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花正果滿人間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正文

第三節 對三民主義的曲解

(2009-03-16 03:03:41) 下一個


第三節 對三民主義的曲解

■ 一、前言

  三民主義是中國國民黨建黨的理論基礎,也是中
華民國立國的理論基礎,它的產生,根源於中國傳
統固有文化及西方近代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學說的精
華,它之反對偏重階級暴力的馬列毛思想,是必然
的。這一特性,從孫中山先生於民國十三年在三民主
義講演中,特別批判馬列主義的唯物史觀、階級鬥

爭論、資本主義必然崩潰論及剩餘價值論,再從中山
先生與越飛發表聯合宣言中,特別聲明﹕「共產主
義,事實上不能引用於中國」各點,均可獲得明確的
論證。


  由於三民主義具有反共性,成為共產主義運動的
「障礙物」,因此從第三國際,托洛斯基到毛澤東
們,都要對它「作堅決的鬥爭」。而共產黨人所採取
的最重要的鬥爭手法,便是對三民主義理論作出種
種的曲解,本小節擬從中共所出版有關民國史論著中
對三民主義的曲解加以駁正。


■ 貳、中共對「三民主義」的曲解

  中共對三民主義的曲解與利用,早在民國十三年
即已開始進行。當時,共產黨與國民黨建立「聯合
陣線」,在組織上是利用國民黨名義發展共產黨組織
,在思想上則歪曲三民主義使之與馬列共產主義混
同,使人把三民主義看成馬列共產主義。


  也由於這原因,因而引起國民黨忠實黨員的警惕
,終發為民國十六年四月的「清黨」運動,共產黨
由於「聯合陣線」的挫敗,乃轉而在農村裏威脅農民
,建立武裝叛亂根據地。國民政府從民國十九年到
二十四年,五次剿共,終使中共不得不放棄江西根據
地而向西北流竄,經二萬五千裏長途跋涉,數十萬
大軍,抵延安時所剩不過萬餘殘兵。中共眼看軍事崩
潰,黨運岌岌可危。為挽救其軍事危機,乃積極宣
傳「停止內戰」、「抗日救國」,民國二十六年向國
民政府承認四項諾言﹕(註五九)


  三民主義為中共今日之所必需,本黨(指中共
)願為徹底實現而奮鬥。


  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
動。

  取消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統一。

  取消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


  共產黨為什麼要「為徹底實現三民主義而奮鬥」
?這是很難令人理解的事情。而究其實際,共產黨
所以提出這項承諾,近程目標,是要換取國民黨對它
的寬容;遠程目標,就是要利用三民主義對國民黨
員進行思想統戰,茲剖析如下﹕

  (一)看過去中共如何曲解與利用三民主義


  中共利用與曲解三民主義,步驟有三﹕第一步,
是混同三民主義,企圖把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變成
一個東西;    
二步,是肢解三民主義,企圖造成「三
民主義其名,而馬克思列寧主義其實的共產主義」
;第三步,是消滅三民主義,企圖去掉三民主義而實
現「人類最美滿的製度」~~馬列共產主義。(註
六○)


  1混同三民主義

  所謂「混同」,就是摘取 孫中山先生於民國十
三年(一九二四)講演三民主義時所說「民生主義
就是共產主義」的一段話,從而斷章取義,把三民主
義與共產主義說成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註六
一)最典型的文件,是毛澤東於民國二十七年(一九
三八)二月「與延安新中華報記者談話」。記者問
﹕「現在有人說共產黨既宣佈相信三民主義,便不能
再相信共產主義,先生對此問題的意見怎樣?」毛
澤東回答說﹕


    首先我要聲明的是,有些人說共產黨員宣佈
為三民主義的實現而奮鬥,就是等於放棄自己的共
  產主義的信仰,我可以再一次正式代表我們的黨
鄭重聲明﹕這隻是撥弄是非者的謠言,這絕不合乎
  事實。我們是共產黨員,我們宣佈願與國民黨同
誌們一起去為中山先生的未竟的革命事業~~即為
  中國的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和經濟地位
平等的三民主義的事業而奮鬥,同時,我們絕不會
  放棄我們自己虔信多年,並為之犧牲奮鬥多年的
共產主義。其次,有人說,如果你們宣佈為三民主
  義實現而奮鬥,同時又信仰共產主義,這便不合
乎三民主義的立場,因為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根本
  不相容。關於這一點,我可以再一次鄭重指出﹕



這種說法完全不對的。這種說法既不合乎手創三民
  主義和國民黨的革命導師孫中山先生的理論和行
動,也不合乎中國革命的情形。從理論上看起來,
  三民主義的民族、民權、民生等主要內容,與共
產主義所主張徹底改造中國經濟製度,使中國人民
  達到民生幸福;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壓迫,使中國
人民達到民族獨立;徹底摧毀封建壓迫,使中國人
  民得到民主自由這些思想恰能相容的。因此,共
產主義與三民主義絕不是不能相容的,因而本黨與
  國民黨也不是不能合法並存和攜手合作的。(註
六二)


  為了擴大並宣傳這觀點,中共還出版了很多書加
以闡明,妄稱三民主義與馬列主義有下列相同點﹕

  歷史淵源相同

  陳伯達說﹕「三民主義是我們民族中一部分最好
的舊傳統的一種繼承」。(註六三)而馬列主義也
「不是舶來品」。因為﹕馬列主義是中國工人階級
和中國人民的財產;馬列主義是在中國現實的歷
史基礎上生長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幾千年來的進步
和伏羲的思想,是向著馬列主義這方向發展的;

馬列主義是有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基礎。結論﹕如果沒
有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現實歷史上,也一定要產生
馬列主義的。共黨不但把馬列主義說成「不是舶來品
」,而且特別強調「馬列主義與三民主義的歷史關
係」又說﹕「國民黨人朱執信先生,首先介紹馬克
思主義到中國來;孫中山先生讚揚馬克思學說,
是集人類思想之大全,肯定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社會
主義;國民黨黨員之介紹和馬克思唯物史觀來研
究中國哲學的歷史~~胡漢民。」(註六四)


  民族主義的主張相同

  陳伯達說﹕「中山先生主張反帝(主張和新俄聯
合反帝)、承認國內民族自決權、革命的民族主義
必須與國際主義結合起來。這與馬列主義的主張,在
原則上是大體一致的」。(註六五)

  民權主義的主張相同

  陳伯達說﹕國共兩黨都以建立「真正民族共和國
」為奮鬥目標,中山先生的「直接民權」,與一八
一七年巴黎公社所表現的直接民權與列寧提出的蘇維
埃製,是完全相同的。(註六六)


