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倫教授談中醫養生:養生的智慧
(2008-10-23 16:01:18)
下一個
了解中醫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第一章 同大自然和諧共存才是養生之道
了解中醫,我們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人體好比社會,好人和壞人是相對存在的。社會秩序正常的時候,有幾個毛賊也沒有關係,整體的秩序能壓製住他,但當社會秩序大亂,警察也變成小偷的時候,那這個社會可能就要垮了。
養生這個課題,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比如今天你生氣了,生氣後頭昏、腦脹、不想吃東西。到醫院去檢查,醫生卻告訴你什麽毛病都沒有,但是你確實很不舒服。這時候你去找一個老中醫,告訴他自己現在頭也疼、嘴也苦、怒氣滿胸,能不能給我看看病。老中醫給你號完脈以後,他肯定要告訴你,你肝氣瘀滯,應該吃點舒肝解鬱的藥。如果你聽了他的話吃了藥,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可能很快就會消失了。
中醫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規律
怎麽看待這個問題呢?我認為,西醫在檢查身體的時候,是檢查你的客觀指標,當你有了器質性改變的時候,他就說你有病了。殊不知道,在器質性改變之前,有一個漫長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量變積累過程中,當指標沒有改變,或者是沒有完全改變的時候,西醫就告訴你沒病。等真正把“帽子”給你戴上了,你要再想去掉這個“帽子”可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建議讀者,定期體檢隻是注意健康的一個方麵,自己隨時注意身體感覺的變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不要隻相信醫生,首先應該相信自己的感覺。當自己覺得有點不舒服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地請有經驗的中醫來調整。
很多人說,現代醫學已經發展得很先進了,而中醫一講就是很抽象的陰陽五行,很不科學,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我們今天要想弄清中醫學的養生到底是怎麽回事,首先應該了解中醫到底是一門什麽樣的學問,它是在怎樣治病等這些問題。為什麽要這麽說呢?
西醫學所看到的病,是用什麽來做參照係數呢?是檢查指標。不管是感冒還是其他疾病,西醫都要通過檢查,來確認你到底發生了什麽樣的病理改變。那麽中醫看病拿什麽來做參照係呢?是天、地、人,因為中醫研究的不是病,而是人的生命規律。
生病的根本原因是身體內的環境變化了
我們每天上班坐公共汽車也好,坐地鐵也好,在我們呼吸道裏,恐怕什麽細菌病毒都有。為什麽?因為人生活在自然環境裏,吃的是自然的飯,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氣,喝的是自然的水。大自然給我們生存的權力,也給細菌、病毒同樣擁有生命的權力。存在就是合理的。
大家都度過了2003年談“SARS”色變的時候,不管是過去的“SARS”,還是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禽流感,它們都不是外星人向地球發起的細菌戰。這種致病因子和人類不知道共存了多少年,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發展過程裏,它們和我們同步發展,甚至比我們還早。但是在平常的時候,我們為什麽不得病?我認為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從人類開始認識到病毒和細菌,到2003年以前的這一曆史階段裏麵,它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沒有發展起來。為什麽沒有發展起來?是因為大自然沒有給它發展的條件。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每個人和致病因子可以處於一種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活你的,它活它的,各自相安無事。但是,如果你外受風、寒、暑、濕、燥、火,內受喜、怒、憂、思、悲、恐、驚的影響,即中醫上講的“六邪”和“七情”,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異常變化,使得你身體內部的條件改變了,給了這個致病因子以發展的條件,那它就從10個向100個、1000個發展下去了……這時,你就進入了疾病的狀態,因為它已經開始危害你的健康了。
知道這個原理,我們人類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比如癌症。說起癌細胞對於我們人體的影響,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我們的社會環境,好人和壞人是相對存在的,“水至清則無魚”,水過於清澈的時候連魚都養不活,那麽當社會秩序很正常的時候,有幾個毛賊沒關係,他們不會興風作浪,因為你的整體狀態是好的,足以控製這幾個毛賊,不讓他們發展起來。
反之,整個社會秩序都亂了,警察全變成小偷了,那壞人就會發展起來,當他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就大亂了,我們說的癌症也就表現出來了。
因此,中醫認為很重要的一個病因是你自身的狀態是不是給致病因子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這個致病因子在你這是致病因子,但是在整個大自然的環境裏,它一定有它的作用。如果它一點作用都沒有,用不著人類消滅它,大自然就把它消滅了。所以說,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是如果我們把身體維持在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下,即“陰平陽秘”的狀態,致病因子就無法使你的身體生病。
中藥不殺病菌為什麽還能治病?
2000年,包括我女兒在內的400多名小學生集體食物中毒,學校附近的醫院都被住院的學生擠滿了,我沒有讓我女兒去醫院打點滴,隻是給她煮了一鍋綠豆湯,結果她第二天就全好了,綠豆肯定殺不死細菌病毒,但可以打掉體內的濕熱,濕熱沒有了,病菌自然就消退了。
西方人對生命規律的認識離東方人的認識還差得很遠,這也體現在對疾病的治療上麵。
你到醫院去治病或檢查身體,就會發現,現代醫學的一切檢查,都緊緊地圍繞著要找到這個致病因子是什麽。用我們現在最時髦的例子講,就是要消滅世界的恐怖襲擊事件,就得找到“薩達姆”在哪兒,“希特勒”在哪兒。找到它,然後再看看我們武器庫裏麵,有沒有能夠殺死它的。如果有,醫生就不害怕了,因為把這個武器拿出來肯定能把它殺死。西醫認為把這個東西殺死了,你的疾病就好了,這是我們現代醫學的一個理念。
那麽當“SARS”來到的時候,為什麽大家那麽害怕呢?第一,它是誰我們都沒搞明白,到底是“希特勒”還是“薩達姆”不清楚;第二,在什麽條件下它會致病沒搞明白;第三,“常規武器”無效,用一般的抗生素解決不了;第四,站在第一線的白衣衛士們倒下了一大片,那老百姓能不恐慌嗎?
這個例子說明現代醫學不是萬能的,如果和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曆史的中醫學比較起來,我個人認為,西醫不過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中華民族的文化長達五千年之久,這五千年的曆史沉澱不是一句空話。
在人類曆史上,古羅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過燦爛的古代文化,但是在整個地球上,惟一沒有文化斷層的民族,就是中華民族。在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和疾病的鬥爭過程中,我們的祖先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神農嚐百草,一日遇七十毒。”這句話非常形象地說明了我們的祖先在和疾病的鬥爭過程中,付出了難以估量的代價。我們的每一味中藥,我們的每一個診斷方法,都是我們的祖先用生命換來的,世界上恐怕沒有一個民族做過我們這樣的民族犧牲。
現在西方醫學的很多成果研究,試驗從小白鼠開始做起,從小白鼠做到兔子,從兔子做到狗,然後做到猴子,但這樣做來做去,這些和人之間還有一個很大的距離。而我們中華民族,我們中醫學的很多理念,卻是深深地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對象,她所研究的是人的生命運動規律。
中醫保護了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
在世界曆史上,一個民族的滅亡隻有兩個原因,歸納起來,一個是戰爭,一個是瘟疫。中華民族從黃帝戰蚩尤開始到現在,經過了無數次戰爭的洗禮,而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卻是世人矚目的。為什麽?除去戰爭以外,五千年來我們賴以生存的中醫藥學,保護了中華民族的健康,保護了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她是用什麽辦法解決問題的呢?
