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花正果滿人間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正文

半殖民地半封建史觀公式

(2009-03-16 02:19:26) 下一個

第二節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史觀的公式

  中國大陸史學界依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史觀
」來改寫「中國現代史」與「中華民國史」,其對
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問題的探討,表現在對中國近代
史基本脈絡和發展線索問題的討論中,而關於中國
封建社會究竟怎樣變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有的大陸
學者認為是由於外國資本主義侵入,有的則認為是
由於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如大陸學者劉
耀也根據馬列毛的論述,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包含著兩個意義﹕一是中國由獨立國變為半殖民地,
一是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社會。前者是中國
國家地位的變化,是外國資本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後
者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

  關於「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社會,是社會
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列寧說﹕

    馬克思也推翻了那種把社會看做可按長官的
意誌隨便改變的、偶然產生變化的、機械的個人結
  合體的觀點,第一次把社會學置於科學的基礎上
,確定了作為一定生產關係總和的社會經濟型態的
  概念,確定了這種型態的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
~~歸結於生產關係,把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
  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據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做
自然歷史過程。

<  因此,把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社會也歸結
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或者歸結於帝國主義和中
國封建主義相結合,那就會曲解社會經濟型態發展的
實際情況。(註六)

  而毛澤東對於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社會的
論述,就是以馬克思、列寧關於社會經濟型態的理
論為依據的,他說﹕


    中國從發生了資本主義經濟以來,中國社會
就逐漸改變了性質,它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了,變
  成了半封建社會,雖然封建經濟還佔優勢。這種
資本主義經濟,對於封建經濟來說,它是新經濟。
  同這種資本主義經濟同時發生和發展著的新政治
力量,就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政
  治力量。而在觀念形態上作為這種新的經濟力量
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並為他們服務的東西,就是
  新文化。沒有資本主義經濟、沒有資產階級、小
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沒有這些階級的政治力量,
  所謂新的觀念形態,所謂新文化,是無從發生的
。(註七)


  大陸學者胡繩對「中國半封建社會」的論述,亦
提出他的看法,他說﹕

    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所謂半
封建也就是半資本主義,不是完全的封建主義。~
  ~舊中國畢竟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而是半封建
半資本主義社會(註八)。

  至於中國如何由獨立國變為半殖民地,毛澤東說

    就中國言,帝國主義處在形成半殖民地這種
矛盾的主要地位,壓迫中國人民。中國則由獨立國
  變為半殖民。舊中國是一個被帝國主義所控製的
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反對中國獨立
  ,反對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就是中國的近
代史。(註九)


  大陸學者認為正是由於中國的國家地位變化和中
國經濟變化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變化,所以這兩種變
化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註一○)


  首先,中國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並不是同時開
始的。前者始於一八四○年鴉片戰爭的失敗,外國
資本主義的侵入。從這以後,中國一步一步地變為半
殖民地,成為國際資本主義的附庸,成為一個被壓
迫和被奴役的國家。後者則始於「十九世紀下半期」
,大約是從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近代資本
主義發生和發展,引起了社會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
意識形態結構的變化,中國才開始由封建社會向半
封建半資本主義社會過渡。(註一一)


  其次,中國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的各自發展進
程也不是同步的。前者是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人民
的壓迫了奴役,是使中國陷入深淵。後者則是中國封
建製度的日益衰落,資本主義經濟製度的發展和體
製的形成,是中國社會向前發展。中國人民反對帝國
主義強加給中國的殖民統治,反對地主階級的封建
統治,而不是反對中國資本主義化。(註一二)


  再次,改變中國半殖民地的國家地位,是一個爭
取民族獨立的問題。隻要打敗帝國主義的侵略,廢
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其在華特權,就可以立即解決問
題。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和同盟國一道
參戰,戰勝了德日意三個帝國主義國家,最後就結束
了這三個國家在中國的殖民勢力。據此,大陸學者
宣稱,中國最後取得民族獨立是在一九四九年「中華
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而照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
產力性質的規律,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
黨領導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在中國建
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才是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
社會。(註一三)根據此一論述,大陸學者把近代
中國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分為初期、中期和
後期三個歷史階段﹕(註一四)


  近代中國社會的初級階段(一八四○~一八九
五年)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封建製生產方式佔統治
地位。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經濟發達或比較發
  達的地區開始發展為手工藝資本主義,中國近代
資本主義剛剛發生,還沒有形成新舊生產方式的對
  立和鬥爭。這個階段中國基本上還是一個封建社
會。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通過其廉價的商品輸出
  和農產品掠奪,開始在沿海和沿江地區破壞的中
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
  展。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境內又爆發了
全國性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地主階
  級,在政治上造成了清朝中央統治權力的下移,
<