  民生主義的主張相同

  陳伯達說﹕中山先生主張「平均地權」、「土地
國有」、「節製資本」,都是「對於社會主義抱懇
切高尚的同情」,而且「中山先生並不否認階級鬥爭
的存在」。(註六七)有了這些「相同」,毛澤東
進而指出﹕

    從以上所說的一切,你可以看出,在中山先
生親手著作的三民主義理論中,絕找不出三民主義
  與共產主義不相容的指示來。……從中山先生的
講演裏……應當得出那些結論來呢?結論應當是﹕



  第一、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是能夠相容並存的,
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是一個很好的朋友關係;第二
  、認為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不相容的人,實際上
是不懂三民主義的人,特別是不知民生主義為何物
  的人,這些人應該是國民黨中的極少數;同時,
認為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不相容的人,實際上也是
  不了解共產主義的人……這種人也應該是共產黨
中的極少數。而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認為
  這隻是某一方麵的個人行動,任何一方麵不能因
此來反對另一方麵的全黨及其主義。(註六八)


  毛澤東等人把三民主義的共產主義說成一個東西
之後,接著就大聲的說﹕「共產黨一方麵十年來所
實行的一切政策,根本上都是符合於孫中山先生的三
民主義的。」又說﹕「我們同意實行孫中山先生的
革命的三民主義……作為各階層『統一戰線』的共同
綱領」。更說﹕「我們不但不拒絕三民主義,而且願
意堅決實行三民主義,而且要求國民黨同我們一道來
實行三民主義,而且號召全國實行三民主義」。甚
至於說﹕「現在的問題,不是共產黨信仰不信仰實行
不實行的問題,反而是國民黨信仰不信仰實行不實
行的問題。」(註六九)中共這種說法,真使一般人
混淆了三民主義的真義,而不知如何適從?


  2肢解三民主

  共黨以共產主義混同三民主義的目的,是要消除
國民黨人仇共恨共分共的觀念,使之對共產黨產生
親切感,進而與共產黨建立「統一戰線」,這也叫做
「瞌頭」政策。但是,等到建立「統一戰線」以後
,他的目的達到了,所以不再「瞌頭」而要「搖頭」
,也就是不再混同三民主義而要「肢解」三民主義
了。怎樣「肢解」呢?簡言之,就是把三民主義「一
分為二」。因為共產黨人認為,宇宙都是充滿著矛
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既有矛盾,就有鬥爭
;有鬥爭,才有發展。三民主義就是三民主義,其
[66]

本身原無矛盾,而共產黨為了要在它的中間來發展鬥
爭,因此,便給它製造了矛盾,說三民主義有新、
舊之分;有真假之分;有「徹底的」與「不徹底的」
之分;有「革命的」與「反革命的」之分。

揚棄中發展。」並且還說這個固然是孫中山「忠實於
民主主義的邏輯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
綱領的勝利」。(註九二)

     孫中山當年之隨從副官馬湘撰稿。「
辛亥粵軍北伐始末」,由「民革」中委姚雨平撰稿。
    「陳炯明與孫中山的矛盾及破裂經過」,
由「政協」委員張錄村撰稿。「北洋軍入湘及湖
    南獨立經過」,由湯薌銘撰稿。「京劇
界在辛亥革命時期的活動」,由「政協」常委梅蘭芳
    撰稿。
    
註一二﹕同註一,頁一七八。

註一六﹕『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檔案
資料匯編』(一九一一~一九四九)第一輯(江蘇﹕
    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月)。這部資料
書根據該館副館長王可風主持編輯的『中國現代政
    治史資料匯編』(一九一九~一九四九年)
初稿的基礎上,加以修訂,並補充一九一九年五四
    運動以前的檔案資料,編輯而成。第一輯是
「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第二輯為「南京臨
    時政府」(一九一二年)。第三輯開始,按
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兩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
    濟、外交、文教、群眾運動等大類分為若幹
輯,每輯分為若幹冊。自一九七九年起陸續出版。

註一八﹕Zhang Kaiyuan,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stud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n the People's
[85]

        Republic of China," i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Seattle, May 1980), Vol. 5, No. 5, pp.
        525-531.

註二二﹕吳雁南,「辛亥革命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新華月報』(文摘版)(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八○年十二月),頁六二~六四。

註二六﹕張太雷,「辛亥革命在中國國民革命上之意
義」,『嚮導週報』第八十六期(一九二四年十月八
    日),頁七○五~七○六。陳錫祺,「孫中
山和辛亥國民」,『中山大學學報』(季刊)(哲學
    社會科學版)第四期(一九七九年),頁二
○;邵傳烈,「孫中山」(上海﹕人民出版社,一
    九八○年十月),頁七八。

註四○﹕吳大琨,「略論『紅樓夢』的時代背景」,
「文史哲」,頁一四,一九五五年第一期。引自「三
    聯書店」出版『中國資本主義有關問題討論
集』下冊,頁五六六。

註四三﹕黃彥,「介紹孫中山『致鄭藻如書』」,『歷
史研究』雙月刊第六期(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出
    版),頁一八三~一八四。

註四六﹕尚明軒,『孫中山傳』(北平﹕背景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三月出版),頁一三~一五。

註四七﹕金衝及、胡繩武著,『辛亥革命史稿第一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七月出版),頁
    五八。

註五○﹕吳安家,「大陸學者對孫中山先生的評價」
,「東亞季刊」一三卷四期(民國七十一年四月一
    日出版),頁一五三~一五五。

    國七十五年六月),頁二八。



據中共所述﹕

    我們共產黨人承認「三民主義為抗日民族統
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承認「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
  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鬥」,承認共
產主義的最低綱領與三民主義的政治原則是基本上
  相同。但是,這種三民主義是什麼三民主義呢?
這種三民主義不是任何別的三民主義,乃是孫中山
  先生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所重新
解釋的三民主義。……這篇宣言,區分了三民主義
  的兩個歷史時代。在這以前,三民主義是舊範疇
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在這以後,三民主義


  是新範疇的三民主義,是新的半殖民地資產階級
民主革命的三民主義,是新民主主義的三民主義,
  是新三民主義。隻有這種三民主義,才是新時期
的革命的三民主義。這種新時期的三民主義,新三
  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俄、聯共、扶助農
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
  ,在新時期中,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
義。(註七○)總之,中共為肢解三民主義,不惜
  用二分法加以曲解﹕


  A‧劃分所謂的「新、舊三民主義」

  中共所指的「新三民主義」,就是「聯俄、聯共
、扶植工農」的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它說﹕

    有這種三民主義,中國共產黨才稱之為「中
國今日之必需」,才宣佈它「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
  鬥」。隻有這種三民主義,才與中國共產主義在
民生主義階段中的政綱,即其最低綱領,基本上相


  同。至於舊三民主義,那是中國革命舊時期的產
物。那時的俄國是帝國主義的俄國,當然不能有聯
  俄政策。那時國內也沒有共產黨,當然不能有聯
共政策。那時工農運動也沒有充分顯露自己在政治
  上的重要性,當不為人所注意,當然就沒有聯合
工農的政策。因此,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國民
  黨改組以前的三民主義,乃是舊範疇的三民主義
,乃是過時了的三民主義。離開聯俄、聯共、農工
  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是沒有前途的,一切有良
心的三民主義者必須認真考慮這一點。(註七一)


這種說法,完全是不合歷史事實的,因為國民黨與蘇
俄斷交並清除共黨以後,不但統一了全國,而且獲
得八年抗戰的勝利,怎麼說「離開了聯俄、聯共、農
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就「沒有前途」呢?



