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談談二戰時蘇聯的軍工產業思路

(2009-05-26 19:06:19) 下一個
ZT [原創]談談二戰時蘇聯的軍工產業思路


會員 hykhl 發帖於 一、二戰史 2009-05-12 評論8條 瀏覽990IPhttp://bbs.tiexue.net/post2_3556688_1.html

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發動巴巴羅莎行動,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軍群共190個師對蘇聯發動了進攻,由於德軍一開始就空襲了蘇軍前線機場,摧毀了蘇聯空軍,取得了製空權,加上蘇聯措手不及,將領指揮不當,在戰爭初期,蘇聯西部軍區部隊損失慘重,當時蘇軍西線170個師,有28個被全殲,70個損失過半,其餘各師也損失慘重,德軍長驅直入,南線攻占基輔,中線攻占摩爾縵斯克,威脅莫斯科,北線保衛列寧格勒,蘇軍人員武器均遭到嚴重損失,蘇聯政府經緊急動員,組織了大批部隊抵抗德軍進攻,同時組織西部竣工企業緊急撤退到後方,迅速組織生產。

當時,蘇軍已經擁有世界一流的T34和KV1坦克,在和德軍坦克的交戰中占優勢,但數量太少,難以阻擋敵人。為了迅速為部隊提供武器,蘇聯軍工部門采取了簡化生產的辦法,去掉不必要的功能,減少生產工時,從而增加產量,這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為部隊提供大量的坦克。而在同時,德國為了對付蘇軍的坦克,研製出了虎式和豹式坦克,這兩種坦克的火炮威力和裝甲防護都高於T34,火控係統先進,做工精致,是威力強大的武器。但消耗工時是T34的5倍。如果單挑,T34不行,德國坦克可以在T34射程外開火擊毀T34。於是在雙方對決時,T34采用迅速前進,發揮速度快的優勢,靠近德國坦克,以求迅速進入已方坦克炮射程,結果往往在德國坦克擊毀部分蘇聯坦克後,自己也被擊毀。整個戰爭期間,蘇聯生產了5萬輛T34,而德國僅生產6000輛虎、豹。雖然德國的總體生產能力也不差。到戰爭後期,麵對潮水般擁來的T34,德軍裝甲部隊已無坦克抗衡。當時的蘇聯飛機生產也一樣,據說,蘇軍戰鬥機發動機的壽命隻有200小時,而且在德國人主要用金屬材料時,蘇聯人還大量使用木材。因為蘇聯人統計過,一架戰鬥機投入使用後,一般不超過200小時就會被擊落,壽命長沒用。而就是這種德國人看不上的戰機,其實性能並不比德國的BF109差多少,由於蘇軍飛機數量多,在空戰中,一架德國飛機要麵對幾架蘇聯飛機,結果敗下陣來。蘇聯的波波莎也一樣,不追求精度,隻追求速度,性能不如MP40,摸樣也難看,但他的72發彈鼓使蘇軍士兵擁有持續的火力,雖然精度不好,但在雙方近戰中精度沒有任何意義。德國的MP40產量120萬,而蘇聯的500萬,以至於後來德國士兵更願意用波波莎。

應該說,蘇聯竣工當時的思路是對的,在雙方都沒有武器的時候,士兵需要的不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級的先進裝備,他們更需要簡單實用的東西,他們關心的是現在就有,而不是等待。當雙方靠在一起的時候,T72的火炮照樣射穿世界最先進坦克的裝甲,關鍵是采用的戰術,蘇聯人不會用T34去和虎式對射,而是迅速靠近,有時甚至靠撞擊。

追求先進是需要的,沒有先進的武器,在戰場就會付出更大的犧牲,但應該說蘇聯的思路還是可以給現代人以啟發。



轉載請注明出自鐵血tiexue.net, 本貼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556688_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