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同誌說,粟裕在淮海戰役中應該立第一功。但粟裕在戰爭回憶錄裏卻沒有寫過淮海戰役,這是個缺憾。本文作者作為粟裕身邊的工作人員,從頭至尾跟隨他參加了淮海戰役,本文是作者——
淮海戰役是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最大的一個戰役,它的勝利轟動了全黨、全軍、全民,轟動了全世界,不僅有其偉大的現實意義,而且有其深遠的曆史意義。我有幸作為粟裕首長身邊的工作人員,從頭至尾跟隨他參加了淮海戰役,對淮海戰役有切身的體會,在淮海戰役勝利六十周年快要到來之際,回顧如下幾個問題,以示紀念。
一、關於建議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毛主席當時沒有想到的。粟裕從淮海戰場的全局出發,就主動向毛主席提出來了,這是一個好主意。他在電報中說:“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毛主席對粟裕的這個建議很重視,經過一番考慮研究後,很快作出了答複。粟裕首長的建議是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提出的,到了十一月一日毛主席就回電了,同意“整個戰役統一受陳、鄧指揮”。粟裕首長看到回電後非常高興。兩個野戰軍從戰略協同,走到戰役協同,他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二日,子養電裏就有這個思想,他說兩個野戰軍在一起協同作戰,在中原地區集中兵力,打幾個大的殲滅戰,戰局必有很大的改觀。
有的同誌問我,粟裕首長給毛主席發電報,怎麽光提陳和鄧,而沒有提劉呢?根據我的了解,劉伯承當時率兩個縱隊在豫西作戰,沒有和陳、鄧在一起,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因而沒有提到劉。
主動建議歸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這本來是出於公心,可是,一九五八年軍委擴大會議上,有兩位同誌聯合寫了一張小字報,批他有極端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有野心,有爭權思想,我們不禁要問,作為統率五十萬大軍的粟裕,夠威風的了,如果有野心、有爭權思想,他能夠主動建議三野歸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過了若幹年後,粟裕首長的夫人楚青同誌在301住院,批粟裕首長的一位同誌也在301住院,可能是由於受到良心譴責的緣故,他得知楚青同誌也在住院,主動跑到楚青同誌的房間裏,當麵向楚青同誌表示道歉,說一九五八年不應該在會上那樣批判粟總長,批的那些問題都是莫須有的,實在對不起他,感到內疚。楚青同誌也很大度,說事情過去也就算了,粟總長在九泉之下有靈的話,知道了也會高興的。
這裏說明一個問題,這位同誌的認錯、道歉,進一步證明,一九五八年軍委擴大會議上,批粟裕同誌是錯誤的。
二、關於大決戰的問題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的勝仗,消滅了很多的敵人,他有一個大願望,就是等我們的力量壯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同國民黨軍決戰了,等了幾十年,盼了幾十年,在我們取得了濟南戰役、遼沈戰役勝利以後,這個機會終於來了。在什麽地方同國民黨軍隊決戰,戰場的選擇,這是粟裕考慮的問題。粟裕認為,在江北決戰,比在江南決戰好,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地區決戰,比在其他地區決戰好。他的這個想法,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晨,同張震聯名發電報向毛主席提建議,得到毛主席同意後,大決戰的格局就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地區形成了。大兵團的作戰,是粟裕的拿手好戲,這在他以往指揮的十多次大的戰役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顯示,而這一次兩大野戰軍在一個戰場協同作戰,也更加充分顯示出來,他的這個拿手好戲得到了全黨、全民、全軍的好評。
這場大決戰,有如下幾個特點:(1)規模這麽大,60萬對80萬,國內外戰爭史上找不到。(2)時間這麽長,六十五個日日夜夜,國內外戰爭史上找不到。(3)過去我們的作戰原則,在戰役戰鬥上總是以多勝少,而這次淮海戰役卻是以少勝多。(4)在一個戰場,同幾處的敵人作戰,情況複雜、瞬息萬變、難處很多、兵力用到極限、戰況那麽險惡,但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是國內外戰爭史上找不到的。
這是三野和二野兩大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江淮大地上,在毛主席、中央軍委、總前委小平同誌領導和指揮下,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決戰。戰役的規模越打越大,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也就隨之逐步完善起來了,完善到什麽程度呢?完善到就是要在徐州地區和國民黨大決戰,由小淮海變成大淮海。戰役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消滅黃百韜兵團,第二階段消滅黃維兵團,第三階段消滅杜聿明集團。在我們圍困杜聿明集團一個多月裏,由於我們戰場的政治工作發揮了威力,分化瓦解了戰場上的敵人,有的起義、有的投誠、有的被打死、有的開小差,剩下的還有十來萬人。一九四九年的一月六號,向他發起總攻,隻用了四天時間,一月十日杜聿明集團就全部被消滅了。整個淮海戰役一共消滅了徐州剿總的前進指揮部,五個兵團,二十二個軍,五十六個師,五十五萬五千餘人。擊斃了二兵團司令邱清泉,七兵團司令黃百韜,隻有十三兵團司令李彌、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化裝逃脫,俘獲了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中將、黃維中將等幾十人,繳獲的武器、彈藥不計其數。
