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的博客

寫點兒小東西,既存下生活點滴,又抒發人生感悟,還為讀者提供娛樂和啟示。
個人資料
正文

怎樣當中文學校的校長(續一)

(2010-11-30 08:28:38) 下一個

三、關於教材

在中文學校這個圈裏,對教材的爭議始終沒有斷過。個人認為,沒有一個教材是十全十美的,包治百病的。每一種教材都有它的特點和不足,因為它出爐的時期,對象和編輯人的思路都不同。

學中文貴在堅持,隻要堅持幾年,都會有成效。一個普遍現象是,多數的學校和教師,都最推崇自己侵注多年心血去教授的教材,讓他們去更換有很大難度。我也是隻對我們學校使用的教材最了解,在此與大家分享。

我們初建的第一個學期使用的是“暨大”的教材。同時我們的校長對“馬立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經過一個學期的深入研究,無數次教師會議和家長會議的討論,決定全校換成“馬立平”。

個人認為,“馬立平”最適合於在美國出生,又在家堅持說中文的孩子。“馬立平”對聽、說沒有太大幫助,不會基本的聽和說,也很難學下去。但對讀和寫,確有它的獨到之處。它的直接認字,重複率,詞匯的數量,1%生字率的大量閱讀材料,是其它教材無法相比的。

我之所以認為“馬立平”是中文學校一個很好的選擇,還不光是因為它上述的強項。而是它的課程設計的細膩周到,作業的全麵充實,對教師要求的簡單明確。

對教師來說,不需要增加額外的準備,隻要在上課的兩小時內,通過講課,讓孩子們對詞匯和課文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再堅決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就能取得堅實的效果。

對學校來說,也不需要為提高教學質量太過費心,隻要督促教師嚴格地執行教材的要求,就很容易保證教學效果。教師的培訓可以比較專注,也比較簡單。隻要教師認真負責,吃透教材的路數,對教師個人教學水平和經驗的要求也不必太高。對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也不會因為教師有太多的發揮空間而走樣。

我們的第一任校長,在決定使用“馬立平”時,設計了一個家長教師聯係表。每星期由教師發給學生。聯係表大體分三部分。

第一欄主要是教師對學生和家長的要求,如下次來時要檢查什麽,聽寫、默寫或朗讀的內容。

第二欄是一個表格,橫欄是每星期的七天,縱欄是作業的內容。教師按教材要求,並根據學生的記憶特點和承受能力,在每天要做的作業內容和時間對應的小格裏加一個空白圓圈。家長和學生對每一天應完成的作業就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孩子們要把每一天完成了的項目小圈塗黑。這個塗黑小圈,具有奇效,屢試不爽。特別是對十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完成作業不是為了老師,也不是為了家長,就為了塗這個小圈。

第三欄是家長的回饋意見或問題。

有了這個表,家長、教師的溝通順暢。這比單純要求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技巧要容易得多,效果也大得多。解決好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並且能夠形成一個固定模式和渠道,才是事半功倍,中文學校應該好好抓的大事。

和其它教材一樣,“馬立平”也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個人認為,主要問題是,現代語言的內容不足和不能與SATAP考試接軌。

現代語言的內容不足,指的是“馬立平”更側重傳統文化,課文的內容主要是以傳統文學為基礎的。現代日常用語,特別是近十年社會發展所出現的語言變化,略顯不夠用。因此,我們對有能力的,教授高年級的教師,希望他們能在“馬立平”七年級(十九冊)以後,適當增加一些這方麵的內容。我沒看過“馬力平”二十五冊(九年級)以上的新教材,不知是否有所彌補。

也許馬教授認為,真正掌握中文,達到自由閱讀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SATAP是給外國孩子開的,我們的孩子應該具有更高的水平。我對此沒有異議。

但我認為,中文學校隻是學中文的一個階段,不可能包管一輩子。SATAP是中文與美國教育係統的接軌。客觀上,多數高中畢業前的孩子,都希望通過SATAP的考試來總結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這也是目前唯一官方認可的考試。我從來都是鼓勵學生們去考。即便不是為了申請大學,辛辛苦苦奮鬥了這麽多年,至少也要總結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我的看法,對大多數中文學校和學中文的孩子們來說,最好的模式:在八年級結束(初中畢業)前,堅持學好一套教材(當然我還是首推“馬立平”)。九年級參加SATAP的強化學習。九或十年級參加考試。基本可以就此告一段落。當然,我還是鼓勵,到了高中還有精力和能力的學生們,堅持學下去,哪怕隻是跟班聽課。但這樣的孩子確實還是太少了。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