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上海解放60周年:南京路上,勝利之師睡馬路
(2009-06-02 20:14:39)
下一個
上海解放60周年:南京路上,勝利之師睡馬路
2009年5月20日 04:36
來源:文匯報 作者:朱斌 實習生 周淑賢 錢蓓 選稿:朱燕亮
關於上海戰役,有一張蜚聲海外的照片“勝利之師睡馬路”:南京路上,整整齊齊的兩排解放軍戰士們一個挨著一個,墊著不及身長的油布,席地而臥。這個場景,勾起了太多老戰士的回憶。
照片的主人公是上海戰役中的20軍官兵,記者找到了曾經的20軍戰士馮炳興。來到西藏中路南京東路路口,他指著前方熙熙攘攘的街道:“沿著這個方向,我們進入南京路,當晚在大馬路上過夜。”順著他的目光,我們的思緒跟著回到了60年前。
入城—雨夜睡馬路
“那個時候南京路很窄,我們一個團2000多個戰士,就這麽分兩排,從浙江路路口一直睡到西藏路路口,你想想,500多米,該有多壯觀!”1949年5月25日六七點左右,馮炳興所在的20軍60師178團到達西藏路南京路。
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上海5月的夜晚有些微涼,連日行軍的戰士們的汗水早已浸濕了衣服。為了不影響市區環境,部隊將夥房和拉機炮的騾馬留在了龍華,戰士們隻好背著背包,有些還得扛著重機槍,一路行軍。由於連續作戰,戰士們身上的衣服已破舊不堪,加上好幾天沒洗澡,“都能聞到自己身上的臭味”,馮老笑著搖了搖頭。
進入市區前,陳毅同誌嚴格強調部隊入城後一律不準進入民宅。可是,不入民宅到哪兒去找水喝?怎麽解決上廁所的問題?
178團前身是創建於黃浦江兩岸的新四軍淞滬支隊,但部隊戰士幾經輪替補充,到上海戰役時,大多數都是來自北方老解放區的農村,對這個摩登都市可以說是完全陌生的。他們心裏頭又是好奇,又有些忐忑。
三連連長陶妙根原是上海的泥瓦匠,這個“老上海”急中生智:他帶著通訊員擰開了馬路兩邊的消防閥門,讓水流出來給戰士們泡晚飯吃。所謂的晚飯就是炒米泡水。夥房沒有跟進市區,戰士們吃的是米袋裏前些天炒熟了的米,水泡一泡,就算是一頓晚餐。陶妙根又撿了幾條蘆席,圍住下水道窨井,揭開蓋子“打造”成了簡易的臨時廁所,解決了戰士們的需求,又不影響市區的環境。
高歌—唱開軍民心
浩浩蕩蕩的部隊坐在大馬路上!好奇的老百姓紛紛從六合路、貴州路跑過來看熱鬧,當時的老百姓並不了解解放軍是一支怎麽樣的部隊,懷著好奇心看著戰士們,不敢上前搭訕。膽子大一些的人,湊上前去看著馮炳興和戰友們手邊的槍,“伸出手卻不敢摸”,百姓的舉動不禁讓馮老覺得有些可愛。
這時,馬路一頭忽然傳來鏗鏘有力的《解放軍進行曲》,歌聲打破了南京路的平靜。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歌聲整齊而雄壯,響徹馬路。
此起彼應,戰士們紛紛加入“合唱隊”。住在周圍的一些老百姓聽到歌聲都打開窗子循著歌聲的來源。“我就看到頭頂的窗子,啪、啪、啪地打開,一顆顆腦袋探了出來,他們從來沒見過會唱歌的軍隊吧!”
一曲唱罷,不知從哪個窗口傳來一聲:“再來一個!”戰士們自然更加高興,應了群眾的要求,又唱了一曲。糾察隊和學生們很熱情,喊著:“解放軍辛苦了!”
“一些百姓看我們連開水都沒得喝,就回家拿了水和吃的東西送給我們,也有的打水給我們擦洗,”馮老說,戰士們心裏都記著《入城守則》:不準進民房,不準買東西,不準吃群眾的東西,對人民群眾要和氣……紛紛婉言謝絕了百姓的好意。回憶起百姓們的熱情,他至今還覺得心裏暖暖的。
巡崗—追憶烽火路
“沒想到自己竟然這麽快就回到上海了。”1945年,馮炳興隨部隊抗日北撤去山東,原以為回上海的日子遙遙無期,誰知道不過4年時間,他又踏踏實實地坐在了南京路上。
南京路還是原來的南京路。兩邊的商店,路上的電車的軌道,一切都再熟悉不過了。
當晚,輪到他這個文化教員查哨。柔和的燈光下,同誌們和衣抱槍而臥,連日勞累,睡得正香。“戰士們都很單純,滿心想的都是執行命令、完成任務”,細雨綿綿飄在身上,是冷是熱,他們毫不在意。“我替他們蓋好油布,回想起當年在上海和我一起參軍的22個人,有的已經躺在北方的土地上,再也不會回來了……”
“那天晚上真的是想了很多,生在上海的戰士,很多人再也回不到故鄉,隻有我,還能回來參加解放家鄉的戰鬥。”
一晃60年過去,如今,電車的軌道早已消失,繁華的南京路成為了上海的著名地標,每天吸引著從世界各地來的遊客。馮老感歎:當年可想不到上海會變得這麽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