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篇
【自知而不自見,自愛而不自貴】 出自《道德經》。意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顯露,自愛自尊卻不自命高貴。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出自《論語•裏仁》。意為:古人不輕易說話,是因為以說了之後又做不到為恥辱。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出自《論語•述而》。意為:用不仁義的方法得到的榮華富貴,對我來講輕得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出自《論?語•陽?貨》。意為:人類的本性是相近的,隻因為後天的習染不同而使差距拉大。
【萬事莫貴於義】 出自《墨子•貴義》。意為:天下所有的事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
【得誌澤加於民,不得誌修身見於世】出自《孟子•盡心上》。意為:得誌的時候,要將恩澤施於百姓,不得誌的時候,要修養身心,將自己的高尚品德展現於世。
【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出自《孟子•離婁下》。意為:如果自己的名聲超過了實際情況,君子就會認為是恥辱。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出自《荀子•勸學》。意為:蓬蒿長在麻田中,不用扶助,自然挺直;白沙混在汙泥之中,就會與汙泥一樣成為黑色。
【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陰而不形】 出自《荀子•勸學》。意為:聲音再小也會被人聽到,行動再隱秘也總會被人知道。
【無德不貴,無能不官】 出自《荀?子•王?製》。意為:沒有德行操守的人不能成為尊貴之人,沒有才能的人不能為官。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 出自《荀子•不苟》。意為:日常的言論一定要守信用,日常的行為一定要謹慎。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出自《韓非子•初見秦》。意為:自己不知道而信口開河,這是不明智;自己知道卻故意不講,這是不忠實。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出自《韓非子•解老》。意為:和氏之璧本身就有著自然之美,用不著各種顏色來加以裝飾。
【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 出自《商君書•修權》。意為:蛀蟲太多了,樹木就會折斷;牆上的縫隙大了,牆就會倒塌。
【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 出自西漢揚雄《法言•君子》。意為:對於天下的事情,有一件不知道的,聖人都會覺得恥辱。
【人必其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後人敬諸】出自西漢揚雄《法言•君子》。意為:人一定要先自愛,然後別人才會愛他;一定要先自敬,然後別人才會尊敬他。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出自三國諸葛亮《納言》。意為:雨水從屋頂漏到地下,要阻止它,就要堵住屋頂上的漏洞。屋頂不堵,則漏雨不止,下麵就無法居住了。
【懲病克壽,矜壯死暴】 出自唐代柳宗元《敵戒》。意為:知道警惕和防治疾病就能長壽,自恃身強力壯卻會突然死去。
【不複知人間有羞恥事】 出自北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意為: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的事情!這是歐陽修痛斥當時的諫官高若訥趨炎附勢、隨人高下的卑恥行徑的憤俗之語。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自北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意為:憂慮操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逸享樂會使自身墮落。
【滿招損,謙受益】 出自《尚書•大禹謨》。意為:驕傲自滿會招致損害,謙虛謹慎會帶來益處。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意為:人,有誰能夠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出自《戰國策•韓策》。意為:寧願做小而潔淨的雞口,也不願做大而肮髒的牛肛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意為:桃樹和李樹本不會講話,但因為其花果能吸引人們,所以,樹下人來人往自然就踏出小路來了。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 出自《資治通鑒》。意為:標杆是彎曲的,它的影子也必定是彎曲的;水源是清潔的,流水也必定是潔淨的。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出自《詩經•鄘風•相鼠》。意為:看看那老鼠尚且還有一層皮呢,而人卻這樣的沒有廉恥;這樣的沒有廉恥,還活著幹什麽呢?
【予其懲,而毖後患】 出自《詩?經•周?頌•小毖》。意為:我要將過去的錯誤作為警戒,使以後謹慎,以免招來禍患。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戰國屈原《楚辭•漁父》。意為:整個世上的人渾渾濁濁,隻有我一個人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喝醉了,隻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出自唐代孟浩然《題義公禪房》。意為:看到了潔淨的蓮花,才知道它雖出淤泥,但卻不染半點汙垢。用來比喻人應保持高尚的節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出自唐代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意為:我怎麽能夠低眉彎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權貴,讓我心裏不痛快呢?
