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的博客

寫點兒小東西,既存下生活點滴,又抒發人生感悟,還為讀者提供娛樂和啟示。
個人資料
正文

開個新題兒:養勤還是養懶?

(2010-11-24 10:31:55) 下一個
是推還是放,窮養還是富養,在子女教育中已經是老生常談。每次的討論,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派,針鋒相對,各有自己一方的角度、看法和例證,也都很難說服對方,更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見。

我猜想,如果按統計學推算,我應該介於推派和放派之間,也屬於富養的一列。但我從不參加這兩個討論,感覺自己也很難給出明確的界定和充足的理由。但每當出現這兩個話題時,都會讓我想起另一個命題:勤養還是懶養?或確切地說,是養勤還是養懶。

勤養,就是養出一個勤快的孩子。懶養,自然就是養出一個懶惰的孩子。

其實,什麽算勤快,什麽算懶惰,也沒有明確的界定。但是,家長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和做法,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對勤快的理解是:1、對做事情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衝動,就是所謂的閑不住;2、總能找到可做的事兒;3、對所做的事情抱有責任感;4、能夠享受做事的過程;5、對事情的完成具有成就感。勤快是一種習慣,可能不是主動開始的,但是經過長期的過程養成的。

以前寫過關於能力培養的文章,因為我把能力看得很重,認為它是成功的根本保證。勤快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勤快的過程培養了能力,能力又是通過勤快來創造成功。

先舉一個例子。曾經有一個白人大學生,兩個暑假都在我們實驗室打工。真的沒想到,白人裏還有這麽勤快的孩子。他跟你一起幹活兒,可以讀懂你的心思,看出你的需要。不論你下麵要做什麽,他馬上給你準備好。你心裏想要什麽東西,他馬上就拿來遞給你,按我們北京人的說法,特有眼力價兒。所有的人,從老板到技術員,都特別喜歡他,都說他將來一定有出息。從那時我才知道,白人家也能培養出這麽優秀的孩子。他後來在我們這裏讀的醫學院,又留下做住院醫,現在大概已經開始當醫生了。

和其它人類的特性一樣,勤快還是懶惰,也有先天的因素。但後天的影響更重要,特別是父母的影響。和其它的影響不同,父母的勤快,可以傳給孩子,但也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反麵。

勤快的後天培養,也是從娃娃做起。我有一個朋友,孩子生下時,父母就來幫忙。四個人還搞得十六腳朝天。原因就是,這孩子從一生下就隻能抱著,不能放下,一放下就大哭。四個人誰也看不得孩子哭,立馬又抱起來,結果就永遠放不下了。他們就不明白,孩子哭是天性,是鍛煉,尤其對肺活量大有好處。這一點,往往美國人做得更好,更能放手讓小孩子自己去做事。

兒子小時候,因為是我自己一個人帶,條件不容許,很多事隻能他自己去做。生女兒時,太太已當醫生,家庭條件已很好。但我們還是盡量讓她自己做事情。她三歲就完全自己洗澡,穿著打扮都自己搞定。現在是一個特勤快的小姑娘。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她的天性,但我們的放手,才讓她的潛力更充分的發揮。

我老說,孩子的潛力往往是父母難以想象的。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窮困的條件把孩子的潛力逼出來了。我們不需要逼孩子,但要創造一定的條件,至少不要扼殺孩子們的潛力。

我和太太都應該屬於勤快的人。正是看到很多勤快的家長,過多地包辦孩子的事,讓聰明的孩子養成了懶惰的習慣,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耽誤了他們取得成就的機會。我們就是汲取他人的教訓,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盡量鼓勵他們自己做。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在很多情況下,真的沒有耐心,看著他們笨手笨腳,磨磨蹭蹭的,心裏就起火。經常也是忍不住就衝了過去。但我想,最起碼您要有一個明確的理念:讓孩子自己做!

其實,家長和孩子們是一樣的,盡最大努力就好。從一件有條件去做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必有成效。我們的兩個孩子,從上K就開始,每天睡覺前把自己的書包準備好。我們也從來不檢查,丟了、落了東西,功課沒做完,都自己解決。沒想到,從兒子就開始,演變成了學校的功課從來不用我們操心。現在孩子們大了,該做的事情多數都自己就主動做了,我們隻是了解情況,多一些提醒、指導和適當的幫助。這大概也是因為他們勤快吧。

當然,會有人對勤快不以為然,甚至反對。因為任何事都有不利的一麵。勤快可能就是勞碌命,一輩子吃苦受累,別人不幹的,你都肯幹,別人享樂,你在受苦。但勤快的人,一定是以苦為樂。勤快的人也絕不是隻在幹活兒時勤快。我所認識的勤快人中,很多也是娛樂和享受的高手。

有一點可以肯定,所謂的成功人士,都是勤快人。

以上隻是個人淺見,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討論,企盼高人的點評和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大臭臭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好經驗啊,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