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作家Laura Hillenbrand 在2010年出版的紀實小說“Unbroken(鋼鐵意誌)”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它以二戰為背景,真實地紀錄了盟國戰俘在日本戰俘營的苦難悲慘的日子,讀來令人黯然涕下,感傷不已。
“鋼鐵意誌”的故事梗概如下:1943年5月的一個下午,一架美國轟炸機墜入太平洋,隨後失蹤,僅留下機骸殘片,機油 和血水。然後,海麵上浮出了年青的中尉,轟炸機的投彈手,奮力遊上了救生筏,由此開始了二戰中非凡的冒險旅行。中尉的名字是路易斯.紮帕瑞尼。少年時期的路易斯,是個狡詐,無可救藥的壞小子,撬竊,吵架,扒火車。 青少年時,他將自我挑戰轉向長跑,發掘出了自己的天分,他的天分加努力使他參加了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其成績逼進4分鍾1英裏。二戰爆發了,我們的運動員加入了空軍,開始了他的墜毀的飛行,小救生筏,漂流到未知處的旅程。橫在紮帕瑞尼麵前的是幾千英裏的大洋,追逐的鯊魚,行將沉沒的救生筏,幹渴和饑餓,敵機掃射以及更嚴峻的考驗。被驅使到忍耐的極限,紮帕瑞尼用足智多謀來對應絕望,用希望,決心和幽默來應對痛苦,用反抗對應野蠻。他的命運,不管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懸係在他意誌的邊緣線上。
小說的開始較平實,沒有到讓人放不下的程度。到了他們的轟炸機墜入太平洋後,精彩的部分開始了。轟炸機機組人員有三人存活,上到了救生筏,路易斯,飛行員菲爾和尾炮手馬克。 救生筏上有救生包,內有幾大塊巧克力和少量應用水,這便是他們所有的食品了。路易斯將巧克力和水分配給三人,每人每天早晚吃一小塊巧克力,每天喝幾口水,這樣可以支撐幾天,他們盼望搜索飛機會發現他們並得以救援。
第二天早上醒來,路易斯找不到巧克力了,馬克忍不住饑餓,將所有保命的巧克力都吃了,人性中自私醜陋的一麵暴露無遺。馬克比較脆弱,對困境悲觀絕望,大部分時間一言不發。後來到了他們漂流的33 天,饑餓,幹渴,疾病,最主要的是失去信心,馬克離世,去世前一天,他看到菲爾飲水,曾要求喝一口,菲爾知道這一口水救不了馬克,想到他們麵對的困難和未知前景,他溫和地告訴馬克,他沒有多少水可以分享,還是路易斯不忍拒絕馬克,將自己的水給馬克喝了一口。馬克在去世前幾天,從鯊魚攻擊中救了路易斯,而且積極參與修補了千瘡百孔的救生筏,如果不是他,路易斯和菲爾很可能死於他們漂流的第33天。在馬克生命中最後幾天,救贖了自己的靈魂。這些記錄描寫寫出了真實的人性,有光輝的部分,也有現實,自利和 肮髒。讀來十分貼切真實。
在46天的漂流中,他們抓捕偶然停棲在他們身上的信天翁,吃生鳥肉,用鳥肉釣魚,吃生魚肉,甚至釣了小鯊魚,吃鯊魚肝,鯊魚肝是他們受訓時得知鯊魚身上唯一可食部分。他們用有限的器皿用具接雨水喝。眼睜睜看著美軍的搜索機因為沒看到他們的救生艇,飛回基地,帶走他們一線求生的希望。太平洋洋流向西,他們離夏威夷基地越來越遠,離日本占領地越近,日軍的戰機發現了他們,戰機飛得低,完全看得出他們是喪失戰鬥能力命在旦夕的盟軍敗兵,但是槍彈如雨而下,企圖殺死他們,幸而沒人被 射中。在艱苦的漂流中,讀者的心跟著救生筏隨波上下,盼望能夠快快結束這段行程。終於在第46天,在漂流了兩千英裏以後,他們看到了一個小島。
小島是馬紹爾群島中的一個環礁,當時是日本托管地(1944年,美國攻佔馬紹爾群島,戰後聯合國委由美國進行託管)這裏的日軍對待他們還算人道,但是兩天後即被送往不遠的瓜加林環礁,日軍軍官說,離開這裏以後,我們就無法保證你們的生命了。
