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仁的博客

正電場與負電場對稱,磁場S極與N極對稱,為什麽獨獨萬有引力場沒有對稱場?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問題。
正文

論萬有場

(2009-09-11 18:12:45) 下一個

                                      論萬有場

                                               原創者:陳果仁

           

摘要:

        我們已經知道,正電場與負電場互為對稱場,磁場S極與N極互為對稱場,在本文中我們將知道,正核場與負核場互為對稱場,正萬有場(萬有引力場)與負萬有場(萬有斥力場)互為對稱場。

關鍵詞:

        正核場、負核場、正萬有場、負萬有場。

       

正文:

         自從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為這樣一個問題所困惑,就是為什麽電場與磁場都有對稱場,即正電場的對稱場是負電場,S極磁場的對稱場是N極磁場,本文作者在前不久又以現有的實驗證明了質子帶正核場,中子帶負核場,(請參考後麵附件《論核場》),並且所有對稱場都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為什麽獨獨萬有引力場沒有對稱場而隻以萬有引力場的方式出現呢?

        自從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結構以後,近百年已經過去,然而核子中的質子與中子有著怎樣的關係,核子和核外電子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原子真的以電子對的方式結合為分子嗎?這些課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雖然科學家們也提出了種種方案和理論,設想過各種各樣的原子核模型,但沒有一個令人滿意。至於一些科學家認為質子和中子通過交換所謂媒介子結合為核子,這無異於天方夜譚;被普遍承認的原子模型是核外電子繞核旋轉,然而為什麽定態軌道上的電子就不會落入核子呢,盡管量子學給出了答複,但並不令人信服。為得出正確結論,先讓我們看看以下三組實驗。

        第一組實驗:要使核子產生聚變,必須施加非常大的壓力,比如要使輕核產生聚變,通常是利用重核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那麽是什麽力量在阻止核子相互結合呢?科學家們還發現,在核場作用範圍內,核子中的質子、中子一方麵以核場相互吸引,另一方麵相互之間又保持一定的距離,那麽是什麽力量使核子之間保持一定距離呢?有科學家認為核子之所以相互吸引而又保持距離,是因為核子相互圍繞對方旋轉,正如核外電子繞核旋轉。然而核場力遠遠大於電場力,核子之間的距離又那麽近,如果核子相互圍繞旋轉,那該有多大速度呀。更難想象的是,重核有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核子,它們誰圍繞誰轉?

        第二組實驗:放射性元素能夠自動發生衰變,並且衰變產生的氦核和電子等以極高的速度從核子中飛出,由氦核構成的阿爾法射線速度約為光速的十分之一,由電子構成的貝塔射線速度約為光速的90%。氦核沒有放射之前相對於核子其它部分是靜止的,是什麽力使氦核在瞬間產生了如此之大的加速度呢?核裂變產生的巨大能量是人人皆知的,是什麽力量使裂變產生的核碎片產生如此之高的速度呢?

第三組實驗:核子具正電場,電子具負電場,它們相互吸引,然而電子為什麽不落入核子呢。現在通行看法是核外電子之所以不落入核子,是因為核外電子高速繞核旋轉,問題是當核外電子受外來電子對撞時,核外電子速度必定小於原來速度,此時為什麽核外電子不落入核子呢?

        那麽結論是什麽呢,第一組實驗顯示,輕核要產生聚變必須施加巨大壓力,第二組實驗顯示,無需外力放射性元素就能自動產生高速運動的粒子,核裂變則可產生高速度的核碎片。兩組實驗充分證明,核子之間存在著巨大斥力。第三組實驗則證明核子與核外電子之間存在著斥力。既然質子、中子、電子之間都存在著斥力,這種力就可稱為萬有斥力,與萬有引力的對稱力正是這個萬有斥力。正如萬有引力源於萬有引力場,萬有斥力源於萬有斥力場。為明晰概念,稱萬有引力場為正萬有場,稱萬有斥力場為負萬有場。與電場、磁場、核場一樣,萬有場也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區別僅僅是,正萬有場是遠程場,負萬有場是短程場,其作用半徑略大於原子半徑,約為10 -10m正萬有場是弱場,負萬有場是強場,負萬有場不但使以核場相互結合的質子與中子保持距離,也使核外電子不可能落入核子。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正萬有場是相互排斥的,那為什麽兩個相隔很遠的基本粒子或物體能夠相互吸引呢?回答是:當兩個基本粒子同時產生時,它們產生正萬有場以光速傳播,由於正萬有場的場強非常弱,兩個基本粒子不足以通過相互排斥的正萬有場將對方加速到光速,或者來不及將對方加速到光速,雙方的正萬有場就已經以光速到達對方,和對方的負萬有場形成了相互吸引的關係。太陽、地球、月亮之間以正萬有場相互排斥,以正萬有場與負萬有場相互吸引。