在經濟上造成了某些地區土地所有製和租佃製度的
  變化。這個階段城市手工藝生產也發生了變化。
那些同對外貿易有關和國內需求日益增長的手工產
  品,其行業生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那些無力同
洋貨競爭的手工藝品,其行業生產卻沒有得到應有
  的發展;隻是那些具有民族特點的手工業行業,
其產品沒有受洋貨傾銷的影響,還保持其原有的生
  產形態。在洋貨激烈的競爭下,行會組織對手工
業者的控製也鬆弛了。那些衝破行會組織束縛的手
  工工場變為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了。為了同洋貨
進行競爭,有些行業的工場主則要求採用動力機械
  ,把手工業資本主義變為近代資本主義。但是,


清政府為了維護其「崇本抑末」政策,既不設法製
  造動力機械,又嚴禁外國動力機械進口,堵塞了
手工業資本主義向近代資本主義發展。清政府隻準
  洋務派官僚興辦近代軍事工業,私人創辦的資本
主義近代工業在中日甲午戰爭以前並沒有取得合法
  地位。同這種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同時發生的新的
階級力量,就是現代資本家階級和現代雇傭工人階
  級的階級力量。同城市小手工業者經濟同時發展
起來的階級力量,就是城市小資產階級的階級力量
  。這是城市經濟的變化。在中日甲午戰爭以前,
中國資產階級才剛剛產生,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

  政治力量。因此,那時隻出現了反映資產階級要
求改革的呼聲,卻不能形成一種政治運動。從鴉片
  戰爭到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國內階級之間的鬥爭

、新舊之間的鬥爭,能形成有政治和經濟影響的運
  動,主要是以太平天國為代表的農民戰爭和具有
資本主義傾向的地主階級改革活動。而國家政權的
  變化,總是落後於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變化的。
在近代中國社會的初期階段,中國國家政權依然是
  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封建君主專製政權,但它已
保持不住原有的中央集權的統治而開始依附於外國
  侵略勢力,權力中心也開始轉到地方實力派手中
了。

  近代中國社會的中期階段(一八九五~一九二
七年)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體製
的形成,代表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同舊的封建主義生
  產方式的對立與鬥爭,中國才由一個封建社會變
為一個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社會。此一階段的中國社
  會經濟的主要情況,基本上不是自然經濟了,而
是商品經濟了。在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條件下,儘
  管不少地主也從事田場經營,但他們更多的是出
租土地,進行地租剝削和高利貸剝削,所以他們還

  是封建階級。而那些獨立經營田場的佃農,特別
是擁有土地的自耕農,由於他們的農業生活和經濟
  活動已經納入市場、交換和商品流通之中,他們
的經濟~~農民經濟既不是封建經濟,也不是資本
  主義經濟,而是處於這兩者之間「過渡階段」的
農村小資產階級經濟。受這種經濟決定,中國農民
  則是農村小資產階級了。由於農村小資產階級的
分化,中國農村也出現了為數較少的農村資產階級
  (富農)和為數不多的農村無產階級(雇工)。

這是中國變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社會農村經濟結構
  和階級結構的重要變化。城市經濟結構和階級結
構也發生了重要變化。這個階段,中國近代資本主

  義已經取得了合法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手工業同機器工業產品激烈競爭的歷史條件下,
  行會組織對手工業生產的控製則完全解體了。從
這以後,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反
  過來它又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內作業的興起。其
他行業,如商業、金融業、交通運輸業等等,除了
  那些個體小私有者之外,僱傭工人較多的企業也
發展和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了。隻有在這個時
  候,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體製才真正形成。同這種

資本主義經濟和城市小業主經濟一起發展起來的階
  級力量,就是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各種小資產
階級力量的發展和壯大。首先是資產階級及其知識
  份子,逐漸形成為一種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
史舞台,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反封建製度的鬥爭。戊
  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就是代表這種新興的資產階級
利益,企圖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製度來取代封建製
  度所進行的兩次鬥爭,一次是改良的,一次是革
命的。但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這
  兩次鬥爭都以失敗而告終。在辛亥革命以後,隨
著中國無產階級發展和壯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
  國革命的領導責任就落在這個階級的肩上。五四
運動是這個變化的分水嶺。自從中國無產階級肩負
  起中國革命的領導責任開始,中國革命的目的就
不再是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社會製度,而是經過新
  民主主義革命,先是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
製度,然後再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近代中國社會的後期階段(一九二七~~一九
四九年)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崩潰階
段。一方麵,國民黨取代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它
  沒有改變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反動統治
,中國社會製度還是原來的繼續和發展。另一方麵
  ,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
國人民,在全國農村開闢了一個又一個革命根據地


