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聲中的懷念
- --記我趔趄學步的經曆並憶石主任 秋 楓(大華筆會會員)/ 溫哥華
過去,我們常用滾開的水燙床消滅它們---每每橫屍遍野,戰果頗豐。但時下我們睡的是鐵床,臭蟲根本不在上麵呆;它們藏在遍是竹草的木板牆裏,根本沒法燙。還好,經過幾天難熬的日子,長期忍饑挨餓的臭蟲,初享小康的溫飽後,食量已略有減少;加以我們也有點適應了,夜裏總能睡上幾個小時覺了。
善於發明的我想了個辦法:用四個舊罐頭盒灌滿水,把鐵管製的床腿放
到罐頭盒中央:這樣,那幾隻鐵盒就成了我們的“護城河”,隻要臭蟲不會遊泳,就爬不到床上來。那年代,找罐頭盒都不容易,誰能吃得起罐頭!不過我們總算找到些日本軍用罐頭的盒子按計劃實現了。於是,我們就安安穩穩地睡起好覺。本來我們以為這是長治久安之計,豈知到第四天情況就又不對了。我倆不約而同地發現,臭蟲又開始來襲了。我們檢查了罐頭盒,沒有任何問題,也沒有發現有淹死的臭蟲,哪裏來的呢?有一晚,我夜裏被臭蟲鬧得睡不踏實,朦朧之中突然覺得,有個東西啪地一聲掉到我鼻子和嘴之間;我突然警醒起來,一把掌拍下去再一搓(這是生活所迫形成的條件反射),一股臭蟲特有的臭味就出來了。啊,這東西陸攻不成竟然搞起了空降,變成了“傘兵”---從天棚上往下跳!後來我的室友也當場捉到一隻剛跳下來的。人贓俱獲無可置疑了。我沒有研究過昆蟲學,不知這種行為,是否已早被發現並有記載;不然,我們這個發現還倒真要記載到學術史上呢。後來我和許多人談到這個“發現”,他們也嘖嘖稱奇。想不到這隻有小小頭腦的醜陋小“蟲”, 竟然那麽聰明,以空降破了我們苦心經營的“水泊山寨”。假若什麽物種都能無窮地進化下去,假以時日,真不知這東西會變得多麽了不得。這次的人蟲鬥爭失敗以後,我們也沒了辦法,隻好聽任小小紅蟲任意欺淩了。好在有了那道罐頭盒的護城河,畢竟它們往來不方便了,再說不夠聰明未識空降的笨臭蟲,就無緣造訪了。進化論不是說了嗎,優勝劣敗,適者生存,誰叫你們腦袋笨來!學會空降的畢竟是少數,來者也不那麽餓了,就餐之際確實斯文了許多,多少可以忍受了。古訓不是說過嗎:衣食足而後知禮儀,人類如此,蟲何能外!它們雖未必斯文到如
我們的夥食很差,我又常常誤飯,等待我的往往就是,已經冰涼硬得象沙子粒似的、苦澀如藥的紅高粱米飯。這絕非今日所吃的改良品種又經加工細碾的高粱米所能比擬的。盛飯時偶爾有米粒掉到鐵皮打造的飯盆裏,它們可以把盆底打得叮當山響,宛若敲鑼。硬米粒合著涼白菜或土豆湯,吃到肚裏還覺得硌硌棱棱的。下意識地用手摸摸肚子,仿佛還能摸到高粱米的棱角。這就使得我的胃病更加惡化了,一直延續好幾年,幾近潰瘍。
此情可待成追憶
戴紅梅(大華筆會會員)/ 秦皇島
涓涓流水,嫋嫋清風。
一片綠蔭,幾株疏柳,一把古琴。
十指曼妙地落下,一彈一按一轉一折之間,琴弦輕顫,樂聲自指尖溢淌而出,圓和、清寒、古雅的音符就流瀉在空氣中,抑揚而頓挫,三疊複九折,如天籟,把人拉出紅塵……
這樣一個意象自兒時起就已深深地在我的腦海裏,那些個古典的音符以它們特有的幽嫻神韻和恬淡的靈性將我深深吸引,每當有這樣的樂聲舔舐耳膜,我的心就會穿過時光,回到上一世的某個黃昏或清晨:或者春天,有花兒盛開;或者秋天,有黃葉飄落;或者冬天,有白雪漫舞;或者夏天,有蛙鳴相伴。我就在這樣的意境中席地而坐,聽任音樂漫過全身每一個細胞。由此我便固執地相信,一定有一雙神奇的手,在我又一次降臨塵世之前,在抹去前世的記憶之前,悄悄地為我留下了些什麽,而在那一世的輪回中,我一定與那些古典的音符有過密切聯係,也許我是一個撫琴人,清風明月,高山流水,一曲清音,便是物我兩忘;也許是一個聽者,宮、商、角、徴、羽,我懂得每一個音符的喜樂與傷悲;又也許,我隻是古琴上一根細細的弦,隻等著一雙手的輕輕撥弄,就能夠歌盡桃花扇底的清風,舞低楊柳樓頭的明月。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我曾經如莊子迷惑於夢中的蝴蝶一樣,迷醉於古典音樂給心靈帶來的震撼,無論身處於何種情境,樂聲響起,心都會靜下來。那些在指尖弦上流淌的音符是有生命的,它們如空山鳥語,似深澗泉鳴,不由人不張開耳朵,把每一縷弦音都牢牢抓住,在心靈日漸麻木時,再輕輕將靈魂還原成綠色。
樂本無形,而在樂聲中我卻能夠看到山、看到水,看到花前的心緒、看到月下的綢繆。樂中有詩,它比一句五言更短,比一首七言更長;樂中有詞,能把心情譜成平仄的韻腳;樂中有畫,是鮮活而生動的寫意,卻把留白拋給了畫外人;樂中亦有情,言說不出、道不盡、寫不清、畫不明的那一樁樁心事。
年少時曾經沉醉於這樣的詩中:“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我在這樣的意境中將自己想象成簫聲裏那個被惦念的人,由那隻簫中吹出的所有音符,或幽幽咽咽、或婉婉轉轉、或纏纏綿綿,它們都是為我而鳴,都會觸痛我最柔軟的那根心弦。
夜,早已涼如清水,簫聲若漫天的星光灑滿眼角眉梢,寂寞將吹簫人的影子拉近又拉遠,簫管下衣袂飄然,散落在風中的簫音一縷一縷,時斷時續,花影愈發迷離,我亦愈發心碎。
“可惜那一刻,注定我永遠也無法在夜風中走向你。”我對著意向中那個吹簫人喃喃私語,“不然,怎會有這樣美的詩,這樣美的簫聲和記憶?”
