾經提到軍事戰略轉變的高度來加以考察。

在現代條件下,為適應戰爭情況的發展,我們對運動戰、陣地戰、

遊擊戰這幾種作戰形式的運用,要有新的變化,要研究新的打法。

我的想法是戰爭初期,作戰形式的主要特點,

將是依托陣地的作戰和不遠離陣地的作戰,

配合以廣泛的敵後遊擊戰和帶遊擊性的小規模運動戰。

下麵談談我的若幹具體想法。


(一) 運動戰的問題 運動戰是轉換全局、

解決戰爭命運的主要作戰形式。由於現代戰爭各方麵條件的發展變化,

運動戰的打法將會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要研究新的打法。我們過去打運動戰,

主要是打大踏步前進和大踏步後退的運動戰,流動性大,對後方依賴小,

而且在集中兵力和實施機動時基本上不顧慮會被敵人打掉,打了勝仗以後,

更是可以大搖大擺地轉移和撤離。現在我們的作戰對象不同了,敵人的空中、

地麵火力和機動能力都大大超過我們。我軍不僅在戰前的集中、開進和展開過程中,

要防止部隊被敵人打掉,就是打了勝仗,

也還要防止敵人從空中和地麵實行火力報複,被敵人打掉。

並且敵人已經不是靠兩條腿跑路的敵了,而是裝甲摩托化部隊,

運動速度快,這給我們捕捉敵人和擺脫敵人都增加了困難。

在我軍武器裝備沒有大的改善以前,我們要想大踏步地前進和後退,

也踏不起來。過去,我們可以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現我們無論打得贏還是打不贏,都有個走不走得了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照搬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那種打法,

是不現實的。那肯定打不好,甚至會吃大虧。戰爭初期,

我們必須在搞好戰場建設的基礎上,力求在預設戰場依托陣地(包括屯兵設施)

和不遠離陣地,打一些中小規模的運動戰。既是運動戰,

又要依托陣地,豈不矛盾嗎?不。這是根據戰爭初期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來考慮的。

在戰爭初期,敵人有強大的空中優勢作掩護,其坦克、裝甲部隊又是矛和盾相結合、

進攻和防禦相結合的作戰力量。而我們的武器裝備還落後於敵人,

又缺少空中配合,要通過打運動戰殲滅敵人,也就必須依托陣地和不遠離陣地,

使進攻和防禦結合起來,才能較有把握取勝。


否則,就很難使部隊隱蔽安全地集結和展開,突然地發起攻擊,迅速地解決戰鬥,

仗打完了也難以順利撤出和進行隱蔽,甚至會遭受較大的傷亡。

多年以來,

我們預設了一些運動戰的戰場,為依托陣地作戰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當然,我們還必須繼續大力加強這些陣地和經營這些戰場)。

