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越來越大,對生命的意義漸漸地有了新的認識。小的時候,年輕的時候,甚至到了中年都沒有過多地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活著,我們的生活,是為了什麽?為了誰?我覺得首先還是為了我們自己吧。
自從有了電影,尤其是有了電視機,我們的生活有了被教育,引導的更多的途徑了,這些外來的灌輸,似乎打破了原來專一地接受學校,家長和社會的教育來得更自然,更具體,更無法抗拒了。
為什麽讀書多的人的思想會跟普通人不一樣,為什麽善於思考的人更容易被影響。因為人是有心有腦,有思想的。
我們常常佩服那些出口成章的人,常常佩服那些提筆洋洋灑灑,而看著就那麽滿腹經綸的人。其實他們肚子裏的東西,多數都是來自於平日的閱讀,觀看,觀察和思考。他們的很多言辭,有些是照搬自己認為自己可以接受的一些理論,再有就是通過學習和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論。
人們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相同的社會狀況下,為什麽很多人的認知無法相同甚至是相接近呢?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對錯,有沒有是非,有沒有什麽標準?真的是自己認為好的就是好的,就可以隨意去做嗎?尤其是很多公眾人物。
我覺得,公眾人物也是人,他們是公眾人物,但他們不應當是大眾人物的標準人物。如果這麽想也許很多對公眾人物的極度崇拜和過分的要求就會減少了。
《魯豫有約》是鳳凰衛視台的一個訪談節目,我一直很喜歡。當然也很欣賞節目的主持人魯豫。這台節目好像換了播出的時間,有很久沒有看到這台節目了。昨天在網上看到最近一期的《魯豫有約》,訪談對象是徐靜蕾。
最近徐靜蕾的“不婚不生”讓她比以往更熱地又進入了大眾的視線,雖然說每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但對於公眾人物來說,不得不接受正反兩方的評論,當然對徐靜蕾本身並不見得有多大的影響。
徐靜蕾在談到她現在的男朋友的時候,說:“他這個人就是特別的從容。”其實我覺得現在的徐靜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從容了。也許是受到男朋友的影響吧。
在說到她對婚姻的態度的時候,她說她覺得:“我不認為如果我今天結婚了,就能比昨天沒結婚幸福。”真是很有思想的說法。
我覺得好像沒有人會這樣想,是結婚了一定要比沒結婚幸福才去結婚的,而多數人都是首先覺得結婚是人生的一步,必須要走的。婚姻是男女的向往,也是一個人長大了的標誌。
記得很多年前,我在國內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天我去同事家,同事有一雙兒女,兒子比女兒大,那時候房子都很小,兩個孩子在床上玩,我和同事在邊上說話。就看她兒子跟女兒說:“你快點長大吧,長大了咱們倆好結婚,像爸爸媽媽一樣,每天早上去上班,下班回來就做飯... ...”當時我都傻眼了,這麽小的孩子會說這樣的話?
就是說,孩子們從小就有這樣的觀念了,長大了一個男的要和一個女的結婚,然後過日子,就是上班,下班... ...
可是當我們真的長大了,卻不會都照著這樣的規律和觀念去行事兒了,當然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按規律辦事兒的,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即有人陪伴,又不需要像有婚姻那樣對彼此負責的。
婚姻其實就是責任,為什麽婚姻裏的人不會隨意分開,因為有責任在,雖然孩子,財產是一個麻煩,但最重要的還是覺得如果離婚,並不是簡單地兩個人分開那麽簡單,離婚首先是意味著一個家的從此不再存在了,原先對彼此的責任也會不複存在了。
幸福的定義有很多,記得範偉在一個節目裏曾經說過:“幸福是什麽?那就是我餓了,你吃包子而我沒有,你就比我幸福... ...”還真就是這麽簡單的一個道理。
過去的人結婚,很多都是把自己的行李往一起一搬,結婚了,生孩子了,為了家,為了日子一天天過下去,人們頑強地活著,生活著。這就是普通人的日子。其實現在普通人也是在這樣生活著的。
現在的人都追求瘦,人的胖瘦除了自己養生和鍛煉外,很大的成分是來自於家族的遺傳,一般孩子的身材都隨父母,所以很多人的胖瘦自己作主的機會不大。有人喝涼水都長肉,也有人怎麽吃都不胖。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胖,一定是吃得太多了,於是拚命節製飲食。在網上我們很容易看到,不少專家都告訴那些靠節製飲食減肥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說,用那樣的方法減肥,對身體不好。
他們說,靠節製飲食減肥,首先減掉的是水,第二減掉的是肌肉,最後才能減掉你最希望減掉的脂肪。由此看來饑餓減肥法,實在是不可取,也確實很難實行。
原來的魯豫,沒有多麽的漂亮,但看上去很舒服。
至少過去的她,看上去陽光,健康。
而後來的她不知道為什麽,突然就變得瘦了,而且特別的瘦。
每次在看她節目的時候,都會覺得挺為她擔心的,瘦成這樣,看上去不健康。但她自己說自己很健康,沒有什麽不適的感覺。如果真這樣還好。
很久沒有看到徐靜蕾的消息,她還算低調的。她寫得一手的好書法,真令人佩服。
徐靜蕾演的電視劇不少,但最喜歡的還是《讓愛作主》
再後來她的劇,我看的很少了。昨天看魯豫介紹,還真是沒少拍,而且還當了導演。她人很聰明,在演員們都走當導演路的今天,徐靜蕾在17年前就完成了當導演的計劃了。
她是一個演員,是一個公眾人物,但又與其他人不完全一樣。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道路的權利,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理念,不管與大眾相同與否,都是正常的。
祝福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管他們與我們有多少關係,我們都要祝福他們!
活著,首先是為了自己。
周末愉快!
周末愉快!
周末愉快!
周末愉快!
人活著最大的幸福是為他人做事,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量去幫助別人, 能幫人是很快樂的事.
無私幫助別人和人活著先為了自己沒有矛盾; 人活好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
為別人活著英文裏有個字叫: Martyr syndrome (complex).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
這個問題就是東方集體主義觀念產生的根源。而在和平時代(例如西方社會),沒有那個必要,所以個人主義成為主流觀念。
所以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都有它各自產生的原因,和存在的理由。 不可沒有邊界地說哪一種好, 哪一種不好。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但是在關鍵時候,就不一樣了。
例如在抗道裏,在失去動力的遠洋輪船上,當吃的不夠時,這時,有·食物能夠活命,“首先要愛自己”,就是要把自己知道的食品藏起來,僅供自己活命。 看出來差別了嗎?
-- 再點個讚。 人應當 把自己當成自己最親的人去愛護。
+1. 今天跟曉青姐同頻了,也在想這個問題。
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 為別人活著.
-- 再點個讚。 人應當 把自己當成自己最親的人去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