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天人合一聽馬勒第三交響樂(上)

(2010-08-06 21:23:40) 下一個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一個重大命題,《周易·乾卦·文言》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吉凶”《莊子·齊物論》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到了漢朝獨尊儒術,董仲舒明確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天人合一對中國古代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比如修身養性安國治家,比如卜卦看天象等等。即使在看病吃藥上,也滲透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因為中醫理論同樣烙上了天人合一的印記,《黃帝內經》反複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簡而論之,古人通過觀察天地自然之象而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
但有趣的是對這個人人皆知的命題的理解,曆來卻是眾說紛紜,見解迥異。“天”指的是什麽,是大自然,道家的“道”,儒家的“王道”,還是有獨立意誌的神?“人”又指的是什麽,是人類,人的命運,還是人的社會政治活動?“合一”究竟是何含義?是感應,相通,和諧,還是合而為一?
近日聽了場馬勒第三交響樂的音樂會,忽然覺醒這首音樂作品不也反映了天人合一嗎,隻是我在這裏所理解的天人合一是個體體驗的神秘主義,即我性(人)與神性(天)的融合。
且讓我們來看一下馬勒第三的原委。
1895年夏,馬勒在壯麗巍峨的鹽產區——史坦因巴赫度過。這年的二月他最疼愛的弟弟自殺身亡,又加上創作第二交響樂的耗盡心力和繁重的指揮,這些使得他的阿爾卑斯山脈之旅尤為重要,自然的美景不但脫去了馬勒身上的沉重負荷,也激發了他的才思如湧,創作出融自然,人,宗教於一爐的第三交響樂。
馬勒最初為第三交響樂擬定的提綱是:1. 夏日大步來臨。2. 草地上的花兒告訴我。3. 林中的動物告訴我。4. 夜告訴我(關於人世)。5. 晨鍾告訴我(關於天使)。6. 愛告訴我(在一切之上,永恒大愛交織成一片光網,有如太陽的萬道光芒都聚集於一點)
馬勒一向對標題音樂情有獨鍾,他的第一交響樂原本就以交響詩的形式出現,而在第二交響樂中他也為各個樂章寫了詳細的文字說明。隻是隨著音樂創作的深入與擴展,文字的解說愈發顯得蒼白,所以他決定拋棄文字化的標題,不願束縛人的想象思維,完全讓音樂來作表白。但馬勒最初的提綱無疑仍是聆聽者的指引捷徑。
通過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馬勒先從描寫自然開始,進而到人,再及天使和天即上帝,最後一章的愛正是表達上帝之愛,“神就是愛”。這樣的層次極像易經的“天地人”三才之說,人的靈境隨之逐步上揚,最後直達上天——終極之上帝,使人的精神在自然的蘊化中徹悟而與神合而為一。

由於本作品氣象宏偉,演奏時間極長,所以隻能節選重要片斷扼要介紹。
“(此曲)格局之大,整個世界都映在其中——小我不過是天地造化吹弄之器…… 在我的交響曲中整個自然界都發而為聲。”毫無疑問第一樂章是馬勒所有音樂中描寫自然的扛鼎之作,正是它儼然開啟了大自然的造化之門,而直通最後樂章的終極之門。對於理解整部作品的含義,不能不聽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在不喜歡馬勒的人聽來,簡直就是冗長乏味,忍無可忍,它的時間令人詫異得長達近三十五分鍾,是馬勒所有音樂中最長的樂章。
此樂章起始以八支圓號強有力奏出第一主題(125),夏天的號角已吹響,這一主題預示以後勝利歡欣般的進行曲。緊接圓號奏出第二主題(151),伴隨鼓聲進入第三主題(241),刻畫牧神潘(Pan)從懶睡到最後蘇醒的過程(文中最後是牧神潘的圖像),我覺得此處的音樂宛若葬禮,尤其是穿插其中的小號的嘶叫,在馬勒其它交響樂的葬禮樂章中似曾相識。往後該主題將與勝利進行曲形成對比糾結在一起。518處的音樂很神似得展現牧神似醒非醒的慵懶伸臂之態。
音樂的理解可以是天馬行空,這也正是馬勒放棄標題的苦衷,比如對第三主題也可理解為夏天“黑雲壓城城欲摧,大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之感。抑或對音樂的理解隻求到岸捨筏,得意忘言之境,而不必一味找尋音樂所呈現的具體對象。


