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轉帖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個人資料
木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98歲文革名人的養生之道

(2025-08-03 19:34:20) 下一個

一個98歲文革名人的養生之道

- 把聶元梓《我在文革漩渦中》讀過

木愉

王蘭同誌的一生當然不是光榮的一生,但卻無疑是長壽的一生。這裏的王蘭是藝名,不過,又不是真正在舞台上用的,而是化名做生意用的。這個王蘭就是文革初期鼎鼎大名的聶元梓。聶元梓出獄後,沒有了工作,也沒有了收入來源,竟然以為自己曾經在北大經濟係當過副主任,還是有點經濟的理論根底的,就起意做生意賺點錢為生。豈料商海江湖險惡,她的小船不久就翻覆了,錢被騙得精光。

聶元梓的《我在文革漩渦中》近一千頁,不過其中很多是文件或者其他人的文字。讀這本書,可以跳著讀,那些充滿文革陳詞濫調的檢查認罪聲討之類,可以大致瀏覽一下,甚至跳過去不讀。讀完這本厚書,對聶元梓其人在文革中的表現,對她那張被毛主席稱為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倒覺得沒有太傳奇,最感傳奇的還是她的長壽。以前坊間說曼德拉在南非種族主義者的監獄裏一共服刑26年半,卻活到了95歲,於是得出南非那時的監獄有多麽人道、曼德拉居然沒有被折磨致死的結論。以聶元梓的坐牢經曆作比照,對南非監獄人道的判斷是無法成立的。也就是說,人長壽,並不是監獄條件好,沒有把人折壽。聶元梓在看守所和監獄的待遇絕不能說好,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等一批高官都是在監獄裏關押致死的可以算是當時監獄境況的真實寫照。她剛一進去,就暗自下了決心,不管條件有多麽糟糕,絕不能死,夥食再惡劣,也要盡量多吃。後來是因為真的關出病了,營養不良,指甲變薄,中間縱貫開裂,頭暈出虛汗,心跳異常,才保外就醫的。

聶元梓雖然跟蒯大富、韓愛晶等號稱北京造反五大領袖,但她跟其它四個領袖並非一類人。那四個人都是年輕學生,而她是北大哲學係的黨總支書記,1937年16歲不到,就參加了八路軍,1938年17歲的時候就入黨了。他跟趙紫陽是老鄉,都是河南滑縣人。她家是地主,但幾兄妹都跟共產黨鬧革命,革自己的命。這點跟很多共產黨的先驅們相似,彭湃當年也是領著農民分自家的天地的。李立三進入中共中央核心圈的時候,他的地主父親也被湖南當地農會鬥爭,差點命都丟了。毛澤東、劉少奇等等都是富家子弟,但都鬧革命,造自己家庭所屬階級的反。聶元梓的哥聶真是滑縣共產黨組織的創始人,當年,趙紫陽還在她家開過會。後來,聶元梓到了延安,又到了哈爾濱,最後到了北京大學。1953年,她就是行政12級幹部了。12級幹部相當於副廳級幹部,十三級幹部以上就算是高幹了。所以,聶元梓早就是高幹了。

她在文革中聯合其他幾個教師給北大當家人陸平和彭佩雲寫了大字報,為毛主席加持,由此走紅。當上了北大革命委員會主任和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九大還當選為了候補中委。不過,據她自己說,九大當選候補中委,隻是一個裝點,跟七大選王明為中委是一回事。因為,九大前,她已經被下放到幹校監督勞動,參加九大,都是人押送去的。在廬山參加九屆二中全會時,她生命中第一次有了上吊自殺的念頭。參加完九大,回到北大,立刻被關押,打掃廁所成了她的日常。多年後,她回到北大故地重遊,看過去打掃過的廁所,還嫌人家打掃得不幹淨,比她差遠了。要不是一起去的人拉住她,她恨不得立刻卷起袖子就去打掃廁所。

她為什麽要給陸平和彭佩雲寫大字報?據她披露,她其實一直跟陸平關係很好。陸平從聶元梓的哥哥那裏得知,聶元梓要調到北京,就把她要到北大工作了。她到北大後,就算是陸平的人了。陸平對她也很照顧,分配給她新建的三居室。陸平對她信任有加,讓她在全校做報告,還安排做市黨代會的代表。哲學係前任總支書記在係裏難以立足,陸平就派了聶元梓到哲學係去,故而聶元梓到哲學係有點臨危受命的意思。照理說,陸平對她有知遇之恩,她應該緊跟陸平才是。但她卻要出於黨性公心,看待陸平。她認為陸平有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對學校曆次政治運動的群眾積怨認識和關心不夠。不過,她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給陸平提意見。當時,官方一直在提防修反修,她是真的怕北大修了。後來,黨中央發出了五一六通知,她和六個哲學係的教師積極響應,就給陸平和彭佩雲寫了大字報。未料大字報寫出來後,驚動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就寫了那篇著名的大字報《炮打司令部》給予支持。從此,聶元梓就成了文革的風雲人物,一發而不可收拾,當了北大革委會主任,北京市革委副主任。

