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對潛艇撞擊聲納事件的簡單分析.6-17

(2009-06-17 07:33:44) 下一個
ZT:對潛艇撞擊聲納事件的簡單分析.6-17

這次潛艇和驅逐艦拖曳聲納相撞的消息還很少,不足以下結論,隻能是做一些猜測。昨天晚上又看了一些朋友的發言,修改下這篇博客。

這次事情的背景是中國要加強對南海的控製,派出海監海調打擊南海各蠶食國家,比如公布了南海禁漁期;美國派出4艘宙斯盾去給東南亞6國尤其是菲律賓打氣,和他們搞聯合演習。中國潛艇就是衝著美軍驅逐艦去的,要讓對方知道這裏是誰的勢力範圍,就算你美國也不是隨便派點軍艦就能進來玩的。所以這件事情肯定不是偶然發生的。

美軍艦艇與東南亞海軍進行聯合演習的消息早就放出來了,演習區域和時間定下來之後,也會劃定臨時禁航區,所以南海艦隊肯定是知道的,這次去的潛艇估計就是負責偵察美菲軍演的情況,同時表明下自己的存在。但是潛艇活動最重要的是隱蔽性,所以他通常不會主動暴露自己,因此判斷這次撞擊要麽是失誤要麽是避無可避。

拖曳聲納一般長1-2千米,它並不是水平漂浮的,而是斜向下深入500米左右的水中,也就是潛艇所能達到的深度,以避開溫躍層、鹽躍層的限製更好的監聽周邊環境噪音。至於具體的深度控製估計是依靠艦艇的拖曳速度進行調節,速度越快越淺。

水麵艦艇反潛活動有這麽幾種方式:第一種是艦艇使用拖曳聲納保持5節,以減少流體噪音和本艦機械噪音對聲納的幹擾,這個階段可能持續10-30分鍾;完成一次探測後,艦艇航速提高到30節衝刺半小時,然後再開始下一次探測。這樣艦艇就以15海裏的間隔不斷的重複工作,可以保證在對周邊水下環境保持掌握的同時維持一定的巡邏速度;直升機可以在艦艇高速運動時用吊放聲納在艦艇側前方進行警戒,防止潛艇趁機占領攻擊位置。這主要用於大範圍偵察與監視。另一種搜潛隊形是幾艘軍艦一字排開,保持10-16節的航速,用主動聲納清掃航道上的潛艇,主要用於較狹小的水域。

拖曳聲納的探測範圍最大可以到100多海裏,但其探測範圍是幾個寬幾海裏的圓環,而不是一整個圓麵,所以潛艇在這個範圍內仍然有足夠的隱蔽空間。聲納對艦艇周圍7-10海裏範圍內的目標靠直波搜索,這個精度和可靠性都是比較高的。同時反潛艦艇從來不單獨活動,至少也是2艘一組出來巡邏,否則那不是反潛而是送死。所以雖然新聞隻報了一艘,但現場還會有其他艦艇存在,可能那4艘參演的都在。

下麵這段就是猜測了,對潛艇運用還不夠了解,所以僅供參考。

首先可以確定撞擊不是潛艇從後麵追上來撞得,因為常規潛艇水下航速一般隻有3-10節,追不上美軍驅逐艦;核潛艇雖然跑得快,但要到10-16節以上的高速會發出很大噪音,對方很容易發現。潛艇也從來不靠高速來追擊水麵艦艇,他都是抄近路搶先抵達下一個伏擊區;水麵艦艇雖然航速高,但因為要走之字形反潛航線,所以會被潛艇搶到前麵。

反潛艦艇由於受到聲納安裝位置和螺旋槳位置的製約,艦艇正麵的探測能力最好,尾部最差;就算放出了拖曳聲納,那也是兩側的遠距離探測能力比尾部好。所以潛艇和反潛艦捉迷藏,都是避免用自己的艇尾對著敵人(近距離內,如10海裏範圍),爭取躲到對方的側麵和尾部區域。

這次潛艇可能是搶先到了伏擊區,結果發現美軍驅逐艦群一字排開成反潛隊形衝著自己來了,周圍又沒有礁石、漩渦、溫躍層可以利用躲避,於是潛艇迎頭衝著美軍艦艇3-5節低速航行,試圖從美軍艦艇群側麵通過;這艘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就是在最側麵的那一艘。這個戰術動作應該是成功了,美軍未發現就從他旁邊駛過。總之,這一階段不可能撞上,因為拖曳聲納不可能跑到驅逐艦前方與側麵。

按說潛艇至此基本是安全了,背對美軍驅逐艦趕緊跑就是了,可為什麽撞上呢?這有三個可能:一個是美軍驅逐艦隊通過潛艇側方後立即進行了向潛艇所在方向的之字形轉彎,導致長達2千米的拖曳聲納跟著變向,從而抽到潛艇上;另一個可能是潛艇通過後向艦隊方向轉彎,想趁著距離近噪音大從尾部橫越美軍艦隊,從而趕向便於隱蔽的海區,於是傾斜向下的拖曳聲納過來就抽上了;再就是兩者同時發生。

美軍發現潛艇故意撞擊的可能極小,因為潛艇的有效攻擊範圍一般隻有5-10海裏,水麵艦艇會盡量保持在這個範圍以外,靠直升機去進行壓製打擊。美軍就是真想把對方放進來,也會收起拖曳聲納開到25節以上航速,用主動聲納來探測、壓製潛艇。

現在最大的疑問是撞擊發生後美軍為什麽沒把潛艇逼出水麵。撞擊發生後,如果美軍第一時間確認對方是潛艇,那麽可以馬上開主動聲納進行搜索,直升機起飛保持壓製,常規潛艇是跑不了的;就算是核潛艇,也隻能靠著高速一路狂奔,爭取跑出對方的勢力範圍。從這點看,美軍當時要麽是沒能立刻確認撞到的是潛艇,也就是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周圍有潛艇存在,當成海洋垃圾處理了;要麽是南海艦隊的驅護艦就在附近,事件發生後立刻接應,不過從菲律賓海軍的發言看這個可能不大。

(自邱貞瑋的軍政寫手板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