中醫學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首先不是看它是誰,這個疾病的致病因子是誰,而是看人體的環境、條件受到了什麽樣的改變。人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樣,完全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天和地的產物。人和其他一切生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得天地之全氣,物得天地之偏氣。”很多西方學者和北大的學生問我,說這全氣和偏氣怎麽理解?中醫學上說,人為萬物之靈,就是人在自然界的生命中,是最高級的生物,我們是天地所造就的,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三生萬物”就是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起碼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地球這個特有的環境中,在天地之間的產物,而人是在這些自然界產物中最高級的萬物之靈。盡管我們可以說,諸如猩猩、狒狒、猴子,都是靈長類哺乳動物,跟人在形態上都很接近,但是它們和人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為什麽?因為在整個地球上,隻有人,可以反過來認識天和地,其他的生物都無法認識天和地。
正是因為這樣,人才能把天地間最精華的東西集中體現出來。“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過來說,人既是天地的產物,就不可能跳出天地這個圈兒。所以,人也不能奢望長生不老,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這麽一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是得了天地之全氣。當你自身的狀態被打破了,我們的祖先就用藥物的偏性,用自然界其他物品的偏性,來糾正你人體中被打破的平衡,這在中醫學上講,是用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
當“SARS”來到的時候,很多中醫,讓病人把那些草根兒樹皮一類的中草藥煮完了,喝下去,就成功地治療了“SARS”。很多西方人說這個不科學,為什麽呢?因為連SARS是什麽都沒研究明白,怎麽能說你吃中藥就能把它殺死呢?我說中醫學沒想殺死誰,因為從中國文化的角度講,中華民族是講“和為貴”,從來不講誰殺誰,例如,我們的漢字“武”的形態就是止戈為武,是要停止幹戈。中醫學從她開始的時候,就一直體現著一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她沒想殺死誰,她所要改變的,是人類在這種狀態下,就是在疾病狀態下的不平衡,我們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是中醫學治病的一種理念。中醫學治病是這樣,養生也同樣是這樣。
兩千年前的中藥到現在仍然有效
從上個世紀30年代發現抗生素到現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研究了7000多種西藥,而現在臨床上還在使用的西藥不過幾百種,其中還在應用的抗生素不過就十幾種,大部分用不了了。為什麽?因為細菌變異得太快了,再也不怕它了。
而中醫呢,兩千多年前的中藥現在還有效,為什麽?因為它從來沒想殺死誰,它要求以和為貴,你隻要不侵犯我們人類就行了。當我用藥物把你身體的狀態調整到最好,不適合致病因子在你這兒發展了,它對你又有什麽威脅呢?
舉一個小的例子,2000年,北京很有名的一次小學生集體食物中毒,我女兒回來以後就跟我說,她們全校400多名學生,隻要中午在學校吃飯的,全部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我就問她:“你怎麽樣?”她說:“我也不行了,我也開始拉肚子。”我一量體溫37?5℃,我說這麽著吧,爸爸不給你開藥了,我給她煮了一鍋綠豆湯,裏邊加一點兒糖,加一點兒鹽,然後呢,我說你從現在開始,渴了就喝湯,餓了就撈豆兒吃。然後,晚上七點到十二點,她發燒到 38?5℃。她的老師也來了,問我怎麽不送她去醫院?我們家住北京站,我就跟她老師說:“你看看我們家附近的協和醫院、同仁醫院全住滿了,400個學生同時住院。另一方麵我怕交叉感染,我就是大夫,你別管了。”
從頭一天晚上七點放學,到第二天下午三點,她一共瀉了11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三點,體溫正常了,不拉稀了,用的是什麽?就是綠豆湯加上點兒鹽和糖。
綠豆的皮是綠的,其性是甘、寒,它有清熱的作用。綠豆的裏麵是黃色的,黃色本身就具有補脾胃的作用,加糖和鹽,是因為腹瀉最怕的就是脫水,到了醫院不就是掛糖鹽水嗎?因為腹瀉的同時會帶走大量的鹽和糖,人體就會缺水,所以就得攻補兼施。
綠豆肯定殺不死細菌、病毒,但是它的作用是什麽?我們知道食物中毒,在體內反應的是一種濕和熱,以熱為主,所以她才會不斷地拉稀,這個細菌才有發展的空間,綠豆是清熱的,能夠改善她體內的狀態,讓她別熱了。我的女兒就這麽喝了一天。上學以後,孩子們全部要去化驗,看看還有沒有細菌。我說你去化驗吧,結果我女兒一化驗,敵人們沒有了。那個學校食物中毒以後呢,放了七天假,我的女兒就病了一天,也不燒了,也不拉稀了。玩兒了六天。別的孩子全都去打點滴去了,打了七天點滴。養生要遵從天地自然的法則
人是天地的產物,養生首先要遵從天地自然的法則
一個人,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九竅不通一竅通’,肚臍跟媽媽通著,其他的竅全關閉著,一旦落生,一竅不通九竅通。”“竅”是什麽?“竅”是人體精氣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當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後,你自身的氣,就和天地之間構成了一種特有的相關性。
中醫學始終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諧的前提下,如果離開了人和自然的和諧,就沒法談中醫學的養生。中醫學不是把人看成孤立的人,《黃帝內經》開篇就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人是天地的產物,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按照《道德經》的觀點,在地球、宇宙沒有形成之前,是一種混沌無麵目的“一”的狀態,這個“一”,不是一個簡單的“一”,是陰和陽的有機結合,它是一個陰和陽的統一體。古人所說的“太極”,圓圈中沒有劃一條直線,而是劃了一條等分的曲線,這就是我們中國最古老的圓——太極。這邊一個黑點兒,那邊一個白點兒,這叫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把這個圓圈拉長了,就是“一”。
它是以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俗稱陰陽魚。太極是中國古代的哲學術語,是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圖形象化地表達了陰陽輪轉、相反相成是萬物生成變化根源的哲理。
太極圖形展現了一種互相轉化,相對統一的形式美。它以後又發展成中國民族圖案所特有的“美”的結構。如“喜相逢”、“鸞鳳和鳴”、“龍鳳呈祥”等都是這種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組成生動優美的吉祥圖案,極受民間喜愛。
在陰氣和陽氣的不斷運動和變化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二”,形成了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的陰陽兩極。如果隻有陰和陽,沒有“三”,是不會有萬物的。太陽係裏邊,火星上有天有地,地球上有天有地,但整個太陽係除地球以外,還沒有一個星球發現有跟人一樣的生物。為什麽?按照中醫學的觀點,因為它沒有“三”。 “三”是什麽?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地氣的上升與天氣的下降,構成了一種“運氣”的狀態,這種運動著的氣的狀態,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產生的根本原因。
《黃帝內經》裏講:“人法天地而生。”什麽叫“法天地而生”?就是依照了天和地的狀態,構成了人的形象。
很多北大的孩子問我,說:“老師,人的鼻孔下為什麽叫人中?”我說:“大家想一想,一個人,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什麽狀態呢?是‘九竅不通一竅通’,肚臍跟媽媽通著,其他的竅全關閉著,這時候媽媽就形成了一個保護層,天然的屏障在保護著他。一旦落生,一竅不通九竅通。”“竅”是什麽?“竅”是人體精氣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當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後,你自身的氣,就和天地之間構成了一種特有的相關性。
人的九竅中,口以上的竅全是偶數,口以下的竅,從口到前後陰都是奇數。上邊3個偶數,是坤卦,《周易》裏麵的坤卦;下麵的3個奇數,是乾卦。坤在上而乾在下,本來地在下而天在上,而“人法天地而生”,卻得陰在上而陽在下,為什麽?因為如果上麵是天下麵是地,上麵是乾下麵是坤的話,它在《周易》裏是“否 ”卦,“否”卦的含意是不通。而人呢?天在上麵地在下麵,必須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地氣必須升到天上,天氣必須降到地下,這時候你才能是一個活著的人,而不是一個死了的人。所以一旦暈倒的時候,老一輩人都知道要掐人中,為什麽呢?因為你暈倒了就說明你的地氣不上升,天氣不下降,你的這個交泰沒有了,這個運動著的氣不動了。他在這兒一掐,讓地氣上升,天氣下降,你就醒了。這個道理是說,人不僅僅是生活在社會中,人首先是生活在自然中,人是自然界中惟一可以效法天地的最高級的生物。所以中醫說人是萬物之首,萬物之靈。要想講中醫的養生,首先就得把人放到自然界這個特有的環境中來談養生。
古人講氣聚則生,氣散則亡。用中國文化的觀點來說:構建整個自然界的一切物體,構成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最小物質就叫做氣。這個“氣”,你到道觀裏麵去看,它的“氣”字,上麵一個“無”字,下麵四個點兒,這是道家所說的“炁”,這個“炁”是個什麽含義呢,“無”不是不存在,而是你看不見,下麵四個點兒是什麽?四個點兒在中國古代是個火,“火”代表的是運動。