然後是單簧管演奏第四主題(011),小提琴承接它逐漸進入呈示部結尾。該主題頗有夏花雨後絢美,帶露如珠,蝶飛鳥鳴的景態。到了發展部,先展現第二主題(110),依次出現第三主題,其中的長號演奏尤為精彩,仿佛冬日的殘雪寒風依然徘徊大地。忽然跳出第四花鳥主題(400),但與第三壓抑主題重合,表示逆境中生機已複蘇而趨旺盛。425出現進行曲風格的節奏,455時不時傳出鳥鳴聲,604處小號聲如軍號般響亮,鼓聲陣陣,進行曲愈來愈熱烈歡快,夏天的步伐不可抗拒地迎麵走來,653是一片聲色變化萬端的旖旎風光,710銅鈸大響,逐漸步入輝煌,825豎琴帶領全樂隊進入“極目楚天舒”的境界,在一陣銅管與打擊樂的震耳欲聾後,850處曲風一轉,步入冬日殘雪的主題。

 

經過短暫的冬天休眠之後,133小提琴的花鳥主題再次拉開複蘇的序幕,205小鳥聲再次響起,小提琴與圓號的合奏肯定了萬物的欣欣向榮,在大提琴的隆隆腳步聲後,410勝利進行曲漸漸清晰起來,524敲響小鼓,夏天就是“在萬物的滋長中大步向前的征服者”,緊接的簡直就是一場戰役,軍號鼓聲連成一片,輝煌的高潮來臨,也如同酒神狂歡的火把點亮黑暗冰冷的大地。(另外我認為嶽飛的《滿江紅》也蠻貼近這部進行曲,“怒發衝冠……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壯誌饑餐胡虜
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鼓聲結束後,第一樂章進入再現部,003圓號奏出第一主題,以後依次出現各個主題,值得注意的是在330處音樂導向最後樂章,特別在422大提琴奏出一個感人的慢板動機,在最後的樂章中將發展為最關鍵的音樂因素,這是馬勒喜愛和擅長的作曲手法。這也預示第一樂章的大千世界直接與上帝相通。隨後再現進行曲直至結束,銅管亮燦閃爆,打擊樂震天轟響,炯炯熱力讓人對夏天的來臨再無疑異。



馬勒後來寫道:“(我的第三交響樂)以不仁的天地自然為始,攀升到上帝至愛之境。”要知馬勒在令人瞠目的描寫夏日的第一樂章後,如何升華至上帝之愛,如何使人與神在至愛中相融相合,從而達到天人合一,請看下篇。

http://history4planet.com/PAN.jp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庭榕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舒嘯的評論:看來舒嘯也是個馬勒迷。
庭榕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茅斌騷客的評論:哈哈,可能茅斌騷客的性格不同於馬勒的性格
庭榕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西岸海豚的評論:是啊,音樂有時不需要語言
舒嘯 回複 悄悄話 俺的馬勒曆程:最先聽一,五,四,二,較容易。對一和五尤其喜愛。然後聽了“大地之歌”和第九及第十的第一樂章。隨後是三,六,七。 最後是第八。震撼!

馬勒與西貝柳斯,乃上世紀交響樂兩極上擎天巨人。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所有馬勒的交響樂都聽過,沒有感動,沒有印象。奈何?
西岸海豚 回複 悄悄話 現場聽過一次馬勒第五,隻有感動,沒有語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