罷!罷!罷!還是讓我們珍惜眼前,共醉一場春風吧。你看,又是春雲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且留一枕花香、半簾曉月,不妨,我們就在杏花疏影裏,一直吹笛到天明吧。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等待不是人生
亞亞 / 廣東(桂城)
天難老人生卻易老,等待易行而成功難行。
生活中的許多人總在冥冥之中等待,等待金錢,等待機遇,等待成功的大門向他們敞開。然而等待太久,華發已生,歲月已被蹉跎,等來的卻是一無所有。等待而不努力為之奮鬥,理想永遠都隻能是空中樓閣,虛無而又縹緲。因此,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待一世便虛度一生。
沛公軍霸上,項羽軍鴻門。若沛公隻等著如何均分天下,那沛公的下場隻能是被項羽所殺,漢朝也無所謂漢朝,曆史所記載的也許隻是項家的朝代。不願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鴻門宴上,沛公竭力自脫;霸上營中,沛公嚴懲叛徒;垓下戰役,沛公勇戰項羽,結果大漢國立,一統天下200多年,輝煌閃耀,永垂史卷。不要隻知等待,等待隻會加速滅亡。
等待一日,蹉跎一日;等待一世,蹉跎一世。我生待明日,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萬事成蹉跎。世上沒有等來成功的道理,人生易老,韶光易逝,我們怎能經曆漫長的等待呢?當青春年華盡失,在恍恍惚惚中感到一事無成時,是不是有一種負罪感呢?當時間滴答滴答流走,而自己卻毫無所獲時,是不是有一種無奈之感呢?人生短短,屈指可數,怎麽經得起我們這般折騰呢?等待隻會讓生命這張絢麗多彩的畫卷逐漸褪色,最後消融了而不留下一絲痕跡,多麽可悲啊!
有很多人都是在等待中慢慢老去,守株待兔的老人也許臨死前才明白才知道悔恨,蝶蘭紛飛夏末至,幾度花開憶冷秋,期待如夢莫非空,但隻願朝朝暮暮。我不是個喜歡等待的人,等待是無能的表現,與其坐享其成,倒不如自己爭取。我也等待過,等待神的降臨,神的眷戀,等待著一個個機會,茫然的徘徊,庸人般的向上天祈求可以一蹴而就,期待著不用付諸努力就可以換取成功。人生不能隻有茫然的等待,無論起源與終結是以怎樣的姿態去詮釋,都不是最重要的,可是努力過,就會有收獲,即使隻為自己的白紙上畫一個圓圈,那就不是揮霍。
等待是一種痛苦的經曆,因而整日等待,無所事事,心靈便空虛了,與其痛苦不堪,何不大幹一場,也許結果便是自己不曾預料的,不要讓等待占據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在心靈留下一絲縫隙,讓等待的思想擠進去,在我們心中紮根。
等待讓我們錯失太多太多,一次次地等待機遇,而又一次次的與機遇擦肩而過,回眸往事,我們已錯過多少機遇,所以說機遇的大門總是朝有準備的人開著,幸運之神不會降臨在一個懶惰的人身上,唯有主動地前進,才會與機遇邂逅。
詩二首
張炎 / 浙江(新昌)
(一)大佛寺聽雨
這些時日
陰霾罩住屋簷
寒風盈袖
獨立於朝陽亭
聽萬馬齊喑的聲響
聽佛的禪唱
令人窒息的莫非就是那
雨中一聲兩聲的暮鼓晨鍾
欄杆拍碎 珠圓玉潤的雨滴列隊而來
嚐試著抹一把高頭淌下的雨滴
越抹越洇濕了額頭和眼眶
當然還有母親的白發
以及妻子躲進陰霾的目光
我慌亂地揮手而下
一拍成鳴
再拍卻已無聲
(二)寄居杭城
寄居在杭城
文字和疲憊常常驚醒
焚燒的歲月驚擾
隱藏在幽暗處的貓兒
還有 沒有入睡的
冰冷的被子
泡麵就著餘溫
拉直虛構的經曆
續寫家書
看,那句子貧血
卻又虛胖著
作者簡介:張炎,1998年開始發表作品,寫作以詩歌、散文、小說為主。作品散見於《詩選刊》、《當代人》、《散文詩》、《青年作家》、《金山》、《椰城》、《牡丹》、《華文百花》等海內外刊物,入選多種詩歌選本,著有詩集《江南尋夢》,現居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