現代物理學把所有的物質分解來,分解去,最後分解的是什麽?是誇克。誇克是什麽?一團沒有質量也沒有重量的東西在那不斷地動。這和我們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氣”何其相似!誇克是一團看不見的東西,它是地中海的一種鳥的叫聲,天一黑它就“誇克、誇克”地叫,可你根本看不見它,但是它是存在的。 第二章 水穀精氣是後天生存之本——節飲食
後天的水穀精氣是人的生存之本
人一出生,就從父母那裏得到先天的真氣,這先天的真氣是靠後天的水穀精氣來維持的,不以食物加以補充的話,人隻能維持7天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媽媽在保護著他,這時,我們的身體是九竅不通一竅通,這一竅就是肚臍跟媽媽通著。一旦落生,就會變成一竅不通九竅通,肚臍不通了。我們人體所有的竅節和自然構成了一種相互關聯的屬性。而在這種九竅中最重要的一竅是什麽呢?就是口。
吃飯是人類的第一等大事,所以孔子說:“飲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就是吃飯是每一個人,隻要生下來以後,先天就存在著一種本能。吃飯這個問題,是我們在人生中得以生存成長的基礎。
我們人一出生,爸爸媽媽給了我們先天之氣,就是我們說的元氣或者說真氣。這先天之氣貫穿在整個人的生命中,但是,如果七天之內沒有後天水穀之精氣的維持,先天之氣就用完了,用完了人就死了。所以,這個元氣是靠不斷的水穀之精微來維持的,任何一個民族都離不開飲食。中醫認為,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除去爸爸媽媽給你的先天之氣以外,就不斷地需要用後天的食物來加以補充。
中西飲食習慣的不同
筷子和刀叉的區別反映了中西飲食習慣的不同
我們現在很多書上講的西方人研究什麽食物裏有什麽成分,含多少維生素、含多少蛋白質等等。那我們中國人到底該怎麽進行飲食養生呢?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靠的是我們的中醫,靠的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飲食結構。
飲食是維持生命的基礎,但這不是簡簡單單地攝入,怎樣才能使自己的飲食結構更合理是養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飲食習慣上,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點,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習慣,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很多書上講的西方人研究什麽食物裏有什麽成分,含多少維生素、含多少蛋白質等等。那我們中國人到底該怎麽進行飲食養生呢?我們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在西方醫學沒有進來之前,靠的是什麽?靠的是我們的中醫,靠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麽要講吃飯的話,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習慣和西方人有什麽不同。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吃飯用一隻手,西方人不是,老外在吃飯時得用兩隻手,一隻手拿刀子,一隻手拿叉子或者一隻手拿刀子,一隻手拿勺子,反正他總之兩手得左右並用。我們中國人用一隻手就可以完成,我們創造了筷子,用它來吃飯。筷子是什麽?是兩根棍兒,這兩根棍兒實際上就反映了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即“一陰一陽謂之道”的理念。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家都知道,一根筷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一根筷子隻能紮,兩根筷子給你的時候是合二而一,叫做一雙。老子講:道生一,這就是一,叫做一雙;你吃飯的時候,要用筷子夾東西,這時筷子就得一分為二了,此為一生二;還有二生三,什麽叫三呢?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個動一個不動,動者為陽,靜者為陰,這就是三的狀態,如果你進入三的狀態的時候,無論是芹菜、韭菜還是花生米,全都能夾起來。三生萬物,有的人使筷子是上邊動,下邊不動,有的人是下麵動,上邊不動,這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兩根筷子一齊動,那你肯定夾不起來。
西方人的思維是一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中國人不是,中國人看到這麵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那麵,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
所以可以看到,我們的祖先和西方祖先是不一樣的。我們通過我們祖先的事跡傳說可以知道,有神農嚐百草,這說明我們的祖先,我們中華民族是以農業為主的民族,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民族。而西方呢,他們的祖先是遊牧民族,是以肉食物為主的民族,所以我們看大叉子把那羊一叉,火上一烤,小刀子一削,小叉子一叉,就吃了。
膏粱厚味會導致糖尿病
膏粱厚味會導致糖尿病等富貴病
高血壓、糖尿病在中國古代是富貴病,是財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黃帝內經》裏講:“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什麽叫“膏粱之變”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這些東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該長“大疔”了,就是長瘡了。糖尿病後期不都是那個潰瘍嗎?實質上這就是中國最早對糖尿病的記載。
這種飲食工具的差別就反映了我們東方人和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是不一樣的。西方人因為幾千年就是以肉食食物為主,所以他們消化肉食的能力比我們東方人強得多。我們東方人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就像前麵論述的,我們如果用那刀子叉子,要想把芹菜、韭菜叉起來是很困難的,而咱們中國人用筷子,芹菜、韭菜全能很容易地夾起來。因此,我們說東方人的食物和飲食習慣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而西方是以肉食為主的。但是,現在我們的飲食出現了很多問題,那現在問題出在哪兒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來到,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於是我們現在拿著老祖宗給你消化纖維食物的肚子,老去對付那牛排、雞腿這些食物,當經常食用這類食物,脾胃是代謝運化不了的,這個時候,它就在體內存積起來了。因此,我們現在的代謝病、糖尿病才有這麽多,這跟飲食習慣的改變有直接的關係。
想想我們困難時期,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甚至到70年代初的時候,中國有多少糖尿病、有多少高血壓病人啊?幾乎沒有!那時候基本都是什麽浮腫、營養不良。嚴格地講,高血壓、糖尿病在中國古代是富貴病,是財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黃帝內經》裏講:“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什麽叫“膏粱之變”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這些東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該長“大疔”了,就是長瘡了。糖尿病後期不都是那個潰瘍嗎?實質上這就是中國最早對糖尿病的記載。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現在家裏的生活跟原來的皇上差不多,很多人就天天都像以前過年似的。這種生活結構的急劇改變,是造成我們代謝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最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結構
最適合中國人體質的飲食結構
老百姓經常講:“魚生火,肉生痰”。就是魚和肉本來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節製,它隻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當做糧食吃。
《黃帝內經》裏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穀就是我們吃的稻米、小麥、老玉米、小米和黃米,我們可以把這類食物統稱為五穀雜糧;“五果”就包括咱們吃的那些桃、李、栗、杏、棗,這都是果;“五畜”就是咱們吃的肉,豬肉、羊肉、狗肉、雞肉,這就是五畜,益就是補益的意思。“五菜 ”就是咱們吃的那些蔬菜,各式各樣的蔬菜,它們起到一個補充的作用。所以,五穀是養命的,五果是幫助你消化的,五畜是起到補益作用的,五菜是起到補充作用的。《黃帝內經》是這麽講的,而且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也是嚴格地遵循著這種生活規律,來維持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健康。
老百姓經常講:“魚生火,肉生痰”。就是魚和肉本來都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有節製,它隻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不能把它天天當做糧食吃。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我們看蔬菜的“蔬”,草字頭,底下是個疏通的“疏”字,寓意就是它有疏通氣血的作用。再看那葷菜的“葷”字,和“暈”字相通,也就是越吃腦袋越糊塗。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血管裏流的血像清水,現在吃那麽多東西以後,代謝不出去,血管裏的血都快像黃河的水了,那我們想想,這些代謝的東西排不出去,你不得代謝病誰得代謝病?
