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兄說:"考察人類文明的進步,是需要一把合適的尺子的。。。。如果以人文精神為尺子,我們就會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使俗世的生活充滿人情味和溫暖的文化,是充滿人文精神的文化。"
這種表麵現象或許說明另一個問題:儒家文化沒有弘揚這樣一種精神:就是為真理而放棄或者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中庸之道是與這個精神相反的。
還是拿實際例子更說明問題。
有一次在電視上歐普拉采訪一對父子, 一個真實的事件。 父親在銀行工作, 妻子離他而去, 他對生活不滿,又覺的世界對他不公, 又要獨自養兒子, 便利用職務之便,貪汙銀行錢款, 以後報警說銀行失盜。
他的兒子目擊了父親的行為,後來也報警說是他父親監守自盜。父親被判刑入獄, 主持人采訪父親, 父親說,他偷竊的原因本是為了兒子, 被問是否恨兒子,最後也說現在能理解兒子為何這樣做。
采訪兒子時, 兒子說我知道父親是為我, 但我覺得我這樣做對他是負責任的。
問題是, 您能想像一個儒家教育出身的父子會這樣想嗎, 儒家思想裏的哪一條可以成為他們如此行為的依據, 我是想不出來。
聖經裏不僅裏有十誡, 包括不可偷盜。 也有爭端解決的製度的規定,在申命記第一章。還有一個最高的原則, 可以說是掌管個人生命的憲法:基督是人生命的主, 而不是肉身的父母。 因此尊行真理是第一位的, 高過聽從尊重父母之命或者君主之令, 雖然聖經也教導人們尊重父母和權威。
所以在正常有權威者的行為與基督的原則發生衝突時,真信仰的人是把聖經真理看為至上的。
推而廣之,在全社會範圍內,因為信奉這樣的原則,在不同的人, 利益群體和和機關之間才能有有效的製衡。才能確保大家的利益都盡量少受損害。
你文中說的“中國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嗎。 這是問題的核心, 如果是, 就是好的, 如果有時候不是, 就還是有問題的。
謝謝為兄寫的好題目,想來為兄是希望聽聽各種意見,我就發表一點兒愚見, 供你繼續發掘傳統儒家精神之用。我最近買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 希望有時間能讀讀科班學者的解釋。
評論:
玄野
從義不從父,從道不從君。您的例子好。另一個例子是兩千五百多年之前的直躬攘羊。
荀子: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 人之大行也。
sailingboat
謝謝您的例子,我想問的是荀子這個思想和儒家一致還是不同。 多謝指教 。
玄野
我覺得並非孔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比後代的聖賢正確。儒教是理性的。
sailingboat
那就實事求實比較好, 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在子為父隱
這句話上他就是錯的, 因為兒子這一隱, 很多別人的利益就要受到損害了, 是吧。
什麽是儒教呢, 他的教義和權威的解釋在哪裏, 這也是另一個困惑的問題。
呆霸王
子明確地曰:子為父隱。
sailingboat
就是說,孔子和荀子在這一點上持相反意見嗎。謝謝霸王。
那就意味著,在一件具體的事情上, 即使是聖賢的思想也是有對有錯的, 不能一概地說, 中國傳統文化是好的或者壞的。
忠父忠君還是忠於真理是有本質差別的, 能造就不同性格的人。 我們現代人應該考慮的問題是, 不管古人說什麽, 今天我們培養的後代應該具有什麽思想,什麽品格, 應該成為什麽樣的人。
玄野
回答 :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理解萬歲。但是,並非每一個道德準則都能翻譯成法律來執行,很多事情都必須具體分析。其實美國的執法機關很明白這些。
sailingboat
但在這件事上,傳統文化給人的行為指南是有缺陷的,
因此導致人的行為問題。我們關心的不是為什麽人的行為這麽混亂麽。首先是因為思想的混亂, 知識分都有責任發現問題根源, 思考怎麽辦。
呆霸王
儒教是理性的!對,而且非常理性,就缺了點非理性的執著,就極易走向經濟學。或許這才是要害。
來源 : sailingboat
回答 : 聖經 = 真理 ? 聖經都改了幾次了 ? 儒家也不光是孔子 ... 由 巽風 於 2010-10-04 09:40:31
