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筆會

這是立足於加拿大溫哥華的文學社團“大華筆會”的文學創作園地,將定期發表來自加拿大本土、歐、美和中國大陸的會員及其他作者的原創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總第四十四期

(2009-07-12 11:48:40) 下一個

八九日記數則

客人 (大華筆會會員)

X 月 X 日 星期 X 晴

今天看新聞,說是從國外回來四個人,跑到天安門廣場宣布絕食。看來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呀。這下學生們又來神兒了,快要熄的火又竄起來了。

這四個人中有兩個我完全不知他們是何方神聖。其他兩個,侯德建聽說是個音樂人,也隻是耳聞。劉曉波卻是個“熟人”。其實說“熟人”也不太對,我還真不認識他。不過他哥哥、弟弟我就都先後同過學。我姐夫則和他本人是同學。

他弟弟和我是同教研室的研究生(不同專業),我們一同上過政治經濟學和外語的共同課。我對他弟弟的印象可概括為三句話:自視甚高,好高騖遠,誌大才疏。上課發言,常滔滔不絕而不知所雲,比較熟的同學常常背地裏揶揄他。

他的一個哥哥和我是小學同學(他的另一個哥哥和我弟弟是同事),後來有過幾次接觸,都是在“文革”中。

那時我在學校後勤當工人,他這個哥哥是曆史係的工農兵學員。

有一次忘了是為什麽事,他哥哥到了我宿舍。也忘了是因為什麽談起來,他哥哥說他們係裏正在搞一個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課題。大概以為我什麽都不懂,我這個小學同學和我大談法國大革命。其實我雖沒搞過什麽研究,《九三年》是早就讀過的,馬、恩著作中有關法國革命的篇章我也都當作曆史讀過了,什麽雅各賓黨、山嶽派,丹東、羅伯斯庇爾等對我來講也是耳熟能詳的。不過還是要感謝他,從他們係裏借了據他說一般人不許借的《拿破侖傳》給我看。

另一次是開校運動會 --- 說到這兒想起來,每年這時正是開校運動會的日子,今年大家都去搞(政治)運動了,體育(運動)就靠邊兒站了。那次我 1500 米 拿了第一名,退場時正好經過曆史係看台前,他從隊伍裏跑下來摟著我的肩膀向他的同學大聲炫耀:這是我小學同學。我這人一向古板,當時覺得很不自在。他後來畢業分到省曆史博物館工作,好像還有過兩次接觸,可是都沒什麽印象了。

其實,我和他們曆史係當時還有另外的淵源。

那時全國正在“批林、批孔、批宋江”。曆史係要借我們工人的“光” --- “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嘛 --- 和我們合編一本《水滸評傳》。當時選了十個題,我們後勤分了四個。後勤派我和另外三名女將兩人一組組成寫作組,每組寫兩篇,由團總支書記張老師負責召集。曆史係是一位姓雷的老師帶幾個工農兵學員撰稿。後來通稿,卻隻有我這組的兩篇稿子通過了(當時還有個小插曲:通稿時,曆史係學生先讀的稿,那位雷老師聽了都沒表態;等我一讀完我們組的稿子,雷老師就說這個路子對了,評傳就是要夾敘夾議,然後就問這是誰寫的。我一時口快,張嘴就說是我,“我”字都說出來了,忽然想起這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嗎”,又連忙改口說這是我們後勤寫的)。那位雷老師大概也明白這樣“大幫轟”良莠不齊,事倍功半,可又不想丟了曆史係的麵子,就指定我和曆史係一位女生負責統稿,其他人事實上解散了。而那位女生則一股腦把稿子都推給了我。這事後來因形勢變化最後不了了之,不過工農兵學員的水平我是領教了。

至於劉曉波,我就連麵也沒見過。不過據我姐夫講,他當年在他們係裏也是個個性張揚、標新立異的人,現在終於可以一“絕(食)”成名了。可是,這麽些天下來,廣場的學生看上去已經是筋疲力竭了,他們在國外吃飽了喝得了,跑這兒這麽一煽呼,這“火”又給勾起來了,這運動不是又要拖下去,到底什麽時候是個頭呢?

想要有個家 張清娃

溫哥華初夏傍晚,一個十多歲的西人男孩兒在住宅區旁的運動場上和他的媽媽在玩著棒球,收工歸家的李玲勉強在疲倦的臉上做作了一個微笑,和這個小鄰居算是打了個招呼。此時的李玲說什麽也不會想到,她好好的一個家居然會毀在這個不大的男孩手裏。

“ 誒,你還整電腦呢,都幾點了還不做飯 ” 。李玲一進家門就對坐在電腦前的老公發飆。她在製衣廠緊張忙碌了一天,心情壞到了極點。自己在國內時咋說也是個白領,移居溫哥華一年多來,卻仍然隻能做些力工的活計,還得被那對邋遢的老板夫婦喝來喚去,全然沒有什麽自尊而言。

