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的博客

寫點兒小東西,既存下生活點滴,又抒發人生感悟,還為讀者提供娛樂和啟示。
個人資料
正文

也談選擇職業(不光是寫給孩子)

(2010-03-31 10:14:51) 下一個

我家兒子目前確定的發展方向是學醫。看到同學們圍繞將來的收入高低,花費的時間和金錢是否值得,幾年之後是否容易找到工作而討論學醫的利弊,感覺過於狹隘,忍不住想晾晾自己的看法。

先說我們對當醫生的考量。除了收入和求職以外,還有如下的理由:

1、我太太家是醫生世家,她的父母和爺爺,都在國內是有名望的西醫。現在,不但我太太在做醫生,連我自己也跑到醫院所屬的研究所混飯吃。家庭的傳統和熏陶,引導了他對興趣的取向,目前,當醫生還是他的唯一目標。

2、鑒於家庭教育環境和孩子的性格特點(Too Nice),我們認為,兒子做醫生比當律師、從政和經商要更合適。也許我對這些職業有偏見,但至少醫生可以不必做很多違心的,且以損害他人利益為代價的事,來達到自己或工作的目的。記得曾有網友貼過一件事,並引起討論。一個很成功的年輕小中律師,名校畢業,已經做到法官了。可是思想產生突變,突然辭掉了法官職位,說要去非洲扶貧,同時要好好想一想今後的路。家長感到萬分苦惱,親朋好友無法理解。我當時跟貼表示理解,認為他這樣做一定有他的理由,就是指的這層意思。個人認為,律師、從政和經商,會麵臨很多違心、無奈,甚至過不去的良心責備。如果孩子不是特硬的性格,又接受了太多的傳統道德理念,要進這些行當,還要慎重。

3、排除個別現象,醫生就是治病救人,是一個幫助人的職業,奉獻的職業,也可以說是一個相對高尚的職業。通過耳濡目染,孩子的外公、外婆和母親,不論是醫術還是醫德,都給了他很好的榜樣。他對醫生職業的追求,其實也是對人生意義的追求。這也符和我們平時教育孩子的理念。人活著不光是為自己,對社會,對他人的貢獻和幫助,才能體現你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哪怕隻是一件事,隻為了幫一個人。

4、兒子學習很好,成績全A。但相比之下,生物和化學更強,最大的特點是細心,對學醫再適合不過。

其實理由還不止這些,就不在這裏贅述。給出這些理由,並不是要說明醫生是最好的職業。而是想說明,在相對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下,聰明的孩子,細心的家長,絕不會隻把生存的需要作為擇業的唯一考量。

孩子們對某一職業的喜愛和向往,是通過接觸和實踐逐漸產生的,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家長如果有意引導他們向某一方麵發展,就應從小多創造這方麵的環境和條件,或多方麵的環境和條件。長大之後,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而絕不是到了報考大學時才來橫加幹涉。

我認識兩個很優秀的大學女孩。一個從小在國內就學鋼琴,來美國時剛上初中,已過鋼琴九級。不但父母全力以赴地投入,孩子自己也把鋼琴當做最愛。高中就選了音樂AP,得了5分,據說很不容易。高中畢業時,不但鋼琴碩果累累,大獎無數,在學習上也是全校排名第一。在選學校時,父母感到吃音樂這碗飯沒有出路,學費上也得不到資助,給家庭造成太大壓力。千方百計做工作,最終說服了女兒,放棄報考音樂專業。雖然是女兒自己做的最後決定,但女兒說:“放棄學音樂,就象自殺了一回一樣。”我對父母很理解,但更替孩子惋惜。雖然惋惜,可她還是進了藤校,相信她在別的行當也能幹好。

另一個女孩,天生就有藝術細胞。很小就顯示出繪畫才能。九年級時,就被我聘來當中文學校的繪畫教師,比以前所有專業出身的老師都幹得好。因為她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知道他們喜歡什麽。以前的繪畫課堂是最亂的,總能看到有孩子鑽在桌子底下。從她擔任教師後,每到她的班裏,孩子們都在專心安靜地畫畫。後來她家搬到了加州。報考大學時,她堅持要報藝術學院。她爸爸是學工的,認為學藝術沒有出路,學費又那麽貴,持反對態度。她媽媽很開明,也疼愛女兒,持支持態度。最終女兒如願以償,進了一所有名的藝術學校。據說那個學校很難進,隻招收不到20%的應屆高中生。其他都是有藝術背景的成人。很多藝術屆的名人都出自那個學校。現在她在那裏如魚得水。到目前,成績全A,還時不時有作品得獎。我真的很為她高興。