五穀是生命力量的來源
五穀的生命力是我們生命力量的來源
對人來講,小米也是補益中的上佳之品。作為五穀之首,你想想,革命戰爭時期,我們的八路軍傷員靠什麽養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湯;現在女同誌生完孩子,從南到北為什麽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為它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當女同誌生完孩子以後,體質是衰弱的,老中醫說“糜粥自養”,其實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穀雜糧中,我認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維持人的生命僅僅靠脂肪和蛋白質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還是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沒有一個民族說不吃糧食就能生存的。種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生命力量的源泉。舉個例子來說,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千年前的種子,甚至到了現在還能發芽,可見種子生命力的強大。我們說種子是生命的延續,所以中醫講的吃五穀,其實就是各式各樣的種子。不但吃飯需要靠種子,維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種子,中醫裏麵也有很多種子入藥,比如車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補腎的藥全是種子,五子衍宗丸全是籽兒。所以,我們說維持人的生命不能僅靠脂肪和蛋白質,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
小米的生命力最強熬小米粥不能撇掉粥油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五穀中最好的是什麽呢?我認為,五穀中最好的是小米。小米在中國古代叫做“稷”,江山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國家的代稱叫做社稷,社是什麽?社就是我們對祖先表示一種祭祀,稷是什麽?是小米,“社稷”的意思就是我們祖先用最好的糧食來供奉祖先。
我們可以想像,一碗小米種在地上是一大片,這一碗小米有多少粒?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而且小米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幾乎都生長,你隻要撒下去它就能長起來,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所以我們的祖先把小米作為五穀之首,是有他的道理的。你看一碗老玉米,一共才幾十顆,可一碗小米,可是上百顆,上千顆,它所具有的生命能力,是不一樣的。
對人來講,小米也是補益中的上佳之品。作為五穀之首,你想想,革命戰爭時期,我們的八路軍傷員靠什麽養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湯;現在女同誌生完孩子,從南到北為什麽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為它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當女同誌生完孩子以後,體質是衰弱的,老中醫說“糜粥自養”,其實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穀雜糧中,我認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我們熬小米粥,千萬別把上麵那層粥油撇掉。粥油就是上麵那層皮,是小米最精華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益氣健脾。小孩脾胃生發力最弱,常常會腹瀉,喝了粥油以後,很快就會好了。
新鮮的糧食才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飲食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吃新鮮的糧食。我們去看一看,農村有很多孩子,沒好吃的,他們沒有什麽很多的雞腿啊、牛奶等東西,但是他們長得很結實,為什麽?因為他們吃的都是第二年的種子,沒有攝取那麽多陳糧,我們城裏的很多人,什麽好吃都有,但就在五穀上老吃陳倉爛穀子,這是不行的,因為陳糧已經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大家如果有條件,不妨在新大米下來的時候,買點新鮮的大米,新鮮的糧食對人的生命是至關重要的。
五穀對身體有調節作用
五穀對身體也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我治虛寒性胃潰瘍時,就經常建議患者別吃藥了,讓他回家天天吃烤饅頭片,一年就吃好了。為什麽呢?因為他脾胃是虛寒的,饅頭是小麥做的,本身就是溫性的,然後再把它烤了,那不就是加了火力了嗎?它的溫性就更大了,吃完饅頭片他就覺得舒服,因為脾胃是主受納的,調理脾胃重在養不在治,他吃饅頭片就能把脾胃虛寒的胃潰瘍治好。
所有的食物都有它的偏性,食物和藥物在中國文化中叫做藥食同源,比如北方人以小麥為主,南方人則以稻米為主,所以,南方人長得就相對的小巧玲瓏,北方就長得相對的身材高大,這跟我們的飲食結構絕對有關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比如說蕎麥。蕎麥其實是偏寒的,它的生長期隻有兩個月,所以並不具備很強的營養。北方人在夏天的時候總要壓點餄餎吃,為什麽夏天吃呢?因為夏天熱,蕎麥麵是涼的,吃進去會覺得舒服。
我們看北方的冬小麥什麽時候種?頭年九月、十月種,什麽時候收?第二年的陰曆四月,就是小滿的時候開始收。為什麽呢?因為小麥到了小滿的時候,它的陽氣最重,所以小麥本身就是溫性的,老百姓講有火力;而稻米是長在水裏的,其性本來就偏寒。所以,我們看在臨床當中,脾胃虛寒的胃潰瘍病人,就不能吃米飯,一吃米飯他就胃疼,為什麽?因為他本來脾胃就寒,再把米飯吃進去,那米飯就是涼的,他舒服才怪呢。所以,別看同屬五穀,它們的屬性是各有不同的。
因此,我治虛寒性胃潰瘍時,就經常建議患者別吃藥了,讓他回家天天吃烤饅頭片,一年就吃好了。為什麽呢?因為他脾胃是虛寒的,饅頭是小麥做的,本身就是溫性的,然後再把它烤了,那不就是加了火力了嗎?它的溫性就更大了,吃完饅頭片他就覺得舒服,因為脾胃是主受納的,調理脾胃重在養不在治,他吃饅頭片就能把脾胃虛寒的胃潰瘍治好。當然,胃潰瘍還有很多的類型,我是指脾胃虛寒的,就是吃完大米飯就覺得難受的那種胃潰瘍,這樣的毛病隻要改變一下飲食結構,情況就會得到改變。
不同穀物的不同顏色,也都反應了穀物本身不同的屬性。在臨床上,好多老中醫都給患腎病的病人開那個黑豆,這是中藥。為什麽?我們看那個黑豆長得那樣像什麽?像腎,它的顏色是黑的,中醫講黑色入腎;綠豆長的也那樣,但外頭是青的,綠色入肝經,它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另外,紅豆、赤小豆入心經。所以這些食物,每個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我希望大家飲食的時候,能夠根據自己不同的體質,要注意調節,多吃點什麽,少吃點什麽,自己要多注意一些。