【不學腰如磬,徒使甑生塵】 出自唐代劉禹錫《學阮公體》。意為:絕不會學腰彎得像磬一樣的勢利小人,寧可一貧如洗,甑中生塵。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意為:白日裏裝得一本正經,但到了晚上就露出了虛偽的原形,誰能看得出呢?古往今來,這種事什麽時候沒出現過呢?
【由來富與權,不係才與賢】 出自唐代白居易《歎魯》。意為:富貴與權勢向來都與才華和賢德沒有關係。
【寧作沉泥玉,無為媚渚蘭】 出自北宋梅堯臣《聞尹師魯謫富水》。意為:我寧願做一塊埋在泥裏的美玉,也不願做取悅沙洲的蘭草。
【安求一時譽,當期千載知】 出自北宋梅堯臣《寄滁州歐陽永叔》。意為:怎麽能夠隻企求一時的榮譽呢?應當求得千年之後仍為人們所了解和知曉才對。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出自金代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意為:海棠花愛惜自己的花蕊,不肯輕易露出來,暫且讓那些妖媚的桃李在春風裏嬉笑喧鬧吧。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出自明代於謙《詠石灰》。意為:就算是粉身碎骨我也全然不怕,隻希望把清白留在人間。
【古來多被虛名誤,寧負虛名身莫負】出自北宋晏幾道《玉樓春》。意為:自古以來,許多人都為虛名所耽誤,我寧願拋棄虛名,也不願違背了自己的心誌。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出自北宋蘇軾《卜算子》。意為:孤獨的鴻雁飛來飛去,將寒枝都選遍了,可不願停下來在上麵休息,最後還是落在了荒涼淒冷的沙洲。形容作者寧處困境也不與濁世苟合的孤傲品格。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出自南宋陸遊《卜算子》。意為:雖凋零飄落化為塵土,卻依然清香如故。
【人生天地間,無始終者,非君子也】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在世為人,如果做事情無始無終,就不能稱其為君子。
【玉可碎但不可損其白,竹可破但不可毀其節】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寶玉雖然也會破碎,但即使破碎了也不能改變它質地的潔白;竹子能夠被破開,但即使被破開也不能改變它原有的枝節。
【真機真味要涵蓄,休點破,其妙無窮,不可言喻,所以聖人無言。一犯口頰,窮年說不盡,又離披澆漓,無一些咀嚼處矣】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對於真機真味務必要做到含蓄而不要點破,這樣才會奇妙無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有“聖人無言”之說。不然,一犯口舌,終年都說不完。再加上眾說紛紜、言辭刻薄,便無絲毫可品味之處了。
【屬纊之時,般般都帶不得。唯是帶得此心,卻教壞了,是空身歸去矣。可為萬古一恨】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人死時,帶不走任何東西。唯有這顆心是可以帶走的,卻又把它教壞了,等於是真正空身而走了。這可稱得上是萬古遺恨了。
【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出自明代蘭陵笑笑生《金瓶梅》。意為:一生當中如果沒有做過什麽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那麽半夜的時候聽到有人敲門就不會感到害怕。
【威儀養得定了,才有脫略便害羞赧;放肆慣得久了,才入禮群便害拘束。習不可不慎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一旦儀表端莊養成了習慣,則稍有疏漏便會感覺羞愧難當;放肆得過久,才進入講禮儀的人群中,則會有備受拘束之感。習慣的養成不可不慎重啊!