因此,在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我們打運動戰也要考慮依托陣地和不遠離陣地,

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是具備條件的,是在敵我武器裝備優劣懸殊的條件下,

貫徹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一種可行而有效的做法。

其具體設想,大體有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

打與堅守要點相結合的小規模運動戰。這種打法就是,把打運動戰的部隊,

預先配置在第一線堅守防禦要點的附近和間隙地區,構築必要的防護工事,

人員武器藏在裏麵,當敵人向我要點進攻或由間隙向我縱深發展時,

趁敵在運動之中殲滅其一部,每次殲敵的目標可以是個把營到個把。

第二種是,在我第一線防禦部隊後麵的預設戰場上,打中等規模的運動戰。

這種打法就是,把打運動戰的部隊配置在便於殲敵、並築有作戰工事的預設戰場,

當我通過堅守防禦和運動防禦逼迫或引誘敵人進入我預設戰場後,

把它包圍起來予以殲滅,每次殲敵的目標可以是個把團到兩個團。

上麵所說的,

是依托陣地的運動戰的兩種打法。

這可能是我們在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打運動戰的主要樣式。

那麽,除此之外,還有沒有不依托陣地的運動戰呢?當然是有的。


我設想,一種是打遊擊性的運動戰。

這種作戰,

一般沒有堅固陣地防禦作戰同其直接配合,也不是在預設戰場打,

而是在正麵戰場的翼側或敵後戰場,我以機動作戰部隊的一部,

或以轉入敵後的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對分散孤立之敵,

用奇襲的辦法打,一次殲敵一兩個連到個把營,抓一把就走。

另一種是打規模大一些的運動戰。即當我軍初步取得對敵作戰經驗,

武器裝備進一步得到改善,並且能夠奪取短暫的局部製空權的情況下,

可以在某些重要方向和地區,創造和捕捉戰機,每次殲敵一至兩個建製師。

以上就是我設想的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運動戰的幾種法。

當然,我們還應當預計到,到戰爭的中後期,

隨著我軍武器和技術裝備的進一步改善,

我軍必定要在我縱深的平原地區打大規模的運動戰,

同敵人的機械化部隊進行戰役的和戰略的決戰,殲敵重兵集團,

從根本上解決敵敗我勝的問題。


(二)陣地戰問題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初期,


與以往國內革命戰爭相比,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就是陣地防禦戰的比重明顯地增加了。

過去我們打仗,在戰役、戰鬥上基本上是進攻,防禦較少,有時打一點防禦,

一般也是配合運動戰打的阻擊戰和運動防禦戰,很少打堅固陣地防禦戰。


比如,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第一、二次反“圍剿”就沒有什麽防禦陣地,第叁次反“圍剿”也是這樣,

整個中央革命根據地幾乎全被敵人占了,我們並沒有守什麽地方。

解放戰爭初期,我們雖然舉行了一些保衛戰,打過運動防禦戰,

但都不是長期守一個地方,而且打的也不多。



對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方法的幾個問題的探討


真正打了一些堅固陣地防禦戰的,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後期。

未來反侵略戰爭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一上手,重點設防、重點守備地區,

包括一些需要堅守的城市、海島和海岸,以及某些戰略要點,

都要打堅固陣地防禦戰。為了阻止敵人長驅直入,掩護國家轉入戰時體製,

並且割、分散和消耗敵人,給主力兵團在適當時機各有利地區打運動戰創造條件,

我們就必須守住一些具有重要價值的要點和城市,有的固守到一定時候予以放棄,

有的則要長期死守,有些重要城市不但要守住,

而且還要利用城市打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那樣的仗,

把城市作為消耗和消滅敵人的戰場。另外,前麵已經說過,

戰爭初期打運動戰,既要力爭依托一定的陣地去進行,

又需要有較多的堅固陣地防禦來配合。因此,我們說,未來反侵略戰爭初期作戰,

陣地戰的比重增加了。對於必須堅守的地方和城市,已經不是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是必須樹立頑強堅守、反複爭奪、獨立作戰和長期作戰的指導思想。