  毛澤東曾這樣說﹕「汪精衛、李精衛們儘管起勁
地幹什麼反俄反共反工農的偽三民主義,自會有一
班有良心的有正義感的人們繼續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
義。」(註七二)洛甫也說﹕「自從汪精衛、周佛
海、陳公博之流公開成為漢奸之後,他們仍然恬不知
恥的利用著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招牌,他們把
孫中山先生一切革命的主張與言論,都有意曲解為他
們公開賣國的理論根據」,而這三民主義,就是「
假三民主義」。(註七三)


  後來中共的政治教材,更明白指出﹕

    漢奸汪精衛的民族危害份子,為了要達到使
全民族投降日本帝國主義的目的,假造三民主義,
  把三民主義變成對外妥協,對內反共的工具。如
在民族問題上,假三民主義者主張建立「東亞新秩
  序」。在民權問題上,假三民主義者主張建立「
共同防共」。在民生問題上,假三民主義者主張建

  立「中日經濟提攜」。(註七四)有了假三民主
義,自然有真三民主義。(註七四)


  洛甫在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二月十六日出
版的『解放週刊』指出﹕「對於共產黨根據馬克思列
寧主義所瞭解的真三民主義才能算真三民主義;反之
,不根據馬列主義所了解的三民主義,那就是假三
民主義了。」這就是共黨真假價值判斷的標準。


  C‧劃分所謂的「徹底的與不徹底的三民主義」

  中共於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九月二十二日
發佈共赴國難宣言,第一條指出﹕「中山先生的三
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所需,本黨願為其徹底的實現
而奮鬥」。一般人看這一段話,對於「徹底的」這
三個字,隻理解到這是共產黨表示實現三民主義的決
心,絕不知道,這裏麵卻暗藏著陰謀。共赴國難書
發表不到兩個月,毛澤東在解放週刊上公開發表「國
共兩黨統一戰線成立後中國革命的迫切任務」,該
文說﹕


    共產黨沒有一天不反對帝國主義,這就是「
徹底的民族主義」;人民代表會議的蘇維埃製度也
  不是別的,就是「徹底的民權主義」;土地革命
更無疑是「徹底的民生主義」。(註七五)

  這也就是說,必須行蘇維埃製、必須土地革命才
是徹底的三民主義,否則,雖為三民主義,亦不徹
底。眾所週知,反帝、蘇維埃製與土地革命都是共產
主義的主張,由這邏輯推論的結果;無異乎隻有行
馬列主義才算是徹底的三民主義了。


  D‧劃分所謂的「革命的與不革命的三民主義」


  綜合前述,凡新的、真的、徹底的三民主義,便
是「革命的三民主義」,凡舊的、假的、不徹底的
三民主義,便是「不革命的三民主義」。

  除了以上的說法,中共還製造一些似是而非的名
詞,用以取代三民主義。原來,毛澤東早在「抗日
民族統一戰線在目前階段的任務」一文,即稱﹕要「
號召全國人民實行三民主義……共同一致為民族獨
立,民權自由,民生幸福這三大目標而奮鬥」。新華
日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社論上,也說﹕「三
民主義之目的,實為求得民族獨立,民權自由,民生
幸福。」當時國民黨人對這種說法,並沒有注意,
即使注意了,也隻認為是對三民主義認識不清罷了。
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四月,中共中央委員會
為發展國民精神總動員發表一篇告全黨同誌書,其中

關於真假三民主義的解釋,比洛甫所說更為明顯具
體。他們認為真正三民主義是「民族獨立、民權自由
、民生幸福」。是何意義?解析如下﹕

  以言「民族獨立」。共產黨所謂「民族獨立」,
從字麵上看,好像是整個民族對外求獨立;但是一
究其實際,則是對內求獨立,而不是對外的獨立;是
漢滿蒙回藏各族分離開來各自獨立,而不是各族團
結起來在國際社會爭取獨立。所以他們「獨立」的另
一名詞就是「自決」。中共根據史達林所說﹕「民
族自決的真正意義,是殖民地半殖民和其他被壓迫民
族完全分立的權利,是各民族的獨立的國家的存在
權利」。根據這「經典」,他們更露骨的說﹕


    被壓迫民族應從心所欲的組織起來,他有權
按自由的原則,去組織自己的生活,他有權與其他
  民族為聯邦關係;民族是完全可以分立開來,而
且都是一律平等的。……這一種所謂民族自決權與


  某些改良主義者口中所說的「民族自治權」不同
,蓋僅僅獲有民族自決權的少數民族的全部政權,
  依舊是掌握在統治民族的手裏……因此一個民族
,要想在國際主義旗幟下聯合起來,就必須先有完
  全的民族自決權,那才可能。(註七六)


換言之,就是要中華民族的少數民族從中國分裂出來
,再「在國際主義旗幟之下聯合起來」。這是中共
的所謂「民族自決與民族獨立」。因為其民族獨立是
站在這種基礎上,所以首先對於國民黨的民族主義
提出反對。

  毛澤東在答美記者史諾的談話中說﹕「我們的政
策恰恰與國民黨施行的政策相反。南京的原則是大
漢族主義,我們的政策是絕不含糊的民族自決。……
我們不變更的反對大漢族主義。」「我們反對日本
對朝鮮人、台灣人、中國人、蒙古人的政策;同時也
反對國民黨對蒙古人、西藏人、回人和其他少數民
族的政策。」「甘肅、寧夏的回人,已經在組織他們
自己的自治政府。蘇維埃不僅不去幹涉他們的這種
合法的民族向上心,並且恰恰相反,深深地鼓勵他們
。這正和南京所施行的政策處於相反的方向。」毛
又說﹕「在蘇維埃政府之下,這些少數民族可以享受
他們自己『獨立』的文化、經濟、政治和社會。」(
註七七)毛澤東的話,對照當前中共少數民族政策,
即可知其全屬謊言,可是在當時,還沒有人能看到
中共真實的少數民族政策為何,因此,對於很多人,
尤其是少數民族,頗能發揮統戰的功能。


