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華網文摘: 6-8: 力拓、悍馬收購案的啟示:買國債、買垃圾可以,買資源沒門 “國際雷鋒”中國做不得

(2009-06-08 22:05:46) 下一個
ZT;網友文摘 6-8: 力拓、悍馬收購案的啟示:買國債、買垃圾可以,買資源沒門 “國際雷鋒”中國做不得!

編者按:中國企業收購力拓、悍馬案,前者係收購資源,後者屬於收購汽車;前者屬於優質資源,後者屬於不良資產、垃圾資產。而就在近幾日,力拓拒絕了中鋁的收購,悍馬則歡迎中國企業進行收購。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曆程再一次證明:海外並購絕不是純經濟行為,中國企業參與海外並購享受不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中國企業購買他國的國債可以,購買垃圾資產可以,但收購國外的優質資源和優質資產很難,基本沒門。但是對國外的垃圾資產,中國絕不能做“國際的活雷鋒”和冤大頭!


力拓拒絕中鋁,優質資產人家打死不賣 馬光遠


這起交易破裂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力拓的困難時光已經過去,中鋁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而這在當初是力拓選擇中鋁的唯一原因,在力拓最困難的時候,隻有中鋁才出肯出這麽大的手筆,而當困難一旦過去,被拋棄者,就是試圖拯救力拓的中鋁。


6月5日,力拓董事會在倫敦單方麵宣布中止與中鋁195億美元的交易,並將依據雙方簽署的合作與執行協議向中鋁支付1.95億美元的“分手費”。與此同時,必拓亦宣布了配股152億美元和與必和必拓組建鐵礦石合資公司的融資計劃。這意味著,在澳大利亞投資審查委員會6月15日對該筆交易審查之前,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投資計劃被力拓董事會主動否決。


對於力拓為何否決了與中鋁的交易,原因不外乎三點:一是英國等小股東的一直反對,他們擔心中鋁注資後立場不能代表股東的利益;二是澳洲綠洲等將交易政治化;三是經濟狀況好轉,力拓的危機得以緩解,中鋁的注資不再那麽迫切。


其實,前兩點理由,一直貫穿在力拓與中鋁該筆交易的始終,隻要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收購,如果聽不到這兩種噪音,那肯定不正常,一定都會是陷阱,中投入股黑石、大摩,國開行入股巴克萊,包括2008年2月中鋁以140億美金首次入股力拓,都似乎太順利了點,噪音有一些,但基本是象征性的,而結果就是暴虧。中鋁第一筆140億美金的投資,一度跌去了70%以上,加上匯兌損益,虧損高達80%。第三點理由,似乎不是什麽理由,但第三點理由的確非常關鍵,而從力拓一旦債務危機緩解,就毫不猶豫的拋棄力拓可以看出,這是一樁一開始就並非情投意合的交易。


中鋁這筆高達195億美元的交易,源於力拓高達387億美元的債務重負,而其中89億美元債務將於10月份到期。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情況下,從當時來看,力拓要在今年10月度過債務危機顯然很困難。這個時候,中鋁出現了,而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資源型的資產,無論是石油還是礦產,海外都會上升到政治層麵予以解讀。這次不例外,但在力拓生死關頭,這已經不是什麽實質性的障礙,西方人士的實用主義立場在力拓和中鋁的交易裏,自始至終都發揮的淋漓盡致,成也實用主義,敗也實用主義。