【唯得道之深者,然後能淺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淺者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隻有人得道深了,然後才可以運用淺顯的語言講透徹深刻的道理;凡是那些運用深奧的語言來談論道的人,都是一些得道不深的人。
【火不自知其熱,冰不自知其寒,鵬不自知其大,蟻不自知其小,相忘於所生也】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火不知道自己是熱的,冰不知道自己是涼的,鵬鳥不知道自己是大的,螻蟻也不知道自己是小的,這是因為它們相互遺忘了自己與生俱有的本性的緣故。
【淡泊之守,須從濃豔場中試來;鎮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是否有淡泊寧靜的誌向,必須通過富貴奢華的場合才能檢驗出來;是否具有鎮靜安定的節操,必須通過紛擾的環境才能驗證出來。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命運使我的福分淺薄,我便加強我的德行來麵對它;命運使我的身體勞累,我便放鬆自己的心情來彌補它;命運使我的人生遭遇困境,我便提高我的道德修養來通達它。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隻須五更頭檢點,思想的是什麽便得】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要想知道自己是有道德之君子,還是無德之小人,隻要在五更天時自我反省一下,檢查一下頭腦中想的是什麽,就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心中有了行善的念頭,就可以引來降福的吉神追隨;心中有了作惡的念頭,就會招來為禍的惡鬼追隨。明白了這些便可差使鬼神了。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經常談論隱居山林中的生活樂趣的人,其未必真正領悟了隱居的樂趣;口頭上總說厭倦名利的人,也未必是真的將名利忘卻了。
【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人若不通曉古今變化的道理,那就好比穿著衣服的牛馬一樣;讀書人不明白廉恥,那就好比穿衣戴帽的豬狗一樣。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一個人如果身處逆境中,那麽其身邊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醫療器材般的事物,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敦品勵行。反之,一個人如果身處順境中,這就等於在他麵前擺滿了消磨精神意誌的刀槍,會讓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腐蝕而走向墮落。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夕陽西下時,天邊的晚霞光彩奪目,而一年即將過去時,金黃色的橙橘更是芳香四溢。因此,有德的君子到了晚年,更應有煥發的精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 有道德修養的君子,其心地應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沒有什麽不可告人之事;而其才能則應該像珍藏的珠寶一樣,不輕易讓人看得出來。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在閑暇時不要輕易放過寶貴的光陰,最好把握時間做一些準備,以便日後忙碌時有所受用;在平靜時不要忘記充實心靈,要為他日養精蓄銳,以便事情來臨時能應付自如;在無人看見時也要保持光明磊落的胸襟,這樣才能俯仰無愧於心,在眾人麵前受到尊敬。
【心曠,則萬鍾如瓦缶;心隘,則一發似車輪】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心胸開闊,即使是萬鍾的財富也會像瓦罐一樣不值錢;心胸狹隘,即使是一根頭發也會被看得像車輪一樣重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為:冰清玉潔來到這個世上,再冰清玉潔地離開這個世界,這遠比陷於汙泥濁水中要強多了。
【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功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由安貧樂道、與世無爭,可以看出一個人心境的光明;不忘記行施道義以培養自己的涵養,便是培植浩然正氣的好方法。
【和為祥氣,驕為衰氣,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加;善是吉星,惡是凶星,推命者豈必國五行而定】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平和是一種祥瑞之氣,驕傲是一種衰敗之氣,觀相的人很容易就看出來;善良是吉星,惡毒是凶星,算命的人不用陰陽五行便可推算出吉凶。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做一個肮髒的富貴者,不如做一個清高的貧窮者;憂鬱地活著,還不如快樂地死去。
【富貴而勞悴,不若安閑之貧賤;貧賤而驕傲,不若謙恭之富貴】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如果富貴了而憂愁、勞累,倒不如雖貧賤卻安閑自在;如果清貧卻驕傲自大,倒不如富貴卻謙遜有禮。
【酒可好,不可罵座;色可好,不可傷生;財可好,不可昧心;氣可好,不可越理】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可以喜好美酒,但不可酒後耍酒瘋罵人;可以喜好美色,但不可以傷害身體;可以喜愛錢財,但不可昧心獲得;可以有脾氣,但不可以超出情理之外。
