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參學瑣談--聽真華長老講故事(2-6)

(2009-06-04 20:21:02) 下一個

十一燒老豆腐
  我想,凡是到過普陀山的同道,對於“海外家風”和“羅漢境界”這兩句話,都不會感到陌生吧?
  什麽叫做“海外家風”呢?海外家風就是說,普陀山的規矩,與內地各處叢林裏的規矩不同。比方說:一個出家人在叢林下參學或是掛單,不說別的,吃飯、睡覺、解手都要遵守規矩,一點也不得隨便,否則的話,輕則受跪香的警告,重則受遷單的處分,毫不客氣。而普陀山就不同了,你隻要不犯四根本大戒,一切行動盡可自由。
  什麽叫做“羅漢境界”呢?就是說:你住在普陀山看到的一切人和事,都不應在外表上吹毛求疵,或是加以蔑視。比方說,你走在路上,無意中突然遇見一個酩酊大醉的窮和尚,看到你嘴裏就不幹不淨地謾罵,或是飽你以拳頭,你應該把他看成“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的大阿羅漢,萬萬不可以牙還牙,以拳還拳,與他破口對罵,大打出手。
  還有你到山上閑逛,如果在一間茅草棚子裏,看見一個出家人,燉了一鍋子的肥肉,正在那兒大吃特吃,萬萬不可以罵他是“獅子身中蟲”或“佛門敗類”什麽的。你應該合掌恭敬,而白彼言:“大德!您的道心真了不起!前寺裏那樣好的如意齋你不去趕,偏在這兒‘燒老豆腐’吃!”
  為什麽明明看到他在燉肉,還說是在“燒老豆腐”呢?這也是有來由的。
  據說清朝末年,湖南省出了一位與曾國藩、左宗棠齊名的將領彭玉麟,他因為受了韓愈、朱熹等一班人的影響,認為佛教是“異端邪說”,出家僧侶為“名教罪人”,大有以能完成韓愈的“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的遺誌為快!一天,也不知道他為啥子事到了普陀山,他以遊山玩水的心情,時而看看青山,時而望望碧海,倒也覺得滌去了不少的俗氣。他心裏想:“這樣子好的一個所在,竟被一群四肢不勤,五穀不分,隻受供養,不事生產的和尚占據,末免太可惜了!現在不妨留意一下他們的行動,如果他們能夠循規蹈矩,恪守佛規則無話可說,否則,就把他們統統趕下山去。”他如此這般地想著,看著,走著不知不覺已到了普濟寺。說來也活該有事,一個穿著破爛、滿臉油膩的窮和尚,手裏提著一塊又肥又大的豬肉,衝衝跌跌地走進山門,恰巧被那位彭大人看到眼裏。他不見猶可,一見氣得直吹胡子,恨不得立刻把那位提豬肉的窮和尚抓來,痛揍一頓。可是,他又轉念一想,倒不如先派人尾隨那個窮和尚之後,看看他住在哪間房裏,如何處理那塊肥肉,然後再去找寺內方丈算帳,人證物證俱在,不怕他不認罪!主意既定,遂派人跟著提豬肉的和尚走了進去。不一刻差人回來報告說:“提豬肉的和尚就住在靠近山門的一間小屋子裏,他現在正在翹著屁股吹火燉豬肉。”
  彭大人一聽甚喜,趕忙派人把方丈和尚請來,聲色俱厲問道:“你就是普濟寺的住持嗎?”
  方丈和尚察言觀色,覺得這位彭大人有點“盛氣淩人”的樣子,因想“皇帝見了老僧也尚留三分情麵,難道還怕你這樣的一個官兒嗎?”於是乎僅微笑著向彭大人點點頭,沒有說話。
  彭大人看見方丈和尚大模大樣的,僅點點頭沒有說話,更加有氣,遂又大聲問道:“你既然為一寺之主,怎麽不嚴加管教那些不守清規的和尚?”