“ 你嚷什麽嚷,一回來就叫,我這不是沒留意麽,我又不是在玩,等我做完的,要不自己去弄 ” 。老公依然坐在他的電腦桌前。李玲憤恨地把手中的提包甩到沙發上, “ 讀,讀,讀,也不知你啥時能讀出個本地文憑,就算你能讀出個花來,你就能找到高薪的職位?瞧你左一個文憑右一個博士的,是能當錢花還是能當飯吃 ” 。

移居溫哥華後,李玲不覺間變得總是愛數落老公, “ 你好歹也是個電腦博士,咋地就找不到工作呢,你就不能多跑跑,多發些簡曆,偏要再整個什麽本地文憑,你就不能一邊工作一邊學了? ” 老公也一改昔日對她千依百順的姿態,沒好氣地說, “ 你懂個屁,沒有本地文憑人家會用麽,會給高薪麽,再說了,周末我不是也去餐館打工麽,家裏這不是要啥有啥麽,你就會整天地瞎叫,什麽事不都得一步步慢慢來麽。 ”

... ...

兩口子拌嘴已成為了他們移民後的 “ 娛樂 ” 生活。他們是技術移民來的,如今租住了一間城市屋,家裏的一切用具雖說是從舊貨店裏買的,但也算是齊全,隻是與從前憧憬的有些差距。當滿懷的激情、抱負在無助的他鄉被現實擊得粉碎的時候,鬱悶的情緒悄然籠罩了他們的心頭,彷徨的煩躁侵襲了每一根疲憊的神經,未來在渴望中渺茫了。

李玲越說越恨,與其說她恨老公,不如說是恨自己。她有些後悔了,為了移民放棄了國內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大老遠的跑溫哥華來受洋罪,原本一雙纖細的手而今在製衣廠勞作的粗糙不堪。可眼下的她又不好把這後悔的想法表露出來,當初是她鼓動老公移民的。那時看身邊的同事及朋友們一個個移民出國,甚是令人羨慕,所以她極力慫恿老公展開了移民計劃。

老公被李玲反反複複的嘮叨徹底激怒了, “ 移民是你提出來的,孩子留在國內讓老人先照管,也是你說的,現在雖說有些不盡人意,但這不是暫時的麽。 ” 李玲打斷老公的話哭訴道: “ 啥暫時,來了一年多,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自己的家,孩子也沒辦法接來... ... ” 淚流滿麵的李玲說不下去了,一提起孩子,她的心分外痛苦。先頭回來時看到鄰居那位西人婦女和孩子玩耍的情景,令她羨慕極了,觸景傷情的沮喪一瞬間彌漫了她疲累的軀體,使得她一進家門就向老公發飆。

李玲甩劑子奔回臥室哭起來。老公悶坐在那兒生氣:自己把兒子的照片貼在電腦顯示屏的左上角就是為了激勵自己的意誌,就連手機鈴聲都用潘美辰的老歌,還不是為了提醒自己肩負的責任。 “ 啪 ” 一聲脆響。啪 ” 又一聲脆響,幾片碎玻璃崩到廳門口。老公氣急了,心說摔一下出出氣就完了,怎麽還沒完了,他順手拿起茶杯狠狠地也摔向廳門口,隨後他就看到李玲把床頭櫃上的結婚照像框摔了出來,接著他這邊摔了果盆,那邊就甩出了台燈。頃刻間保溫杯、字典、工具書、枕頭、遙控器、鬧鍾等一樣樣摔在了門口處。當李玲把老公學習用的多功能計算器摔出來時,老公氣急了,他真想衝過去狠狠地揍李玲一頓,可他畢竟沒有打老婆的習慣,憤怒之下把電視櫃一腳踹翻了。隨著轟響李玲瞪著要吃人的眼神衝過來, “ 這日子沒法兒過了,我和你拚了。 ” 老公抓住李玲抓狂的雙手吼道: “ 不過就不過,誰讓你先摔的。 ”“ 你不摔我能摔麽。 ”“ 是你。 ”“ 是你。 ”

叮咚,門鈴響了起來。 “ 哼,鬧吧,鄰居來投訴了。 ” 老公使勁兒甩開李玲的手。李玲一邊緊忙擦幹眼淚一邊回道, “ 誰會管你的閑事,人家不會打911啊,我這就跟警察說你家暴,看不把你抓起來。 ” 李玲狠狠地說著打開了門。門口處是剛才運動場上玩棒球的母子。男孩兒低著頭舞弄著他的球棒,他的媽媽很抱歉的樣子說: “ 真是很對不起,我沒想到我的寶貝他一下子打出了一個很正點的球,不小心把您的窗玻璃打破了,請原諒,我們會賠償的,... ... ”

李玲夫婦扭頭望向開著門的衛生間,隻見窗玻璃有一個破洞,地上有一顆依在門檻上的球。在他們的腳底下是一片狼藉,老公的手機突然來電話響起音樂鈴聲,是潘美辰的歌, “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 ” 。