後來對她判刑17年,罪狀很多,其中有條罪狀,說她受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團指派,到上海串聯,煽動上海的文革。據她所述,她到上海去,是李訥以毛主席的名來叫她到上海去的。幾張軟臥票還是文革辦事處買的,回來後,文革辦事處還讓幾個人去北大報銷。但北大按規定,隻報了聶元梓的,因為隻有13級幹部以上才能享受臥鋪,而聶元梓是12級,其餘幾人都不到13級,就隻報銷了硬臥。差額還是聶元梓自己掏腰包解決的。

鄧樸方因為不堪淩辱而跳樓致殘。這筆債一直是聶元梓背著的。聶元梓辯解,鄧樸方是1968年8月某一天跳樓的,而這時候,工軍宣傳隊已經進校奪了權,而她卻已經靠邊站了。故而,她跟這起悲劇並沒有幹係。

文革十年,她走紅隻有兩年,到1968年6月左右,就已經在檢討和反省中過日子,連人身自由都失去了好多。工宣隊和軍宣隊進駐北大後,一切權力歸工宣隊和軍宣隊。再不久,她就被關進了看守所。為什麽文革初期的大紅人,才兩年不到就成了階下囚?那是因為江青說了:“聶元梓太驕傲,誰的話都不聽,叫她反右她反左。”她反王關戚,還反謝富治。還被告了禦狀,導致最高層認為她挑起了北大武鬥,從此對她不再信任。

1973年三月,聶元梓正式被定為五一六分子,被開除黨籍。在看守所裏一直被關到1978年。

四人幫倒台後,聶元梓以為自己就要恢複自由了。她親屬從經辦此案的負責人那裏得知,她就要被無罪釋放。然而,就在這時,她卻又突然被看為四人幫的人,被判了17年。在延慶監獄,她心髒病發作,送到公安醫院治療。之後經常去這家醫院治療。一次,管教幹部問她是否願意保外就醫,她說願意。1984年12月,她被批準保外就醫。這聽起來是件好事,但從此沒有免費吃住和治療了。

保釋後,她被送到他姐姐家,她姐姐也是老革命,住在一棟樓裏,就把她安置在了一個小房間裏。她這樣住了沒有多久,姐夫有意見,她隻有另外尋覓一塊遮風避雨的處所。在原北大學生的幫助下,在外麵找了一間6平方米的房,房間裏有一床、一桌、一凳加上一個蜂窩煤爐子。需要說明的是,她原本在北大是有房的,當然是公家的。後來,被開除了黨籍和工作籍,就失去了住房,也沒有什麽錢再可領了。勞改局不管,北大也不管。走出了監獄,卻一下走到了荒漠。從此,她麵臨的是生存的困境。

1986年10月,她由保外就醫變成假釋,往自由的道路上又跨了一大步,然而,生存困境並沒有因此而得以改善。這年,她已經是一個65歲的老人。

他不斷申訴,希望得到平反,得到最起碼的生活補貼,但得到的回應是自生自滅。最初的好多年間,她是靠親友、子女接濟,才挺過來的。看到維基百科關於她的條目裏說她晚年生活樸素,似乎那是她的一種生活方式選擇,而其實,那是不得已而為之。不過,她的努力也不是沒有結果,習仲勳在一個短時期內,每月給她解決600元的生活費。再後來,北京市政府給她安置了一套兩居室,不收房租和暖氣費,看病也是公費。好多人都勸她把文革中真實的經曆寫出來,比如,曾經的北大哲學係教授,後來北京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來看她的時候,除了給予經濟上的援助,還總是勸她盡快寫出來那段文革經曆。好些故舊和編輯也鼓勵她寫。

在監獄,就生了好多病,出獄後,心髒病頻發,又還得了肥大性關節炎和滑囊炎;而且,連溫飽都難保證。不過,她居然奇跡般活了下來,活到了多少歲呢?說來你也許不信,她的生卒年月是1921年4月5日到2019年8月28日。就是說,她活過了98歲。長壽甚至永生一直是人們的夢想,從古至今,多少帝王遍訪名山大川,極盡各種方式,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但卻最終還是駕崩。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指標有好多,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長壽。因為一切都是隨著生命的消逝而消亡的。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聶元梓的人生也不算失敗。好多人養生周到,講究多多,不抽煙,不喝酒,隻吃有機食品,而且隻吃七分飽,按時作息。可是,如此認真嗬護身體,還是挺不到98啊。她當然不是隨機就活到了98,她也有她的養生之道。她的養生之道就是為一口氣活著,不能死,要堅持活下去,堅持上訴,直到得到平反。可歎的是,直到她要活的那一口氣散盡,她要洗刷的依舊洗刷不去。不過,她最後留下了這本1000頁的書,也算是給曆史留下了懸念,給自己留下了機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茵芯 回複 悄悄話 一個經曆磨難,有信仰的人,。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何況是她這樣一個人。經曆如此坎坷, 竟然長壽98歲, 隻能說基因起著絕對的作用。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雖說是被曆史的大潮所左右,但也是自願下海的,跑到風口浪尖上。在一個會因為政治觀點不同被投入監獄的社會,她的命運也就不奇怪了。身體的健康基因不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