        基本粒子同時具有各種場,現將基本粒子的種場的強度與作用距離比較如下:


                      場強           作用距離 m

 正萬有場                     遠程

SN磁場     次強             中程

正負電場     中強             次中程

負萬有場                     短程  10 -10m

正負核     超強           超短程 ,約10 -15m 

說明:

        1、萬有場、磁場、電場、核場的場強、作用力恒量、作用距離都是恒定不變的。

        2S極與N極磁場、正負電場、正負核場各自成對,每對的場強、作用力恒量、作用距離都分別相等。正萬有場和負萬有場成對,但它們的場強、作用力恒量、作用距離都不相同。

        3、不同場有著不同的作用距離,隻有在場的作用範圍內,場才能產生作用力,超出作用範圍,場就不產生作用力。

        基本粒子同時具有各種場,那麽這些場有著怎樣的關係?各種場都具作用力恒量,比如正萬有場的作用力恒量是G = 6.67×10 – 11 ,那麽負萬有場恒量究竟是多少呢?核子中的質子與中子以核場相互吸引,以負萬有場相互排斥,那麽核子究竟有著怎樣的結構?核子勢阱、核鍵等概念的含義又是怎樣的?核子與核外電子以電場相互吸引,以負萬有場相互排斥,這樣核外電子就用不著繞核旋轉也不會落入核子了,那麽核子與核外電子有著怎樣的關係呢?電子勢阱、原子鍵等概念有著這樣的含義?如此等等,請參考本文作者所著《以太旋子學》。

        參考書:現行大學教材                   

       

        作者E-mailrenzichen@yahoo.cn

        博客:http://blog.sina.com.cn/renzichen

附件:

                                                  論核場

                                               
原創者: 陳果仁

       
雖然 人們無法觀察到原子核的內部結構,但是原子核能夠產生各種效應,由此科學家們對原子核結構提出了種種假設,然而莫衷一是。作者以現有的實驗和觀察證明, 質子帶正核場,中子帶負核場,它們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質子與中子相對靜止,所有原子核都象晶體一樣具確定的空間點陣。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統稱為核子,但是核子模型是什麽?質子和中子為什麽可以結合在一起?為什麽中子數通常大於質子數,且比例不大於2 放射性元素放射出來的為什麽是氦核而不是質子或中子?所有這些問題至今沒有一個具說服力的答案。現行教科書上不但說核子相對運動,還說質子和中子以核力或 強作用力相互結合,而核力是通過所謂媒介子如π介子或膠子之類來傳遞的,這也太牽強了。

        我們都知道,除了單個的質子或中子外,任何核子都隻能由質子和中子共同構成而不能由單一的質子或單一的中子構成,這說明質子和質子或中子和中子相互排斥, 即它們同性相斥,由此宇宙中既不可能有質子星,也不可能有中子星。質子和中子能夠相互結合又說明它們異性相吸。正如電場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質子和中子也 以同性場相互排斥,以異性場相互吸引,核子的這種場稱為核場。如果設質子具正核場,那麽中子就具有負核場。核場隻在10-15m範圍內有效,以相同距離 計,核場力是電場力100多倍。

