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兒子眼看著小學要上完了。除了一年多在美國享受過天堂般的待遇外,其餘時間都是在國內小學煎熬過來的。當初,曾有過來的朋友告誡說三年級一定要回去,可是,孩他爸樂不思蜀,舍不得花花世界和花花票子,我隻好嫁雞隨雞,孩子們也隻好隨爹媽一起漂流。
孩子的忘性和適應性一樣驚人。大寶似乎早已忘了地球的另一邊有一群和他一樣大的孩子,天天被人愛(非爹非媽),天天沒作業(半小時以內能做完的不算),天天開開心心。
國內學校和老師,說實話,咱不服不行。人家管理孩子那是真有一套。簡單描述下我家大寶已被修理成什麽樣兒了吧:每天放學一進家門,急吼吼把書包往書桌上一甩,二話不說,騰得從書包抽出一摞卷子(無外忽語數外),即刻奮筆疾書。咱做媽的怕餓著累著娃,好心問一句“要不要吃點,喝點?”大寶頭也來不及抬,眼也顧不上看,話也不屑於說,隻把骨瘦如柴的小手一擋,意思是“非不欲也,實不能也。”俺還說啥,趕緊地,識趣點靠邊站吧。
大寶走筆如飛,輕車熟路地答著題目,還時不時冒一句“太小菜了。”不由地讓我想起大寶剛轉學來的時候,麵對著鋪天蓋地而來的卷子,俺娘倆常瞪著四隻眼發呆,小孩做不出,大人想做滿分都難。大寶考卷上常留著大片大片的空白,還有大把大把的叉叉,老師慈悲地把寫分數的地方空出,怕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這是大寶有幸趕上好老師,擱著鐵麵無私嚴厲苛責的老師,早就毫不留情地大筆一揮上去了,20,30,50,反正俺小寶班級裏有小孩0分,十幾分也得過。)
後來,正是老師們持之以恒地訓練,苦口婆心地教導,讓孩子們迅速成長為考試陣營中的尖兵,戰略、戰術、技術、技巧,無一不運用地遊刃有餘。舉例說吧,就連俺剛上一年級的小寶考試的時候都知道先易後難,還知道考語文英語時遇到不會寫的字詞可以到試卷的其他地方尋找線索。
更讓人驚歎的是,在學校的影響下,考試竟然成了孩子的愛好。我家大寶沒事的時候就喜歡給弟弟出卷子,有時還順帶給我也出一張,一向淘氣的弟弟居然服服貼貼認認真真地答題,答完了誠惶誠恐地交給哥哥批,老大煞有介事地拿著紅筆劃來劃去,最後大筆一揮,99分,還要努力哈。俺家大寶心腸大大的不壞,就弟弟那龍飛鳳舞的書寫,缺一筆少一劃的字,把加法當減法做,大寶都算他對,如果批卷的老師都這麽仁慈,我們可得念“額米托佛”了。
人家老師批得可嚴了,甭說字寫錯叉你沒商量,就是全寫對了,還得看你合不合題意,如果是按書上內容答題,那就得和書上一模一樣,一個標點都不能點錯,否則就是卡嚓嚓。還有最讓人鬱悶的是閱讀理解,經常是俺把卷子拿來一看,青蛙掉水裏“不懂”。再看看俺兒的解答,小夥子不錯啊,這種題目都會,再仔細一瞅,一個碩大的叉叉一邊伺候著呢。旁邊一行小字,是兒子記錄的老師公布的標準答案。俺暈阿,閱讀理解也能有標準答案,知道為啥說咱國內孩子沒想像力了,都給標準答案給哢嚓了。
你說這考試有意思麽,有用麽?那得看人在哪兒,對國內的孩子來說,考試用處太大了。成績好了,老師喜歡,家長驕傲,自個自信,同學羨慕,而且還能掙點榮譽,換點獎品,最厲害的是進好學校,小學生可進好中學,好中學能進好高中,好高中進好大學,哪哪不是“考考考,分分分”。
一想孩子的童年(或花季)就這樣被考試綁架,真有點不落忍。俺媽常說,讓孩子受這罪幹嗎,趕緊帶孩子回國外算了,你看人家,有錢沒錢的都緊著把孩子送出國,你們倒好,還巴巴的把孩子弄回來。
是啊,如果咱就是一鄉下老農(沒貶低的意思),就是一井底之蛙,一輩子不知道在外麵的世界裏,農民可以不幹活白拿錢,青蛙被公主K下就能變王子,或許還能有點“頭懸梁錐刺骨”“鑿壁偷光程門立雪”的決心和恒心,畢竟那什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些勸人苦讀的警句俺兒都能整個十句八句的。十年寒窗苦本來就是學生的本分。