  方丈仍微笑著漫不經心地說:“本寺住眾,個個是好和尚,從來就沒有一個不守清規的。”
  彭大人冷笑一聲,也不多說,拉著方丈和尚就走,及至到了那位“正在翹著屁股吹火燉豬肉”的出家人住處,彭大人用手指著尚不知死活的那位出家人對方丈說:“你說你寺裏的住眾,個個都是好和尚,從來就沒有一個不守清規的,請你問問他,鍋裏燒的是什麽東西?”
  方丈和尚不得已隻好照問。可是,那位“正在翹著屁股吹火燉豬肉”的出家人一見一位大官同方丈走來,早已嚇成一團,經方丈和尚一問,更是害怕,因之,結結巴巴地說:“是……是……是……燒……燒的老豆腐!”
  彭大人一聽大怒喝道:“胡說!明明是燉的豬肉,還說燒的是老豆腐。來人,打開他的鍋子,看看他是燉的豬肉還是燒的老豆腐?”
  差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猛然掀開了鍋蓋,彭大人走近一看,詫異得不得了!不禁連說:“奇怪!奇怪!豬肉怎麽會變成了老豆腐呢?”
  這時候方丈和尚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先微微向那彭大人笑了笑,然後才理直氣壯地說:“老僧說本寺住眾,個個都是好和尚,大人不信,現在知道老僧所言屬實了吧?”
  彭大人此時很覺沒趣,但也隻好硬著頭皮,向方丈應付幾句說道:“對不起!這是我錯怪了大和尚。今後我當盡力保護此山,以贖我咎!”
  自從這樁奇異的事發生之後,大家都說那位“翹著屁股吹火燉豬肉”的出家人是羅漢化身。因此,一些不肖之徒,常以此為借口,他鍋裏明明燉的是肉,但你如果問他:“老菩薩!你鍋裏燒的什麽東西?”
  他會毫不知慚愧地告訴你說:“燒點老豆腐吃吃!”
  就這樣,老豆腐便成了大肉的代名詞。
  不過,讀者千萬不要誤會,凡住在普陀山的出家人,都吃“老豆腐”。當知道普陀山跟其它的名山道場一樣,是“聖凡交參,龍蛇混雜”的,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如印光、諦閑、太虛大師等,就是一個個最好的例子,因為他們的學問、道德都是住普陀山修行成就的呀!

十二遊戲人間
  我在《燒老豆腐》一文中所談的“羅漢境界”,沒有到過普陀山的人,讀了之後也許會這樣想:“所謂羅漢境界,還不是一些出家人為了文過飾非所捏造的謠言,哪兒真會有一位堂堂正正的大阿羅漢,示現成那種怪樣子?”
  不錯,這種“羅漢境界”,的確有些“文過飾非”的成份在裏麵,但也不可以完全視為“捏造的謠言”。因為這種境界千百年來,已使四眾深信,萬人稱奇,中外景仰了!甚至連“素無神異思想”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都讚揚不已呢?
  孫中山先生在《遊普陀誌奇》一文中,曾說:“餘因察看象山、舟山軍港,順道趣遊普陀山,同行者為:胡君漢民、鄧君孟碩、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廳長陳君去病,所乘建康艦艦長則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驕陽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門道階,引至普濟寺小住,由寺主了餘喚?將出行,一路靈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絡繹迎迓於道者,紆回升降者久之,已登臨佛頂山天燈台……已而旋赴普濟寺,才一遙矚,奇觀現矣!則見寺前矗立一偉麗之牌樓,仙葩組錦,寶幡舞風,而奇僧數十,窺厥狀似乎來迎賓者,殊訝其儀觀之盛,備舉之捷!轉行轉近,益暸然見其中一大圓輪,盤旋極速,莫識其成以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想間,忽杳然無跡,則已過其處矣!”
  “既入普濟寺,亟詢之同遊者,均無所睹,遂詫以為奇不已!餘腦藏中素無神異思想,竟不知是何靈境?……下佛頂山,經法雨寺,鍾鼓鏜鉿聲中,急向梵音洞而馳,暮色沉沉,乃歸至普濟寺晚餐。了餘、道階精宣佛理,與之談,令人悠然意遠矣!”
