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葉的博客

學習與探索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
正文

初識西歐 (六)

(2009-11-20 19:07:49) 下一個
9. 拉丁區, 巴黎聖母院, 香榭麗舍大道和歌劇院

在巴黎的第二天,一早就去了西奈島,其實這是地鐵線的一站,這裏的島,河和橋都跟它們的詞義不太一樣了,塞納河兩岸都已城區化。從西奈島往南走一站就到了拉丁區,這裏是巴黎大學所在地。目前的巴黎大學,實際上是13所大學的聯合體,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大學的主校園仍在這裏。沿著彎彎曲曲有坡度的街道,兩邊是幾層高的老樓房,有高高的窗台,想必是公寓,應該有不少是租給教師和學生住的。老樓房的一層是店鋪,有咖啡店,麵包店,書報店,門麵不大,很幹淨整潔。再過些時候,天氣轉暖,窗台上就會擺出花盆,咖啡店門口就會支出露天座,街上會有很多學生和學者,他們也許會熱烈地討論時事政治或學術課題,此時我似乎能感受到二三十年代中國留學生的蹤影和氣息,徐悲鴻,巴金,潘玉良,劉海粟,這些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留有英名的大師,當年都到過這裏。

巴黎聖母院坐落在西奈島上,其建築精美絕倫,它的四麵都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西麵是正門和大廣場,排隊等候參觀和休息的人很多。廣場上有很多鴿子,鍾聲響起,悠遠久長,在這繁華喧鬧的現代化大都市中,這鍾聲依然給人帶來平和安寧的意境。坐在長凳上,聽教堂鍾響,看這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逗身邊的鴿子,享受早春的陽光和微風,我覺得這就是幸福。聖母院坐東朝西,正麵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麵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曆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 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複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麵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大門上雕刻也是精巧無比,多為描述聖經中的人物,大門正中間則是一幕最後的審判。左右兩邊各另設一個大門,左側大門是聖母瑪利亞的事跡,右側則是聖母之母-聖安娜的故事,每一個雕塑作品層次分明工藝精細。南麵是絢麗的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巴黎聖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飛弓垛”(弓形外部支撐物)的建築。原始設計中並不包括“飛弓垛”,但是隨著建造進程,哥特式的薄牆(哥特式的特點)增高,不負重堪,以致牆壁外傾,“飛弓垛”被引入,在聖母院的東麵和南麵均可看到,至今倒也成了巴黎聖母院的建築特征之一。聖母院的北麵是一溜的動物石雕,造型生動,東牆外是一個花園。

巴黎聖母院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找不到洗手間,那一天,廣場上和花園裏休閑的人,排隊等候參觀的人,加起來總數約過千,僅有一個廁所,中午還關門休息一個小時。我在聖母院周圍的街區轉了一圈,就是找不到,回來還是要排隊等這個廁所開門,那個難受勁就別提了! 親眼見到一女孩排隊時忍不住,跑到男廁所方便,他人都竊笑不止。當然男廁所是一個個分隔並帶門的,且有管理人員維持隊伍秩序,從技術上來說未必不可行。 我曾說笑,法國送美國自由女神像,而美國人回贈的最好禮物莫過於幾百座活動廁所!

那天下午,我們先去杜伊勒裏公園。這座公園占地25公頃,坐落在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公園采用對稱布局,圖案化的綠地如同織花地毯鋪在地上,莊嚴而又不失活潑,綠地和噴泉周圍散落著美麗的雕像和雅致的小徑。公園的開闊大氣和精心規劃的確讓人驚歎,在市區裏能有如此美麗寬廣的綠地,足見巴黎這座城市的規模和氣派。 西歐之行的兩個月後,我們到華盛頓辦事,站在National Mall 的大草坪上,我們覺得這裏似乎與杜伊勒裏公園有相像之處,曾想到National Mall 的設計是否借鑒了法國杜伊勒裏公園或凡爾賽花園?後來查了一些資料,果然發現,National Mall 的原始設計者Pierre Charles L’Enfant是法國人,其父是為路易十五服務的有聲望的畫家,L’Enfant從軍到美國參戰之前在羅浮宮皇家學院學習,雖然National Mall 最終采用的設計圖不是 L’Enfant的,但是他承擔了華盛頓城市的部分設計並影響了 National Mall的構思是勿容質疑的。L’Enfant 後來被榮葬於阿林頓公墓的一處高地,讓他能俯瞰他部分設計的城市,他的墓碑上刻著他的National Mall 部分設計圖。