可是,咱不小心撩開門簾看見了另一種教育,另一種成才,死讀書,讀死書未必能讀出顏如玉和黃金屋,而玩中學,學中玩,也許反而能玩出一個別樣的世界,玩出一片燦爛的天空。
孩他爸常教育孩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多麽偉大的子啊,兩千年前就能這麽言簡意賅地提煉出學習的三個境界。國內學校的林林總總的考試,雖然為孩子鞏固了基礎知識,提高了熟練程度,擴大了學習範圍,但充其量依然停留在“知之”的境界。倒是國外的教育,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好”和“樂”。
當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的時候,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無窮的,可是,隻有當他們“好之”“樂之”的時候,才會真正走進自己的世界,而國內的考試,則是把他們通往夢想世界的門無情地關閉了。
歡迎訪問我的其他博文:
隱藏在GDP後麵的潛規則
給人性一點希望的空間 不要將諸葛亮拉下神壇
世博遊獨門秘笈: 棄浦東奔浦西 舍場館就園區
海歸的目的五花八門 有人為搞花頭有人為打孩子
我本將心向明月: 一個硬盤人眼中的上海和上海人
因財施教 有類無教 掐滅火焰--看小學教育的毀人不倦
腳踩兩隻船,飄在中美之間的煩惱-還是沒選擇的好
海歸回國後的鬱悶 黃金屋和顏如玉都跑哪兒去了
國人在上海的幸福生活 誰說上海隻是富人的天堂(圖)
中國人外國人在上海的感受 老外大呼太貴了(圖)
海歸後才搞明白的幾件事 寧做土坷垃不當絆腳石
國內"姹紫嫣紅開遍" 國外"斷井頹垣" --歸不歸?(組圖)
海歸孩兒他娘在國內花花世界的看家攻略
國內是單身國男的天堂 才貌雙全的美女隨便挑(圖)
美女如雲 投懷送抱 敢接招嗎 回國腐敗注意事項
心比天高 與男主人關係曖昧的小保姆 你敢請嗎(圖)
俄羅斯美女驚豔水立方 眾男士看得目瞪口呆(圖)
房市,車市,超市歸來看美國人民的幸福生活(組圖)
海歸生活指南 -- 上海不完全版
到底是不是第三世界?實現強國之夢前的陣痛(組圖)
到底誰是第三世界 北京到上海火車貼地飛行(組圖)
國內其實不難混 隻要舍得老臉舍得胃--飯局裏的貓膩
上海真的那麽好嗎 打算海歸的朋友到上海紮堆慎重
1 我是翻牆來的,用自由門軟件,但沒有保障,封鎖嚴時連接時間很短
2 關於國內學校孩子多久能適應,因人而異,並需要家長全力配合,很辛苦。我家老大因為當時還小,適應較快,我也陪讀了一年(晚上陪做作業),現在在境外班勉強名列前茅,但放到普通班也就一般水平。當然我們要求不高,隻要能有學習意識,好的學習習慣,鍛煉下學習能力也就是了,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嗬嗬
大家(包括我)對她的文章挺感興趣的,但似乎從來也不見博主回複過。看來隻能翻牆出來留文章,但看不到也就回複不了大家的留言。如果在國外有代理,其實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回複一些的,那這裏就更有意思了。
本人常回國,在上海也呆過不少時候。對比現實,覺得博主寫得還是挺不錯的。
美國的教育風格某種程度有它不符合華人重視文化教育的習慣,這屬於個人家長某種程度能夠加強,修正的部分, 但國內教育方式給所有孩子完全相似的各種壓力超出了任何事物能夠控製修正的範圍. 更何況, 兩地原本價值觀不同, 如果你一定要認為一個掙錢更多的比一個選擇自己喜歡錢卻不多的成功, 那就沒什麽可談的了.