  以言民權自由,所謂「自由」,有個人自由與國
家自由。中山先生從事革命四十年,其目的,就是
在於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個人自由固需要國家來
保障,而在國家還沒有獨立自主,尤其當抗戰時期
,國脈民命猶麵臨嚴重威脅的時候,求國家自由更重
於個人自由。可是,共黨在此時不向日帝爭國家自


由,卻極力向政府爭「民主」與「自由」,是即稱為
「民權自由」。它的十大綱領說﹕「全國人民,除
漢奸外,皆有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及
武裝抗敵之自由」;並且這種自由要有「高度性」
,要有「絕對性」,要「讓人民自動的武裝起來,準
許民眾自動參加抗戰」。吾人研究歷史,可知雖在
抗戰時期,當時政府仍注意人民自由問題。像在「抗
戰救國綱領」中,既曾明白規定﹕「在抗戰期間,
於不違反三民主義最高原則及法令範圍內,對於言論
出版集會結社,當予以合法之保障」(第二十六條
)。而共黨所要求的自由,不是法令範圍內的自由,
而是「高度性」、「絕對性」自由。當時毛澤東即
大聲疾呼﹕



    爭取政治上的民主自由,為保證抗戰勝利的
中心一環。抗戰需要全國的和平與團結,沒有民主
  自由,便不能鞏固已取得的和平,不能增加國內
的團結;抗戰需要人民動員,沒有民主自由,便無
  從進行動員。(註七八)

  按照這一段話,它指出﹕如果不給共黨民主自由
,他們就不幫助抗戰,因此也就不能保證勝利。在
全麵抗戰時期,政府不是需要團結嗎?要團結非得接
受他們的「民主自由」不可,否則就不同你和平!
抗戰時期,政府不是需要動員民眾嗎?要動員民眾就
非得接受他們的「民主自由」不可,否則就不讓你
動員民眾。也可以說﹕共黨的「民權自由」,實際上
已成為它攻擊政府的武器。


  以言民生幸福。國民黨革命的出發點就是求民族
的生存,中山先生手訂「建國大綱」更明白規定「
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抗戰時期,雖當國家財政極為
艱困之際,國民黨八中全會仍通過「三年建設計劃
大綱」,其主要點就是側重經濟建設,關於財政、金
融、交通、工業、礦業、農林水利、社會各方麵,

均有詳細具體規定。


  在社會建設方麵,尤其希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安定人民生活,以鞏固戰時社會秩序,增進人民幸
福。而中共所以在「民生」之下,加上「幸福」二字
,卻另有目的。共產黨的所謂民生幸福,其具體原
則是改善民生,而改善民生的具體辦法,就是「加薪
加餉」和「減租減賦」八個大字。他們為什麼要把
「加薪加餉」和「減租減賦」八個大字聯在一起?共
黨作者莫煙在「抗戰期間的民生問題」這本小冊子
裏有很好的解答。它說﹕「打開窗戶說亮話,要希望
現在的政府機構,來注意改善民生問題,無異與虎
謀皮。……所以目前全國人民所需要的,所迫切要求
實現的,是一個抗日的民主政府」。「總之,為要
徹底改善民生,則民主的國防政府,應當即速建立起
來。」(註七九)此所謂「民主的國防政府」,即
指有共黨參加的「聯合政府」。


  由上述可知,共黨的第二步,就是要肢解。肢解
的方法是「一分為二」,將一個三民主義劃分成新
、舊三民主義,真、假三民主義,徹底的、不徹底的
三民主義和革命的、不革命的三民主義。這樣劃分
三民主義的目的,就是要變換三民主義的內容,使三
民主義其名,而馬列共產主義其實。而且說,你國
民黨堅持的三民主義,是舊的、假的、不徹底的、不
革命的三民主義,而我共產黨所要為它奮鬥的三民
主義呢?是新的、真的、徹底的、革命的三民主義。
這樣,對於共黨為何要為實現三民主義而奮鬥的問
題,在邏輯上便能言之成理了。不過,這「理」是曲
解的「歪理」,而不是真「理」。


中華民國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國父與俄羅斯共產黨代表越飛發表

「孫越聯合宣言」

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
埃製度,事實上均不能引用於中國
,因中國並無可使此項共產主義或
蘇維埃製度可以成功之情形存在之
故。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意。

三民主義是反共的主義!!
三民主義是抗俄的主義!!

三民主義之國策為
國家至上!!
民族至上!!
驅逐俄帝!!
光複北疆!!




  3消滅三民主義

  共黨最後的目的,當然就是要消滅三民主義,上
述共黨對三民主義的混同和肢解,隻是達到消滅三

民主義的過程與手段而已。毛澤東說得很明白﹕

    共產黨決不拋棄其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思
想,他們是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階段,而達到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階段。共產黨有自己的黨綱
政綱,其黨綱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這是與三民
  主義有區別的,其民主革命的方式,比任何黨派
為徹底。……我們的做法,並未超過資產階級民主
  革命基本範疇的私有財產製度,在現在的抗戰階
段與戰後徹底「民主共和國」的階段,都是資產階
  級民主革命任務的階段。而在中國任何忠實的馬
克思主義者,他是同時具有現實實際任務與將來遠
  大理想兩種責任的,並且應該懂得,隻有現時實
際任務獲得盡可能的完成,才能有根據有根基的發
  展,到將來的遠大理想階段去。所謂遠大理想是
什麼?就是共產主義,這是人類最美滿的社會製度
  。(註八○)


  這一套說法,即來自共黨理論的所謂「階段革命
論」。共黨將共產主義運動分為兩階,第一階段為
「民主革命」,亦稱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第二
階段為「社會革命」,亦稱「社會主義革命」。資
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依據是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故稱
民族民主革命。共產黨為了奪取政權,它必須參加
資產階級的民族民主革命,而以建立所謂「民主共和
國」為目標,因此,在此時期,它不能以共產主義
為主張,即如毛澤東所說,它不「超過資產階級民主
革命基本範疇的私有財產製度」,它與資產階級民
主政黨一樣主張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所不同的是,
資產階級以民主政黨民主主義為目標,而共黨則以
民族主義民主主義為「最低綱領」。共產黨的目的,


是要通過最低綱領以實現「最高綱領」,此最高綱
領,即馬列共產主義。因此,共黨必須奪取政權以後
,才算進入「社會主義革命」,那是屬於第二階段

的革命。共黨宣佈「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所必需」
,這「今日」,即指「民主革命」時期而言。「明
日」的中國呢?在共產黨人心目中,那時「必需」的
就不是三民主義而是共產主義了。三民主義之消滅
,那是必然的。共黨的做法,觀夫一九四九年中共建
立政權以後,不但不許信仰三民主義,而且不許講
述或傳播三民主義,這不就是很明顯的事實?


