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爾心, 亦何可求

沒什麽可說的,一切隨緣。
個人資料
正文

九曲回廊――――三部曲之一

(2010-01-28 13:56:32) 下一個

九曲回廊――――三部曲之一

下棋 

小的時候,爸爸教我下象棋。其實,象棋隻要你輸得起,多多練習,棋藝總會提高的。我學象棋的時候,並沒有臨摹很多的棋譜。什麽五三橫七,我根本看不懂,也不想去研究。

父親隻是和我們姐妹倆,對弈。然後,就著棋局,點撥我們兩下。爸爸最恨死記硬背的讀書方式,所以也不讚成我們看棋譜。開局和中盤的時候,父親說的話,我還能領會。每次到關鍵的將局時,父親總是一目了然,看出勝負。那以後藏著的幾步棋,我愣是看不明白,不知就裏,也不明所以。 

但是,那個時候,父親已經大笑,並讓我們收局,從新來過。於是,每每到此,就嘎然而止。而我總覺得,棋還沒有下完,就算是我贏得時候,我還沒看出眉目呢。就老是嚷嚷著,要下到最後一步。而半數的時候,我怕被老爸笑愚鈍,還沒有看出端倪,孺子不可教也。隻好記下殘局,等老爸走後,再纏著姐姐解局。

我時常想,是不是因為我年齡比他們倆小,所以沒有那麽聰明睿智,一看就明白棋路呢?如果棋要下到最後一步,才看出勝負,是不是太笨了?就如寫文章,用意十分,下筆三分?要是都說出來,講明白,豈不是太過直白,太無趣了?沒有餘音繞梁的效果。要說盡說白,會不會太沒有意思了? 

如果到最後幾步,還看不出勝負;非要下到死局才明白,才知曉。是不是棋藝還不夠精湛,屬於不會下的範疇?其實那時候,我們班上的女生,已經沒人能敵。男生嘛,我也可以和中等水平的人,棋逢對手了。實際上,上室內體育課的時候,班上的男生,也沒有幾個能下得過我。要和高年級的男生下,才能過過棋癮。畢竟是老爸教出來的。 

老爸的棋藝,一生之中,他幾乎沒有遇到過對手。當然是業餘水平來說。他曾經跟日本人下步心,開始不會,還是對方教會的。下到第三盤,他的日本老師已經不是對手了。有的人,天生聰明,學棋很快。甚至會不幾盤,從不會到會,就超過師傅了。 

下棋,是智力遊戲,有個悟性在裏頭。經常是不分,學會的先後的。我因為老爸的熏陶,愛下象棋。在火車上,也會偶爾遇到高手,和十分聰穎的人。下棋有天資的人,不分男女。因為我曾經遇到一個女孩,她是下圍棋?還是象棋?記不得了,反正是十分了得,所以印象是特別深刻。她哥哥教會她,但是第二盤就不是對手了。真是令人叫絕啊。 

爸爸教我下棋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就是:走一步,看三步。你走棋的時候,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前前後後,該怎麽走,是早就設計好的。是一個SET,一個係列,一步緊跟一步,一氣嗬成,得以成局。對方會怎麽走,怎麽布局,雖然有個變數,但也成竹在胸。這樣通透全局,知彼知己,時刻調整自己的計劃,跟著局勢靈活變動。棋的勝負,是看誰運籌帷幄的好,更為高超。 

有人喜歡下快棋,不容對方思考。雖然落子幹淨利落,先聲奪人,爽快之至。但是這樣隻憑經驗下棋,像背棋譜一樣,沒有個思考的空間,就體會不到下棋的樂趣了。所謂,以智取勝啊。而非,以快取勝啊。前思後慮,前狼後虎,進退維穀-----固然令人苦惱難受,可是下棋的樂趣,就在這之中啊。 

在老爸的教導下,也隨著年齡的增長,終於有一天,我也看出走棋的步驟了。別人出一子,我就略微揣摸出,他下一步想走什麽棋。就跟著圍追堵截,之餘,還忙不迭地布自己的局。棋藝,也是因此突飛猛進了。我技不如人的地方,不在於不夠智取,而在於,我練習機會太少,實踐經驗太少。畢竟,我還要讀書,下棋,僅隻限於娛樂而已。也不是棋迷,也不是棋癡。而且,女孩子下棋的機會,畢竟比男孩子少得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