  上麵節錄的一篇文章,即是國父孫中山先生一九一六年八月廿五日遊普陀山時所作,原稿本珍藏於普陀山淨土庵,後來又送給普濟寺客堂保存,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如文中所說的“……才一遙矚,奇觀現矣!則見寺前矗立一偉麗之牌樓,仙葩組錦,寶幡舞風,而奇僧數十,窺厥狀似乎來迎賓者,殊訝其儀觀之盛,備舉之捷……方感想間,忽杳然無跡”等語,正是羅漢境界的最好說明。不過,他們所示現的,不再是那種“怪樣子”而已。
  寫到這兒,我突然又想起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以作羅漢遊戲人間的寫照,也可作菩薩示現的注腳。
  據煮雲法師著的《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上大意說:觀世音菩薩,因為一天到晚都悶在四麵充滿了魚腥蝦臭的寶島上,忽然靜極思動起來,很想到一個清淨的地方遊覽一番,換換新鮮的空氣!想著想著,說時遲,那時快,“一個飛步”,便到了“老樹成行,綠草如茵”的天台山國清寺。這時國清寺裏麵的五百大阿羅漢,一見來了這麽一位衣冠楚楚,儀表不凡的“香客”,一窩蜂似地就團團把觀世音菩薩圍了起來,嘴裏一邊念著阿彌陀佛,一邊張著手嚷著“結緣!結緣!”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位“照見五蘊皆空”的大菩薩,一定是樂得滿足這一群“我執雖斷,法執猶存”者的要求,而成就其“布施波羅蜜多”了!因此,羅漢們“皆大歡喜”,即大燒其“羅漢菜”供養他們的嘉賓,直到吃得個“四大皆空”,大家方才去辦自己的“正事”。
  光陰過得很快,不知不覺觀世音菩薩在天台山住了數日,遊覽的結果,覺得天台山國清寺處處都好,隻是缺少了一座寶塔,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於是乎,便向羅漢們建議,希望他們能夠共同發心,建造一座佛塔,以壯觀瞻。這時候因為羅漢們已知道這位“香客”,是功德巍巍,名聞十方的觀世音菩薩了,所以很高興地接受了菩薩的建議,同時,他們並要求菩薩,在兩座山峰的中間,發心替他們造座大橋,既可方便行人,也可以作為菩薩遊天台山所留下的紀念品。觀世音菩薩雖然答應了羅漢們的要求,不過,卻有一個附帶的條件,就是“在一夜之間,寶塔和大橋都要完工”。
  羅漢們一聽觀世音菩薩的附帶條件,連說:“好!好!”他們以為:“你的神通不管是怎樣的廣大無邊,也難以趕上我們五百大阿羅漢的本領!”可是,結果菩薩在一夜之間輕而易舉地在兩峰之間造成一座大橋,而五百大阿羅漢們則累得精疲力竭,大汗滿身,寶塔尚未完工。這樣一來,羅漢們不但不感謝菩薩,反而“惱羞成怒”,認為觀世音菩薩是有意賣弄神通,來作弄他們。不久,觀世音菩薩回到普陀,他們便懷著“報複”的心情,也各顯神通潛入了普陀變成瞎瞎瘸瘸、癲癲癡癡的樣子,穿著破爛不堪的衣衫,混在僧眾群中,跟在“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們的後麵兜起海青的大襟來化小緣;有時候還做些不規矩的事,企圖破壞普陀山的名譽,倒觀世音菩薩的架子。可是,日子一久,他們不但沒有達到“破壞”的目的,因他們那種“怪樣子”“破爛像”,使普陀山更顯得神聖而不可思議了!並且,他們在以慈悲為懷的觀世音菩薩的感召下,寧願做“普陀山的巡山使者”,也不願再回到天台山享清福去。因此“每日一位羅漢巡山”的傳說,直到現在仍深植在我的腦海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