而力拓當時選擇中鋁,並不是從心底裏看好雙方的合作,甚至可以說是迫不得已,除了必和必拓的敵意收購,沒有別的機構對力拓的債務包袱不退避三舍。195億美金,收購9%的股權和兩個董事會的席位,就財務而言,對於中鋁顯然也是不合算的。因此,這是一起一開始不是為“愛”而存在的戀愛,力拓純粹把中鋁當成了一個天使投資者,可以解救自己危難的天使,而自己的對價,就是讓並不是意中人的中鋁注資。因此,雙方不到兩個月就“閃婚”締結了協議。這麽一個脆弱的婚姻基礎,一旦現實危機不再存在,破裂肯定是必然的。我們可以說力拓不地道,可以說他們見利忘義,但這就是他們的實用主義。力拓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股價大漲,資金壓力也已經比起半年前明顯減少,他們對這麽一個並不情願的合作表現出悔意就成了必然,他們付出了僅僅1%的分手費,卻讓他們有了一個兜底的選擇,而這個選擇,不過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而已。而力拓的單方麵翻臉,再次給厚道的中國企業上了一課,在與西方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的確有點仁慈甚至老把自己當成一個抄底者或者拯救者,沒有多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太多,在協議的文本裏也沒有給力拓毀約給予更多的、代價更大的毀約條件。根據筆者多年多並購的經驗,1%的毀約費,肯定連中鋁為本次交易支付的相關費用都不夠。


因此這起交易破裂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力拓的困難時光已經過去,中鋁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而這在當初是力拓選擇中鋁的唯一原因,在力拓最困難的時候,隻有中鋁才出肯出這麽大的手筆,而當困難一旦過去,被拋棄者,就是試圖拯救力拓的中鋁。至於小股東的反對,至於西方社會對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背景的企業的一貫冷戰思維,這都是我們早就應該考慮到的,沒有那一起交易我們沒有碰到這樣的障礙和質疑,特別是在資源收購領域。而中鋁之所有選擇在這個時候,以在財務上根本不合算的195億美元的代價獲得9%的股份,也是出於這樣的苦衷,隻有在西方企業非常需要我們來救他們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中鋁對這起交易的成功渴望眾所周知,並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為交易已經完成了210億美元的融資安排,並已陸續獲得了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德國聯邦企業聯合管理局、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等各國監管機構的批準。而且準備為交易獲得澳大利亞投資委員會的最終批準而將股權降至 15%以下的比例。但英雄救美,當危難遠去,中鋁就成了最大的被動者。正如海外媒體所評論的:“中國方麵,除了在該交易中開始時短暫占據主動外,其他時候大都是完全被動的,也一直在承受包括力拓股東、澳大利亞政府以及國外輿論的壓力”。


力拓拋棄中鋁,我們應該對此有所準備。而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在海外收購方麵,中國企業麵臨的阻力遠遠大於想象,對於西方世界而言,他們的確還處在冷戰的年代,他們對中國的誤解遠遠多於中國對他們的誤解。就海外的收購而言,國內一些極其幼稚者老是鼓噪中國企業去抄底,但事實上,我們永遠抄不了底。一旦某個交易,我們能夠輕易的獲得,那肯定不是一個好交易。騰中收購悍馬,西方媒體一片歡呼,鮮有質疑者,這就告訴我們,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交易。


力拓拋棄了中鋁,對於中鋁而言未必就意味著失敗,雖然中鋁的投資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但就商業而言,也沒有吃什麽虧。我讚賞中鋁老總熊維平的說法,我們積累了經驗,這絕不是什麽客套的外交辭令,而的確是我們實實在在的收獲。中鋁們作為海外收購的拓荒者,給中國企業的海外之旅不斷的收獲著經驗,也不斷地減少西方世界的誤解。對於中國民眾而言,力拓的舉動其實也告訴我們,所謂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在商業領域並不過時,在這方麵,西方對我們的偏見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力拓拒絕中鋁:中國買國債可以,買資源沒門 草中英


世界礦石巨頭力拓拒絕與中國鋁業集團「聯姻」,這宗一百九十五億美元的世紀「婚禮」終於泡湯,中鋁拿到近兩億美元的「分手費」,但也難掩失望之情。很明顯,是政治因素的介入,才使這宗交易一波三折。