我清楚地記得,在消滅杜聿明集團以後,就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號的這一天,粟裕跑到秘書處對我們大聲疾呼說“同誌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整個淮海戰役勝利結束了。”粟裕指揮部隊,打了好多的勝仗,從來沒有跑到秘書處告訴我們打勝仗的消息,而這一次,淮海戰役一結束,他就跑到秘書處,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他高興的心情可想而知。
毛主席對淮海戰役,有一個精辟的概括,意思是說:一鍋夾生飯,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他的這一概括,是在表揚兩大野戰軍在這場大決戰中配合得很好,打得漂亮。這裏的“硬是被你們”,毛主席主要指的總前委每一位成員,都有一份功勞,但粟裕的功勞最大,他應該立第一功。毛主席為什麽這樣評價他,這是因為(1)淮海戰役是粟裕建議舉行的,發明權歸他。(2)他所統帥的第三野戰軍,殲滅的敵人最多,共計四十四萬餘人,占淮海戰役殲敵總數的百分之八十。(3)他充當了淮海戰役主要指揮員的角色,戰役三個階段,他都在操心、考慮和指揮之中,充分顯示了他的戰略思想、軍事才華、指揮藝術和駕馭戰爭的能力。基於上述三點理由,他的功勞最大,所以,毛主席說,粟裕在淮海戰役中應該立第一功。這是言之有理,恰如其分的。這不僅是對他淮海戰役戰功的高度評價,也是對他一生戰功高度評價的一個縮影。
斯大林知道這個消息後,也很高興,認為是奇跡,因此在他的台曆上,寫上了“奇跡、真是奇跡”,並要他的駐中國大使尤金向毛主席提出要求介紹淮海戰役的情況和經驗。劉伯承、陳毅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在南京國民黨的偽總統府,向尤金大使作了介紹,尤金向斯大林作了匯報,斯大林也很高興。
談淮海戰役,必須同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聯係起來談,因為三大戰役,從戰略上講,是相互聯係,相互支援的。蔣介石的主力在東北戰場被我們消滅了,傅作義的部隊被我們和平解決了,這二股強大的敵人,增援不到華東戰場來了,粟裕說:“他可以毫無顧慮,放開手腳,舉行淮海戰役了。”就是這三場大決戰的勝利,決定了中國的命運。所不同的是,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最偉大的一次戰役,它直接加速了中國的革命進程,解放戰爭由五年縮短為三年。一九四九年得以渡江,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得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總之一句話,就是這場大決戰的勝利,得以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從戰爭走向和平,才得以使我們搞社會主義建設。
三、關於粟裕為什麽不寫淮海戰役文章的問題
粟裕戰爭回憶錄出版後,好多同誌看到了,他們肯定戰爭回憶錄寫得好,寫得實事求是,寫得全麵,寫得深刻,是一部粟裕兵書,充滿了軍事辯證法。也有一些同誌看到書中沒有寫淮海戰役的問題,認為是一種缺陷和遺憾。這裏幫助粟裕首長說幾句話。
粟裕首長在世的時候,不少同誌建議他寫一篇紀念淮海戰役的文章,粟裕老首長是淮海戰役的主要指揮員,淮海戰役是他向毛主席建議舉行的,是他從頭至尾參加指揮的,他掌握了淮海戰役的全部情況,他對淮海戰役有切身的體會,他完全夠資格和有條件寫淮海戰役的文章,但,我聽他夫人楚青同誌對我說,粟裕首長多次對她講,淮海戰役的文章他不寫,淮海戰役的書他不讀,淮海戰役的電影他不看。為什麽他不寫、不讀、不看呢?我的理解,一方麵,是由於他的謙虛,不願意宣傳自己。另一方麵,在社會上,有人在講話的時候,有人在作報告的時候,有人在拍電影和電視劇的時候,有人在寫文章的時候,把淮海戰役的曆史真相歪曲了,或者是抹殺了,他對此有想法。事隔二十八年,楚青同誌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從他的小本子裏發現他親筆寫的《沁園春·淮海戰役》。根據分析,這首詞可能是一九七七年寫的。因為,一九七六年粉碎了“四人幫”,同這首詞放在一起的就有粉碎“四人幫”的詩。他的這首詞的發現,說明了一個問題,說明淮海戰役,他還是有話要說的,他把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濃縮到這首詞裏麵去了。楚青同誌整理出他的這首詞後,打電話叫我去,把這首詞交給我。楚青同誌同我說,首長寫這首詞,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初稿寫出後,他可能嫌潦草,又正正規規地抄寫了一遍。
《沁園春·淮海戰役》詞,內容如下:“作戰方針,攻城打援,首占開封。又俘區壽年,再創敵援;戰局過坳,敵轉防禦。兗濟解放,徐海動搖,橫掃江淮在今朝。十月節,我大軍南揮,分割包抄。首殲碾莊伯韜,看徐雙甕鱉哪裏逃。笑緯國東援,損兵徒勞;雙堆黃維,稱蔣嫡係,覆滅於後。杜氏將軍,傾巢突圍也難逃。時迫矣,滅蔣家王朝,就在今宵。”(粟裕的遺作手跡見上圖)
大家對粟裕戰爭回憶錄裏麵沒有寫淮海戰役的文章,感到是個缺憾,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去年粟裕戰爭回憶錄再版的時候,應廣大讀者的要求,並經過楚青同誌同意,將楚青同誌整理的《粟裕談淮海戰役》作為附錄放進去了,大家看後反映很好。加上粟裕老首長的遺作《沁園春·淮海戰役》問世,更是彌補了他沒有寫淮海戰役文章的遺憾。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漂亮的勝仗,有一仗殲滅九萬多敵人的豫東戰役,有一仗殲滅十萬多敵人的濟南戰役,還有一仗殲滅幾十萬敵人的淮海戰役。這是他指揮的前無古人的一次偉大戰役,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一次傑作。
在這裏我還要說幾句公道話,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二野、三野協同作戰的結果,功勞兩個野戰軍都有份,三野有一份,二野也有一份。三野的部隊多,消滅的敵人多一些,二野的部隊少,消滅的敵人少一些,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例如:三野打黃百韜,沒有二野的配合,行嗎?是不行的。粟裕老首長說,沒有二野參戰,淮海戰役是打不成的,可見二野在淮海戰役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鞠開為粟裕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