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鐵拳家族:二戰德軍單兵反坦克武器介紹

(2009-06-22 22:41:15) 下一個
ZT:鐵拳家族:二戰德軍單兵反坦克武器介紹

http://bbs.koeicn.com/thread-173948-1-1.html

導言
當坦克於1916年出現在歐洲戰場的時候,它注定將成為地麵戰場的主角。盡管大英帝國第一次投入索姆河戰場的坦克隻有微不足道的42輛,但是它無以倫比的火力和裝甲防護已經讓德國人感到恐懼。隆隆作響的坦克軋過德軍的戰壕,成為步兵最大的敵人。稍後,德國也研製出自己的坦克。而為了對付這種可怕的怪物,
各個國家都競相尋找打擊坦克的手段。

從此以後,坦克與反坦克兵器的博弈就成為戰爭史發展的主線之一。

  德國在索姆河首次遭遇坦克之後,就對反坦克作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1917年11月的康布雷(Cambrai)(意大利)戰役當中,盡管英軍依靠坦克取得勝利,但是有100輛喪失作戰能力的坦克落入了德國人手裏。其中30輛被修複,成為了德軍裝甲部隊首批坦克之一。在對這些戰利品進行了匆忙的測試之後,德國人發現隻要在彈殼中加入大量碳化鎢,就可以擊穿英國坦克的裝甲。但這隻是權宜之計,
在英國增厚了坦克裝甲之後,

這一招就不靈了。後來隨著戰事的進行,德國又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發展出一套較為有效的反坦克戰術。德軍方麵要求步兵在麵對坦克的時候要保持沉著,
並且采取措施構築反坦克壕。甚至還專門印發了反坦克作戰指導手冊。

  由於早期坦克技術上的不成熟,因此它們很容易被榴彈炮以及工兵的手榴彈摧毀。同時,專門的反坦克兵器也出現在戰場上。德軍最早的反坦克兵器是位於奧伯恩多夫大名鼎鼎的毛瑟工廠製造的,稱為M1918式。這種13mm口徑的單發步槍直到1918年才投入使用。由於該槍過長,考慮到反應速度,德軍還為其配置了專門的兩腳架。其子彈的槍口初速超過800米/秒,在220米的距離外能夠擊穿25毫米的裝甲。盡管其效能不錯,
但是此時德國戰敗已經成為定局,毛瑟反坦克槍也無力回天。

  戰敗之後,德國軍隊被《凡爾賽和約》限製在10萬人的規模上。協約國不允許德國擁有任何重型武器,但是德國卻在暗地裏發展這些技術。由於被剝奪了研發進攻性武器的權利,於是德國大力發展防禦性武器。在這個時期,反坦克作戰戰術得到較大發展,而單兵反坦克武器也小心翼翼地被研製出來。正是由於有了這些武器,在未來的大戰當中,德國步兵的反坦克能力才被發揮到極致。下麵,我們將對二戰時期德軍主要的單兵反坦克兵器作一番簡要介紹。


由於德國在一戰時候就已經研製出了專用的反坦克步槍,因此二戰時期,

德國又繼續發展已經逐步成熟的反坦克步槍。其他國家也研製了大量的反坦克步槍。
實際上,反坦克步槍也隻是利用了早期坦克防護薄弱、機動性很差的缺點,再加上早期反坦克手段也比較少,因此也曾紅火了一陣。德軍在戰爭初期還將庫存的 M1918式毛瑟反坦克步槍拿出來繼續使用。但是由於裝甲目標的裝甲防護越來越完善,運動速度也越來越快,反坦克步槍開始顯得過時。因此在後期的作戰當中,德軍的反坦克步槍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偶爾德軍狙擊手也會直接使用反坦克步槍來消滅敵軍火炮防盾後的炮手。

德軍在二戰當中使用的反坦克步槍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Pz.B.39型反坦克步槍(Panzerbuchse 39):該槍由古斯特洛夫工廠(Gustloff Werks)製造,隻在戰爭早期使用。該槍口徑為7.92mm,全長1.62m,重12.6kg,槍口初速為1140m/秒,能夠擊穿25mm的裝甲。為了增強其效率,該槍在後膛兩側安裝了兩個彈藥艙,裏麵各有10發子彈,一分鍾之內就能射出這10發子彈。該槍在1939到1940年間曾經被大量使用,其中入侵波蘭期間,有568枝Pz.B.39投入使用。但是在法國戰役之前,Pz.B.39反坦克步槍就被認為已經過時了。因此1941年之後對該槍的使用減少,當年11月就全部停產了。不過在德軍入侵蘇聯的時候,仍然有約25000枝Pz.B.39在使用當中。其總產量為39232枝。另外,部分退役的 Pz.B.39被德軍作為槍榴彈發射器使用,並被賦予新的編號:Gr.B.39。改造過的槍榴彈發射器可以穿透125mm的裝甲。