在現代條件下進行陣地防禦作戰,既要能對付敵人在場麵使用坦克連續突擊,

又要能對付敵人從空中實施垂直包圍,防禦陣地和兵力部署要有重點,

要構成環形防禦,加強縱深防禦力量,各級都應建立強有力的預備隊,

保持反擊力量。現在,有些地區,要點搞得太多,兵力是一線置,

而且比較分散,預備隊力量很小,縱深防禦力量薄弱,缺乏彈性和反擊能力。

這種情況很不適應現代作戰的要求,打起來會造成被動,必須加以改變。

現在有的同誌,一聽到說陣地戰,就把它同消極防禦混同起來。

這是不對的。十年內戰期間,尤其是第五次反“圍剿”當中,

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者搞“禦敵於國門之外”,

在紅軍十分弱小的情況下,同敵人打陣地戰,拚消耗,當然是極端錯誤的,

是消極防禦路線的突出表現。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就一概否定陣地戰。

陣地戰的地位和打法,也是隨著戰爭情況的發展而發展的。

我們所說的陣地戰,是在積極防禦戰略方針指導下的陣地戰。

而且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就打過一些陣地戰,它主要是配合運動戰而打的,

在反攻階段還打過不少陣地攻堅戰。抗美援朝戰爭後期,

我誌願軍把陣地防禦和陣地進攻緊密結合起來,采取堅強的陣地作戰方法,

大量殲滅了敵人。毛澤東同誌及時總結並高度評價了這種依靠陣地作戰的驗。

後來,毛澤東同誌考慮到對付敵人可能對我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又提出了重點設防、重點守備的原則和“深挖洞”的戰略方針,

以及建設堡壘地帶,重視城市防衛作戰等,這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也都是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具體發展。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陣地戰的運用。

重視今後的陣地作戰,不斷地賦予它以新的內容生形式,

是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客觀需要,是發展我軍戰略戰術的一個重要方麵。



(叁) 遊擊戰問題 遊擊戰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占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

它對於離開後方供應就不能持久作戰的裝備現代化的敵軍來說,

其威脅性特別大。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敵後廣泛展開的遊擊戰爭,

是史無前例的。未來反侵略戰爭,我們將在更大的規模和更高的水平上展開遊擊戰,

就是毫無疑義的。它同我軍在正麵戰場的作戰,不僅在戰略上,

而且將在戰役、戰鬥上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其直接配合的作用。

現代化的軍隊作戰,必須有現代化的交通、通信條件及其維修設備,

有現代化的給養、用水、油料、彈藥補給係統,

不然,現代化的裝備不但不能發揮作用,反麵會成為累贅。

我以為,戰爭初期的遊擊戰,其主要任務就是破壞敵人的運輸補給線,

特別是它的油料供應係統,這會對敵人的正麵進攻迅速發生重大影響。

斷敵油料供應比斷敵糧秣供應更為重要。人員,一天不吃飯還可以作戰;

機械部隊,一分鍾也離不開油料供應。蘇聯軍隊侵略捷克時,

坦克因為沒有油料而癱瘓在公路上就是證明。

此外,運用遊擊戰襲擊敵人的供應基地、前線戰場、導彈陣地、

通信係統和指揮機關,也是製止敵軍猖獗的重要手段。

為了把遊擊戰提高到新的水平,更大了發揮遊擊戰的威力,

必須增強打遊擊戰的力量。

除地方武裝和民兵要在敵人所到之處廣泛開展遊擊戰之外,

有些堅守要點的部隊,在完成堅守任務,或者確實難以繼續堅守時,

可以有組織、有計劃地轉入敵後作戰。在某些重要方向和地區,

還可以從野戰軍中抽派一些師和團到敵後去。這些主力部隊,

除了帶領地方武裝和民兵積極開展遊擊戰外,

還要力爭打遊擊性的運動戰。

如果一個團能在一次戰鬥中消滅敵人一到兩個連。

一個月打四仗,就可以消滅敵人四到八個連,那麽,

如果向敵後派叁、五個師,

即九至十五個團,一個月就可以消滅敵人幾十個到上百個連隊。

要迫使敵人從預備隊裏,甚至從前線進攻部隊當中,抽調力量出來擔任守備,

使其正麵戰場的兵力受到很大削弱。這樣,我們開展敵後遊擊戰,

就達到了有力配合我下麵戰場作戰的目的。敵後遊擊戰,

開始可能主要是打敵人的運輸部隊和維護運輸補給線敵人步兵、裝甲戰車,

當其總後和裝甲戰車遭到嚴重打擊之後,就會調坦克來維持主要運輸補給線。

就要求我們執行遊擊戰任務的部隊和民兵,要學會現代條件下打遊擊的本領,

特別是具有打坦克和裝甲戰車的能力。


http://tieba.baidu.com/f?kz=270308319 2007-10-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