口味反映了身體的需要
口味反映了我們身體的需要
五味入五髒,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預示著我們身體的需要,我們的身體往往是我們最好的健康引導者。當你自己特別想吃這個東西,特別想吃那個的時候,中醫的原則是想吃的東西就可以吃。
從中醫角度看,各式各樣的食物,它會進入不同的髒腑,天賜人以五氣,地賜人以五味,人是靠天地來養活的。甘、苦、酸、辛、鹹這五種味道進入你的身體會調補你不同的髒腑,比如說甜入脾,酸入肝,辛入肺,鹹入腎,苦入心,任何口味皆不可過度。
當你口味出現改變的時候,其實就反映了你身體的狀態。我們知道很多懷孕的女同誌,就特別愛吃那酸的,這是因為她的血都去養胎了,造成自身肝陰不足,酸入肝,所以這時候她就特別想吃酸的。咱們看那酸的,看著就倒牙,她卻像吃糖豆一樣,這完全是人自己的感覺,人不完全靠指標活著,首先要憑感覺活著。
當你自己特別想吃這個東西,特別想吃那個的時候,中醫的原則是想吃的東西就可以吃。這跟小孩子的想吃不一樣,小孩子是饞,成年人如果有特別想吃的東西,就可以吃,因為它反映著你自己身體的需要。並不是說大夫讓你吃什麽你就吃什麽,別光聽大夫的,還聽自個兒的。有的女同誌說,我這幾天特別想吃辣的,為什麽?這是她鬱悶了,跟誰生氣了,氣在裏邊淤滯了,她一吃辣的一散,就覺得舒服。
要慎重食用反季節蔬菜
要慎重食用反季節蔬菜
老話有“冰淩響,白菜長”的說法,就是在秋末開始下霜的時候,白菜是最好的,如果反季節買的那大白菜,咱們看著還是那白菜形,但是已經沒有白菜裏麵的營養了。所以我希望各位讀者,咱們不是說守舊,還得按照這個規律去飲食吃飯。我們不要光看反季蔬菜外表新鮮,我們的飲食,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養命。
現在大棚技術的廣泛推廣,大冬天的在北方什麽蔬菜我們都能買到,像茄子、西紅柿、黃瓜等。但我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吃反季節的食品。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吃的每一種蔬菜、每一種穀類,它隻有到那個時令,到那種最飽滿狀態的時候,才是最佳的,我們現在大棚裏養出來的東西,隻有其形沒有其神。過去,你要拿一根新摘下來的黃瓜,放屋子裏,切完黃瓜絲滿屋子都有黃瓜的清香,而現在呢,你十根放那兒,什麽味都沒有,隻有其形沒有其神。我們再看那茄子,八九月份自然土地裏長出來的,下鍋就爛,而冬天或春節的時候,買的茄子看著挺好,怎麽在油鍋裏弄它都不爛,那是大棚裏長出來的。老話有“冰淩響,白菜長”的說法,就是在秋末開始下霜的時候,白菜是最好的,如果反季節買的那大白菜,咱們看著還是那白菜形,但是已經沒有白菜裏麵的營養了。過去的西紅柿,就是它爛了都不長毛長點兒的,現在那西紅柿,隻要擱上三天,那上頭滿是毛和點兒。
所以我希望各位讀者,咱們不是說守舊,還得按照這個規律去飲食吃飯。我們不要光看反季蔬菜外表新鮮,我們的飲食,不是為了獵奇,而是為了養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你在什麽地方住著,就要按照這個地方的基本環境和氣候去調養自己。食物隻有在不同環境中才能發揮自己屬性的最大作用。如果我們把廣東的湯拿到黑龍江去喝,那不出三天,頭上就起包了。
烤鴨、老鴨湯、鹽水鴨
北京的烤鴨是世界聞名的,但我們想過沒有,同樣是禽類,為什麽你老喝雞湯但要吃烤鴨呢?我們怎麽不把那嫩鴨子燉湯呢?從中醫的角度講,這是因為鴨子在水裏長成,其性偏寒,它是涼性的。我們看那烤鴨店,把那鴨子放到全聚德那烤爐裏一烤,把它那個寒性去掉了,它就變成平性的了,吃完就不拉稀,你要是把那小嫩鴨子拿來燉湯煲湯,你吃完之後肯定拉稀。雞就是溫性的,所以我們就能用嫩雞燉完湯,喝了以後就不拉稀,反而有進補的功效。
南方燉老鴨湯,是因為那個老鴨的寒性已經下去了。鹹水鴨是用鹽把那個鴨子的寒性佐治了,鹽是熱性的,你看鹽往火苗裏一扔,馬上火苗就起來,鹽能夠把鴨子的寒性中和。
四川、湖南人吃辣,廣東人煲湯
四川人和湖南人吃辣是人盡皆知的,他們為什麽那麽愛吃辣子?為什麽那麽愛吃苦瓜?因為那個地區濕和熱特別重,濕熱使得人的消化功能都減弱了。苦瓜有什麽作用?苦瓜是苦的,是往下降的,而辣椒是往上升的,辛開苦降,他這胃口就開了。現在是南方的苦瓜很多運到北方,那在北方什麽時候吃苦瓜好呢?隻有在伏天的時候,我們吃苦瓜炒辣椒,對脾胃有好處。因為不管是辣的還是苦的,它都容易傷陰,都容易生燥,傷你的經血,不信您秋天的時候,你要是吃點苦瓜炒辣椒,連著吃三天,嘴上就裂紋了。
按照以上的敘述,食物隻有在不同環境的時候才能發揮自己屬性的最大作用,食物的搭配和調養跟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隻有搭配對了,才能對人體產生有益的影響。廣東人老是煲湯,因為那個地方有夏無冬,它隻有夏天沒有冬天,它隻有生發沒有閉藏,一年四季它就像那常綠植物一樣,你不給他足夠的營養,他就沒法維持這個平衡。所以廣東人煲的那個湯,什麽枸杞子、黃芪,都當著食物吃,要讓黑龍江人天天喝那湯,隻要三天,頭上大包就起來了,因為體質不一樣,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所以,我們在調整飲食的過程中,你在什麽地方住著,就按照這個地方的基本環境和氣候去調養自己,不要老標新立異,這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
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
小孩本身脾胃比較弱,而現在在家裏都成小祖宗了,那個很弱的脾胃,進去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進去以後根本就運化不了,運化不了,堵塞在裏麵就造成了體熱,裏麵一體熱,對外邊就非常敏感。
我們現在的小孩,因為家庭生活好了,再加上父母的寵愛,什麽好吃的都能吃到。但如果不注意,老是吃陳倉爛穀子,或者是老吃垃圾食品,這是不行的。這樣培養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
小孩本身脾胃比較弱,消化能力弱,而現在在家裏都成小祖宗了,一家就這麽一個,爺爺給點,奶奶給點,爸爸媽媽再給點,那個很弱的脾胃,進去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進去以後根本就運化不了,運化不了,堵塞在裏麵就造成了體熱,裏麵一體熱,對外邊就非常敏感,所以咱們小孩現在非常容易感冒。
過去我們小時候怎麽不那麽容易感冒呢?因為沒天天吃那麽多熱的東西,裏邊是涼的,對外邊就不敏感了,就不容易感冒。我們現在的小孩,整個肚子就像有團火似的,本來小孩生命力就比較旺盛,陽常有餘,你再給他吃那麽多好吃的進去,根本運化不了。我們現在在臨床上看到那些小孩,有的吸收得比較好,就變成小胖墩了;有的腸胃受傷了,中醫有句話叫做“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吃得多了,他腸胃運化不了,咱們叫小兒疳積,一個一個小孩都變成豆芽菜了。
所以我們小孩的飲食,一定要非常注意,有句老話講:“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所以,餓著點沒關係,小孩見風就長。我們現在很多媽媽就愛看那個西方的營養指標,這裏麵含有多少熱量,多少脂肪成分,多少糖,但我們祖先不靠這個,我們中華民族十三億人,也健健康康地繁衍過來了。
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
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適當調節飲食