■ 參、對中共曲解三民主義之駁正

  (一)對中共學界曲解民族主義之駁正

  中共學界對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曲解主要有三﹕

  1稱民族主義是「資產階級民族主義」﹕中共稱
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團體為「資產階級革命的主派
」,則其民族主義自然也就被名為「資產階級民族主
義」了。孫先生曾借用法國大革命時所倡的自由、
平等、博愛與林肯所倡的民有、民治、民享來解釋三
民主義,大陸學者張磊竟因此斷論說﹕「十分明顯
,西方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構成了孫中山的民族解放綱
領~~民族主義的主要來源了內容。」(註八一)
進而認定,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根本就是「資產階級
民主主義思潮的組成部分」。(註八二)


  按民族主義運動固然是近代的產品,但民族主義
本身乃是人類群體生活中的自然表現,也可說是自
愛的擴大。所以,當代研究民族主義極負盛名的學者
漢斯(Carlton J.H. Hayes)就指出﹕「史前世界
就充滿著民族主義者」。其與階級何幹?即使在一個
有明顯階級對立的族國,民族主義的訴求必然超越

階級,大戰時代是最好的明證。所以另一位民族主義
研究者黑茲(Fredrick Hertz)說﹕「民族主義業
已證明比其他任何政治信念更為有力」。(註八三)
因此要把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解釋為(資產階級民族
主義),顯然不符歷史史實。


一個民族是一個具有相同語言文字、相同風俗習慣以及
相同興衰命運的人群。在一個民族中,有富人,有窮人。
人的貧富與人的智能、勤惰、機運有密切關係。
一個人的勤惰是自己意誌可以控製的,但是
一個人的智能是天生的,不可控製,
一個人的機運部份可能是他人造成的,部份可能是天然的。
我們可以協助貧困的人,幫助貧困者進學,為貧困者提供就
業機會。同時,對富有者徵以累進稅,如此
富有者對社會承擔較大比例之財務責任,
貧困者有機會脫貧變為富有者,兩全其美。

在社會中鼓吹貧富對立,煽動階級鬥爭,
這是叛逆行為!!
這是亡國之道!!

民族包括富有者,民族包括貧困者,
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這不是矛盾的嗎?
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這不是在搞階級調和嗎?
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這不是在突出資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嗎?
共產黨人要興無滅資!!
這些中共歷史「學者」的無產階級立場飛到那裏去了!!

當民族麵臨生死存亡關頭時,全國不分貧富,全國不分地域,
全國不分老少,都要奮起抗戰!!首先奮起者是不必為生活
憂慮的人,就因此定性為「資產階級民族主義」!?
「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是一句自相矛盾的話,
「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倡言者是一群亡國奴!!!


  2稱民族主義沒有反帝內容﹕中共學界稱孫中山
的民族主義缺乏「明確的、堅決的、徹底的反帝內
容」,(註八四)這是不正確的說法。

  孫中山的演講談話,向來視對象、時、地而有
不同的側重,但最終目的無非在族國的富強,即使
在聯俄容共以後,孫中山手訂的建國大綱還是要強調
「建設之首要在民生」、「其次為民權」、「第三
為民族」,其強調民生建設依舊,並未忽視族國的自
由平等,事實上,近代民族主義運動原本就是來自
對帝國主義的抗爭,民族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理之當
然。


  中共學界認為孫中山「對帝國主義列強抱有輕
信和幻想,甚至發表過一些妥協性的言論,如要求
國際協助,發表宣言保障外人既得權益等。」(註八
五)事實上,這顯然是孫中山策略的運用,也是民
生、民權、而民族的一貫態度。就當時環境而言,沒
有列強的資本者技術,無能發展民生?假如當時國
內政治安定,孫中山的「國際共同開發中國實業」的
主張,極有可能成功。而孫中山所以主張國際共同
開發,目的就在使列強相互牽製,不致受帝國主義之
害。其既倡導世界大同,又反對世界主義,就是在
警告人們不要抱有幻想,小心提防帝國主義。


中共學界認為孫中山「對帝國主義列強抱有輕
信和幻想,甚至發表過一些妥協性的言論,如要求
國際協助,發表宣言保障外人既得權益等。」

孫中山的「國際共同開發中國實業」的
主張,極有可能成功。而孫中山所以主張國際共同
開發,目的就在使列強相互牽製,不致受帝國主義之
害。



  3稱民族主義具有大漢族主義與種族主義色彩﹕
中共學者批判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具有大漢族主義與
種族主義色彩,主要依據「血統」與「同化」兩方麵


  大陸學者認為孫中山「把血統誇大為民族形成
的首要因素,……實際上是為種族主義提供了理論
依據……忽視或抹煞了少數民族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
意義。」(註八六)

  雖然,在辛亥革命以前,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曾有
若幹以種族主義立論的偏激反滿言論,但並非孫中
山的思想。因為孫中山於民國五年在東京紀念民報創
刊一週年的部分講詞,談到﹕「兄弟聽見人說,民
族革命是要盡滅滿州民族,這話大錯。……民族革命
的原始,是不甘心滿州人滅我們的國,主我們的政
。……我們並不恨滿州人,是恨害漢人的滿州人」。
民國十二年孫中山手著『中國革命史』中再三申述﹕
「餘之民族主義……對於滿州,不以複仇為事,而務
與之平等共處於中國之內,此為民族主義對國內之
諸民族也」。(註八七)因此,「平等共處」焉能解
釋為「大漢族與種族主義」呢?


  中共學界批評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對內主張以漢
族為中心的同化政策,顯然忽視或無視於少數民族
之說法,這也不合歷史事實,因為漢族佔全中國百分
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以漢族為中心」的同化觀念
,在孫中山有關民族主義的演講中雖確偶有出現,但
孫先生不僅倡國內諸民族平等,並且承襲傳統文化
中「以大事小」的精神。民國八年孫中山手著的「三
民主義」的簡篇中曾明示﹕


    大漢族光複,滿清傾覆,不過隻達到民族主
義之一消極目的而已,從此當努力猛進,以達民族
  主義之積極目的也。積極目的為何?即漢族當犧
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
  回、藏之人民相見以誠,合為一爐而冶之,以成
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斯為積極之目的也。(
  註八八)

這樣的民族主義是體現重視少數民族,並非大漢族主
義與種族主義者。中共之要歪曲民族主義,其目的

是想將民族主義歸結為「依靠中共的幫助,孫中山的
民族主義才以自由統一的(各民族自由聯合的)中
華民族,作為解決國內的民族問題的準則」(註八九
)以凸顯中共才是正統。