  Pz.B.40k型反坦克步槍(Panzerbuchse 40k):
該槍由克力格霍夫工廠(Krieghoff)研製,口徑7.92 mm,是一種半自動反坦克步槍。該槍的早期型號利用了MG34機槍的槍托和兩腳架來簡化製造流程。為其特製的子彈可以穿透25mm的裝甲板。

  MPz.B.41型反坦克步槍:該槍並非是土生土長的德國貨。它是由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武器製造廠(Ceskoslovenska Zbrojovka,簡稱CZ)研製的,口徑也為7.92mm,
其外形頗為前衛。此反坦克步槍據說隻裝備了武裝黨衛軍。

  步兵可以利用槍榴彈來攻擊手榴彈擲彈範圍之外的裝甲目標,而且精度比較高。比起反坦克步槍而言,其威力更大。

  德國采用的第一種反坦克槍榴彈是P40型槍榴彈(Schuss Granate P40)。這種槍榴彈具有槍榴彈的突出特征:帶有穩定翼,通過經過改裝的Kar 98k步槍發射。改裝措施一般是在Kar 98k步槍槍口套上專門的套頭發射器。它於1941年開始裝備傘兵,但是並不成功,因此1942年就停止使用了。除了下圖展示的鈍頭錐體彈頭以外,還有一種有支架的彈頭。

1943年,步槍上麵的套頭發射器被一種新的發射器取代。這種發射器盡管同樣套在槍口上,但是適用的槍型更多,包括Kar 98k步槍、StGw 44衝鋒槍和FG 42傘兵步槍等,而且能夠發射更多型號的槍榴彈。此種發射器的口徑為30mm,長25cm,重約0.75kg,一直到1944年5月才停產,一共生產了 1450114部。

最先跟這種發射器配套使用的是GewPzGr.30型反坦克槍榴彈(Gewehr Panzergranate 30)。但是這種槍榴彈也有許多不足,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射程很短,而且彈藥威力不夠大,即使是在正麵方向攻擊裝甲目標,它也隻能對輕型裝甲車輛造成威脅。
  後來,一種裝藥量更大的反坦克槍榴彈取代了GewPzGr.30,這種槍榴彈的編號是GewPzGr.40(Gewehr Panzergranate 40),又被稱作大型反坦克槍榴彈(Gross Gewehrpanzergranate)。
  二者在外形上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前者的彈頭是柱形的,而後者是錐形,
而且更大。GewPzGr.40彈頭的直徑為39-45mm,重390g,長18.5cm,彈藥容量為115g,
理論上可以擊穿70mm的裝甲,是當時德軍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槍榴彈。

  GewPzGr.30和GewPzGr.40一共生產了23808900枚,後來,黨衛隊武器研製部門又發展了GewPzGr.46型槍榴彈,此型槍榴彈的裝甲穿透力達到了90mm。其彈頭直徑為46mm,長9.3cm,整個槍榴彈長10.2cm,彈藥容量150g,重390g。另外,還有一款 GewPzGr.61型槍榴彈,其裝甲穿透力達到了125mm。彈頭直徑為61mm,長13.6cm,彈藥容量200g,重520g。該型槍榴彈比起前幾種槍榴彈無論是性能還是體積都有增長。兩種槍榴彈都由黨衛隊武器研製部門研發,是兩種全新的槍榴彈。但是由於它們研製出來的時間已經很晚了,德國的失敗不可避免,因此隻小批量生產了一段時間。


   “鐵拳”(Panerfaust)係統是二戰時期德軍最著名的單兵反坦克武器,
也是其製式裝備。在整個戰爭期間,鐵拳發展出了多種型號,一般按照射程命名。
其中包括30m、60m、100m、150m以及30km等。

我們一般所說的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
實際上應當是射程為60m的那一種。
這一類別的鐵拳是整個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家族中最有效的一類。

