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謝盛友:“天道”與“人道” 轉貼

(2010-11-15 02:52:31) 下一個

謝盛友:“天道”與“人道”

2010 年 11 月 7 日到慕尼黑看兒子,我們一起到德國人教會參加主日崇拜,牧師講《希伯來書》,“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不是本物的真像。”影像( shadow )暗示那樣東西是模糊的、暫時的、不完美的,但也暗示某種程度上的相似。

“地上的東西是天上的影子。地上的山、水、鳥、獸、花、草等天上都有,所不同者,地上的東西不完全,而天上的卻十全十美。”

牧師說地上和天上的聖所時,我想到我曾經有一張賬單寫錯了, 96 歐元寫成 69 歐元,用手塗改掉,複印了賬單,賬目對了,但是賬單不好看,恐怕還會被懷疑,是我故意多加 27 歐元。我決定回去更改,必須找到原件,要進入原件,就必須通過一個軟件,不然無法更改,為了那 27 歐元,我當然願意通過電腦軟件,把帳單更改過來。

幾年前,作家在布拉格開會,我們休息時走到大教堂,我問同行的哲學家:“為什麽西方的教堂在市中心,在人最集中的地方,而中國人的道教、佛教的廟卻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甚至在深山老林裏?”

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謂“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 《莊子》 ) 。“天人相應”,董仲舒引申為天人感應之說,程朱理學引申為天理之說。

天人合一和基督思想有相同的地方,基督教給我們解釋生命是什麽,我們人如何來到這個世界,離開這個世界後,會到哪裏去。基督教看世界不是唯物的,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實的,也就是說,我們人生活在這個世界,有客觀的、物質的一麵,是可以考察和研究的;也有靈魂和精神的一麵,是需要體驗和經曆的。

如果一個非線性動力係統,隨時間演化會不斷分形進入混沌狀態,每個分形和上個層次的分形有相當的“相似性”,有點所謂“全息”的味道。人體、社會乃至宇宙都可視為非線性動力係統,係統演化不斷分形,進入混沌狀態也是一定的,這麽講,中國的“天人合一”與基督教的“神人合一”思想亦多少有相通之處,但本質上有區別。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此語出自《孟子•離婁上》。“誠”,真實無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規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萬物都是實實在在的,真實的,沒有虛假;真實是宇宙萬物存在的基礎;虛假就沒有一切。所以說“誠”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則。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道”與“天道”一致,“人道” 本於“天道”。《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教”;《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都反映了這種思維方式。

中國傳統文化裏的“天道”,是不是就是《聖經》裏講的天道(上帝的話)?

我知道的是,中國人強調講究修煉,講“誠”,以順自然,達到“天人合一”。“誠”是天之道,人之道就應該思誠;思誠就是追求誠。思誠者,人之道,就是說追求誠,是做人的根本要求。作為人道的根本要求,“誠”滲透在一切方麵。做人要誠實,不講假話,不欺騙,不作弊,不掩蓋錯誤缺點;與人交往要講誠信,言必有信,說到做到,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承諾。《大學》所說的“誠意”。所謂誠意,是說要能慎獨,在個人獨處,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也能實實在在、不折不扣按照道義要求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無論在人前還是人後,都能做到言行一致、內外一致,沒有絲毫的虛假不實。

康德:“誠實從地而生,正義自天而降。”

康德說:“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準則。它們共同向我印證,上帝既存在我頭頂上的天空,也存在於我的內心。”“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必須是真的,但是他沒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說出來。”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 9 ∶ 10 )

如果我們不敬畏耶和華,不敬畏天地,就會“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不敬畏天地,所以我們“農業學大寨”,向荒山要糧,圍海造田。用“抓革命,促生產,以階級鬥爭為綱”,以政治、動力產生愚公移山精神,拚命地為圍海造田。

中國人傾向於物的相關性,側重整體觀察,而悟道的途徑卻是個體、內在體悟性的;西方人傾向於的物的內在構成,側重細分,而悟道的途徑卻是群體式、外在引導性的。

從這裏看,福音是需要傳播的,當然教堂要建立在人最集中的地方,而中國人悟道的廟多見於深山林密的靜謐處。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修煉悟道,但是少了一個電腦軟件,缺一個鏈接,那就是耶穌十字架。

寫於 2010 年 11 月 11 日,班貝格

xingfu^

結尾真是精辟。儒道釋講了半天修練悟道,不如 " 人性惡 " 有警醒力。 ^^

不明則問

敬畏天地並不一定要敬畏耶和華。。。

天地是真實的存在,耶和華呢?誰能知道是否真實存在?

泥瓦匠

不明啊,送部電影給你看看:

http://bbs.wenxuecity.com/teatime/305968.html

sailingboat

我想這是因為他真信天地和人都是耶和華神創造的,不是別人,別神。所以沒理由拜別的神。

不明則問

那麽對於不信耶和華神創造的人,也就沒有必要去敬畏耶和華嘛。。。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也就是“之一”而已。況且基督徒也並不占全球人口的多少(有基督徒宣稱是大約十億 --- 即使翻一倍到二十億,那離全球一半人口還差得遠),不能代表全人類。

sailingboat

信是人主觀選擇, 神存在與否哪個是真造天地的神是個客觀事實問題,選擇就有對錯之分。。。

niersi

回答 : 敬畏天地並不一定要敬畏耶和華。。。 由 不明則問 於 2010-11-11 14:01:03

耶和華原意是不可知。由此可見,耶和華是抽象。 而不是具體的宇宙統治者。

經典中許多的問題,在於人類無法區分具體和抽象,也無法分開事實和隱喻。

個人猜想,大概和人類思維的發展和進化有關吧。

疑問是好事!

