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從蘇德坦克戰看武器、指揮藝術和愛國主義精神

(2009-05-25 21:37:43) 下一個
# 二戰德國 二戰德國曆史網摘 >> 各家觀點 >> 從蘇德坦克戰看武器、指揮藝術和愛國主義精神
從蘇德坦克戰看武器、指揮藝術和愛國主義精神
# 作者:鷹擊長空su27 來源:鐵血論壇 日期:2009-4-24 0:17:02 瀏覽: 1674次#

蘇德戰爭(俄語為: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反對納粹德國及其歐洲盟國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開始到1945年5月蘇聯攻占德國首都柏林為止。蘇德戰爭,對蘇聯來說是一起嚴重的災難,2700多萬人死亡。同時,對於第三帝國而言,也是一場災難,蘇聯人的反攻加快了第三帝國覆滅的速度,第三帝國重蹈了拿破侖的覆轍。

不過,在蘇德戰爭之前,兩國曾經有過20年的“蜜月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成立,使得西方國家產生了恐懼,蘇聯被《凡爾賽條約》後所成立的國際聯盟無情的拒之門外。同時,《凡爾賽條約》還對德國實施苛刻的懲罰。這一對“國際棄兒”在反對英法的共同目標下,從1921年起便建立了秘密的合作關係。由於“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不得擁有坦克、作戰飛機,德國急需在蘇聯境內設立生產工廠和訓練基地。同時經濟技術落後的蘇聯遭到西方的封鎖,也急需德國技術,二者合二為一,一拍即合。到了1926年4月,蘇德簽定《互不侵犯和中立條約》,這項條約更加促進了兩國的軍事合作,彼此在共同發展裝甲部隊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德國與蘇聯一道進行野外試驗,以驗證他們的機械化作戰思想,並根據這些經驗提出了一係列頗為成熟的作戰理念。在二戰爆發之前,蘇聯的T-26坦克和德國的Ⅰ式坦克簡直就是一對“孿生兄弟”,不過T-26坦克在火力上強於德國的Ⅰ式坦克。然而由於T-26坦克的裝甲極其薄弱,甚至連機槍都可以擊穿這種坦克,使得蘇聯的巴甫洛夫大將得出蘇軍得出坦克不能單獨成軍的錯誤軍事理論。

在蘇德戰爭之前,蘇聯坦克已有的很大發展,建立了機械化軍,形成“大縱深作戰思想”。不過這些機械化軍與德國鋼建立的裝甲師有一個根本性的區別:沒有全部機械化,海編有徒步的步兵和騎兵。可以說蘇聯的機械化軍雖有現代的裝甲戰的意識,卻仍未擺脫傳統的步兵和騎兵作戰思想的束縛。

在西班牙內戰後,德軍已經得出機械化戰術的一係列完整戰術,得出以裝甲快速兵團和航空兵配合,充分發揮其威力的閃擊戰理論。德國裝甲部隊是一個革命性的軍隊編製,各兵種齊全、均衡,以坦克為主,伴隨全部實現機械化和摩托化的步兵,具有強大的快速突擊力。

蘇德戰爭開始之前,巴甫洛夫大將開了曆史的倒車,從蘇軍的編製序列中取消了坦克軍,蘇聯數量眾多的坦克被分散到各個不同的徒步的步兵部隊之中。後來在蘇德戰爭一開始,蘇軍的錯誤理論導致了蘇軍的慘敗。

在1941年6月22日爆發的蘇德戰爭(為了區分1812年~1813年俄國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衛國戰爭”,蘇聯稱為‘偉大衛國戰爭’)開始之前,蘇軍擁有1.5萬輛坦克而德軍隻有3400輛坦克。同時,蘇軍甚至還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T-34坦克和KV-1坦克,雖然這兩種先進的坦克數量不多,但如果能和大批T-26坦克和BT-7坦克相配合,那麽德軍根本不是蘇軍的對手。