中鋁向力拓公司注資一百九十五億美元,這是中資公司迄今為止最大一筆直接對外投資,目的是希望在今後的礦石供應中掌握主導權,以終結處處受製於人的局麵;而力拓公司去年在金融海嘯中損失慘重,股價狂跌,亟需輸血自保,中鋁決定注資,對力拓而言,猶如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隻不過,這宗交易從一開始便遇到了政治幹擾,澳洲反對黨尤其反對,以防止中國控製澳洲礦藏為名進行抵製,


近期美元走低導致世界原材料市場猛漲,令力拓股票不斷攀升,最終促使力拓管理層下決心拒絕中鋁,轉而與另一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聯手。這令中國的礦石供應麵臨更大的困難。


力拓拒絕中鋁,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來說,都無可厚非。澳洲政客要維護自己的經濟主權,力拓要使公司利益最大化,都是正常之舉。世界上但凡涉及到上百億美元的重大購併,都離不開政治考慮,何況中國素來被西方妖魔化。


以德報怨盡做蠢事


中國需要反思的是,為何自己購買別人的國債,別人熱烈歡迎;而購買別人的資源,卻受到百般阻攔?為甚麽別人都在積極維護自己的經濟主權,而自己卻國門洞開,任由跨國企業在中國進行斬首式的購併?中國為何老是做以德報怨的蠢事?


中國自從加入WTO後,就成為美國主導下的全球化優等生,甚麽都要與國際接軌,既不管國家利益,更不顧民族尊嚴,經濟命脈逐漸被西方跨國企業所掌握。在中國的二十八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二十一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製權。這種購併已經開始給中國人帶來實質性的傷害。


比如外資掌握中國大豆行業之後,榨油業亦被其掌控,老百姓食用油的定價權也被他們掌握,當總體物價下降時,外資壟斷的食用油居然逆市加價,老百姓叫苦連天。


今次力拓拒絕中鋁,既是壞事也是好事,起碼讓中國人明白,外國人對中國並不全是笑臉,他們伸出來的手其實也藏著刀。實際上,這些年中國頻頻與世界接軌,卻接歪了,向西方學習,學的卻是糟粕,西方國家維護本國利益和民族尊嚴的堅定性卻一點也沒學到。中國就像國際雷鋒,既蠢又笨。


“悍馬”:把中國銀行的錢送往美國的“運鈔車”?雲淡水暖


四川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企”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瀕臨崩潰的邊緣”之際,出手“收購”通用旗下的著名品牌“悍馬 ”。大多數人對“悍馬”的印象,恐怕來自於美軍在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期間大量使用的軍用車HMMWV。而此番被中國民企收購的,其實是另外一匹“悍馬 ”HUMMER,與軍品無緣。


據業內人士說,這匹“悍馬”的特點是特別昂貴、特別耗油,屬於貴族型的產品,據說要100萬人民幣左右,據說在美國,這款汽車的市場是非常小的,屬於高消費的小圈子人士玩兒的東西,而且,通用公司並沒有將其作為核心資產,通用即將被美國政府接管,下一步的方向是重組,如果“悍馬”對通用具有核心價值,現在賣掉豈不是減少了自己重組的籌碼?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恐怕是甩包袱。


從並購戰略來看,近年來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吃虧的居多,賺錢的寡聞,比如最具轟動效應的聯想並購IBM的PC業務,現在看來,當時IBM 公司已經把PC業務當作雞肋,聯想團以6.5億美元現金、6億美元普通股的代價收購進來後,至今又成了聯想的雞肋,據《互聯網周刊》報道,從2004年聯想公司收購美國IBM公司之後,4年下來,聯想已經為海外業務虧損貼進去了幾億美元。加上收購IBM投出的12.5億美元,估計聯想目前已經為這個海外收購和國際市場業務賠上去了20億美元,約折合140億元人民幣,但至今未見到獲利的預期。


如今,這個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跳出來要“收購”悍馬,有人馬上想到了聯想對IBM的收購個案。