齊家篇
【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出自《荀子•勸學》。意為:人剛一生下來時,哭聲都是一樣,但長大後習俗卻有了不同,這是受了不同教育的緣故。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意為:疼愛子女,就要用高尚的道義來教育他,而不要讓他接納邪惡的東西。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出自《戰國策•趙策》。意為: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要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出自《孟子•離婁上》。意為:不使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出自《尚書•大禹謨》。意為:報效國家,要能夠勤勞;主持家政,要能夠節儉。
【萬鍾一品不足論,時來出乎蘇元元】出自南宋陸遊《五更讀書示子》。意為:高官厚祿並不足念,重要的是有了機會要接濟蒼生,為民造福。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出自元代關漢卿《包待製三勘蝴蝶夢》。意為:兒孫們自有自己的生活和福氣,不要再費盡心思為他們的將來勞心傷神了。
【種田不熟不如荒,養兒不肖不如無】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意為:辛苦種田,如果沒有成熟收獲,倒不如讓它荒廢好了;養個兒子,如果不肯學好,還不如幹脆不養。
【一家之中,要看得尊長尊,則家治。若看得尊長不尊,如何齊他?得其要在尊長自修】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一個家庭中,若把尊長看得很尊貴,則這個家庭就會治理得很好。而若把尊長看得不尊貴,則將會如何對待其他人呢?尊長要想被別人尊敬,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加強自身的修養。
【人子之事親也,事心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子女對待父母,最主要的是要讓他們心情愉快,其次才是關心他們的身體,倘若隻關心他們的身體而不關心他們心情是否愉快,就顯得更差一些,而最差的則是隻保持表麵上的禮節而連他們的身體都漠不關心。
【心要常操,身要常勞。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勞愈強健,但自不可過耳】出自明代呂坤《呻吟語》。意為:心要經常關注一些事情,身體要時常進行鍛煉。心是越用越精明,身體也是越活動越強健,但是要注意適可而止,不要太過度。
【親兄弟折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親兄弟如果不團結,就如同價值連城的一組美玉分散開來,其真正的價值蕩然無存;讀書人如果愛財,就會使濃鬱的書香轉化為銅錢的臭氣。
【煩惱場空,身住清涼世界;營求念絕,心歸自在乾坤】出自明代陳繼儒《小窗幽記》。意為:看破了煩惱的紅塵,便是生活在清涼無比的世界中;斷絕了鑽營求取的念頭,心就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間。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整天大擺宴席尋歡作樂的,不算是一個好人家;愛好聲色犬馬錦衣華服的,不算是一個正派的讀書人;過分貪圖功名追求權勢的,不算是一個好官員。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如果要問祖先是否為我們留下恩澤,隻要看我們所享的幸福的厚薄就可知道,因此應當時刻感念祖先遺留恩澤之不易;如果要問我們的子孫將來能否享有幸福,就必須先看自己為子孫留下了多少德澤,假如留給子孫的德澤不多,就應當考慮到子孫毀敗家業是很容易的。
【麵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歎;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出自明代洪應明《菜根譚》。意為:眼前待人處事的立足標準要放得寬闊些,才不會使周圍的人對你發出不平的感歎;死後留給子孫後代的福澤要能流傳久遠,才會使後人永遠懷念。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功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教導子孫後代就應當從幼年時開始抓起,以便培養他們在為人處世時的正直寬大、光明磊落的氣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進行自我的內心反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和自我砥礪的修養功夫。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燥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應當嚴格,因為嚴格的態度可以壓抑他們浮動的燥氣,使他們能夠安心學習;對待邪惡陰險的小人,我們可以采取尊重的心態,因為尊重的態度可以感化他們邪惡的內心。
【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稼穡艱辛】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即使家境貧寒,也應讓子孫讀書;即使生活富裕,也不可忘記耕種收獲的艱辛。