有道理。
發明創造是極其艱苦的事情,“懸梁刺股”怕還不夠呢。
強烈建議您單獨寫一帖,發在論壇上。
八千萬講的也有道理,對於普通的孩子,還是讓他們快樂吧。
確實應該更注重理科一些,但我的原則是如果小孩真的十分喜歡有興趣。並且他有自己清晰的思想願望也不能太勉強。沒準就扼殺了一個將來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呢?
美國學校在這方麵問題會更大些,美國學習理科的氛圍很差。很多小孩覺得數學好是“nerd”不酷。有嗲嗎養著不愁吃穿當然對啥有興趣就學啥,但日後自己生存就知道艱難了。
曾碰到一個,本科在UCB學政治科學。畢業後找工作及其艱辛,最後不得不認栽,又回到社區大學學習電子工程,打算讀兩年後重新申請大學工程係,重讀大學!國內環境比較重理輕文,比較容易引導小孩學習理工科。這點比美國這邊強。
"成功是要靠天份的"這話我不太同意,即使有一些天分的因素也是次要的,勤奮是更主要的。國內填鴨教學其實是一種誤讀,因為你如果把傳授知識叫填鴨那也沒輒。如果,你什麽都不教,當然不會有”填鴨”,但你也就什麽都沒學到。
想打好基礎沒有所謂的“填鴨”是不行的,畢竟基礎教育教授的都是千年百年前的成果,沒什麽好發揮的了,你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記憶。等到研究生的時候,才發現課本上的是差不多20-40年前的東西,然後教授還會在課上講近幾年的學術研究成果。但是為了能聽懂教授講的近幾年的最新研究成果,你不能跳過對千百年間積累的知識的理解。否則你到不了研究生的階段。而正是這個階段才是真正發揮創造性的時候。
總之,不認真踏實的“填”一下,這個人的根基不牢靠,長大後就會是一個半瓶醋晃蕩的主兒。動不動就要培養創造力教育,好高騖遠不能違反客觀規律,走沒練好是跑不起來的。
但是,看到“孩子骨瘦如柴的小手一擋。。。”,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還是挺值得同情。
德智體美勞。。。還要均衡發展,自幼做起。做人成人盡量自然些。
照片上有玩耍的美國白人嗎?照片上的華人是玩出來的嗎?
http://www.whitehouse.gov/blog/2010/06/29/2010-mathcounts-winners-visit-president-obama
我覺得說現在扼殺小孩的動手能力這一點我不太同意。前些日子因為中學母校搞校慶,我去訪問了一下母校的網站。看到在校學生寫的利用假期去內蒙草原進行地質考察的日記。記述了如何挖掘土壤測量土壤裏水分含量的全過程。當年我們也就是在郊區的山上采點標本,現在的孩子都坐飛機去內蒙鍛煉了。這和生活逐漸富裕是有關的。中國學校裏往往有老師組織課外活動小組,假期還可以去少年宮。在美國可沒這事情,都是家長花錢去課後學校,多半也是看孩子性質的。
其實,說中國孩子沒有業餘活動是個偽命題。06年我回國就帶著朋友的小孩去少年宮學書法,班上從小學到中學的學生都有。一下課,我看到少年宮裏都是孩子從各種各樣的活動班出來,要知道,少年宮那種地方主要是培養課餘愛好的,少有數理化補課性質的班。如果,說中國小孩都在上課做作業,那為何我在少年宮還看到那麽多的小孩呢?