蘇德戰爭一開始,蘇軍在對抗德軍大規模閃擊戰之中一再慘敗。分編在步兵之中的大量T-26坦克和BT-7坦克在甩掉步兵之後,遭到德軍的Ⅰ式到Ⅳ式坦克圍攻,損失慘重。實施進攻和反擊時,蘇軍的T-26坦克和BT-7坦克往往能夠輕易突破德軍的步兵防禦地帶,卻由於沒有快速機動的步兵伴隨很快就成了德軍反坦克炮、坦克的獵殺的目標。

大批的T-26坦克和BT-7坦克是分散被德軍集中優勢兵力消滅的。這導致戰爭一爆發,蘇軍坦克損失慘重。

而蘇軍最新型的坦克KV-1和T-34在戰場上的出現,使德國坦克相形見絀,甚至於德國坦克在41年之前對這兩種坦克的威脅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當德軍在“ 巴巴羅薩”的節節勝利中初遇蘇軍的KV-1和T-34型坦克時,陷入了極其尷尬的境地。這兩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是德軍聞所未聞的,德軍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炮彈打在這兩種坦克上,就象搔癢一樣。這時,德軍發揮極大作用的是他們的88高射炮和PAK-40反坦克炮。
第一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
#
-
# 和其他坦克脫節,和步兵脫節冒進的蘇軍新式坦克被德軍引誘進入大批88炮和PAK-40反坦克炮的伏擊之內,那些新式坦克紛紛被88炮像切罐頭一般掀翻炮塔。在蘇軍坦克被德軍的反坦克炮所消滅之後,大批的蘇聯步兵才趕到。

其中有一輛蘇軍新式重型坦克連續擊毀六輛德軍坦克,擊毀大批德軍的PAK-35、PAK-36和PAK-38反坦克炮。而德軍炮彈在那輛蘇軍坦克上僅留下幾道青藍色的劃痕。最後,德軍使用88炮才擊毀這輛蘇軍坦克。這輛坦克雖然最後被擊毀,可是坦克手頑強的作戰意誌,使得這輛坦克居然阻滯了一萬多德軍一整天的進程!他們擊斃大量德軍,擊毀多量坦克和反坦克炮,甚至還擊毀一門88炮。

由此可以看出,蘇軍在一開始武器方麵一點都不輸給德軍,而且蘇軍頑強的意誌一點都不輸給德國。可惜由於分散力量,導致擁有先進坦克的英勇的蘇軍被德軍分散消滅。後來趕來的那些蘇聯步兵雖然擁有報國的滿腔熱情,高喊著“烏拉”衝入槍林彈雨之中。可是等待他們的是德軍的MG-34機槍、Ⅰ式到Ⅳ式坦克、 PAK-35、PAK-36和PAK-38這些射速極高的火炮以及擲彈筒和迫擊炮。密集的火網籠罩在蘇軍頭頂,大批的蘇聯步兵就像草芥一般被撂倒。空有滿腔報國熱情,卻在錯誤的戰術指揮之下,隻能是損失慘重。相信看過一些有關於蘇德戰爭電影的,都知道,蘇聯紅軍英勇善戰。在事實上,那些蘇軍步兵在德軍裝甲部隊麵前真有點像當年中國的義和團衝向八國聯軍的機槍一樣,大批大批被火海所吞噬。

由於巴甫洛夫大將這個“庸才”的錯誤指揮,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等原因,致使戰爭初期,便有28個師被全殲,70個師人員武器損失過半。據戰後西方公布的統計資料,在蘇德戰爭的頭18天,蘇聯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以及30萬蘇軍被俘。

德軍一路推進,於9月中央集團軍群大舉進攻莫斯科,這次進攻的代號是“台風”。在莫斯科保衛戰之中,發揮作用最為巨大的是蘇軍的反坦克炮。反坦克炮用於兩種情況,“在防禦上,用於敵人已經突破防線並迅速前進,而我們要不惜代價加以阻止的時候。在進攻上,用於己方部隊已突破敵之防線迅速推進,而敵對我翼側發動攻擊,以圖造成我突擊部隊與後方隔斷的時候。在這兩種情況下,反坦克炮必須將敵人坦克阻止在堅決不允許敵人通過的預定線上。牽引式反坦克炮由於其結構重量重而不能機動,故將被迫戰鬥到陣亡為止!”