為人父

非常同意。我就一直覺得伊甸園是一個隱喻,可基督徒卻相信有一個真實的伊甸園。:)

可證明這個伊甸園的存在比找出秦始皇墓難多了。

niersi

謝謝回帖,個人覺得,佛經中也有許多許多的隱喻,被人當成真實。

但是什麽是隱喻,什麽是真實,以我現在的 consciousness level, 還不大能分清楚。

過去一直以為耶穌的神跡是隱喻,後來看了喜馬拉亞瑜伽隱士的書,才發現那可能不是。

遙望星空,感歎宇宙非常神秘,屈子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為人父

《中庸》的原話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你說的對,福音是需要傳播的 . 而中國的文化傳統如錢穆總結的,是隻有來學,而無往教。兩種方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信基督也一樣需要修煉體悟。如果認為信了基督就不需要修煉,那正是給很多懶人和假信徒開了方便之門。佛教講開悟起修,開悟隻是修行的起點,而非終點。

基督教自宗教改革以來,人才輩出,又承西方科學技術及整體實力強勢的大氣候,到處傳播基督文化,才到今天的程度。但我在歐洲時聽很多神職人員抱怨,說現在的歐洲年輕人信基督的越來越少了,與我們有同樣今不如昔的感慨。宗教作為一種人類文化,也是需要不斷革新才能維係的。中國的文化衰敗是一百年年來我們自己拋棄了自己的文化造成的。可中國曆史文明太厚重了,即使我們自己摒棄了一百年,在今天他仍然有生命力,這也是值得研究的。

孔子、老子都是畏天命的,從沒說過與天地奮鬥。那是反中國文化的毛澤東說的。

中國人向內的求索和西方人向外的探索是人類的兩種不同文化個性,這是無優劣區分的,隻能說各有所長。

一點意見,望直言批駁。

謝盛友

請教大哥:為什麽後人反中國文化?

為人父

你說的後人是指五四之後的中國人吧?這主要和中國近代落後挨打有關,這個說來話長。

中國文化不是不該反,但也不該一律否定。中國文化是世界主義的,但也因這世界主義而出了問題。這個錢穆在《國史新論》中有很好的解釋,我覺得是實事求是的。

吮露鶴

回複:“天道”與“人道”中間的“軟件”

君用「軟件」為喻,現代人容易明白!

按基督教言,這「軟件」是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間,神而人者,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神,神人二性在於一身,故藉著他,人得以到父那裡去,天道、人道因而得以貫通了。

按中國古人的領會,以神學言,即普通啟示,天道之「軟件」人能領會的曰「誠」,人「誠之」,是其分形,有一定全息的相似性,人道得以靠近天道。古人稱此之為「天人之際」。但後來變成了講「天人合一」,可能是一個問題。因「誠之」這「軟件」隻有分形的相似,可以逼近原形可是不即原形。這和基督教的「軟件」性質不同。

如把近似的分形軟件當原件用,會出問題,結果是中國道德哲學中功夫論的一大癥結所在。

同樣的原則,如把與原件本為一的軟件,隻當一分形軟件,也要成問題,這是現代基督教裡出現的一個嚴重的問題了。

謝盛友

謝謝你替我回答了 為人父 大哥的問題:)))))

sailingboat

鶴兄分析中肯。

把神當神, 把人當人,這也是在人神之分的重大問題上保持真誠的態度。 人神之間的唯一橋梁是十字架上的基督。隻有基督是亦神亦人之神。

不明則問

這個說法有問題

對於不信基督的人,人神之間的橋梁是什麽?

有基督徒曾經很驕傲的宣稱說世界上有十億人信基督。我給他翻一番算他有二十億。那麽對於那剩下的四五十億人來說,那個橋梁是什麽?不要告訴我他們都是無神論者。。。

吮露鶴

回複:謝賞閱,樂知言。

人不安為人,就把人當神。自己把自己變神,是神經病。把人當神拜,應是神經質。

近代史所見,這不是笑話,是現實。不好笑,慘痛啊,欲哭無淚呀!

為人父

鶴兄解釋的非常清晰明白。中國文化中對天道往往存而不論,或遠之,大概就是因為無法

解決上麵 NERIS 講的那個抽象與具象的問題。中國人講人倫,把人倫的至高境界定義為天道也是一種方法論層麵的問題,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準確。

吮露鶴

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天地四方這六合之外的,有天道,但還有其他形而上之本體,甚至數學等抽象之概念,也無法找到時空中之物質存在者,聖人皆該存而不論。存,古人之註,察也,應是合理的。這存,非涼在那兒不管,而之存察在心,時時注意,但不隨便高談闊論。尤其天道,不是拿來談論,然當默而察之,踐而證之。

孔子言:敬鬼神,而遠之。沒有說遠天道的。孔子反認為,道不遠人,是可以在實踐中體驗朗現的。至於鬼神,在古人的宇宙觀中,不能跟天或帝比。帝天是至上神人格天,鬼神是靈界次一等的存在,也一樣要敬之,未可不理不睬,但待之以敬後,便遠之,因有日常生活,要過做人的日子,從人倫,辦人事,不能整天神神鬼鬼的,疑神又疑鬼。

當然天道遠,人道邇,古人主張由人道體會天道。人道者,其要在五倫,核心為仁道,其至高境界,近天心而與天道協。但人道是人道,不同天道,人道可以接近天道,可是如隨便以為即已天道,於己為狂妄,對天乃僭妄,會成問題的。

苗青青

傳福音就是自己悟道也幫別人悟道, 同享其樂。既然神將道啟示給人,人豈能獨享這啟示。

神對於篤信他的亞伯拉罕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 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我揀選他, 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創世紀:18章17-19節。

謝兄好文好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