謝謝您評論。聖經沒改過,沒人敢擅自修改, 因為啟示錄
22 章 18 至 19 節明寫著:
“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語言的人作見證若有人在預言上加添什麽,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 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麽,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 刪去他的份。 "
所以有聖經經文解釋上的爭論, 但沒有修改聖經文字的可能。
儒家若有別的聖賢學者, 其價值精神的形成就是經過一個過程的,其真確與否, 應該也是可以討論的。 我並不否認有些思想是符合真理的, 但想說, 這個思想不是沒有缺陷的,
在忠父忠君還是忠於真理上, 就有一個大的缺陷。
來源 : sailingboat 於 10-10-04 10:08:24 [ 檔案 ] [ 博客 ] [ 舊帖 ] [ 轉至博客 ] [ 給我悄悄話 ]
回答 : ?? 基督教還是那個有審判所迫害哥白尼伽裏略的 ? 由 巽風 於 2010-10-04 10:02:39
我的理解,那是人曲解聖經的結果。或者是利用聖經來謀私利的結果。
聖經就記載過,基督本人就是被聲稱是上帝的選民的一些人定罪釘上十字架的。
聖經通篇都說的是人有罪。應該悔改, 首先是對基督徒說的,也包括世人。
林後 9 章 7 /8 節關於奉獻
從義不從父,從道不從君。您的例子好。另一個例子是兩千五百多年之前 -玄野- ♂ (87 bytes) (33 reads) 10/4/10
| • 有同感 -字緣兒- ♂ (94 bytes) (8 reads) 10/5/10 |
不過,我以為,這是您和那些推崇傳統儒家文化的後人揚長避短,去粗取精以後的教義。 這個努力是很值得學習的,因為您們一定花了不少心血, 來使孝的理論更為完善。
但是,完善的過程就是一個丟棄惡,引進善的過程。 我覺得您這文章最後一段是對的, 卻不是從孔夫子的原意原話來的。原話“子為父隱”, 這個隱, 必是有錯才需要隱, 孔子這樣的主張並沒有考慮守法與否。 而您的結論是孝也要考慮真理, 不可愚孝。
我覺得我們即使弘揚儒家文化, 也不能忘了求真是比維護聖人名聲更重要的做人價值。 真實的曆史是, 孔子推崇子為父隱, 在這個觀點上,他錯了就是錯了。 這並不影響他其他言論對社會的正麵價值。今天的孝的理論被改良的更合理了, 但這個功勞要歸於那些真正對改良做了努力的人們, 也包括您, 而不是任何功勞都歸那個本來沒做這件事的人。 這是不公平的, 也不實事求是。
最後, 還孔子本來的樣子, 承認偉大的聖人也有說錯做錯的事,無損於聖人的真正形象。 並且能讓後人看見一個有血有肉的真人。讓後人學習該學習的, 避免該避免的錯誤,是更有益的態度。至少會減少文化遺產上的糊塗賬,減少價值觀念上的混亂。
這對於中國在思想上的反思和進步是有幫助的。
再謝鶴兄指教。
吮露鶴兄原文如下:
君是有心人,又有討論問題的氣度。僅奉舊作一篇供參考,可能多少間接回覆了您的原問題。
與友網話:孝敬與愛 吮露鶴
不上網,不知道,原來現今“孝敬”一詞,竟在某些網友心目中,是個壞字眼,一提罪過.指斥孝的檄文篇複篇,不痛撻,不暢快.如給他們觧釋一下,倫理中的原生觀念,孝當是怎麽個講法,不能和後來政治化階級專製的忠孝相提並論,有的仍不管,顧左右而言它,不是外國人沒有“孝”這詞,這詞現在沒用;就是說孝敬單向不如尊敬雙向,應以尊敬代替孝敬.若再予觧釋,父慈子孝,也是雙向,同都屬親子之愛的表現,人便表示,那就說愛好了,不必提孝.“孝”何以如此成了禁忌?竟要左閃右避,不能提?不消提呢?可見今人經反封建的洗腦,一見傳統的舊東西,就像見鬼,走避唯恐不及.
如果說“愛”時髦,說“孝”老土,這個俺不反對,因確為事實.千方百計,找別的字眼代替“孝”,如找到合適的,我也會讚成.隻是像要說孝敬非尊敬,用尊敬隨便代替孝敬,我看這不行,在前之“與友網話”,談過“孝敬與尊敬”,今續談“孝敬與愛”.
孝親必以敬,所以孔子說孝不隻能養,更要敬.但孔子不以敬代替孝,還要標出孝之一字,蓋孝不是一般的敬.孔孟又以孝為一體之仁的表現,所以孝也可以說是仁愛.然而他們也不以仁或愛代孝,因孝非一般之愛.孝為仁心之發,是敬是愛,然又不同於普通的敬愛,我們的文明,二千年前即已有這種識辨能力,其實是很了不起的慧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