七月:遊船上的中國

惠遠飛 / 深圳

一艘小小的遊船 
載著中國革命的偉大使命
在一個叫南湖的水域
揚帆啟程

鐮刀和斧頭完美合奏
呼喚起東方千年睡獅的警醒
前赴後繼地譜寫出
中華民族獨立與解放的磅礴之曲

從此 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
南昌起義的槍聲打破了半封建社會漫長黑夜的寧靜
井岡山上炮聲隆隆
八角樓的燈光徹夜長明

漫漫的兩萬五千裏長征
把雪山草地踏在英勇的中國人民腳下
遵義會議的決定
改寫了曆史與中國人民的命運

陝北。延安。瓦窯堡
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八年
抗日救國偉大戰爭
平山西柏坡 偉人扭轉乾坤

天安門城樓上
一個偉人無比雄渾的聲音
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七月流火
南湖 中國人民幸福的發源地
遊船上的中國
將乘風破浪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

            

《怎一個愁字了得》

於瑞桓 / 濟南

  一個“愁”字幾乎可以概括出一千年前李清照寫的閨思閨怨詩的全部內容。李清照這“愁從肺腑出,出徹愁肺腑”的愁詞,曆代評論者大都蓋棺定論為是因清照與丈夫趙明誠伉儷暌違而起。然而,縱覽清照敘離愁別恨的詩詞,竟很難找到一絲身相遠、心相近的纏綿,倒是“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悲涼俯拾即是。隻說清照的“愁”皆因思念摯愛的丈夫而生實在是太含混太籠統,解不開清照的多少“閑愁暗恨,欲說還休”。

  後人因對李清照婚姻的關注多集中於他們夫婦對金石研究的通力合作上,而演繹出“夫唱婦隨”、“情投意合”的名人愛情佳話。然而,若我們對清照的詞稍做一點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在她寫離愁的詞中大量地運用了因新歡而冷舊情的典故。如:“武陵人”遇仙忘歸的故事,鄭交甫與仙女的故事,失寵的班婕妤“紈扇題詩”的故事······這些典故的運用不能說與清照對丈夫的情感沒有絲毫關係。

  據史學家考證,宋朝由於宋太祖為保皇權,采取了“杯酒釋兵權”的政策,以至宋朝的官僚士大夫們納妾狎妓成風。與清照婚後一直無嗣的丞相之子趙明誠有幾個小妾,在當時的曆史環境下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了解了這背景,我們才能真的讀懂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一剪梅);讀懂了“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想離情別恨難窮”(行香子);讀懂了“手種江梅更好”,“無人到,寂寥何遜在揚州”(滿庭芳)。

  當然,若說清照的“愁詞”僅是因丈夫納妾的憂憤而作,就不會有卓爾不群的風采,“不許愁人不起”的骨氣。她愁詞流露出的更深刻的內涵是對女性命運不公的抗爭。她即使有“學詩漫有驚人句”的詩才,有“直欲壓倒須眉”的氣概,在對女性像罐頭一樣密封的封建社會,這位曠世奇女也不得不像其他“專以柔為順”的女性一樣被囚禁在閨籬中,把愛情作為唯一的精神寄托。但女性的從一而終卻換不來男人的忠貞愛情,即使清照有蓋世才華,在“才藻非女子之事”的時代,也難逃紅顏易老﹑歡情難久的宿命。

這個在離中國女性群體獨立意識覺醒還有近千年就早早醒來的才女,隻有“倚樓無語理瑤琴”﹑“獨抱濃愁無好夢”,在淒風苦雨中吟唱“怎一個愁字了得”。

會員巡禮


於瑞桓 : 女 , 1964 年 12 月 11 日 出生。 1985年7月畢業於濟南大學曆史係,留校。1987年7月調中文係任教師,1999年獲文藝學碩士學位。現為濟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講授課程:寫作學,傳播學

主要成果: 《天涯有芳草 中外名有家書鑒賞》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晚請時期的實學思潮與史學的繁榮》,〈孔子研究〉2002年3期,2002年10月〈新華文摘〉全文轉載。2003年獲山東省社科聯三等獎。

〈乾嘉樸學的緣起及其啟蒙意義〉,〈齊魯學刊〉2002年4期

〈高考作文規律性失誤分析〉,2002年5月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華野史〉,古籍點校,2001年泰山出版社出版。 獲山東省史學會一等獎。

〈中華名人軼事〉(清代卷)主編,2001年泰山出版社出版

〈電視新聞平民化現象的解讀〉 載〈東嶽論叢〉〈新華文摘〉

在報章雜誌發表文學作品若幹篇

最近在〈大華商報〉2009年4月4日 B11 “ 文史 ” 版 發表 〈給美女頭上澆盆水〉

2009年4月20日 B8 “ 大華文苑 ” 版 發表 〈被逼的癡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