(二)對中共學界曲解民權主義之駁正

  中共對於民權主義的曲解,重點集中在批判民權
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缺乏徹底實現人
民權力的內容」以及「局限的自由觀與平等觀」。

  1稱民權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依據中
共的說法,西方民主思想是屬於「資產階級」的,
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應予否定,而孫中山的民權主義
思想主要淵源於西方,因此必須打倒。所以說﹕「
孫中山雖然全麵地批判了封建專製,但用的是資產階
級共和製的準則,僅在當時具有重大的啟蒙意義而
已」。(註九○)並批評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未曾包
涵深刻、明確的反封建內容」,所以沒有能進一步
理解封建專製的政治基礎~~地主階級,「從而也就
不可能把打翻這個封建勢力作為國民革命的真正目
標」。(註九一)這顯然是抹煞事實,蓋孫中山以平
均地權作為國民革命目標之一,早在同盟會成立之
前。民前七年(一九○五)正月,孫中山重訂致公堂
新章要義中便標明,以「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創
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同年六月,在中國同盟
會員盟書及次年的同盟會總章,均一再重複斯言。

  又基於要論證「中共才是正統」之目的,中共學
界竟把孫中山有關民權主義思想的發展,說成「在
中國共產黨與國際無產階級的幫助下,才⊕以革命精
神重新闡釋了民權主義,使它反映了歷史的特點,
獲得了新的生命」。理由「不僅是因為資產階級共和
國方案的破產」,迫使孫中山「重新檢驗民權主義
,還由於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到來,向革命民主派
的政綱提出了一係列的要求。民權主義必須在自身
[78]


  上述說詞,不合史實,蓋孫中山思想的重要論著
,早在中共出現之前業已完成,其中包含三民主義
本、孫文學說、民權初步等,都完成於民國六年。五
權憲法的演講雖然發表於民國十年,但觀念早在民
國前六年(一九○六)東京民報發刊周年紀念演講中
業已提出,較早的手稿很可能與三民主義同毀於陳
炯明叛變。而中共學界竟改稱孫中山有關民權主義思
想的內容,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綱領的勝利,無非是
強調隻有中共的發展繼承之下,才能將「資產階級民
主主義」過渡到「無產階級專政的新民主主義」。


  2稱民權主義是「缺乏徹底實現人民權力的內容
」﹕中共學界批評民權主義「捨本逐末」與「低估
群眾」。所謂「捨反帝反封建之本而逐政體方案之末
」,認為孫中山沒有對「資產階級民主製度的主要
構成部分採取否定的態度,而隻是希冀矯濟它的『弊』
、『窮』,……因而缺乏徹底實現人民權力的內容」
(註九三)。這顯然是要說明,隻有中共所實行的「
人民民主專政」才是「徹底實現人民權力的內容」

  其次中共批評孫中山低估無產階級的群眾力量而
高估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
,因此期望有產階級來喚起民眾,領導革命是辦不到
的,隻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才有可能徹底實現人
民權力。事實上,俄共、中共難道都是無產階級群眾
所領導的嗎?既然如此,為什麼共黨要自命為無產
階級的先鋒隊?為什麼列寧要求職業革命家?由他們
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實際上是利用群眾,以徹
底實現共產黨人的權力,而不是實現人民的權力。(
註九四)


俄共、中共的當權派都不是無產階級群眾,
都不是從低收入家庭成長的窮人。

俄共、中共的當權派都是職業的「革命家」
,都是從小康家庭成長的中產者,

俄共、中共的當權派都是利用貧困的農民為
共產黨奪權。奪取政權之後貧農仍然是貧農
,奪取政權之後,共產黨徒變為赤色資本家
,變為騎在人民頭上的老子黨與太子黨!

在貧農眼中看共產黨是過河拆橋、兔死狗烹
,就是這麼一點小竅門!
96,05,28,18,35


  3稱民權主義是「局限的自由與平等觀」﹕中共
學界批評中山先生民權主義的自由觀與平等觀,局
限於政治法律的領域,而不及社會經濟基礎。就自由
而言,大陸學者引用列寧的話來佐證說「資產階級
民主主義的自由,隻是紙上的自由,而不是事實上的
自由。因為舉行集會需要場所,而高樓大廈卻是私
有財產」。(註九五)因而它是帶有鮮明的局限性。
事實上,孫中山有關社會經濟的討論很多,希望政
治革命、社會革命一次完成,而中共故意避開不談。


  就孫中山的平等觀,中共學界同樣認定其是受著
「歷史的、階級的局限」,認為孫中山「片麵地誇
大了自然稟賦對天生的不平等的作用,勢必把人們的
聰明才力視為一種純粹先驗的素質」。(註九六)
這又是馬克思主義教條,意圖否定自然的不平等,由
是可以消弭分工,也就祛除了階級的根據。所以中
共學界要說﹕「在共產主義理性王國中就不存在著人
們間的知識上的懸殊狀況,因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
動的差別業已消除。」(註九七)儘管今天少數大陸
學者仍然保有這樣的想法,但這顯然缺乏經驗與邏
輯的基礎。



\  (三)對中共學界曲解民生主義之駁正

  中共對於民生主義曲解的重點,大致可分為﹕1
稱民生主義為「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綱領」,2稱
民生主義「缺乏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3認為孫中
山未能明確理解經濟問題。


  1稱民生主義為「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綱領」﹕
依馬克思主義教條,歷史的發展是由資本主義而社
會主義(共產主義),因此,民生主義必須被解釋為
資本主義,而資本主義必須被埋葬,最後才由中共
來繼承發展。


  2稱民生主義缺乏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大陸學
者為了抬高中共的身價,曾一再表示「耕者有其田
」的主張,是在中共協助下提出的。他們還說中共所
推行的所謂「新民生主義的經濟」﹕

    是符合於中山先生的原則的。中國共產黨在
一開始便十分重視如何解決作為民主革命核心的農
  民土地要求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堅持用革
命的辦法來領導農民運動,來解決土地問題,來實
  現「耕者有其田」。(註九八)



事實上,中共所推行的「土改」政策與中山先生所主
張的「平均地權」和「耕者有其田」政策,是完全
大異其趣的。第一、中共所推行的是共產主義,以消
滅私有財產為宗旨;而中山先生所主張的民生主義
,以解決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為目標,容許私有製度的
存在。第二、中共沒收全大陸的土地,農民隻有土
地的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是道道地地的土地國有;
而「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根本目標,是耕地農有。
第三、中共用清算鬥爭地主的手段,解決土地問題;
而民生主義的土地政策,完全使用和平方法,解決
土地問題。第四、中共實施「土改」的結果,使農民
都變成農奴,終日在集體農場當牛馬;而「耕者有
其田」政策,則使農民都擁有自己的土地,人人都能
豐衣足食。因此以暴力的階級鬥爭來解釋民生主義
是不對的。