中醫上講,女人的成長周期是7,而男人的成長周期為8。女同誌過了28歲,男同誌過了32歲,身體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此時就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了。
孩子是這樣,那我們大人的飲食應該是一個什麽情況呢?在中醫的觀點裏,男人和女人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樣的,男同誌以陽氣為主,女同誌以陰血為主,在男同誌的整個生命過程裏邊,他的成長周期是個偶數8,女同誌以陰血為主,她的生命的數是7,是個奇數,為什麽這麽說呢?女同誌7歲、14歲、21歲、28歲、 35歲、42歲、49歲、56歲、63歲,她每7年有一次變化,女同誌的頂峰年齡是28歲,過了28歲以後就開始慢慢向下走了;男同誌是8年轉一圈,8 歲、16歲、24歲、32歲、40歲、48歲、56歲、64歲,所以男同誌的好處是轉得慢,但小女孩都比小男孩聰明,小男孩8歲還沒開竅呢,小女孩都已經很明白了。所以小孩上學的時候,小男孩你讓他晚點上,要不然的話,他老比不過小女孩,男同誌的頂峰年齡是32歲,過了32歲以後,他就開始往下走了。所以男同誌和女同誌過了他們的頂峰年齡以後,在飲食上就要加以注意了。
這時候的關鍵是脾胃的運化能力弱了。運化能力強的時候,清者化升成氣血,濁者就排出體外了。運化能力弱,代謝的東西排不出去,就開始發胖,就開始衰老了。那麽怎麽辦?從這以後就一定要注意:早上、中午吃得好一點,晚上盡量吃清淡些。因為人和自然界是個統一的整體,早上和中午的時候,盡管你自身的消化能力弱了,但是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陽氣,它就運化。晚上,你吃得好了,吃得多了,自然界的陽氣借助不了,自身的運化能力又弱,代謝的多餘的東西就容易在體內囤積。所以咱們不要早上和中午對付對付,晚上大吃一頓,這種生活習慣應該改變。如果這方麵你不注意,等你一旦血脂高了,血壓高了,就不好調治了。
用個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年輕的時候,血管裏的血就像清水,你一百米跑完了,回來睡一覺第二天又輕鬆了,因為你晚上睡覺的時候,血液把你的所有的毛細血管都走到了。隨著年齡的增大,飲食結構如果不注意,血管逐漸從清水向淮河的水向黃河的水發展,血脂高的人,血管內壁上有一層油,這種狀況到了四五十歲就有感覺了,睡覺沒睡覺沒什麽區別,睡完了甚至比不睡還累,就是因為血液黏稠度大了,很多毛細血管得不到足夠的濡養,這種情況與不良的飲食習慣直接相關。
老年人最好吃兩頓飯
老年人最好吃兩頓飯
老年人的脾胃變得更弱了,此時,飲食要軟一點、少一點、溫一點,特別是晚上不能吃得過多,否則容易引發心髒病。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吃兩頓飯,有助於食物的運化。
很多女同誌跟我抱怨說我們真倒黴,我們七年就轉一圈,老得快。這時我跟她們說,大自然是公平的,這些一個一個7和8過去以後,我們看一看,男同誌和女同誌到56歲又碰頭了,一個是七八五十六,一個是八七五十六,56歲以後,人們就開始逐漸進入老年狀態。女同誌過了56歲,一個比一個精神,扭秧歌的全是老太太,而老先生五六十歲後,全回家了,不隻咱們中國這樣,國外也一樣。這就是說,女同誌的整個的生命,是一個從陰到陽的過程,而男同誌是一個由陽轉陰的過程。男同誌在年輕時以陽氣為主,在到56歲以後,他的陽氣越來越弱,陰氣越來越重,所以他就願意在家待著,不願意出去遛彎兒了,這就是生命的過程。
我們了解這個生命的過程,就可以知道,中醫學研究的,不僅僅是一個治病的問題,而是研究了你整個生命的過程。進入老年狀態以後,我們的飲食就要特別地注意了,為什麽?我們可以在臨床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是老人最忙的時候,孩子們都回來了,又是兒子又是兒媳婦,又是孫子的,做了一大桌,做完了以後大夥兒吃,小孩沒關係,年輕人也沒關係,孩子孝順,說爸媽您做了好多飯,您得多吃點,結果,多吃完了以後,半夜12點就叫120了。
為什麽會發生這種情況呢?道理很簡單,因為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更弱了,自己的脾胃功能弱了,再加上晚上無法借助自然界的陽氣,他吃進很多東西,運化不了。中醫講脾胃屬土,心屬火,五行中,土生火,心和脾胃之間關係就如母親和兒子的關係,如果兒子負擔一重,就要從母親那借力量,這叫做“子盜母氣”,心就嘣嘣地跳起來了,心髒病就犯了,這種現象我們看到得非常多。
所以說,老年人一定保持老年人的習慣,就像前麵我們說的,老年人最好吃兩頓飯,早上九點多鍾,下午三點多鍾,這樣,老年人的心髒病發病率就很低,反之你要跟著年輕人吃,早上對付著吃點剩的,中午吃點剩的,晚上吃頓好的,心髒代謝性疾病發病機率就高。
老年人吃東西,要軟一點、少一點、溫一點,在吃的過程中細嚼慢咽,因為老年中醫養生要訣一【順四時】
據《黃帝內經》,運氣就是運動著的氣。這運動著的氣在自然界的表現就是春、夏、秋、冬——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構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地球上什麽地方最適合人的生存?不管是北極還是南極,它有陰就沒陽,有陽就沒陰,半年白天半年黑夜,所以不適合人生存。而溫帶由於有陰陽交替,使得住在溫帶的人大腦溝回在漲起來、縮回去的過程中越變越深,所以溫帶是最適合人生存的。
春生 夏長 秋收 冬藏
順四時為養生的第一條,順四時則生,逆四時則亡。我們人就像外麵的落葉樹一樣,春天樹要發芽了,它所有的營養從根部向枝幹調動,它的力量是從內部向外走;而外麵呢,又給了它一種阻力。所以中醫學講,春天的脈是弦脈。什麽叫弦脈呀?那就是裏麵的力量要往外走,而外麵還沒準備好條件,所以你春天的脈一按就是弦脈,跟那個剛發芽的芽尖一樣。到了夏天,樹葉非常繁茂了,因為所有的營養都從根部調動起來,集中到枝葉上去。人也一樣,春天人的氣血從內髒向四肢調動。到夏天,所有的氣血都調動到外麵去了,而內裏是空虛的。所以夏天容易鬧肚子,原因不完全是細菌和病毒,因為你的陽氣都跑外麵來了,你裏麵是最弱的。中醫說至虛之處必是致病之所。秋風一起,人的氣血開始從外麵向裏麵走。到冬天,人的氣血都藏到裏麵了,而外麵不足,就容易外感(感冒)了。
很多上海人相信吃膏滋藥。為什麽膏滋是冬天吃而不是夏天吃呢?因為夏天你的氣血都跑外麵去了,內裏是空的,別說吃膏滋藥了,就是多吃點涮羊肉都吸收不了。而冬天由於你的氣血都藏到裏麵去了,那時你用點精血有情之品像阿膠呀,熟地呀,吃進去能夠運化,這運化是為了明年春天做準備,就像樹要冬灌一樣。
人法自然,人順四時,其實就是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養生。北京的老百姓有句話:“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做病。”它含有深刻的中醫哲理。夏天人的氣血都到外麵來了,天熱出汗,把你秋冬代謝的多餘物都隨汗液由毛孔排出了。你一呼一吸時,身上皮膚的毛孔也在一呼一吸,所以說肺主皮毛。可我們每到夏天,唯恐空調開得不大,屋裏是空調,汽車裏是空調,以為呆在空調裏是最好的。其實夏天的時候毛孔是打開的,這種打開是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它調整體能,把體內代謝的產物由汗排出體外去。而你非不讓它排出去,那它不留在身體裏麵做病嗎?冬天,天地都是閉藏的,你的氣血也都到裏麵了,身上毛孔應該是閉合的,如果把那空調溫度老開到30多攝氏度,冬天本來不應該出那麽多的汗,你老讓它出汗,汗血是同源的,“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這是《傷寒論》的原話。該閉藏的時候沒有很好地閉藏,該打開的時候不讓它打開,你不得代謝病誰得?