香榭麗舍大道從協和廣場筆直地通向凱旋門。看看凱旋門離得不遠,走了一會兒又一會兒,還是沒到。 大道兩旁是時尚精品店五光十色的櫥窗和高級餐館酒吧講究氣派的門庭,人行道上衣香鬢鮮, 其中真有不少穿裘皮帶磚石的貴婦,那得意高傲的神情好像就是為了到這裏來顯示攀比一番,這道風景線在美國可不大看得到的。我們一路看稀奇,一會兒彎出去看大王宮和小王宮,一會兒又到了塞納河邊最美麗的亞曆山大三世橋,邊走邊看邊拍照,終於到達戴高樂廣場。廣場很宏偉,十二條大道呈發射狀 散開,其中一條西北方向的大道直通巴黎新城商業區,能見到摩天樓群。巍峨精美的凱旋門矗立在廣場中央,從哪個角度看都漂亮非凡,讓人心生感動。要上凱旋門,買票和登樓都擁擠,我們沒了勁頭,知難而退。

從凱旋門登上一輛Bus,往協和廣場。此時天黑了,香榭麗舍大道上燈火通明,行人摩肩接踵,餐館酒吧也到了營業高峰時間,夜色中,香榭麗舍大道更加燦爛迷人。我們坐在Bus上,鬆動一下酸緊的雙腿,當作是坐觀光車夜遊巴黎。

最後一個亮點是巴黎歌劇院。話說那天坐Bus 坐得得意洋洋,結果沒能在協和廣場下車,坐過了頭,到了奧賽博物館,細雨蒙蒙中,找到地鐵站,一看地圖,發現回旅館的路上經過歌劇院。歌劇院是一個地鐵大站,四條線在此交匯。巴黎的地鐵極其便捷高效,但畢竟比較老了,並不漂亮。我們從暗暗的地鐵站爬上高高的階梯,一出站,正對著歌劇院正門,此時已是晚七點,歌劇院華燈齊放,活脫脫是一座晶亮透剔的宮殿。這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著重對稱性及外部裝飾。建築正麵雄偉莊嚴,豪華壯麗。它的周邊有好幾條大馬路,北麵是巴黎最大的“老佛爺”百貨商店,歌劇院周圍車水馬龍,人來人挖,正是晚間進場的時候,看著這份熱鬧喧嘩,你可以想象讓時光倒流一,兩個世紀,這個時候湧到這裏的四輪馬車帶來了巴黎的上流貴族。看歌劇是身份的象征,但在歌劇院包廂內不泛流動著小道消息,謠言中傷,甚至政治陰謀策劃。我對巴黎歌劇院的最早認識,是從《基度山恩仇記》中得來的。那天晚上,我們從歌劇院門前的歌劇院大道,看到了稍遠處的皇宮和羅浮宮,建築外牆全飾以燈光,金碧輝煌,再次體驗了巴黎的國色天香,它的魅力讓人無法抵擋!

位於西奈島的法院


拉丁區


拉丁區的老房子


巴黎大學法學院


拉丁區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


阿拉伯學院


杜伊勒裏花園


杜伊勒裏公園


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


香榭麗舍大道


大王宮


亞曆山大三世橋和榮軍院


凱旋門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初識西歐 (一)

初識西歐 (二)

初識西歐 (三)

初識西歐 (四)

初識西歐 (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