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38)
2013 (57)
2014 (46)
2016 (52)
《飄》和目前的曆史清算運動
木愉
最近,由警方暴力執法跪殺黑人弗洛伊德引發的示威遊行正演變成一場清算曆史的運動,對有可能讓黑人同胞造成精神傷害的符號和物理存在都紛紛移出,南北內戰中代表南方的李將軍雕像及其當年用過現在仍舊沿襲下來的南方聯盟十字旗都在其間。由經典小說《飄》改編的同名電影《飄》(也譯成《亂世佳人》)也被HBO以種族歧視和美化蓄奴製的原因而暫時下架。等待納入正本清源的再版前言後,才能重新上架。
《飄》這本書,讀過好幾遍。最近一次是聽。聽著書,雖然分明置身在21世紀,心緒卻在19世紀蕩漾。貼近郝思嘉、白瑞德一幹人,觀察著他們的言行舉止。為他們波瀾起伏的生活篇章而著迷、為南北戰爭從南方人角度的解讀而好奇,為郝思嘉的小心計被白瑞德屢屢看破而叫好,為郝思嘉純粹出於經濟的考慮而嫁給長她二十來歲、氣味難聞的佛蘭克而沮喪,為書裏白人跟黑奴之間的和諧相處而納悶,為郝思嘉對空有君子風範而平庸無能的安西裏的一往情深而不解,為郝思嘉不全心全意欣賞白瑞德並最終被他拋棄而抱憾。
《飄》是一部才子佳人的小說,更是一部反映南北戰爭的史詩般作品。這麽說起來,《飄》跟《紅樓夢》有點類似,都是一而二的。不過,《紅》對當時社會風貌的反映比較間接和隱晦,不如《飄》來得直接和明快。
這麽說,是因為《飄》直接描述了南北戰爭的進程,並通過亞特蘭大這個點和郝思嘉白瑞德這些人的生活,觀照了南北戰爭對南方的巨大政治和經濟振蕩。北方跟南方的衝突其實是兩種文明的衝突,北方是工業文明,而南方是農業文明;北方通過解放黑奴而瓦解南方的生產關係和經濟運作秩序,而南方矢誌維護南方的以農場主和黑奴為主要結構的莊園經濟、並鋌而走險選擇了跟聯邦決裂。在作者的筆下,北方對南方的討伐並不代表正義,反而,南方捍衛自己的生產關係和既有經濟社會秩序倒是占有了道德高地、顯出了十足的悲壯。所以,南方敗給北方,並非失道寡助,而是文明的敗落。如同書裏描述的一樣,北方軍士兵不愁軍靴,而南方軍士兵即使在冬天也可能無鞋可穿。因為有工業支撐的北方可以借助問世不久的縫紉機,快捷而批量地生產製式軍靴;相反,南方隻能靠手工製作不齊整不合腳的軍靴。是的,從後勤補給到武器裝備,南方軍都不能與北方抗衡,唯有失敗一途。縱然有天才的軍事家李將軍掛帥,南方軍也隻能節節潰敗、騎著嗚咽的戰馬走向夕陽。
黑奴是南北戰爭的焦點或者說導火索。早在南北戰爭爆發前,就有很多黑奴不堪折磨,通過地下通道逃亡北方,關於黑奴的悲慘遭際在很多文獻和影視作品中都有詳實記載。《湯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其中一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該書對黑人的苦難和奴隸製的殘酷進行了無情揭露和鞭笞,一時影響巨大,流行盛廣,多多少少對廢奴造成了輿論準備。以致林肯總統見到該書作者斯托夫人的時候,感歎道:“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讓我驚奇的是,在《飄》的場景中,白人主人和黑奴間的關係是如此融洽,黑奴似乎不再是被折磨被奴役的對象,而是白人大家庭的一份子。關於黑奴卑賤的社會地位和向往自由的心願與行動,在書裏成為了飄忽的描述,失去了具象的力量。我們看到的是郝思嘉和黑人嬤嬤的同舟共濟,黑人嬤嬤甚至可以平等地對郝思嘉反製和勸誡。不僅如此,白瑞德及其他人對黑人嬤嬤也充滿了尊敬。在北方軍打過來、征服了南方的時候,郝思嘉家的莊園裏,好多黑人居然都不離不棄。這些靠細節支撐起來的描述如此堅實和豐富,讀者不禁有了疑問:南方白人主人和黑奴間如此相依為命,北方軍到此解放黑奴是不是有點狗拿耗子。書裏通過黑人的口表白道:我們不會為了追求自由而離去,會跟你們長相廝守。
最讓我驚駭的是:在作者的筆下,自從北方軍打敗了南方軍,佐治亞的黑人有了選舉權,而且還有黑人當選了,進入到立法機構。北方佬成為了解放者,黑人一下都當家做了主人。如果有這檔子事,那為啥在整整一個多世紀後,同樣是在亞特蘭大,出生並成長在這裏的馬丁·路德·金會傾盡身心投入和領導民權運動?不是一直都說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黑人才獲得跟白人一樣的政治權利的嗎?
有一天,請一對在大學做事的美國夫婦來做客。席間,我說最近在讀《飄》,並把我的疑惑陳述了。他們當即笑道:那是虛構的故事,除了亞特蘭大那場大火是真的。殊不知,小說的作者原來是可以如此堅持自己的立場和視角來作宏大的曆史敘事的。
後來查了查,才知道作者Margaret Mitchell (瑪格麗特·米切爾)就出生於一個種植業主的家庭,這本書多多少少有家族的線索和影子。難怪她對南方的莊園充滿了如此詩意化的描述,對莊園裏的白人和黑人的關係進行了水乳交融般的評說。不可否認,南方的莊園中,會有道德完善的白人主人,作者本人的心地也一定一直得到了家族善良和悲憫的澆灌,不然,也就難以理解她最後會放棄了寫作,全心全意為紅十字會工作。
我一直認為,寫作是一件私人的事,《飄》的作者所寫的是她的家族記憶中和她解讀中的南北戰爭以及黑白相恰的關係,後人應該隻能在文學的語境和論域裏來欣賞它,而不能把它當成教科書來鞭撻。
眼下,這場文化清算運動還在繼續,甚至往前追溯、推廣全球。最先發現新大陸的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和二戰中英國的偉大領導者丘吉爾都遭到了聲討。據報道,美國幾個地方的哥倫布塑像或者被斷頭、或者被放倒、或者被拉入湖中水葬。黑人憤怒了,印第安人也憤怒了。在印第安人的眼中,哥倫布是對印第安人進行種族滅絕的劊子手,而不是正史裏被人頂禮膜拜的偉大探險家。倫敦的丘吉爾塑像也被塗鴉破壞,丘吉爾不再僅僅是二戰中英國的偉大領導者,他還是一個鼓吹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對包括中國人、印度人、中東人、印第安人和黑人都有過赤裸裸種族歧視的言論,還對1943年發生在孟加拉的超過200萬人死亡的大饑荒負有責任。
曆史的正義和非正義本來就不是絕對的,更不是超然於種族、國家和政治之上的。人類一直是分化的對立的,現在不是博愛了,對立和分化依舊,甚至更甚。聲討和清算曆史中的不公,是某些族群久抑於心的憤懣的宣泄,也許有助於達成社會中各個群落之間新的平衡。希望如此!
養過龐物的人都知道排斥天性與生俱來 。
說起來曹雪芹倒真是包衣。
可以呀。被裹了腳的後人們可以在文學的語境和論域裏來欣賞《金瓶梅》;
當過包衣奴才的後人們也可以在文學的語境和論域裏來欣賞《紅樓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