【人生不可安閑,有恒業,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人和天世不能隻知安逸閑淡,有了長遠的事業,才能收住放任的本心;平常花費必須節儉,杜絕奢侈浪費的行為,就能夠體現勤儉的美德。
【無執滯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氣,但非本色人】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沒有執著窒礙之心,才是通達事理之人;有矯揉造作之氣,便無法做到樸實無華。
【有生資,不加學力,氣質究難化也;慎大德,不矜細行,形跡終可疑也】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天資雖好,但若後天不努力學習,其性格情操依然難有改進;在大的德行上細心留意,卻忽略了小節方麵,其言行終究無法讓人心悅誠服。
【發達雖命定,亦由肯做功夫;福壽雖天生,還是多積陰德】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一個人的飛黃騰達,雖然是命中注定的,但也可以由他個人努力所決定;一個人的福分壽命,雖然是上天注定,但也需要他多做善事積下陰德。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出自清代張潮《幽夢影》。意為:青年人需要有老年人那種成熟的見識和沉穩,老年人需要有青年人的激情與熱忱,這樣才能有精彩豐富的人生。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者,必此人也;樸實渾厚,初無甚奇,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凡事斤斤計較、不肯吃虧之人,自以為占了便宜,其實敗壞祖宗門風的往往是這類人;誠實樸素、為人厚道之人,看起來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其實能夠培養子孫純厚品質,使家門殷興不衰的又往往是他們。
【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於父母;創業還需深慮,恐貽害於子孫】出自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意為:一個人謹守自己的行為舉止,而不胡作非為,就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不良行為會使父母蒙羞;開創事業之時,也一定要深思熟慮,權衡得失,以免危害到子孫後代。
治國篇 (政治管理)
治國篇 (軍事戰爭)
【戰雖有陣;而勇為本】 出自《墨子•修身》。意為:作戰之中雖然陣列需有講究,但還是要以勇敢為本。
【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 出自《墨子•非攻下》。意為:頻繁地進攻和討伐,實在是天下最大的禍害。
【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出自秦商鞅《商君書•畫策》。意為:用戰爭來製止戰爭,就算發動戰爭也是可以的。
【兵之勝敗,本在於政】 出自《淮南子•兵略訓》。意為:軍事上的勝負,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政治。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出自三國諸葛亮《諸葛亮?集•將?才》。意為:作為軍將,地位高貴而不驕傲,打了勝仗而不昏亂,才能出眾而能謙遜待下,性格剛強而能控製自己。
【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則貴】出自三國諸葛亮《諸葛亮?集•將?才》。意為:戰場作戰,勇敢向前的應給予重賞,貪生怕死向後退的應處以重刑。而且獎賞要及時,不能拖延,懲罰不能因為地位高低而有所減免。
【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出自三國諸葛亮《喜怒》。意為:憤怒的時候,不要觸犯到無罪的人;高興的時候,也不能放縱應該殺頭的人。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出自三國諸葛亮《南征教》。意為:出兵作戰以征服敵軍的人心為上策,攻破敵人的城池為下策。
【有製之兵,無能之將,不可以敗;無製之兵,有能之將,不可以勝】出自三國諸葛亮《兵要》。意為: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即使將領沒有才能,也不會打敗仗;一支沒有嚴格訓練的軍隊,即使將領再善戰,也無法取得勝利。
【弊政之大,莫若賄賂行而征賦亂】出自唐代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意為:最大的弊政莫過於賄賂猖獗,賦稅繁多了。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有誰會知道徭役比這毒蛇還殘酷呢?詩句深刻揭露了當時封建統治者對百姓的殘酷剝削。
【天下雖興,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出自唐代白居易《議兵策》。意為:國家雖然興盛,但若動不動就打仗,也會衰敗;國家雖然太平,但若忘記戰爭的危機,不修備戰,也一定會非常危險。
【德唯治,否德亂】 出自《尚書•太甲下》。意為:以德來治理國家,就會天下太平;反之,就會天下大亂。
【人無於水鑒,當於民鑒】 出自《尚書•酒誥》。意為:為政的人不應該把水作為鏡子,而是應該把人民當做鏡子。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意為:百姓是國家的根本,百姓安居樂業了,國家才能安寧。
【師直為壯,曲為老】 出自《左?傳•隱?公三年》。意為:出兵作戰,有正當理由,軍隊的士氣就強盛;而師出無名或者理屈,就會士氣不振。
