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鄧小平曾說過句名言:中東有石油 中國有稀土

(2009-05-31 07:10:51) 下一個
ZT
發布時間:2009-5-27 13:05:40

鄧小平曾說過句名言:中東有石油 中國有稀土

文章提交者:dengjinshou 加貼在 陸軍論壇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

http://bbs.tiexue.net/post_3588257_1.html



假設薩達姆8226;侯賽因在1991年擊敗了多國部隊,現在的世界將會是什麽樣子?他會建立一個石油帝國,地球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儲量將處於他控製之下。他從豪華的宮殿裏發出的命令不僅能決定石油的價格,還能影響各個國和地區的工業。如果他有強烈願望的話,甚至可以讓整個西方回到蒸汽時代。作為石油這種戰略資源的壟斷者,他幾乎可以讓所有人類感到自己的存在。


這隻不過是個假設而已。曆史的真實是,薩達姆為了獲取這種巨大的權力而鋌而走險,最終導致了國的災難和本人的死亡。石油帝國終於沒有建立起來。而在十幾年後的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裏,幾乎所有工業必需的戰略資源都能進入了國際市場,可以從不同的渠道買到。一個國控製某種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達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二,這種情況是極其罕見的。然而,罕見並不等於沒有。中國對稀土礦物的控製,就是一個絕無僅有的例子。


稀土(Rare Earth)不是土,而是儲量較少的一類金屬的統稱。它們的化學元素符號分別是Sc、 Y、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總共有17種。這些金屬具有奇妙的特性。如果把它們按照一定的配方添加到鋼鐵、陶瓷或玻璃中,這些材料的性質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稀土在各種高技術工業中都有重要的用途,比如高性能電池、硬盤驅動器、核磁共振成像儀、固體激光器、磁懸浮列車等等,其製造過程中都必須使用稀土材料。


而在軍事上,稀土擁有的戰略價值甚至更大。因為瞄準鏡、夜視儀、坦克炮彈和飛機發動機也依賴於稀土材料。隨著越來越多的稀土材料被開發出來,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稀土的消耗量不斷增長,曾經連續幾十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長率。今天,它已經像石油一樣,成為了一種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尤其是對於一個依賴高技術製造業的國來說,一旦稀土的產量不足,受到影響的將是整個工業體係。


分配這種貴資源的時候,得到上帝垂青的是中國。全世界已知的9261萬噸稀土礦,有一半以上儲藏在內蒙古包頭市的白雲鄂博。中國總儲量則“至少”占了全球的71%。從種類上說,中國同樣是唯一一個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特別是軍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Gd、Tb、Dy、Ho、Er、Tm、Yb、Lu),中國占有的份額更多。與中國在這領域的壟斷潛力相比,恐怕連掌握了全球69%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要自歎不如。


然而有趣的是,中國一直沒有建立起一個稀土版的OPEC組織。而在大多數時間采取開放生產、開放供應的政策。相關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2005年時,中國的稀土產量曾經達到全世界的96%,出口量也達到60%以上。但是,稀土的定價權卻並不掌握在中國企業手裏。與1998年相比,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10倍,但價格卻降低了36%。


作為最大的稀土進口國的日本,並不能因此感到樂觀。中國作為在製造業領域快速追趕的新興國家,一直以成本低聞名於世,其工業規模已經達到了世界前列。然而高技術製造業仍然不夠強大,許多先進設備仍然必須進口。而由於這些高技術企業有很高的利潤,其擁有者並不願意把產地轉移到中國。而如果稀土資源被限製在國內使用,就相當於國境以外的高技術工業整體受到了打擊,其成本中將包括為稀土支付的額外費用。此時,更多的高技術企業將為了獲得廉價的稀土資源,將考慮在中國設立工廠,而中國也就獲得了更先進的技術。從這種角度考慮,有一天建立稀土版OPEC對中國來說是完全可能的。


其實,關於壟斷稀土的前景,中國的相關人士早就表明了態度。2008年9月4日的《南方周末》上刊登了一位北京大學博士的文章,該文章有一個無比明確的標題,《中國應立即禁止稀土出口》。文章的旁邊是一幅充滿壓迫感的配圖,中國地圖的上方出現了美軍“猛禽 ”戰鬥機、“愛國者”導彈和“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照片。文章本身則詳細地分析了這三種武器中使用了多少稀土材料,而這些稀土又有多少來自中國。文章的最後說“日本和美國沒有這些稀有金屬,就無法製造精密的製導武器。中國或許不該去掐別人的咽喉,但必須未雨綢繆,不要讓別人在未來掐住自己的咽喉。”而作者給政府的建議則是“立刻禁止稀土出口,隻維持國內生產以及研發所需的產出規模”


事實上,在近十年裏以較低的價格出售了幾十萬噸稀土製品之後,中國一直在悄悄改變稀土行業的規則和秩序。據我所知,包括以下措施:


2000年開始,中國開始對稀土和鎢礦實施開采配額製度,以省份或企業發放,配額以外的開采變為非法。同時,限製頒發新的開采許可證。


2005年,“稀土原礦”被列入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的《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禁止出口,從此外國隻能購買經過加工提純的稀土材料。這一規定有利於中國控製稀土的出口總量,也不利於外國儲備稀土。同年,稀土的出口稅被大幅上調。


2007年,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公布了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在目錄中,“鎢、鉬、錫(錫化合物除外)、銻(含氧化銻和硫化銻)等稀有金屬冶煉”,“稀土冶煉、分離(限於合資、合作)”被列入“限製外商進入領域”,而鎢、銻、稀土的“勘查、開采、選礦”,則完全禁止外資進入。


在2008年,中國再次采取減少出口配額和增加關稅等措施。12月商務部公布的《2009年稀土出口企業名單》上,入冊企業僅20家,比2007年減少19家。而此前,中國稀土出口企業有200家之多。


2009年4月,國土資源部發布了新的《稀土礦開采總量控製指標》,並進一步降低了國內的產能,並繼續凍結新的開采許可證。



雖然上麵的措施並沒有把稀土的價格抬得太高,但他們的意義是重大的。通過各省配額管理,中國已經有了實行OPEC式的限產製度的條件;限製外商投資的規定,使中國在對外的談判中獲得了更多的籌碼。一般來說,日本企業善於對資源的生產國進行戰略投資,以降低漲價時可能承受的風險。但對於越來越“國有化”的中國稀土來說,這種辦法是無法使用的。


目前,稀土問題在日本似乎沒有受到格外的關注,日本製造業正受到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按有關部門的統計,今年的稀土進口量比往年減少了58.5%。在這種情況下,出售國的態度和政策似乎不那麽重要。不過,一旦製造業走出困境,開始增加進口呢?


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說過一句名言:“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