以前住平房的時候,我不敢安空調,我說最好的是扇子,它可以小大由之。但要是住到高樓上那可不行,因為它沒有地氣了,那就得用空調。用空調不要怕費電,一定要把窗子打開一點,讓它有自然的風。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順四時,就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調整自己的生活。中醫說,春氣和肝氣相通。肝是幹嘛的呢?肝體陰而用陽,它是你調動氣血的重要髒器。到春天來到的時候,氣血從內裏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所以我勸大家春天的時候最好吃點烏雞白鳳丸。為什麽?一方麵養肝陰,一方麵行肝氣,助於它的生發。
到夏天,天氣特別熱的時候要吃一點人參生麥飲。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生麥飲是由人參、麥冬、五味子製成,這是著名醫家孫思邈的方子,他用這個方子治暑熱。在暑熱季節用生麥飲,為什麽?因為你的陽氣都跑到外麵去了,內裏的陽氣不足,所以用人參補氣;汗出得太多了,他用五味子收斂,斂心氣;天氣太熱,汗出了以後裏麵的津傷陰,所以用麥冬養陰。夏天來到的時候,老人可以吃一點生麥飲。
秋風一起,它和肺氣相通,肺是主閉藏的,宣發與肅降。這時候你要讓氣血能跟著季節往裏走,要用一點秋梨膏。秋梨,梨得金氣最重,開的花是白的,結果是在秋天。用一點秋梨膏你就不會在秋天到來的時候由於肺氣不降而生咳嗽。
冬天和腎氣相通。男同誌重在補腎,比如說六味地黃丸呀、桂附八味丸呀都可以用。女同誌以補血為主,冬天可吃些阿膠呀,大棗呀,核桃仁呀等膏滋藥。
順四時而生,一方麵要求我們調整自身的生活,讓它順應四時的規律;另一方麵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適當用些藥來按照季節調養身體,這樣就可以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人本身的消化能力弱了,食物在口腔裏經過充分的咀嚼以後,唾液就是最好的消化酶,這時候老年人已經不能狼吞虎咽了。勤動腦體不動心
《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意為你要和自然形成一種和諧;第二句話是“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很多人說,能恬淡虛無嗎?我說,恬淡虛無並不是讓你不想事呀,恬淡虛無的本質是勤動腦、體,不動心。腦是“用”的首領,四肢是“用”的工具。中醫學把人的生命活動分成體和用兩部分,《黃帝內經》講“頭為諸陽之匯,四肢為諸陽之末”、“陽氣者若天與日”。陽氣就得動,不動就要老化。但是五髒藏精而不泄,心不能動,心要一動五內俱焚。
很多人會說,中醫一點也不科學,西醫說思維都是用腦的。我們中國文字中,思想的“思”字是個什麽字呢?上麵不是“田”字,是囟門的“囟”字。上麵是“囟 ”,下麵是“心”,你所有的情緒變化一定是腦和心的有機結合。當你特別難受的時候,首先感覺是心堵得慌。如果是心堵得慌,那就是動心了。
老子說“無為則無不為”,“無為”其實是無不為。很多人以為老子說的“無為”是不做事,其實是把老子這句話想得太簡單了。老子《道德經》中講的是規律,是道,講天地人的規律是從哪兒來,六合以內到底是怎麽回事?“無為”其實是:無妄為,則無不為。按照規律做事叫不妄為,不按規律做事,就叫妄為。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長在地上的,就不可能離開地的生、長、壯、老、已的規律。地上的一切生物都具備這種規律。“地法天 ”,地球上所有的氣候變化都取決於天。天是太陽、月亮、二十八星宿。我們中國人為什麽那麽注重“六十”?不是你對六十有特殊的偏愛。中國人在計算曆法的時候,用的是六十甲子。甲子不僅僅是時間概念,它更是一個時間空間高度濃縮的概念。二十八星宿包括太陽和月亮,二十八星宿每60年有一次準周期的變化,天上這些星宿的不同位置決定了地球上物候的不同變化,所以我們祖先把它總結成五運六氣。2003年癸未年發生了SARS,我查了一下,1943年也是癸未年,北京霍亂流行。霍亂也屬於濕的一種,它和SARS既有共性,又與SARS不完全一樣。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在總結這些規律的時候不是胡編出來的。
我為什麽要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古籍室待著?因為我讀了那麽多古書以後,感覺到我們的祖先太厲害了,他們寫的著作,一不要稿費,二沒有職稱,為什麽要把這麽多東西刻在石板上,寫在木頭上?因為中國人是非常注重自己子孫的,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的祖先從來不做斷子絕孫的事。所以他們認為再苦,再累也要把這些有用的東西刻下來。
我們有5000年的曆史,美國人隻有兩百年的曆史,還那麽重視自己短短的曆史。我們有些人數典忘祖,不知道自己祖先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到底是什麽?大街上我曾經問一年輕人:“老子是誰?”他說,“什麽老子?我爸是老子。”我們祖先保留到今天的東西,一定有一個合理的內核。隻是因為它曆史太久遠了。到今天看這個曆史的時候,已經不知道它的合理內核是什麽了,隨著曆史進入了博物館。所以我們這一代的中醫,當你研究各個時期不同的學問、著作的時候,一定要把這本書推到曆史背景去認識。不要老覺得今人比古人聰明,其實幾千年下來,沒用的東西早被古人丟掉了,留下的一定是有用的。我們中國人像大家閨秀,韓國、日本像小家碧玉。大家閨秀的寶貝太多了,東家扔一點,西家扔一點,到現在都沒了,被那小家碧玉全都拿回去了,中國的插花、和服、茶道全都變成他們的了。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一定要對自己的文化有重新的認識。
老子說:“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麽?是自然的力量。做任何一件事情,我當醫生,你當記者,他經商……各件事都有它自己的規律。讓你勤動腦體不動心的時候,這個腦子不是想你怎麽發財,是思考你要做的事情在某個規律上處在哪個點上。它是春天還是秋天呢?如果它是春天,就不要希望明天就結果,要等到秋天。這樣做看似無為,實有為。你非要從春天一下就蹦到秋天去,那叫看似有為,實無為,什麽也做不了。所以不管你壓力多大,從事什麽工作,要想保持這種情誌,就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去把握你所做的這件事的規律。
恬淡虛無 真氣從之
人是哭著生下來,笑著離開世界的。人一死氣散了,所有的皺紋都展開了。生下的時候攥著拳頭,走的時候撒手人寰,所以人的一生就是從哭到笑的一生。生下來笑著的小孩活不了,撒著手的小孩也活不了。那你就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讓你攥著拳頭幹嗎?就是要幹活的,而你所掙到的錢就像你手上的油膩,天天洗,天天來。人要想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近人事智於圓而行於方”,考慮得盡量全麵,處理得盡量果斷。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每天躺在床上想,敢與天地日月同輝,馬上就坦然了。如果你心裏老想著,明天怎麽辦呢,那你就要動心了。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弄得很多人疲憊不堪,處於亞健康狀態,一想起上班就頭疼。這說明他對自己的工作已經厭倦了,這是一種很危險的信號,所以一定要學會調情誌。要想真正把情誌調好,必須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讓腦經常處在一種放鬆的狀態,智慧就來了。你考試的時候,如果腦一緊張,會的全忘了;當腦子一輕鬆,什麽題都想起來了。如果能使自己的心態處在一種穩定的狀態,就能做到“陰平陽秘,精神乃至”。
中醫養生要訣四 慎醫藥
中藥也有毒性
現在生活好了,大家都十分重視健康。不管是中老年人還是小孩,見了保健品趨之若鶩,而且很多廣告不負責任地在那裏大肆吹噓,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一人剝你一塊錢,那12億有多少?而我們那麽多中藥、很多古人留下的成方,如烏梅丸,很好的方子卻沒人做。
什麽是藥?為什麽中醫叫做“藥”?不叫“勺”,不叫“飯”?我認為,藥好比是開門的鑰匙,門打不開的時候怎麽辦,你要用鑰匙把它打開。人得了病就是你這門打不開了,假如那門本來是通的,你沒完沒了地用個鑰匙去捅那個門,把一個好門也會捅壞的。中藥也有毒性,這毒性是它的偏性,不是說吃了它就是毒。砒霜能毒死人,但是砒霜仍然是一味中藥,關鍵看你怎麽用。按照中醫的理論,中藥不叫藥理,叫藥性。藥性包括:它長在什麽季節,生在什麽地域?它是根莖葉花、穀物莖食?它是什麽形態、什麽質地、寒熱溫涼什麽性、升降浮沉什麽作用?中醫治病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你把中醫的理論學好了,隨手拈來全是藥,因為大自然賦予人得天地之全氣,物得天地之偏氣。你看綠豆、黑豆、黃豆,都是中藥。
綠豆熬湯治腹瀉
因為我是中醫,我女兒從來沒有打過針,也沒有打過點滴。她在上五年級時曾有過一次食物中毒。那天她回家就告訴我肚子痛、發燒。我給她量體溫37.5℃,她說全校400多個學生食物中毒,周圍醫院全住滿了。我就煮了一鍋綠豆湯,放點鹽和糖,告訴女兒說,你現在開始別的不要吃,渴了就喝湯,餓了就撈那綠豆,從頭天晚上的7時到第二天下午的3時,拉了11回,最高體溫38.5℃,下午就好了!學校放假一個星期,她玩了6天,隻病了一天。綠豆的皮是綠色可入肝經,具有很強的解毒作用,尤其是解食物之毒;裏麵是黃的,黃的健脾胃。她腹瀉就是由於體內酸堿體液平衡失調,加點糖、加點鹽就是葡萄糖、鹽水,為什麽非要吊進去?能喝就讓她喝
孩子老人慎用西藥
作為中醫大夫,你一定要認認真真研究每一味藥的藥性,你才可能去正確用藥。而不是研究這個藥裏有什麽成分,那是西醫解決的問題。現在許多中醫大夫開方子拿著化驗單看,哪個能降轉氨酶,那個方子裏肯定有;哪個動物實驗能抗病毒,那個方子裏也肯定有。西醫看的是病,中醫看的是人,是人的狀態。西方醫學拿化驗單做參照係數,中醫大夫拿天地人做參照係數。《黃帝內經》講:“不知年之所加,氣之所宜,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你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不知人事,能當什麽中醫大夫?