  3稱中山先生未能明確理解經濟問題﹕為了解決
中國工業化問題,
中山先生提出「節製私人資本」
與「發達國家資本」。
大陸學者也加以曲解和否定﹕
第一、他們認為中山先生在國體問題上始終不曾認
識到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性,這一缺陷反映在社會
經濟綱領中,就使得進行「節製資本」和「發達國
家資本」的國家的性質缺乏明確的界說。第二、他們
批評中山先生所提有關資本課題的主張具有主觀社



會主義色彩。(註九九)第三、他們批評中山先生為
了避免將來發生「社會革命」,想乘中國資本主義
尚未高度發展的時刻,採取預防的措施,是一種反動
的「空想」。(註九九)第四、他們認為中山先生
把一切用於生產的資料和工具,當作資本的看法是「
完全謬誤的」。(註一○○)


  事實上,中山先生是最能明確理解經濟問題的,
他所提的節製私人資本和發達國家資本的方法,具
有重大意義,第一、這兩個方法能避免「文明的惡果
」,防資本家壟斷之流弊。第二、中山先生把「國
家資本主義」作為迅速擺脫「不發達」狀態和實現「
實業主義」的有力手段。(註一○一)

  民生主義的內涵除了土地和資本問題外,尚包括
食、衣、住、行問題,而中共卻甚少或不提食、衣
、住、行問題,不提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認為解
決了土地和資本問題,食、衣、住、行問題自然可
獲得解決。其二、中共統治大陸四十多年來未能解決
大陸人民的食、衣、住、行問題,如大陸學者敢以
公開介紹中山先生所提解決民生問題的辦法及其重要
性,極易引起大陸人民對中共政權的不滿。


■ 肆、小結

  總之,中共在評價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時,
採取一分為二的方法,也就是在肯定之餘,不忘指
出其缺點和局限性。例如,在肯定中山先生為「資產
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
家」和「中華民國的創始人」時,批評
他帶有資產階級革命的軟弱性和妥協性。
(孫中山鄙視俄羅斯之蘇維埃製度!!
 共產黨瞎吞俄羅斯之亡華謀略!!
 共產黨帶有無產階級的奴才性!!

又如,將三民主義區分
為新、舊三民主義,批評「舊三民主義」的缺點和肯
定「新三民主義」的優點,在在突出「共產主義」

和「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實際上,這種主觀的
願望,極易為事實所粉碎。因為經過四十年的實踐
檢驗,試問民權主義主張人民有言論、信仰、行動、
出版、結社、遷徒等自由,大陸人民是否享有?民
權主義主張以推翻專製製度始,以建立主權在民的民
國終,至今中共仍舊推行專製獨裁的統治,這又該
如何解釋?民生主義的目的在於解決人民的食、衣、
住、行問題,中共政權究竟解決了多少?這一切足
以說明共產主義的招牌已失靈了。


註釋

註 一﹕吳安家,「對辛亥革命的評價」,『中共史
學新探』,初版(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
    十二年九月初版),頁一七六~一八○。

註 二﹕「中國史學會」主編,『辛亥革命』敘言(
一~八冊)(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一
    ~六頁。


註 三﹕張國淦,『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龍門聯
合書局,一九五八年)。

註 四﹕Edmund S.K. Fung, "Post-1949 Chinese
Historiography on the 1911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 (London), Vol. 4. No. 2.,
pp.181-215

註 五﹕同註一,頁一七六。

註 六﹕黎澍,『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五五年六月)。


註 七﹕吳玉章,『辛亥革命』(北平﹕人民出版社
,一九七三年八月)。


ROC30361">註 八﹕何香凝,『回憶孫中山和廖仲愷』(北平﹕
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五七年)。

註 九﹕陳旭麓,『鄒容與陳天華的思想』(上海﹕
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二月)。

註一○﹕『辛亥革命回憶錄』(北平﹕中華書局,一
九六一~三年)。


註一一﹕湯名節,「共匪籌備紀念辛亥革命之情況及
其陰謀」,『匪情月報』,民國五十年十月二十日出
    版,頁三三~三八,大致分工如下﹕「南
京臨時政府政治情況及中山先生被迫交出政權經過
    」,由「民革」主席何香凝擔任撰稿,「
辛亥前同盟會領導的反清活動以及對北洋軍閥的鬥
    爭」,由「民革」副主席程潛擔任撰稿。
「黃花崗起義親歷記」,由「民革」副主席熊克武
    擔任撰稿。「辛亥革命前後黃興的革命活
動及其與中山的分歧」,由「政協」常委李書城擔
    任撰稿。「關與黃興和興中會」,由「全
國人大代表」周震麟擔任撰稿。「武昌起義前後
    」,由「政協」常委張難先撰稿。「文學
社與武昌起義」,由「政協」常委李六如撰稿。

    「辛亥後孫中山在廣東的幾起幾落」,由「
民革」中常委陳劭先撰稿。「辛亥革命與華僑」
    ,由「民革」中常委陳其援撰稿。「辛亥
前同盟會在北方的活動」,由「全國人大代表」、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仙洲撰稿。「辛
亥伊犁獨立經過」,由「民革」副主席鄧寶珊撰稿。
    「秦隴辛亥起義紀實」,由「政協」委員
張鈁撰稿。「趙恒惕的起家及其失敗」,由「民
    革」中常委唐生智撰稿。「譚延闓統治湖
南始末」,由「民革」中委方鼎英撰稿。「中華
    革命黨山東反袁軍始末」,由「民革」中常
委寧武撰稿。「跟隨孫中山二十年的回憶」,由
[84]

註一三﹕同註一,頁一七八。

註一四﹕同註一,頁一七八。

註一五﹕香港『大公報』(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

註一七﹕Li Xin, "The Project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Modern China (Lon-
        don October 1979), Vol. 4, No. 2, pp.
531-534.

