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西方政治偏見幹擾中國海外投資步伐

(2009-06-10 09:01:13) 下一個
中國最大一單海外並購案黃了。中國鋁業公司5日確認,力拓董事會撤銷了對2月12日宣布的中鋁注資力拓的戰略合作交易的推薦,並將依據雙方簽署的合作與執行協議向中鋁公司支付1.95億美元的分手費。

中鋁總經理熊維平當天在墨爾本表示對注資失敗非常失望。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隨後會見了中鋁代表,並表示:“澳大利亞依然歡迎中國投資”。

6日,澳財長斯萬辯稱力拓毀約非政治行為。但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治偏見是導致此次交易失敗的重要因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9日表示,相信中國企業將繼續本著平等互利友好誠信的原則對外開展經貿與投資合作。

  核心提示

梅新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政治性風險在我國對外投資發展史上一直是個重要的幹擾因素,上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一家航空技術企業就被否決,此後更發展到中國企業在第三國的投資也會受到美國某些勢力的阻撓。

康榮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中鋁的失敗,說到底就是政治偏見作祟。近年來中國威脅論一直在西方有很大市場,西方國家一直對把礦產資源出售給中國心存芥蒂;由中國國有企業出麵進行國際並購,一定會麵臨政治壓力。

  中國國企海外收購 常常麵對政治敵意

Q&A

廣州日報:

中鋁並購失敗的主要原因何在?

梅新育:在力拓董事會毀約的公開理由背後起作用的主要是政治性風險。政治性風險在我國對外投資發展史上一直是個重要的幹擾因素,上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一家航空技術企業就被否決,此後更發展到中國企業在第三國的投資也會受到美國某些勢力的阻撓。

在中鋁增持力拓交易中,政治性風險從一開始就如影隨形。澳大利亞反對黨政客以中鋁和其他中國企業接二連三大舉投資澳大利亞資源為借口,大肆宣揚“澳大利亞工黨政府和中國曖昧不清”,陸克文及其閣員的私人交往也被拿到有色放大鏡下無限上綱。

康榮平:中鋁的失敗,說到底就是政治偏見作祟。近年來中國威脅論一直在西方有很大的市場,西方人對把礦產資源出售給中國心存芥蒂。誰都知道在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有限的礦產資源都具備重要戰略意義。

由中國國有企業出麵進行國際並購,一定會麵臨政治壓力。這讓人聯想到美國政府反對中海油高價收購尤尼科案,中國國企的海外收購行為往往要麵對政治敵意,並且推高了收購價格。中國企業不得不放棄本應擁有的權利,卻依然無法獲得反對者們的諒解。

力拓逐步擺脫財務困境,歸功於全球資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和資本市場的轉暖。力拓與必和必拓組成鐵礦石合資公司,可以通過共同進退獲得價格壟斷收益。就在力拓宣布推翻合約的當天,力拓股價上漲了13%,達到7個月最高。

澳大利亞定位模糊 某些勢力煽風點火

Q&A

廣州日報:

澳大利亞國內如此強烈的反對聲音導致中鋁並購的失敗,是否會影響到中澳關係?

梅新育:“中資風波”之所以能夠占據澳大利亞政壇話題頭條,背後還有澳大利亞國家定位和發展戰略選擇之爭的因素。澳大利亞應當將自己定位為什麽國家——首先是一個盎格魯-撒克遜西方國家,抑或首先是一個亞太國家?

如果是在東亞經濟社會發展遠遠落後於西方的上世紀80年代之前,澳大利亞對上述問題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一個答案;但隨著東亞的崛起,澳大利亞在這個問題上的選擇日益模糊不清,日益焦灼不安。在五個主要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中,與人口眾多且連成一片的美國、加拿大、英國不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人口不多,且孤懸南太平洋,麵對的則是人口數以十億計的東亞。

假如澳大利亞可以完全獨立地作出抉擇,那麽這場中資風波也許不至於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不幸的是,某些國家、某些勢力企圖將澳大利亞綁在自己的戰車上,他們為此煽風點火,令這場風波一再升級。

本來,澳大利亞與中國經貿關係發展迅速,且其基礎設施優越,能夠為我國提供大量所需資源,又正在與我國談判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問題是,某些勢力多年來一直企圖組織“遏製中國”的陣營,而要更好地實施這一戰略,他們需要澳大利亞作為南太平洋的“超級航空母艦”。澳大利亞國內也有些勢力主張與美英綁在一起。今年澳大利亞政府發布第一份《國防白皮書》,提出要在未來20年投入700億美元加強澳大利亞國防能力,“中國威脅”則成為其強化軍力的借口。

國企身份成為發難借口

廣州日報:

國企身份成為澳大利亞反對者最大的借口。您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梅新育:有能力在海外發動大型投資的中國企業多屬國有企業,而在對西方國家投資受阻的案件中,狙擊者常常借口向當事企業的中國國企身份發難。

有鑒於此,有人主張我們應該依靠私營企業獲取海外資源,但這種意見並不可取。國企、特別是央企在獲取海外資源和反危機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經濟成分所無法替代的,而且,這關係到我國的基本經濟製度。國企身份不過是發難者的借口而已,隻要有發難的動機,沒有這個借口,他們也會找出別的借口。

康榮平:既然國企的海外投資難以避開政治類風險,那麽放開境內並購的行政審批,由具有活力的市場型企業在海外進行並購,是繞開政治這塊礁石的可行選擇。比如政府應鼓勵民企和中小企業走出去投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