艱苦的漂流生活結束了,他們在日軍數個俘虜營中的磨難卻開始了,饑餓,疾病,寒冷,苦力勞動還不是全部,還有看管的虐待,毒打,以及挖空心思想出來折磨人的花樣,甚至不準戰俘之間交談,聽不懂日語命令就是棒打,直到他們弄懂服從日語命令為止。由國際紅十字會送來的食品被克扣,私吞,轉賣獲利。不做苦力時的夥食配給量隻有一半,常見的隻有米飯和紫菜湯,常年不見葷腥。有一名下士,戰俘們給他的外號是“惡鳥”,真是壞到了家,見到路易斯從不放過,無由的棒打是家常便飯,將路易斯的自尊剝奪殆盡。路易斯和費爾甚至被當作細菌武器的試驗品。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想,為什麽人要這麽惡毒狠心,優待俘虜是各國的慣例,對於放下武器的俘虜,保證他們起碼的生活條件是文明社會的體征,但是在二戰中,作者列出,日本有戰俘132,000人,他們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荷蘭,和澳大利亞。其中36,000人死去,超過1/4;美國人尤甚,34,648人中死了12,935人,死者超過37%。作為比較,僅1%美國戰俘死於納粹和意大利之手。在修築緬泰鐵路中,16,000名戰俘和100,000名亞洲民工死於惡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在Borneo’s Sandakan 戰俘營,2,500名戰俘中僅6名逃生者看到了1945年9月日本投降。在投降以前,遵循格殺勿留的命令,日軍殺害了5,000名在Ballale,Wake,Tarawa 和 Palawan韓國戰俘,僅11人得以幸免。
二戰結束已經68年了,日本對於二戰責任仍持回避否認的態度,近些年來右翼力量塵囂甚上,在有爭議的領土,慰安婦,南京大屠殺,參拜靖國神社,教科書這些問題上,屢次向世界和平民主社會挑釁,這不禁讓人深思,這些作為的曆史原因和民族根源。在過去68年中,日本戰後經濟迅速振興恢複,在60和70年代,創造了經濟奇跡,財富高度積累,人民生活富足,但是他們的精神文化建設呢? 他們反思了那場將人類包括日本本土人民拖入災難痛苦的非正義之戰了嗎?他們教育了下一代改變立場融入世界民主和平的潮流了嗎?對於日本的政壇,右翼勢力的抬頭,世界人民不能不警惕擔心。
從人性的善良理性來說,美國人對當過戰俘的美軍的仁慈寬厚堪以稱道。在二戰結束以前,美軍對東京實行大轟炸時,戰俘在地上寫大字,要求食品,第二天,一批戰機飛來,空投下大量的食品,還有新聞雜誌,讓戰俘們知道,戰爭快要結束了。由於戰俘營中有700人,空投下的食品不夠分,戰機繼續空投,直到無處存放,戰俘們在屋頂上寫大字,告知不必再投放了。二戰結束後,戰俘們被接到美軍營地,受到很好的醫治照顧,直到他們能夠健康返家。在登上回美的飛機之前,路易斯在身上裝了很多食品,“簡直像個孕婦”,別人勸都勸不住,可見他對經曆過的饑餓恐懼敏感到何種程度。戰俘回到家鄉,受到英雄般的歡迎,當地報紙作報道,他們的母校高中舉行歡迎活動。路易斯在失蹤18個月後,美軍戰爭部門當戰死人員處理,如此通知了他的家人。路易斯在戰俘營中時,日本有一檔電台節目,極少的戰俘可以自己通過電台廣播告知家人他們依然存活的消息。由於路易斯參加過前奧林匹克長跑,日軍選他廣播的真實意圖是宣傳,這個消息最先被他的大學同學聽到,幾經輾轉送到了他的家裏。由於這段曲折離奇的故事,和路易斯在體育領域的知名度,在戰爭結束後的那兩年,路易斯被全國各地請去演講,可以說炙手可熱。在戰俘回家以後,我沒有看到一點美國國家和軍方對戰俘的審訊,拷問,騷擾的記載,也沒有讓他們“自我檢查返過自省”的痕跡,這份體諒信任理解讓人感動,人性的光輝在此熠熠閃光!
遺憾不足之處是,路易斯回來後,得了嚴重的戰後創傷焦慮症,常常做噩夢,夢中必有“惡鳥”,讓他痛苦不已,開始為了能睡得好些,他喝酒,後來越喝越多,終於沉溺在酒精中不能自拔。他的工作也成問題,沒有大學文憑,沒有一技之長,就沒有競爭力,進入了戰後待業大軍行列之中。他有一些軍隊發的補償津貼金,但是因為輕信他人,投資不當,血本無歸。路易斯在日軍戰俘營中度過兩年多,吃盡千辛萬苦回家後,他的頹廢,沉淪和酗酒竟然持續了四年!這一段讓人非常遺憾,路易斯回家以後的生活條件比起戰俘營有天壤之別,而且生活在家人的關愛之中,即使有戰後創傷焦慮症,軍隊也提供了心理醫治,而且這時路易斯已經找到了愛情,有了一位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他應該有努力工作的動力,可歎的是戰俘營的苦難沒有摧毀他的鋼鐵意誌,戰後創傷焦慮症卻擊倒了他,最嚴重的一次,他在惡夢中與“惡鳥”搏鬥,渾身大汗,用兩手緊緊掐住了妻子的脖子...
