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談談朗朗

(2010-09-15 18:08:47) 下一個
當朗朗的名聲越來越大之時,注定了對他的爭議也會日益漸長。
首先要澄清一個認識,那就是朗朗還隻是個成功的青年鋼琴家,離達到大師的藝術高度還有距離。如果你非要以鋼琴大師的水準去評判他,那當然會發現許多不足之處。即使哪一天朗朗真成了大師級的人物,那也不代表他會毫無疵瑕,畢竟每個大師的擅長不同,像施納貝爾(Schnabel)是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權威,魯賓斯坦無疑是彈肖邦的聖手,Gieseking卻更專長德彪西的韻味。大家之所以用太高的角度去看朗朗,我想同輿論的炒作有很大關係,仿佛朗朗在西方鋼琴界已是獨步天下,地位可比肩霍洛維茨了。
顯而易見,大家對朗朗的肢體語言是最有意見的,曾有人不客氣得講是如同耍猴的。的確朗朗在彈琴時的表情是太過豐富,讓人忍俊不禁,直呼“吃不消”,真不知是投入太深還是故意做作。不過好在台風太過雷人的大有人在,內田光子搖頭晃腦一臉痛苦的自虐狀,小提琴家克雷默的猥瑣哆嗦樣,索爾蒂平衡失調的指揮動作,都可與朗朗一爭高下。論到最具戲劇表演才華的,當屬鋼琴演奏的祖師爺李斯特,一位英國學者曾這樣描述他的演出:“…他的手和整個身軀垮了下來,暈倒在替他翻譜的朋友懷中…一房間的人嚇得屏氣而坐,直到藝術家恢複知覺,大家才透出一口氣來。”幸好朗朗還沒鬧出人命,既然鋼琴界向來有這一傳統,大家就不妨聽之任之網開一麵,好在音樂是用來聽的,不是用來看的。實在受不了,索性就眼不見為淨,光聽不看。
另外朗朗的商業演出太過頻繁,不由讓人擔憂他的學習時間,朗朗在他的博克中寫道:“一年有100多場遍布世界各地的演出、搭乘上百次航班、上百天住酒店,90%的時間都在旅途上…..”朗朗如要想成為真正的大師,而不隻是曇花一現,顯然隻靠演出是達不到的,名氣和財富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成就。內在的藝術修養要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學習,絕非一蹴而就。
曾在網上看見過一篇文章,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一個蘇聯的鋼琴教師這樣評價朗朗的缺點:He is playing at edge。就是他好像是以出賣自己的方式進行演奏,當演奏時靈魂仿佛離開自身,徹底投入到音樂中,隻有在音樂會現場的人能夠有相同體驗。但這種瘋狂的演奏方式是種很危險的行為,猶如遊走在深淵的邊緣,一旦走火入魔便會導致音樂上的極端失誤和顛狂。相反如果有足夠的控製力和修養,這種演奏方式就會是他最具個人魅力的展現。
至於他父親的什麽隻有英國皇室血統才配得上他兒子的言論,給本已爭論不休的口水戰平添一把佐料,小富即狂未免有點井底之蛙的味道,順便也使人對朗朗的印象差了幾分。
但毫無疑問,朗朗是個音樂天才,傅聰用“超出想像的好”來誇讚朗朗。今年八月朗朗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並發行了他加盟索尼(SONY MUSIC)之後的第一張唱片(Lang Lang Live in Vienna),這是一次高水平的演出,聽了這張唱片後,相信大家對朗朗的進步會有認識。衷心希望朗朗更上一層樓,躋身大師行列,而不是僅僅做一個鋼琴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