  鐵拳的原理非常簡單。它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

一個鋼製火藥管提供反坦克手雷的出膛動力;插在火藥管前的反坦克榴彈則近似於前文介紹的槍榴彈。發射的時候,步兵扣下火藥管外的發火針,啟動衝擊帽點燃管內的推進火藥,使反坦克榴彈離開發射筒,彈簧尾翼隨之展開,使其穩定飛向目標爆炸。凹型的爆破部內含高爆炸藥,

其能貫穿200mm的裝甲。由於火藥管是中空的,因此推進火藥的氣流可以從火藥管後部衝出,使它完全沒有後坐力。

  鐵拳的發射姿勢比較特別。一般而言,發射者將其夾在右腋下,左手固定方向,
彈頭向上,射出後利用拋物線攻擊坦克頂部。這種類似於迫擊炮的彈道方式非常有效,
鐵拳的揚名更多的還是因為其獨特的攻擊方法。另外,鐵拳也可以放在右肩上發射。

  第一種鐵拳型號是鐵拳30型。它是1943年為了緩解東線步兵所麵臨的蘇聯裝甲部隊壓力而研製。但是由於其射程太近,在麵對防護和火力都不斷提高的紅軍坦克的時候就顯得越來越落後,因此最終被鐵拳60型取代。以後還有射程更遠的型號,不過由於射程的提高也影響了精度,100型、150型等都不如60型有效。總的說來,盡管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武器,但是在整個戰爭期間,尤其是東線,鐵拳還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的。
那些獲得過“擊毀坦克臂章”的德軍官兵在擊毀蘇聯坦克的時候用的基本上都是鐵拳。

  戰爭末期,由於這種武器非常易於操作,所以鐵拳也成為了倉促編成的新兵部隊和國民衝鋒隊的首選反坦克武器。而對於經驗豐富的武裝黨衛軍反坦克小組,
以鐵拳配合反坦克火箭筒(Panzerschreck)的精確伏擊,更是成為讓盟軍裝甲部隊非常頭疼的威脅。一般盟軍的坦克被擊中以後,裏麵的裝甲兵才知道鐵拳小組的存在。

  跟其他反坦克單兵裝備不一樣,反坦克手雷必須在步兵靠近裝甲目標之後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它更適於在塹壕、坑道等地作戰的步兵使用。這種反坦克兵器構造簡單,無發射裝置,重量輕,攜帶和使用方便,造價低廉,因此德軍在二戰當中也大量使用。一般而言,反坦克手雷都通過附著在裝甲目標上麵引爆,從而達到打擊的目的。反坦克手雷有兩種附著方式:磁性和粘結。而德軍在二戰當中發展的反坦克手雷基本上都是磁性手雷。有趣的是,正因為德國人對磁性手雷的濃厚興趣,以至於他們認為盟軍也發展出大量的磁性手雷,因此他們在己方裝甲車輛上麵發展出了獨特的防磁塗層(Zimmerit)。
  德軍在戰爭期間使用得最廣泛的反坦克手雷是3千克型磁性空心手雷(Hafthohlladung 3kg,簡稱Haft-HL3)。實際上這種磁性空心手雷還有其他的型號,重量從2kg到10kg不等。但是隻有3kg的被證明是最有效的反坦克手雷,它可以穿透140mm的裝甲。Haft-HL3直徑約15cm,總長27.5cm。當它被放置到裝甲目標上麵之後,還需要拉開引信,然後隻有7秒鍾的引爆時間。如果是拉開引信投擲到裝甲目標上的,那麽引爆時間隻有4.5秒。這種磁性手雷對放置的方向有嚴格要求,放置之後必須是呈倒三角形的。在戰爭期間,總共有553900枚Haft-HL3型手雷被生產出來。

德軍另一種廣泛使用的手雷是3型反坦克手雷(Panzerhandmine 3,簡稱Pz.H.M.3型)。這種手雷跟Haft-HL3型手雷有點相似。不過它是專門為傘兵研製的,因此體積更小,更便於攜帶,而且還有專門的握帶。此型手雷高約27cm,重約3.7kg,其中彈藥為1.1kg,底部為圓形,直徑為14cm,不同於Haft-HL3型手雷的三角形底部。另外,在底部還有三個釘子,以便固定在木質表麵。德國人的文件宣稱Pz.H.M.3手雷能夠穿透130mm的裝甲。爾後,德國人又發展了Pz.H.M.4型手雷。與前者相比,4型手雷稍微大一點,引信也更長一點。威力也更大,可以擊穿150mm的裝甲。

http://bbs.koeicn.com/thread-173948-1-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