後來,是宗教拯救了路易斯,在他妻子的堅持下,路易斯去聽了Billy Graham講道(Billy Graham,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基督教福音布道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心結打開了,心平靜下來後,“惡鳥”不再出現在他夢中了,他不再酗酒,開辦了問題少年營地,用親身經曆幫助問題少年開始新生活,他覺得他的生活越來越有意思。而“惡鳥”在日本鄉村山地隱姓埋名多年,逃過了日本戰後對戰犯和罪大極惡者的搜捕。二戰以後,冷戰開始,美國開始看到了與日本結為盟友在亞洲對抗共產主義的前景,於是,戰後搜捕行動在1952年中止,“惡鳥”到東京生活。“惡鳥”到了77歲,開始對自己的惡行有所反省,接受了英國記者的采訪。路易斯最後寫信原諒了“惡鳥”,並希望他能皈依基督教。這是典型的西方思維和理想結局。
1998年1月22日,路易斯80歲,在日本長野奧林匹克冬運會上,他傳遞了火炬。 長野 是二戰盟軍戰俘營所在地,路易斯在二戰勝利以前的半年,就被關押在那裏。從戰俘到奧林匹克火炬傳遞手,路易斯用自己人生的路程,詮釋了“鋼鐵意誌”。
“鋼鐵意誌”的作者Laura Hillenbrand是一位優秀出色的女性,讀這本書時隻是覺得女性能夠將戰爭題材的故事寫得如此大氣,理性,邏輯性強,條理清楚,十分難得,這本書具備了一部優秀作品的所有長處。後來在讀她的致謝時,才發現,Laura 患有慢性綜合疲勞症。這是一種至今人們對之了解很少的疾病,大部分時間,病人不能離開床,他們會發燒,疼痛,昏眩,失去胃口,無法集中精神,失憶,無力行走。Laura 在19歲時得了這個病,為此中斷大學學業。這些年來,Laura 大部分時間隻能關在家裏,她和小說原型的麵談都是在電話上進行的,路易斯一開始就覺得和她很合緣,因為“她懂得我的苦難,她自己經受過”。作者有過苦難的經曆,才能寫出傑出的作品, 這解釋了“鋼鐵意誌”如此成功的道理,Laura 自身的故事,就是“鋼鐵意誌”的寫照。
感謝Laura 為我們帶來了“鋼鐵意誌”這部好書,希望Laura 的病痛能緩解,並逐漸康複。
後記
平時讀書不少,卻難得寫讀後感,但是寫了一些遊記。我自稱,自己做功課,外出旅遊,回來後寫遊記,這樣一次出遊可以讓我忙上兩個月。退休以後,時間富裕了,光是忙旅遊,似乎還不夠充實,再說今年上半年,已經去了一次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次意大利,等寫完了意大利遊記,心又有些浮動起來,便斷斷續續在做遊覽土耳其和埃及的功課。埃及要去也是要到11月,那時天氣才會涼爽宜人些,而且一年之中,可以去世界上三個最想去的地方,已經不算少了,大部分日子,就是居家過平淡的生活。到了75歲以後,旅行就不會多了,更是要培養自己其他的興趣。看了“鋼鐵意誌”,首先是有精神享受,就想到要寫些東西;在寫的過程中,要核對複讀有關章節;因為欣賞作者,就在網上查作者的資料,比如關於Laura 的病痛,Laura 另有文章闡述。這樣讀書,研究,寫讀後感,又成了一個循環。從自己找一本好書開始,到寫完讀後感,也需要六周左右。相對於我的旅遊項目,讀書的項目低調,安靜,經濟得多,況且還有其他的好處,如積累英語單詞,熟悉西方文化,充實感似乎更加濃厚,久遠些。想到自己老了以後不宜遠行,讀書會成為生活中主要的樂趣,我想現在就要努力培養自己寫讀後感,將讀書的愛好升華一層。感謝Laura, 她的作品“鋼鐵意誌”給我了寫讀後感的動力,她本人的鋼鐵意誌鼓勵了我建設好精神生活的決心,這應該說是文學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