是的,對於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我是很佩服的。對於基礎教育我的想法是,你的要求要高點,往往是達不到的。那麽你掉下來點還是在中等或者中上。在這個過程中隻要注意身心健康,不要拔苗助長就好。但如果,你的要求就是中等,往往長大後便成”下等“了。所以,小時候還是要多努力一些才好。
還是趕緊出來吧。。。
這個寫得好!
5歲練體操和12歲才開始練,那是完全不同的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此言不虛!
國內的老話:沒有白吃的苦,隻有不該享的福。
我們上學時的辛苦已經和現在的小孩不可同日而語。對於整個國家來講,這種教育模式是不會幫助中國由低端轉向高端的。因為發明創造是要靠動手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深入中國人的骨髓的。但是這一條路上擠了太多的人。可能各個都是同樣的人才嗎?
覺得國內的教育可取的人,認為勤奮的是天經地義的人,恐怕是沒有真正體驗眼下的教育手段,還拿當年的經驗對比。
同意neuron_mac的觀點。不過要注意美國的教育是多層次的,對廣大民眾是普及教育而已,所以要求不高,水平也不高。美國的精英教育在高端。中國是衝著把人人培養成精英去的。所以以普通學生比,中國占上風。但是以精英比,美國占上風。
金融危機一來,多少年紀輕的時候玩啊樂的美國人破產丟房子?反觀俺們公司裏的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後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工程師們正琢磨著如何在樓市抄底呢。
美國日本都熱衷棒球運動,就技術水平來說,美國高中生棒球水平比日本高。有人統計過,高中幾年,美國棒球手平均比日本棒球手多揮棒1萬次。為何菲爾普斯可以在泳池裏取得驕人的成績,因為他即使在聖誕的時候也在泳池裏訓練!
文學城曾登過一個行業收入排行榜,本科畢業行業中前10幾位高收入的行業全都是工程。美國學生的數理化基礎太差,打好數理化基礎沒有嚴格大量的訓練是做不到的。我的經驗是在美國大學本科理工學院還能見到幾個白人,到研究生課程就鳳毛麟角了。高科技公司裏平時上班幾乎可以不用說英語,中國人太多。
美國人都擠在什麽樣的行業呢?去SHOPPING MALL的BOOTH看看,那些賣手機的,賣冰激淩的少有亞洲麵孔。小時候都顧著玩去了,沒好好學習,長大就隻能做低級工作,收入少,不穩定還累。
那些說什麽玩就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更是扯淡。什麽是創造性思維?悖論思維,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是典型的創造性思維。而數學和幾何是最好的思維腦力操。就如同,你做俯臥撐練習了胸大肌,但不是說你的胸大肌隻對做俯臥撐有用。數學幾何訓練了你的思維,受到鍛煉的思維完全可以應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再說想象力,數學中線性空間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抽象思維的想象力的訓練強度不是你塗鴉幾張畫能達到的。
總之,你想玩盡可以玩,但那叫傻玩,長大後自然有你發愁的時候。美國的家長在孩子成人之後便不再操心了,你are on your own.美國學校的老師,工作為了張pay check,隻要你在學校不出事,學成什麽樣於我何幹?我認識一人,在美國上的高中,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自己主動寫英文日記。然後讓她英文老師幫看看,老師拿來,皺著眉頭問”這是作業嘛?“回答不是。然後老師說”我沒有責任幫你改這個“,便把日記遞回了。
阿富汗男子把他妻子的鼻子割掉了,那是他們的文化和RULE,中國男人的跟被割掉當太監了,那是咱們的文化和RULE.中國5千年代代孩子頭懸梁,錐刺股,結果發現我們現代文明所有的發明創造都還是西方天天玩的孩子發明的,這也是咱們的文化和RULE.
可是那邊的精彩世界對男人也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Two big group - US vs China -
Their "rule of game" is diffe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