【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出自《左?傳•隱?公五年》。意為:不對意外情況有所預料和準備,就不能出兵作戰。
【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意為:一朝放走了敵人,就會成為幾代人的禍患。
【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意為:居住下,就要準備好糧草,行軍時,就要做好防備。
【先人有奪人之心】 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意為:先發製人就可以摧毀敵人作戰的勇氣和士氣。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出自《左傳•襄公十年》。意為:眾人的憤怒不可觸犯,一意孤行很難成功。
【兵不如者,勿與挑戰;粟不如者,勿與持久】出自《戰國策•楚策》。意為:如果兵力不如對方強,就不要發起挑戰;如果糧草不如對方充足,就不要與之相持太久。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意為:在營帳中操控著戰略,就能讓在千裏之外作戰的軍隊取得勝利。
【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意為:打了勝仗之後,將領驕傲,士兵懶惰的,就會失敗。
【十則圍之,倍則戰之】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意為: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敵人的十倍,就采用圍攻戰術;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敵人的兩倍,就與敵人展開交戰。
【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意為:兩隻老鼠在洞中爭鬥,哪一個更勇敢些,哪一個就能獲勝。
【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意為:出兵作戰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就不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置將不善,一敗塗地】 出自《漢書•高祖本紀上》。意為:如果將軍任用不妥當,那麽出師作戰一定會一敗塗地。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自唐代王昌齡《出塞》。意為:隻要飛將軍李廣還在,決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進入到內地。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出自唐代王昌齡《從軍行》。意為:茫茫沙漠裏,已經打了上百場仗,連身上的盔甲都磨破了,但隻要不打垮樓蘭,就決不回去。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出自唐代高適《燕歌行》。意為:戰士在前線英勇殺敵,死傷過半;將軍還在營帳中觀賞美人輕歌曼舞。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出自唐代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意為:戰爭異常慘烈,戰場上寒風怒號,荒草中可見屍骨累累,肅殺悲涼,陰森恐怖,令人心驚。
【十室幾人在?千山空自多】 出自唐代杜甫《征夫》。意為:十戶人家中還有幾戶留存啊,隻有山還依然是那麽多。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出自唐代杜甫《兵車行》。意為:家裏若是生個女兒,至少還能找個近鄰嫁出去,如果生了男兒,卻常常要葬身於荒野雜草之中。
【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出自唐代杜甫《洗兵馬》。意為: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壯士,能將天上的銀河引下來,將所有的兵器都洗幹淨了,永遠都不再用了呢?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意為:戰亂的時局,看到鮮花也會讓人黯然神傷;離散的親人,聽到鳥鳴也會讓人感到心驚。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出自唐代杜甫《前出塞》之六。意為:要想射人,應先射他的馬,要想擒賊,應該先擒住他們的首領。比喻解決問題應找到問題的關鍵,抓住要害。
【幾時拓土成王道,自古窮兵是禍胎】出自唐代李商隱《漢南書事》。意為:什麽時候開拓疆土能成就帝王的仁義政治呢?窮兵黷武自古就是災禍的根源。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出自唐代李賀《雁門太守行》。意為:敵軍如同黑雲一般來勢凶猛,城池仿佛要被壓倒了,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裏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金光閃閃。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出自唐代杜牧《赤壁》。意為:假使當年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恐怕東吳已被曹操所滅,而大喬、小喬便要成為俘虜,被曹操鎖在銅雀台中。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出自元代馬致遠《漢宮秋》。意為:即使要招集一千名士兵也不用費力,但是要找到一個好的將領卻十分困難。