損失肯定總是非常大的,蘇軍炮手們在反坦克炮的炮身上的都寫著“別了,祖國!”的標語,由於反坦克部隊將敵人阻止在預定線上,卻可以挽救整個師,整個集團軍!因為其反坦克炮沒有自行的手段,他們牽引車在戰鬥中隱蔽在陣地後方。在敵人致命的炮火之下,一旦反坦克炮抵擋不住,牽引車想把炮拖離戰鬥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對炮手來說,當他們阻止敵人越過其固守的陣地時,隻有兩種選擇,要麽擊退敵人的進攻,要麽死亡!

最凶猛的進攻遇到了最頑強的抵抗,那些蘇軍的反坦克炮手懷著滿腔報國的熱情,無數蘇軍反坦克炮炮手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點燃德軍的坦克。隨後,德軍的 150mm榴彈炮把暴雨一般的炮彈傾瀉到蘇軍反坦克炮陣地之上,漫天的JU-87和JU-88轟炸機投下冰雹一般的炸彈,投向那些無法移動的蘇軍反坦克炮陣地。反坦克炮手為阻擋敵人坦克的進攻做出貢獻,隨後大批蘇軍的榴彈炮、迫擊炮等曲射炮對德軍坦克後麵的那些機械化摩托化步兵進行致命打擊。

蘇軍抵擋住了德軍的瘋狂進攻,進入10月份之後,嚴寒的冬季成了蘇軍“最好的盟友”。大批德軍坦克在冰天雪地中寸步難行,而蘇軍的坦克則加裝了適合在冰天雪地中行進的寬大履帶,使得他們可以機動自如的到處穿插打擊德軍坦克。經過浴血奮戰,蘇軍憑借極其堅強的抵抗和熟悉的自然條件,蘇軍頂住了德軍進攻,並於 12月轉入反攻。莫斯科保衛戰以蘇軍獲得勝利而告終。此戰宣示俄式“大炮兵主義”戰勝德式“機甲化坦克部隊”戰法。

到了1942年,德軍最新式的虎式坦克、黑豹式坦克投入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會戰。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烈的巷戰使得德軍坦克無法發揮作用。戰爭異常殘酷,每條街道上都有機槍和反坦克炮,每座樓頂都有狙擊手。整船整車的普通士兵被送到斯大林格勒,他們在被投入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的在德軍火力的密集殺傷之下平均壽命則以分鍾計!甚至有的戰士連戰場都還沒有上就倒在德軍轟炸機投下的炸彈之下。# 條件異常惡劣,蘇軍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裝備精良的德軍浴血奮戰。頑強的意誌加上及時趕往斯大林格勒的朱可夫正確的指揮,使得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損失慘重。此役中,蘇軍狙擊手發揮極大的作用,他們成功地利用廢墟作為掩體,給德軍造成了極大傷亡。蘇軍憑借頑強的意誌和正確的指揮,最終擊敗了裝備精良的德軍。

在庫爾斯克會戰之中,德軍最新式的虎式坦克裝備的56倍口徑的88毫米炮,還有黑豹坦克裝備的70倍口徑的75毫米炮可以在1500米甚至2000米距離上從正麵擊毀蘇聯的T-34坦克。可是在在相同距離上T-34坦克的76毫米坦克炮對虎和黑豹坦克沒有一點威脅。於是德國在這時開始占據坦克火力上的優勢。同時德國的Ⅳ號坦克也采用了40幾倍口徑的改進型號的75毫米坦克炮,再加上增加了附加裝甲,也可以和T-34較量一下!

