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趣話“三句半”

(2009-05-08 16:10:53) 下一個
 
作者:曹祈東  

              

<>              
            



  在華夏浩如煙海的詩歌中,“三句半”是妙趣橫生的一種,它也叫十七字詩,句式為“五五五二”形式,由於是隨手拈來之作,很像“打油”,在當時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它構思巧妙,把五絕詩的第四句變成兩個字,結構突兀,效果奇特。而且它來自民間,詼諧輕快歌吟出生活的幽默,富有濃鬱鄉土氣息,讀後耐人尋味。

  從內容上看,“三句半”是亦莊亦諧的結合,前三句多是莊重的內容,後一句多是詼諧風趣的調侃;從形式上看,它是整齊與錯落的統一,前三句每句三頓,合轍押韻、通俗流暢,後一句跌落而為一頓,在節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語言的音樂美。這種詩歌樣式不僅保持了一般詩歌的概括性、抒情性和音樂性,而且具有獨特的趣味性、通俗性和幽默詼諧的韻味。尤其是最後兩個字,結構突兀,極盡詼諧幽默之能事,頗具“畫龍點睛”之妙。所以,“雖為小道,亦有可觀焉”,很是為廣大勞動人民所喜愛。

  明朝馮夢龍撰《古今譚概》記載了一則內容大同小異的“三句半”故事: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有一人好作十七字詩,且才思敏捷,觸目成詠。時徽郡天大旱,太守不思興修水利,卻率人下跪祈雨,連求幾天,仍是晴空萬裏。這個人便作十七字詩嘲之:“太守出禱雨,萬民皆喜悅;昨夜推窗看,見月。”太守得知後大怒,馬上派人把他捕至衙門,說:“聽說你善作十七字詩,好!我現在就罰你以我的別號‘西坡’當堂題寫一首十七字詩,若寫得好,就放你回家。否則,要用大刑。”話音未落,其人已出口詠到:“昔人有東坡,今人有西坡。若將二人較,差多!”太守聽後,真是哭笑不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