對於其它的問題草民以為都可以忽略不計,反正是“民企”,如果這位老板要賭一把,拿的是“自己”的錢,賺了、賠了是他自己的事兒,誰也不能說什麽。但這些年來的大手筆企業收購案例,最典型的莫過於顧雛軍案,顧雛軍當年瘋狂地在國內並購國有企業,都不是拿自己的錢,一是從銀行貸、二是挪用上市公司的錢。想把自己壓箱底的錢拿出來玩,背水一戰的主,恐怕還沒有。


那麽,看看所謂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的有限的資料,有報道說,騰中重工廠房門口掛的牌子是“新津華通園”,隻有在接待室裏麵才有騰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的標誌。一名員工向記者表示,該園區員工800多人,老板叫李炎。李炎即是華通投資董事長。(《中國證券報》)《廣州日報》的專題部主任在一個訪談中說,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找到這家企業的時候,廠門口冷冷清清,打聽一下當地的工商局等管理部門得到的答複不太了解這個企業,這個企業在這個事情之前在公眾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主業是一些工程機械,包括工程用的混凝土攪拌車…。


給人總的印象,一是這家企業規模不大,在機械行業,800人的廠子是個不大的企業;二是這家企業業務不火旺,央視記者的鏡頭有反映;三是這家企業影響力有限,連當地工商局都不大清楚。當然,也有的媒體說如何如何“有名氣”,但絕非一個養得起貴族玩意的形象。那麽,這樣的大手筆收購的底氣何在?有人算過賬,2008年騰中重工共納稅1105萬元,按最低稅率倒算,其現金流和資本額遠低於收購悍馬品牌所需要的至少2.5億到5億美金,也即30 億人民幣這樣的規模,公開資料顯示,騰中重工注冊資金3億元人民幣。當然,有業內人士說,這樣的並購大都采用“高負債籌資”方式。


從哪裏籌資呢?想必又是搞什麽“資本運作”了。果然,有媒體說,騰中重工的老板是個“資本運作高手”,但是,這些年來,“資本運作高手”在民眾心目中的印象並不太美好,遠的有顧雛軍,近的有黃光裕,都是“資本運作高手”。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騰中重工收購悍馬資金一部分來自企業自有資金,另一部分為銀行貸款。“目前騰中重工已經與若幹銀行就貸款事宜進入到最後階段,期待最近有結果”。


現在並不清楚騰中重工究竟拿得出多少“自有資金”來收購,從“若幹銀行”貸款的規模有多大,如果是說“若幹銀行”,是不是一間銀行的貸款額度有限?這是需要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這些年來,整個社會被“資本運作高手”搞走的錢不計其數了,比如,在《2008胡潤套現富豪榜》上,黃光裕的曆年套現總額由2007年榜上的93億元,上升到2008年榜上的135億元,就是說,除去個人不動產,企業資產,黃光裕在4年間通過“資本運作”到手的現金,為135億元。這些錢要麽是股民的,要麽是銀行的。


按照目前的通報,騰中重工“收購”到的隻是一個“殼”,原“悍馬”的研發機構、零部件生產都保留在美國,收購方要為美國研發、生產、市場部門保留3000多個工作崗位,是民企騰中重工員工的4倍,要知道,在金融風暴之前,美國汽車工人的小時工資是80美元。核心資產不在中國、核心生產不在中國,海外銷售網絡不在中國,市場前景並不看好,管理、人工成本支出高昂,這樣的“收購”要當心了。設想一下,至少在“悍馬”重新打開市場賺錢之前,至少在研發、生產、市場中心轉移到中國之前,“民企”左手從銀行貸了款,右手就送到美國。


所以,對這個新的“蛇吞象”的美麗童話,中國金融監管層和銀行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了,別讓中國的“若幹銀行”被人在不知不覺中把“悍馬”當成了“運鈔車”,幾十億貸款運過去,然後肉包子打狗不回頭,到頭來成了狗肉帳。


(來源:新華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