這個時候發揮巨大作用的又是蘇聯炮兵,蘇軍借鑒德軍使用88炮攻擊坦克的經驗,他們把大批的85高射炮(其實和德國的88炮也是一種很相似的武器)用來平射對付德軍坦克。蘇聯炮兵冒著敵人的炮火,把平放的85高射炮和122加榴炮用來打擊潮水般湧來的德軍坦克,他們擊毀大批德軍新式坦克,可是他們在德軍的炮火之下損失慘重。

也正因為85高射炮和122加榴炮對德軍坦克極大的殺傷力,後來蘇軍才研製出可以擊穿德軍新式坦克的T-34-85式坦克以及IS-2重型坦克。同時,在牽引式反坦克炮的基礎上,發展出ISU-122和ISU-152突擊車(事實上就是自行反坦克炮),他們在擊毀敵軍坦克之後可以移動躲避敵人報複的炮火。

到了戰爭後期,德軍投入大批先進的虎式、虎王式、豹式坦克,獵豹式坦克殲擊車、象式坦克殲擊車、虎式突擊炮車等新式武器。有的德軍部隊德軍甚至還擁有先進的紅外夜視儀!那些先進的武器,哪一種是不讓對手羨慕不已,哪一種不是威力無比,隻可惜生產工藝過於複雜,造成產量太少,維修複雜跟不上,打掉一輛少一輛。

相比之下,蘇聯投入了包括T-34-85、KV-2、IS-2等新式坦克和ISU-122、ISU-152等突擊炮車這些重武器結構簡單,容易維修,而且在火力上一點也不遜於德軍武器。雖說蘇聯的工藝不如德國,不得不提高火炮口徑來增強穿甲能力,使得每輛車的攜帶彈藥能力下降並使得精確度下降,而且蘇軍裝甲防護能力遠不如德軍,可是由於蘇軍武器結構簡單,容易生產,使得德軍坦克的數量不過是蘇軍的零頭!

德國的坦克,比如虎式坦克製作精良的被一些西方國家的人稱為藝術品。其裝甲表麵的平滑和焊縫的緊密讓蘇聯坦克那表麵粗糙,還布滿砂眼,焊縫大小不一的樣子簡直可以被稱為垃圾。可是殘酷的戰爭最後卻是這些“垃圾”打敗了精美的“藝術品”!最後,當以1277輛重型坦克,8631輛中型坦克,4221輛輕型坦克和7571輛自行火炮組成的鐵甲洪流湧向柏林的時候,德軍根本無法抵擋蘇軍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在朱可夫的指揮之下,蘇軍成立了專門的坦克軍配上機械化步兵,以大量的坦克在機械化步兵的配合下集中衝擊。雖然按當時的數據,德軍摧毀一輛 T-34隻用3到4發炮彈,而蘇軍摧毀一輛德軍坦克要7到8發炮彈,但是由於蘇軍後期集中兵力對德軍進行打擊,德軍那點坦克根本就不夠消耗。

為了先於美英盟軍攻占作為德國政治中心的柏林,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從1945年4月中旬對柏林發起總攻。經過殘酷的血戰,英勇頑強的蘇軍戰士將勝利的紅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圓頂!

二戰東線的戰爭是一場比拚資源,工業生產能力,人口等綜合國力的消耗戰。蘇聯比較好的掌握了這個戰爭特點,利用大量的質量遜於德國製造精良的坦克裝甲車輛,和自己比較多的人口,最後打敗了性能優異技術先進的德國裝甲部隊,取得了戰爭最後的勝利。

但對於蘇聯來說,雖然取得了最後勝利,但是,驚人的傷亡數據使得人們對這場戰爭的詮釋變為雖勝猶敗。德國雖然在戰爭中最後失利,但其如創造藝術般的戰爭指揮才華以及德軍同樣頑強的鬥誌,被後世廣為尊敬。

由此可以看出,一場戰爭中的每一場戰役不僅是武器、意誌力和正與邪的較量,正確的戰術更是極為重要。在這場戰爭中,一開始蘇聯紅軍雖然有頑強的鬥誌和先進的武器,可是由於錯誤的指揮導致損失慘重。到了戰爭後期,在朱可夫藝術般的指揮才華之下,以蘇聯強大的國力為後盾,英勇頑強的蘇軍戰士得以發揮他們頑強的鬥誌,最終擊敗了強大的敵人。在未來的戰爭之中,武器固然重要,最重要的還是戰術。憑借落後的武器加上頑強的鬥誌,肯定打不過先進的武器。可是頑強的鬥誌加上藝術般的戰術,必然能戰勝擁有先進武器的一方。這還隻是戰術方麵的,而在戰略方麵還有不對稱戰爭、超限戰。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