        質子和中子都是成Y形的三誇克粒子,質子有兩個u誇克和一個d誇克,中子有一個u誇克和兩個d誇克。我們已經知道,u誇克帶2/3單位正電場,d誇克帶1 /3單位負電場,正負電場中和後,質子帶1單位正電場,中子則顯電中性。與此相似,u誇克帶1單位正核場,d誇克帶1單位負核場,正負核場中和後,質子帶 1單位正核場,中子帶1單位負核場。u誇克和d誇克可以結合,雖然一個質子有2u誇克和一個d誇克,似乎一個質子可以和三個中子相結合,但同時中子同性 相斥,故一個質子最多隻能和兩個中子相結合如3H核,同理一個中子最多隻能和兩個質子相結合如3He核,這就是為什麽在多核子體中,質子數不能超過中子數 2倍,中子數不能超過質子數的2倍。由於質子帶正電,而中子顯電中性,質子之間的斥力大於中子之間的斥力,因此多數情況下,多核子體的中子數大於質子 數。又由於核場力是電場力的100多倍,因此在沒有外來壓力作用的情況下,原子核中的質子數隻能為100多個。

        基本粒子可以相互轉換證明它們由同種物質構成,基本粒子由誇克構成,基本粒子的誇克由同種物質構成。當某種基本粒子的誇克的質量、形狀、結構等發生變化時,這種基本粒子就變成了另一種基本粒子,也就是說誇克不能獨立存在,這就是基本粒子誇克禁閉之謎。

        核子u誇克和d誇克是以對接的方式相互結合的,而對接形成ud鍵,又稱核鍵,因此核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是相對靜止的,事實上質子和中子相互圍繞旋轉是不 可想象的。正如每種晶體都有其固定的空間點陣,每種核子也都有其固定的空間點陣。和化學鍵相同,核鍵也具鍵長、鍵角、鍵強、鍵力、鍵勢等各種參數。在多核 子體中,通常存在著空位的u誇克和空位的d誇克,因此核子往往既可吸納質子也可吸納中子。4He核中的質子和中子都以它們的u誇克和對方的d誇克相互結 合。 4He核中沒有空位誇克,它一旦在原子核中產生,就會被排出核子。4He核是最穩定的核子,故我們世界中氦含量最大。4He核中的兩個質子分別和兩個中子 相結合,構成一對稱的四邊形。在核場、電場、磁場等場的作用下,原子核的結構可自動調整,故核子結構有穩定和不穩定之分,放射性元素的放射過程就是多核體 自動調整的過程,調整的結果是產生α射線即4He核。核子結構調整有快有慢,不同放射性元素有著不同半衰期。核子越大,其內在斥力越大,其結構也就越鬆 散,故人類至今不能任意地製造出超大核子來。

        在核鍵作用範圍內,核鍵的長度是可變的。當u誇克和d誇克對接時,核鍵成為核子勢阱。當核子發生核聚變、核裂變或核子結構調整時,核子將在核子勢阱中產生 振動。由於核場是強場,由核場形成的核鍵是強鍵,當核子在核子勢阱振動時,將產生高頻率的電磁波,這就是γ射線的產生。我們知道,正反電子湮滅產生γ 線,γ射線可產生電子,當放射性元素產生γ射線時,部分γ射線產生電子,這就是β射線的形成。

          質子、中子、電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礎,然而基本粒子從何而來?基本粒子及其誇克由什麽構成?為什麽核子中的中子是穩定的,而單個中 子壽命不到10分鍾?為什麽核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會發生所謂質量虧損?如此等等,請參考本文作者所著《以太旋子學》。

        參考書:現行大學教材           

       

        作者E-mailrenzichen@yahoo.cn

       博客:http://blog.sina.com.cn/renzichen

 

另:我被如下兩個刊物聘為評審人,歡迎各位同仁投稿。稿件可英文也可中文,隻是不能太長。作者可按如下地址直接投稿。如需要,本人也願意效勞。
New York Science Journal()
http://www.sciencepub.org
editor@sciencepub.net
sciencepub@gmail.com
newyorksciencej@gmail.com

Academia Arena
http://www.sciencepub.net
aarenaj@gmail.com

注:以上兩報刊每期都要送美國國會圖書館備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