找我看病的女同誌相當多,問她年齡,我是看她處在哪個時期的哪一段上,這個段的正常狀態是什麽,她的狀態與正常有什麽區別,這是中醫大夫的理念。是決定使用什麽藥的關鍵,如果你的這些理念建不起來,那你這藥就沒法開。而我們現在的危險在什麽地方呢?中藥、西藥全在濫用!我發現,抗生素使用的越多的小孩,到成年時發病的機會越多。西藥的作用非常明顯,所以西醫看病其實很負責,寫的也非常詳細,這個藥物的作用是什麽,副作用是什麽,可能會造成什麽傷害等等。西醫用這個藥時總是慎之又慎的,而我們的有些大夫,是沒有辦法了就隨便開藥,甚至中醫也能隨便地開西藥。女同誌不來月經,就是大黃蜇蟲丸,結果是殺人不用刀。
我曾對衛生領導部門的人說,你們去調查調查,我們小時候為什麽沒有那麽多的白血病,為什麽現在那麽多的孩子十六七歲就得白血病?你們應該調查這些孩子小時候用過什麽樣的抗生素。現在一個家庭就一個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張三喂了李四喂。唯恐怕孩子餓著或病著!我對家長們說,孩子還小,腸胃調節功能還很弱,你卻把什麽東西都給他吃,好像唯恐他不胖。其結果是什麽呢?進去了不能運化,裏麵就形成了中醫所說的內熱的環境,如果他裏麵是涼水,那他對外界就不敏感了,如果裏麵已經變成了熱水,毛孔打開了,外麵稍微受一點兒風寒,就感冒發燒了,一發燒就是肺炎,打針或吃抗生素,越吃那脾胃就越不協調。當使用抗生素特別是濫用抗生素後,藥的作用很明顯,看上去燒是退了,可由於機體的調整能力很差,排毒抗毒能力也沒有建起來,體內就會有很多有毒的物質儲存下來。到了青春發育期需要調動起來的時候,隱性的問題就出現了。這時候找誰打官司都不行,隻能自認倒黴。所以我建議十幾歲、二十歲以下的孩子一定要慎用西藥,起碼在中國這個環境裏,還有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也一定要慎用。因為你的解毒能力排毒能力調整能力都減弱了,那樣濫用抗生素是有害無益的。
呂正操將軍今年是一百歲,他的女兒跟我同歲,是協和醫大畢業的。呂正操將軍在近幾年都一直在發燒,一發燒就去301醫院,到那裏什麽好的抗生素都用,後來他女兒請我給她爸看病,我說從中醫看,是肺熱咳喘,我用中藥給他調理,近兩年他幾乎沒進過醫院。他女兒跟我說,之所以請你來就是害怕我爸被那不斷升級的抗生素打死!我的體會就是,西醫讓人明明白白地去死,而中醫常常讓人糊裏糊塗的活。就肺熱咳喘,在西醫的病理學上你找不出來,但人家吃完中藥就能好了。西醫有西醫很多的長處,但對中醫來講,你對你自己的長處一定要有充分的認識,既不能亂用西藥,更不能亂用中藥。
有患者來找我看病,說是肝炎,你能不能用點中藥把病毒去掉。我說你要我用那味中藥去把病毒殺死,那你找西醫去,我的辦法是改變你體內病毒在這兒生存的環境和條件,中老年朋友你一定要慎用藥物。有人說,中藥也有副作用,可不是嘛!那個馬兜鈴科的關木通吃完了就得了腎病了,那不是關木通的問題,那是因為那個大夫把龍膽瀉肝丸讓你沒完沒了地吃出來的。偶爾吃一次,有清利濕熱的作用,所以對藥物不要那麽迷信。
元氣和壽命的關係
不少古代中藥書上說,這藥可以大補元氣,那藥也可以大補元氣等等,以我個人的經驗,我認為元氣不能補。如果元氣可以補的話,秦始皇、漢武帝就甭死了。咱們的主席和小平也就甭走了。所以那些說“取天地之氣補人之元氣”的說法最好不要相信,孫思邈活了一百多歲最後不也死了嗎?元氣是不能補的,元氣是你的生命之氣,父母生下你的時候,元氣就是一個定數。俗話說母壯則子肥,人的元氣就像是從煤氣公司取來的煤氣罐,是一個定數,生下來就定了的。在後天的生長壯老的過程中,它在不斷的消耗中。當你的元氣耗盡之時也就是你離開世界的那一天。
元氣和壽命有什麽關係呢?如果你爸爸媽媽給你的這罐子氣很多,而你一天到晚的火門老是開著,外受風、寒、暑、濕、燥、火,內受喜、怒、憂、思、悲、恐、驚,內外交煎,給你再多的元氣你也活不長。反之如果給你的並不多,但你天天節約著使用它,恐怕你的壽命就會長的多。我們古人說元氣可以補,那隻是一種良好的願望。從中醫的理論看,氣聚則生,氣散則亡。中醫有句話,說醫生治的了病卻治不了命,就是說,在你受到各種因素的困擾時,醫生的責任是把你的元氣消耗限製在最小的程度上,如果你這人是真正元氣耗盡,氣沒了,你就是拿人參堆著他,那也沒用。所以每個中醫醫生,對於這個問題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隨著西方醫學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用藥越來越謹慎。我們現在是初級階段,剛吃飽了就想長壽,然後是別人說什麽就信什麽,一說到某種東西可以使人長壽,立刻就蜂擁而至,在今天的生活條件下,隻要注意科學養生,頤養天年那是沒有問題的。天年就是父母給你的年歲,你應該活的那個壽數。在養生問題上,中醫非常博大也非常精深,儒家有儒家的養生法,佛家有佛家的養生法,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從中醫角度來看怎樣養生,謝謝大家聽講!
找我看中醫的女同誌很多,問她年齡,我是看她處在哪一期的哪一個段上,這個段的正常狀態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