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發型師是一個高高帥帥的美國人,第一次到這個沙龍來的時候,他以為我是日本人,用日語來問候,我告訴他我是中國人,他很不好意思,說他在日本住過一段時間,所以會一些日語日常會話。又說他還去過香港,韓國等亞洲國家,很喜歡旅遊。我本以為他跟很多美國年輕人一樣,享受生活,不太重視職業和教育。誰知他下麵說的話卻讓我一時無語,他說他有兩個碩士學位,物理和商業。畢業後卻不太喜歡天天坐辦公室的工作,遂辭職周遊世界,然後做了發型師!可以看的出來他是真的熱愛這個職業,本來我這種清湯掛麵長直發很容易打理,他卻認真的修剪了近一個小時!還給我推薦了一些適合我發質的護發產品。
國人崇尚教育,很小的時候,家父就不斷地灌輸什麽“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顏如玉。”
上中學的時候跟同學起哄去勤工儉學賣賀卡,書籍體會掙小錢的滋味,被父親痛斥了一頓,說“如果缺錢花,爸爸給。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似乎人生就是通過讀書,換得一個體麵的,賴以為生的職業。
在這一點上,老美和老中的態度會截然不同。很多老美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作為職業;而多數老中從適應市場的需要而定。
究竟應該從興趣出發呢,還是從就業需求出發呢?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給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充分發展的空間,把愛好當做職業,其實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有幾個人敢說愛好比職業更重要?既要選擇一項職業,又不要放棄自己的愛好,於是就有了把愛好當專業、當職業一說。人的一生既然不太會隻從事一項職業,那總有些職業不是愛好。或者,如果有一天,你的愛好改變了,你的職業也能輕而易舉地隨之改變嗎?
原本不同的兩件事情,為什麽一定要把它們扯到一起?職業是什麽?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它隻是一個謀生的手段,一份經濟收入而已。職業是一種規範,存在目標性,存在約束,存在壓力;愛好則是一種天性,沒有目標性,自由、不受約束,這和職業的本質特點相衝突。
對大多數人而言,所學的專業,隻是對未來從事某種職業的一種準備。大學教育能夠培養一個人的專業知識、職業素質,卻無法培養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我們強調的往往不是愛好本身,和它的重要性,而是它可能帶來的附加值,比如愛好是否能讓我們更熱愛自己的職業等等。許多家長在送孩子去參加奧班、鋼琴班、舞蹈班……但我不知道他們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培養孩子養成一種愛好,有多少人是為了特長生能夠在各類考試中加分而努力。在這些很具有目的性的思維方式中,愛好實際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