【養軍千日,用在一時】 出自元代馬致遠《漢宮秋》。意為:花了很長時間來養軍隊,隻為了在需要時能夠用得上。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出自元代張可久《花聲•懷古》。意為:遙懷古人,想起那美人虞姬因四麵楚歌而自刎,三國鼎立時,曹操被蜀吳聯軍大敗於赤壁,還有投筆從戎的班超空老於玉門關外。
【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處世之道也是應對變化之術,怎麽可以隻把握一個方麵呢?行軍作戰的方法也是如此,都是貴在能夠隨機應變。
【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做將領的道理就是不要因為一次的勝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憂慮失落。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周瑜為了收回荊州安定天下而想出妙計以婚姻為借口,將劉備騙到江東,結果不僅白送了劉備一個夫人,還使得自己損兵折將。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將領在外行軍打仗時,君主的命令有些是可以不予理會的。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意為: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後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
【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出自明代馮夢龍《古今小說》。意為:將軍領軍在於謀略而不在於勇猛,士兵的戰鬥力在於精良而不在於人數眾多。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意為:寧願在太平年代做一條狗,也不願在動亂的社會裏做人。
治國篇 (農業工商)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出自《孟子•盡心上》。意為:治理好百姓的田地,減輕百姓的徭役和賦稅,就能夠使百姓富足起來。
【無政事,則財用不足】 出自《孟子•盡心下》。意為:沒有好的政治,那麽國家的財政就會不足。
【良賈不為折閱不市】 出自《荀?子•修?身》。意為:好的商人不會因為虧了本就不再做生意。
【工人數變業則失其功】 出自《韓非子•解老》。意為:做工之人總是改變自己的行業,就做不出成績來。
【數奪民時,大饑乃來】 出自《呂氏春秋•上衣》。時:農時。意為:多次占用耽誤農時,就會造成大的饑荒。
【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於農】出自秦商鞅《商君書•農戰》。意為:善於治理國家的人,即便糧倉總是滿滿的,也不會放鬆農業生產。
【地誠任,不患不財】 出自秦商鞅《商君書•錯法》。意為:土地被真正利用起來,就不怕沒有財源。
【春貸秋賦民皆歡,春賦秋貸民皆怨】出自《淮南子•說山訓》。意為:春天放貸,秋天收稅,農民就都會歡喜;但春天收稅,而秋天放貸,農民就會都抱怨。
【救荒不如備荒,備荒莫如急農時】出自清代魏源《吳農備荒議》。意為:與其等災荒來了再想辦法補救,不如早防備災荒,而防備災荒最好就是抓住農時。
【王事唯農是務,無有求利於其官,以幹農功】出自《國語•周語上》。意為:在所有的公事當中,最重要的是專務於農業。沒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妨害農事的。
【人間行路難,踏地出賦租】 出自北宋蘇軾《魚蠻子》。意為:這個世界上,連走路都十分困難,隻要腳一踏在地上,就得交租納稅。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 出自北宋梅堯臣《田家語》。意為:誰說農家的生活安定快樂?春天的賦稅到了秋天還沒有交齊呢!
【國賦三升民一鬥,屠牛那不勝栽禾】出自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意為:國家規定農民的賦稅是三升米,但實際上,農民卻要交納一鬥米,那麽,殺牛怎麽會不比種莊稼強呢?
【技藝之士資在於手】 出自秦商鞅《商君書•算地》。意為:對於手工業者來說,他們的資本就在於他們手中的技藝。
【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序》。意為:如果商人不做買賣,糧食、物品和財富就無法流通;如果掌管山澤的人不開發利用資源,那麽財富就會減少。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意為:當貨品的價格極高時,就要像扔掉糞土一樣趕快拋售;當貨品的價格極低時,就要像購買珍寶一樣趁機購買。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意為:天下人和和樂樂,都是為利益而來;天下人紛紛攘攘,也都是為了利益而往。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意為:貨品的價格上漲到極高時就會降下來,下跌到極低時就會漲上去。
【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此其大經也】出自《史記•貨殖列傳》。意為:在沒有財力的時候,應該努力創造財富,等到有了一些財富後,就要靠才智來經營;財富多了,就要努力爭取賺錢的時機,這才是發財的常理。
【商旅之民多,穀不足而貨有餘】 出自《漢書•貨殖傳》。意為:經商的人多了,就會使糧食生產不足,而貨物有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