註一九﹕同註一,頁一八二。

註二○﹕同註一,頁一八三。

註二一﹕同註一,頁一八三。

註二三﹕劉耀,「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新華月報』(文摘版)(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八○年八月),頁七五~七八。

註二四﹕同註二二,頁六二~六四。

註二五﹕李澤厚,「二十世紀初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
思想論綱」,『歷史研究』(月刊)第六期(一九七
    九年六月十五日),頁一四~一七。

註二七﹕林鐵鈞,「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反封建思想」
,『中國史研究』第二期(北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一九七九年二月),頁四。


註二八﹕尚明軒,『孫中山傳』(北平﹕北平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三月),頁八三,複旦大學歷史係中國
    近代史教研組編著,『中國近代簡史』(上
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五月),頁三一一~三
    一二;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六四年),頁一七。

註二九﹕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平﹕人民出版社,一九
    六四年),頁二五三。


註三○﹕尚明軒,『孫中山傳』,頁一六○。

註三一﹕同註三○,頁一二六~一二七。

註三二﹕吳熙釗、嚴石、王樂天,「論孫中山的唯物
主義宇宙發展觀」,『中山大學學報』第四期(一九
    七九年),頁一一七~一二三。

註三三﹕『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撰,「愛國主義是
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精神力量」,『人民日報』(一九
    八一年三月十九日)。

註三四﹕同註一,頁一八二~一八九。

註三五﹕同註一,頁一八二~一八九。

註三六﹕同註二二,頁六三~六四。


註三七﹕YU-FA CHANG,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 Rrtrospec-
       tive after 70 Years."『辛亥革命研討會論
文集』,頁三八七~四○八;另見章開元,「就辛亥革
    命性質問題答台北學者」,『近代史研究』
第一期(一九八三年一月出版),頁一六三~一六四
    。

註三八﹕張玉法評﹕「章開元、林增平主編『辛亥革
命史』」,『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中共書籍~
    ~』,(台北﹕國史館編印,民國七十五年
六月出版),頁一四六~一六九。

註三九﹕同註三八,頁一五一。

註四一﹕錢穆,「中國社會之剖視及其展望」,『政
學私言』,(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五月,
    二版)。


 自由人註以上為 第一節 對辛亥革命的曲解
以下為 第二節 對孫中山先生的曲解

註四二﹕陳木杉,「近年來中共對中國現代史的研究
概況」,『中國論壇』第二四五期(民國七十四年出版
    ),頁一九~二一。

◎ 8812211943始
◎ 自由人註
◎ 
◎ 上麵的註四二
◎ 原書為「頁一九二一。」
◎ 更正為「頁一九~二一。」
◎ 
◎ 參考同書第四三一頁,第三五項,做此更正。
◎ 
◎ 8812211945止

註四四﹕張其昀主編,『國父全書』(台北﹕國防研
究院,民國四十九年三月出版),頁三五二~三五七
    。

註四五﹕同註二,頁一八六~一八七。

[88]

註四八﹕陳旭麓,「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與改良」,
『歷史研究』第六期(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
    ),頁一九。

註四九﹕章開元,「解放思想,實事求事,努力研究
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史叢刊第一輯』(北平﹕
    中華書局,一九八○年九月出版),頁四。

註五一﹕方誌欽,「論孫中山和黃興的關係」,『辛
亥革命史叢刊第一輯』(北平﹕中華書局,一九八○
    年九月出版),頁三三。

註五二﹕薛君度,『論黃興與辛亥革命史叢刊第一輯
』(北平﹕中華書局,一九八○年九月出版),頁五
    一。

註五三﹕同註一○,頁三九及同註一一,頁五一~五
二。


註五四﹕邵傳烈,『孫中山』(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年十月出版),頁九三~九六。另見黎澍,
    『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政治』(北平﹕人民
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六月出版),頁九一~九四。

註五五﹕同註三,頁四四五。


註五六﹕同註三,頁四四六。


註五七﹕胡繩武、金衝及,「孫中山在臨時政府時期
的鬥爭」,『歷史研究』第二期(雙月刊)(一九八
    ○年四月十五日),頁六四~六五。

註五八﹕徐梁伯,「應該重新評價『孫中山讓位』」,
『社會科學戰線』季刊第四期(一九八○年出版),
    頁一六六~一七二。


 自由人註
 
    以上為 第二節 對孫中山先生的曲解
 以下為 第三節 對三民主義的曲解
 
 以下的「同註一」,
 應視為「同註五九」,
 餘類推。
 


註五九﹕王章陵,『共黨戰略與策略』,第一版(台
北﹕光陸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一日),頁七六
    。

註六○﹕同註一,頁七七。

註六一﹕樊芾棠,『中國共產黨曲解三民主義的分析
』,(建國公論社,民國二十九年二月),頁七。

註六二﹕毛澤東救國言論集,(新華日報館,民國二
十八年印行),頁二九四。

註六三﹕陳伯達,『三民主義概論』,(中國文化社
,民國二十八年二月出版),頁一。


註六四﹕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三民主義研究提綱,「中
共對於三民主義之曲解」,(中央調查統計局,民
    國二十九年六月一日印)。

註六五﹕同註五,陳伯達前引書,頁二六~四三。

註六六﹕同註五,陳伯達前引書,頁五二~五三。

註六七﹕同註五,陳伯達前引書,頁六五~八五。

註六八﹕同註四,頁二九四。


註六九﹕同註三,樊芾棠前引書,頁七。


註七○﹕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冀魯豫書店,民國
三十二年印行),頁八~一○。

註七一﹕同註一二,頁八~一○。

註七二﹕趙元明編,『毛澤東、舊三民主義與新三民
主義、論三民主義』(大眾書局,民國三十五年出版
    ),頁七。

註七三﹕同註一四,趙元明前引書,頁七~九。


註七四﹕孟東波,「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講授大綱
,(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學院,民國三十年油印),
    頁四。

註七五﹕邱維廉,『與中國共產黨論三民主義』,(
勝利出版社,民國三十一年出版),頁九~一○。

註七六﹕同註一七,邱維廉前引書,頁五二。

註七七﹕同註一七,邱維廉前引書,頁五二。

註七八﹕同註一七,邱維廉前引書,頁六四。

註七九﹕同註一七,邱維廉前引書,頁六八~七四。


註八○﹕毛澤東,「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目前階
級的任務」,民國二十六年五月發表。

註八一﹕張磊,『孫中山思想研究』,(北平﹕中華
書局,一九八一年八月)頁一九。

註八二﹕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三○。


註八三﹕朱堅章評「張磊著孫中山思想研究」,『中
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二輯(台北﹕國史館編印,民
[91]

註八四﹕同註二五,頁二九。

註八五﹕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三一~三二。

註八六﹕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五二~五四。

註八七﹕同註二五,頁三二。

註八八﹕同註二五,頁三三~三四。

註八九﹕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二○。

註九○﹕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七○~七一。

註九一﹕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七六。

註九二﹕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七八。

註九三﹕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八四、一一四。

註九四﹕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八四。

註九五﹕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九一。

註九六﹕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八七。

註九七﹕同註二三,張磊前引書,頁八九。

註九八﹕李澤厚,「論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
『歷史研究』(月刊)(一九五六年十一期),頁四
    七~四八。


註九九﹕張磊,「試論孫中山的社會經濟思想~~關
於民生主義的研究」,『近代史研究』第二期(北平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年),頁
一六○。

註一○○﹕李新主編,『中華民國史』第一編(北平
﹕中華書局,一九八一年)頁三四六。

註一○一﹕同註四○,頁三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