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7位回國探親遠征軍老兵明日將返回緬甸

(2009-06-08 10:10:45) 下一個
7位回國探親遠征軍老兵明日將返回緬甸

2009-06-08 14:37:40 雲南網 【大 中 小】 發表評論

盡管曾經的血火硝煙已淡入曆史,但其間的艱苦卓絕與氣吞山河,卻無法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流落緬甸的遠征軍老兵回國尋親活動即將告一段落,明日老兵們將全部從家鄉返回昆明,後日到騰衝祭拜“國殤墓園”,而後回緬甸。

流落異域的老兵回來了,但雲南保山還有一群遠征軍老兵在孤獨地守望著家鄉,沒有國界之隔,但窮困卻阻斷了他們的回家之路。《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孫春龍決定,在組織完流落緬甸的遠征軍老兵回國尋親活動後,馬上啟動幫“保山老兵回家”係列活動,現急需在雲南招募3名誌願者,協助本次活動,有意者請致電本報熱線:0871-4111111。

貧困 隔斷保山遠征軍回家路

7位回國尋親的遠征軍老兵,目前正在各自的家鄉享受著親人團聚的喜悅和親人的摯愛深情,他們吃著家鄉菜,喝著家鄉水,當然也不忘講述當年出生入死曆經硝煙的激情歲月。

老兵的抗戰歲月似乎都和一個地名有關,那就是“保山”。保山作為遠征軍滇西反攻的大本營,給每一位遠征軍將士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出保山向西,穿橫斷山支脈,跨怒江往南,有當年血戰之地鬆山和龍陵,再翻高黎貢山,就是抗戰名城騰衝。繼續向西南走,經芒市,即到達中緬邊境城鎮畹町,10萬壯士就從此出境保家衛國。這就是當年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血火硝煙的進軍路線。

抗戰結束後,很多遠征軍將士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部隊,流落到保山地區的偏遠山區,和當地的姑娘結婚生子,過著異常清貧的日子。因為窮困,他們竟買不起一張回家的車票,也無顏麵對家鄉親人,就這樣狠心割斷了和親人的聯係。

招募3名誌願者幫保山老兵找家人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孫春龍在組織緬甸老兵回國尋親活動中,意外了解到保山地區遠征軍老兵的生活現狀後。熱心的孫春龍於是萌生了要幫保山地區老兵找家人的心願。“相比流落到緬甸的遠征軍老兵,保山老兵們少了國界之隔的不便,幫他們找家,讓他們回家,應該要方便得多。準備先招募幾位有愛心的誌願者到保山地區去做個老兵回家的詳細統計,我在想辦法幫他們找到家人,讓老人們在有生之年也能回次家。”

孫春龍的想法,也得到很多熱心人的支持,就讀於深圳教育國際交流學院的高二學生曾虹博得知要招募誌願者,早早就聯係上孫春龍,表示自己要加入到這個誌願者隊伍。當得知還要為保山地區的遠征軍老兵找家後,18歲的曾虹博毫不猶豫決定拿出父母給自己的成人禮獎金一萬元,加入到幫老兵找家的前期誌願者活動中去。

除了深圳的曾虹博和廣西民族大學的劉雅馨(本報6月3號“誌願者特寫”做過相關報道),幫保山老兵找家的前期活動還需要麵向雲南招募3名誌願者,誌願者不僅要求敬重遠征軍曆史,因老兵多生活在保山偏遠山區,特要求誌願者身體健康,能吃苦耐勞。誌願者前期活動行程大約為一周,主要負責到保山地區收集遠征軍老兵的相關資料,幫助他們盡快找到家人,讓老人盡快回家探親。

為老兵獻愛心 或是最後的機會

60年來第一次吃到家鄉回鍋肉的劉召回;91歲頭一回坐進頭等艙的鍾雲清;隻要他回家家人許諾給全村人放電影的張浩東;按照廣東風俗宴請家鄉父老的林峰……回家的路太長,在家的時間卻很短暫,7位回國尋親的遠征軍老兵,轉瞬即將告別家鄉親人,而這一別將再難相見。

按照行程,7位老兵不得不告別家鄉父老鄉親,將於明日全部返回昆明,明晚在昆明召開完歡送儀式後,老兵們將再次遠行:從昆明到騰衝祭拜“國殤墓園”,而後從騰衝轉道瑞麗,經瑞麗畹町口岸返回緬甸……

遠征軍老兵回國尋親的報道,一度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不少熱心讀者就打進本報熱線,詢問遠征軍老兵回國的相關情況。新星出版社還特意從北京給老兵們郵寄了16套精裝版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以示對遠征軍老兵的敬意。昆明的李女士也表示要給老兵們準備禮物,讓他們感受到昆明人的溫情和對老人們的敬意。

67 年前,他們從昆明出發遠征緬甸,帶著敢死的決心和祖國人民的重托,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硝煙戰火;而後天,他們將再次從昆明出發返回緬甸,帶著別離的深情和家鄉人民的祝福,在緬甸等待他們的還有難舍的家人。年逾九旬的遠征軍抗日英雄們,有的至今還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為了回國他們翻箱倒櫃找出最體麵的著裝,但依舊透著寒酸。

如果您想對老人們表達您的敬意和關愛,讓這7位耄耋老人最後的遠征路能心懷感動,在老人們留昆的最後一天,敬請伸出您的援助之手,送上您的深情祝福,也許您現在的一點付出,就會成為老人們人生中最後的感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