其實,家長對於孩子選擇專業,不需過多操心。更應多考慮的,是在培養孩子的實際能力上多下工夫。關於培養能力,有時間再另侃。隻說我認識的兩個朋友。一個是北京名校畢業,學物理的。據說出國前是中科院四大才女之一。來美國後改學計算機,被我們老板雇來做計算機生物模型,是當時給錢最多的博士後。但幹了一陣子,覺得沒意思,帶著兩個孩子去上了醫學院。現在在做專科醫生。另一個也是女孩兒,來美國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林學院。為了陪老公讀博士,在我們係搞生物,混了兩年,覺得沒勁兒,就去讀了MBA。畢業後在芝家哥一家大銀行工作兩年,轉到花街到現在。金融危機,花街下來那麽多人,她還一直穩坐著。可見,有能力才是硬道理。

前幾天大家在討論Dream JobDream Job隻是夢想。夢醒之後,還要回到現實中來。人們是否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某一職業上的成功與失敗,往往不是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除了個人的主觀努力之外,最終是社會和環境塑造了人物。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每一代人的成長,都脫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我們那個時代,沒有選擇職業的權力,真的是“黨讓幹啥就幹啥,就得幹好啥”。向我這樣更倒黴的主兒,連參加高考的權利都被單位領導剝奪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幹一行就愛一行”。但當今中國各個行業的中流砥柱們,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

現代的孩子們,比我們的條件好多了。有了比我們太多的自由、資源和發展空間,基本可以自由翱翔了。但細想想,他們所麵臨的製約、坎坷,或者說得科學一點,是挑戰,一點也不比我們當年容易。有多少孩子被自己理想的學校拒之門外?有多少人在求職的道路上碰得頭破血流!特別是現在,又有多少人,幹得好好的,工作一下子就沒了?我要說的是,現實當中的選擇職業,如果沒有充分的能力和本領,也絕不是喜歡幹啥就能幹上啥。我到現在仍然推崇“幹一行就愛一行”這個理念。因為隻有愛一行,才能幹好一行。能夠幹好一行,才能證明自己,才能去爭取新的機會。不記投機取巧的偶然成功,這在現代美國社會也同樣適用。

十分不幸的是,在現實當中,陰差陽錯的事情太多了。特別是在來美國闖蕩的人群中,身在異國他鄉,語言和文化等客觀環境製約主觀願望的情況太多了。我敢打賭,如果做一個調查:您的理想職業是什麽?一半以上的人,都不會說是他現在所從事的職業。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會說,我要做一名外科醫生,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但這隻是我的一個夢。

如果您已經闖蕩過了,您也已經一把年紀了。不管您現在做的是什麽,如果您能為自己工作上的一個小小成就而感到高興和自豪;不管您現在的職位有多低,甚至低得都羞於向別人提起,隻要您不是經常地被別人幫助,而是經常在幫助別人;不管您的工作有多枯燥,每天早晨起來,您都有一種開啟新的一天工作的衝動;不管您的單位有多小,您的工作嚴謹、無私奉獻、助人為樂,使您得到周圍人群的尊重和愛戴;不管您工作有多忙,您都能照顧好您的家,從容地安排與家人和孩子的遊玩;不管您的責任有多重,您都有心情、時間和精力去實踐自己喜歡的,工作以外的興趣和愛好;不管您有沒有很多親朋好友,您的親朋好友都因為有您在周圍,而感到輕鬆愉快。突然有一天,您終於明白了,您正在享受您現在的職業和生活,這不正是您的Dream Job嗎。它也許比您的Dream Job更讓您美滿幸福。我真的要向您賀喜了!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薑還是老的辣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您的評論。很高興看到您的共鳴,證明了我不是在無的放矢。
三腳梅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讓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雖然本人幹的是讓您有‘偏見‘的行業之一,您說的關於擇業的話卻句句讓我讚同。謝了。正因為沒有‘特硬的性格,又接受了太多的傳統道德理念',每天day in, day out 做起來常有辛酸的感覺,而不是enjoy. 更缺乏‘開啟新的一天工作的衝動’。 希望你的話能讓更多‘圍城’外的dreamers對自己能有更清醒的認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