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8年起,中蘇之間發生了一係列導致關係惡化的事件。1958年7月,赫魯曉夫通過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向毛澤東提出建立“共同艦隊”的建議,引起毛澤東、中共中央的堅決抵製。毛澤東指出,赫魯曉夫“舊病複發”,又想控製中國了。1959年10月,赫魯曉夫參加新中國10周年大慶。其間,他在中蘇兩黨領導人的會談中粗暴地攻擊中國的內外政策,以致雙方發生了激烈爭論。於是,赫魯曉夫提前結束訪華回國。
1959年10月4日,毛澤東送走赫魯曉夫後,在頤年堂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主要討論同赫魯曉夫的會談。在周恩來匯報了同赫魯曉夫會談的情況後,與會人員一致認為,赫魯曉夫對艾森豪威爾抱有幻想,他說艾森豪威爾和我們一樣“愛好和平”。赫魯曉夫這麽講,至少在這個問題上表現有修正主義傾向。最後會議作出結論,認為目前應采取以團結為重、不搞爭論、冷靜觀察的方針,但應看到國際上出現的修正主義思潮。
赫魯曉夫離開中國後,對中共領導人的強硬態度一直耿耿於懷,多次在公開講話中影射攻擊中共領導人。
麵對赫魯曉夫的再次挑釁,12月4—6日,毛澤東在杭州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國際形勢和中共的對策,毛澤東在會上發表了講話。其中談到:赫魯曉夫不是一個好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他也不完全是修正主義者。曆史上我們跟蘇聯的分歧很多。赫魯曉夫這個人也不全部是錯的。在國際上他還是要社會主義陣營,一直到現在仍然支援中國的建設。在和平過渡問題、中印關係問題、對美國看法問題上,他同我們的分歧還是一個指頭的分歧。從同赫魯曉夫這麽多次接觸看,這個人不大懂馬列主義,比較浮淺,不大懂階級分析的方法,有點像新聞記者,容易變。因此,我們對待他,一方麵不能不認真對待,但另一方麵又不要太認真了。
1960年2月4日,在赫魯曉夫主導下,華沙條約締約國在莫斯科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赫魯曉夫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要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支持他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全麵徹底裁軍”的建議。中共中央派康生等人作為中國觀察員參加了華沙條約國政治協商會議。康生在會上宣讀了中國政府的聲明,稱:“中國一貫主張普遍裁軍,但是,由於美帝國主義一貫在國際關係中排斥中國,任何沒有中國參加和正式簽字的裁軍協議,都不能對中國有約束力”。在蘇聯政府舉行的宴會上,赫魯曉夫不指名地攻擊中共。
2月22日,毛澤東在頤年堂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赫魯曉夫在華沙條約締約國會議期間對中共的攻擊。會議決定,對赫魯曉夫的反華要準備必要的反擊,並決定在紀念列寧誕辰90周年時發表紀念列寧的三篇文章,從正麵闡明列寧的觀點,批判蘇共領導對列寧觀點的歪曲和篡改。
5月22日,毛澤東在杭州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在會上,毛澤東指出,從這兩年的情況看,赫魯曉夫在重大問題上,他的傾向是修正主義的,但也不能說他是徹頭徹尾的修正主義。總的來說,他是半修正主義。毛澤東說,赫魯曉夫是一個不甚高明的資產階級式的政治家,同這個人相處比較困難。我們從他搞掉貝利亞、莫洛托夫、馬林科夫,現在又搞掉伏羅希洛夫,連波斯別洛夫這樣一個書生也容不了,都要排擠,同此種人怎能共事呢?至於中蘇關係,時好時壞,反複無常。這個人不可信賴。毛澤東強調,赫魯曉夫做得對的,中國還是表示支持;做得不對的,就要反對。現在是內部批評,不公開指名罵他,用今天正麵表態的辦法講道理。將來說不定要公開批評,但絕不為天下先。
1960年5月,在毛澤東對赫魯曉夫作出半修正主義的評價後,中蘇兩黨之間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越來越大。在國際組織中,在國際會議上,經常有所反映,而且愈演愈烈,爭吵不斷。
1960年10—11月,81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在莫斯科舉行。毛澤東提出,赫魯曉夫現在代表資產階級修正主義路線,向無產階級馬列主義路線進攻。這是兩條路線的鬥爭。中蘇分歧是原則性的,但從整個中蘇關係和世界鬥爭的全局來說仍然是局部性質的,存在著克服分歧的積極因素。根據毛澤東的這些指示,由劉少奇、鄧小平率中共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赴會。會議期間,赫魯曉夫在發言中多處影射攻擊中共,鄧小平發言進行了反擊。在討論會議聲明等文件時,雙方也是唇槍舌劍。好在雙方最終達成了修改意見,會議在通過宣言、呼籲書後圓滿結束。
1961年10月,蘇共二十二大在莫斯科舉行,中共派出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出席大會。大會通過了新的《蘇聯共產黨綱領》。中蘇雙方圍繞批評阿爾巴尼亞勞動黨、蘇共二十大、評價斯大林等問題發生了爭論。10月23日,周恩來以準備全國人大開會為由提前回國。
蘇共二十二大召開前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在討論《蘇聯共產黨綱領草案》時,再一次談到對赫魯曉夫的看法。他說,總的估計,這兩年我們的鬥爭沒有能夠完全拖住赫魯曉夫,更談不上改變他的基本立場。他是很頑固地堅持他的立場的。赫魯曉夫的思想是一個唯心主義的、實用主義的,或者說是主觀唯心主義的。
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上講話談到赫魯曉夫修正主義的發展時說,赫魯曉夫修正主義有比較完整的綱領、路線和理論體係,這就是蘇共二十二大通過的《蘇聯共產黨綱領》和赫魯曉夫所作的報告。這就是他的頂峰,從此就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