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技危機”的深層思考,在即將出版的《劍指華爾街: 中國在行動》和正在整理中的《科技浮沉記》裏將有清晰地解釋,這裏隻是一個基本思想的概括。
建立在第一代與第二代工業革命基礎之上的第三代科技革命,自上世紀90年代初蓬勃興起,席卷世界,還不到10年的時間,便於2000年以“互聯網泡沫”率先,從雲端栽到了地頭,在“高科技風暴”中驟然破滅,“花容失色”。
以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NASDAQ)店頭交易市場平均75%的極大跌幅,飛流直下,從2000年初曆史新高5165點至2002年底1200點,宣告了“科技危機”的來臨。
如圖所示,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與道瓊斯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比較,2000-2009。
從2000年至2009年,又一個10年即將過去。
迄今為止,在這一新的10年間,還沒有看到當時遭受沉重打擊的高科技公司中,有一家能重攀新高或接近新高的50%。
客觀地說,就整體而言,以半導體、計算機、網絡通訊等高科技手段為“火車頭”的驅動消費需求和社會進步的核心技術產業已經窮途末路,基本上走到了盡頭。
它們,永遠也回不到過去輝煌的頂峰了。
因為,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生產能力空前發展、綜合資源嚴重耗盡、消費潛能極為有限、生存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的危機四伏的時代。
智盡能索,夕陽西下?
“科技危機”的精確定義,需要時間和智慧來觀察和鑒定它的演變過程和深層影響,還是留給學術界的先生們在未來的歲月裏充分完善。
這裏給出的基本特征: 生產能力遠超消費需求,產能和勞動力嚴重過剩,供需架構深層錯位。
隨著目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方興未艾、持續升溫,高科技企業在麵對即使是金融危機為主流的一波波的災難性打擊中,也顯得極其脆弱,不堪一擊,一有風吹草動,便一瀉千裏。
高科技企業自2000年泡沫以來一直在低層徘徊,至今還沒有緩過氣來,2008-09年的進一步深度下挫,情勢絕不容樂觀,穀歌(Nasdaq: GOOG)、百度(Nasdaq: BIDU)、英特爾(Nasdaq: INTC)、思科(Nasdaq: CSCO)等高科技巨人,甚至綜合性工業巨頭通用電器公司(Nasdaq: GE),在目前的金融危機中的跌幅和大起大落都是驚人的。
經濟危機與科技危機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換言之,沒有經濟危機,科技危機遲早也會爆發。
殘酷的現實是,高科技產品必須以“物美價廉”屈身於它的整個發展和應用周期,以適應有限、苛刻和緩慢增長的市場需求。
科技越趨尖端、產品效能越棒,競爭越激烈,結果是,價格賣的越低、企業利潤越薄,如此惡性循環,導致企業倒閉潮洶湧,失業率日趨嚴重。
請記住,所有人類社會的危機,均原生性地起源於供需結構的失衡和錯亂,“經濟危機”如此,“科技危機”同樣如此。
華爾街引爆的次貸危機,實質上是房地產的“供”遠超消費者的“需”而演變的一場金融危機。
為了大力刺激以過度消費為特征的美國經濟,聯邦政府夥同華爾街金融機構串通一氣,巧妙地使出金融衍生工具的“殺手鐧”,不斷拋出低息或零息貸款以及各種五花八門打包過的“招數”,引誘缺乏貸款能力的公民購買大量產出的房地產物業,最終導致房地產泡沫膨脹而破滅,並觸發“多米諾穀效應”,形成實體性經濟危機。
在高科技領域,相對無限增長的生產力(供應-supply)與相對有限增長的購買力(需求-demand)之間的剪刀差,日益擴大,毫無交集。
而寄希望於重啟並支撐經濟複蘇的新一輪科技浪潮,始終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作為華爾街產業分析師和矽穀高科技風險投資家,近年來曾與無數老一代新一輩高科技產業的元老和新銳悉心交談,我驚訝地發現,還沒有遇見一位“高手”能夠精準地描繪出第四代科技浪潮的整體框架,甚至一個顯著的有說服力的端倪,大師們似乎仍然停留在第三代科技革命的雲端,將特定領域科學技術的衍生和擴張理解成通向第四次科技浪潮的橋梁,如能源技術、納米材料等。
客觀而言,偉大的能源技術和納米材料隻是生產過程的“原材料”和“中間體”,而不是象計算機和網絡那樣,乃直接服務於消費市場的“終端產品”,使得消費者可以隨手攜來,使用、升級、再購買、再使用,從而產生巨大的需求。
第四次科技浪潮,也許隻是思想意識上的飛躍,而不是物資意義上的革命。
邏輯思維鏈是這樣連接的:
沒有新一輪科技浪潮橫空出世全球席卷,沒有高科技作為“原動力”驅動人類社會重啟新興消費市場,經濟複蘇,談何容易!
敬請期待下一篇: 《警示: 風險投資的“幻滅”》
Thanks for dig in. Very good. You are a Wiserman!
We often say 國家危機,the national crisis, but as matter of fact, 國家本身不產生危機, 可是當你把它置於全球範圍內來考慮, you will see the conflicts between countries, policies, cultures and developments, then 國家危機也就產生了.
工業生產做為製造產品的本身,是一個資源重組和集成的過程.可是,當人類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將其大規模大量地產出,相對於消費者市場而言,就產生了產能過剩的問題.
Being venture capitalist, we often ask entrepreneurs the first question as to who will buy your products, why they buy and how?
過去解決產能過剩的唯一辦法是傾銷,將倉庫燒掉,將牛奶倒入大海; 對企業而言,是裁員,關門; 對市場來說, 是降價.
這是工業革命時代的危機,用文字簡潔地表達,就是工業危機.
工業革命的高度發展過程是科技革命, 更高的效率,更大的產能.
第三代... 不叫工業革命,而稱工業科技革命,或科技革命或科技浪潮. 同樣, 產能嚴重更加過剩,科技危機由此而生.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part of productivity innovation, on the supply side parallel to the demand side, derived from industrial revolution. Tech is the climax or the most developed and advanced peak of the entire human capability to create, innovate and develop.
What I mean here, is how far we can go with respect to the demand.
Tech itself is not problematic, as compared to industry productivity itself. But, when you put them into market landscape, the demand-supply, it's creating a crisis while simultaneously still developing fast and fruitfully.
I create a new thinking, in terms of the industry revolution, tech advancement, the market demand...
所以它的定義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