  ,並在這些革命根據地裏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的社
會製度。這種新的社會製度卻代表著中國前進的方
  向。毛澤東指出﹕這種新民主主義的社會製度是
「中國歷史上所沒有過的社會製度,即民主主義的
  社會製度,這個社會的前身是封建主義的社會(
近百年來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它的後身
  是社會主義的社會。」隻有經過這種社會製度,

「方能造成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真正基礎」。經過長
  期的曲折的鬥爭,最後新民主主義社會取代了中
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性質才發生了根本
  性的變化。~~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
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的徹底崩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中國人民完成了民主革命,接著又對農業、手工業
  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中國便
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註一五
  )


  有了以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史觀」的理論架
構之後,中共無論在編撰中共近現代史或中華民國
史即套用此框框作為教學與宣傳的指標。自從民國七
十三年(一九八四)中共在南京舉行了首次中華民
國史學術討論會之後,大陸史學界出現了一個民國史
的「研究熱」,大量的較高水平的專著不斷問世。
其中有著名民國史專家李新主編的『中華民國史』第
一篇、第二篇,有南京大學副教授張憲文主編的『中
華民國史綱』,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員孫思
白主編的『民國人物傳』,有南開大學焦靜宜等合著
的『北洋軍閥史稿』,有中南財經大學副教授劉繼增
著的『武漢國民政府史』,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張同新
著的『國民黨新軍閥混戰史略』,國防大學教師何理
的『抗日戰爭史』等。(註一六)


  然而這些所謂「較高水平的專著」經檢閱後,發
現它們仍無法擺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階級

鬥爭史觀,例如﹕李新主編『中華民國史』第一編全
一卷「中華民國之創立」上、下兩冊,係北平中華書
局印行,上冊一九八一年出版,下冊一九八二年出版
,共約七十餘萬言。(註一七)

  根據李新在「序言」所說,將中華民國分為創立
時期(一九○五~一九一一),民國成立後又分為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一九一二年一月~一九一二年三
月)、北洋政府時期(一九一二~一九二八)和國
民黨政府時期(一九二七~一九四九)。(註一八)

  又如張憲文主編的『中華民國史綱』,民國七十
四年(一九八五)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將整部「
中華民國史」分作六個時期,即﹕

  中華民國成立和北洋軍閥統治的開始(一九一二
年一月~一九一六年六月);北洋軍閥的分裂割據
和混戰(一九一六年六月~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國
民革命興起和北洋軍閥的傾覆(一九二四年一月~
一九二七年四月);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安內
攘外」政策(一九二七年四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八年抗戰,中華民國政權日趨衰敗(一九三七年七
月~一九四五年八月);中華民國的覆亡(一九四
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十月)。


  綜觀這兩部「中華民國史」的著作,字裏行間,
在在顯示一九○五~一九四九年的社會性質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指出此一階段的革命性質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宣稱此一時期的總路線是
「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的鬥爭」。(註一九)

  事實上毛澤東把戰國以後的社會說成封建社會,
而把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社會說成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會,顯為錯誤,歷史學者鄭學稼先生提出中肯的批
評,他說﹕


    實則﹕這個名詞(半封建社會)的真意,是
指當時的中國社會處於由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的過渡期,他(指毛澤東)不願用『過渡期』術
語,為著共產黨的戰略是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可是
  ,封建社會是指社會發展之一階段,「半」是一
個沒有確定內容的數量(譬如,一百的半是五十,
  十的一半是五)。在「封建社會」之上加了「半
」的形容詞,顯然是不通的。(註二○)


自從民國三十八年毛幫篡奪大陸政權以來,
中國大陸社會不是所謂「社會主義社會」,
三麵紅旗、總路線、大煉鋼、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這些都不是社會主義政策!!
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沒有這一套!!
這些都是土匪暴政!!

赤匪參加韓戰,對中國人洗腦,灌入反美觀念,消去抗俄意識;
赤匪執行敵國命令,徹底摧毀中國文明;

所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敵國利益辦事,

所以,

自從民國三十八年毛幫篡奪大陸政權以來,
中國大陸社會是俄羅斯奴才社會!!

自從民國三十八年毛幫篡奪大陸政權以來,
中國大陸社會是俄羅斯奴才社會!!

自從民國三十八年毛幫篡奪大陸政權以來,
中國大陸社會是俄羅斯奴才社會!!


◎ 
◎ 「奴隸社會」與「封建製度」
◎ 
◎ 
◎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奴隸社會?
◎ 
◎ 馬列的「唯物史觀」把人類歷史機械性的分為
◎ 一、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 二、奴隸社會、
◎ 三、封建社會、
◎ 四、資本主義社會、
◎ 五、社會主義社會、
◎ 六、共產主義社會。
◎ 
◎ 中共為了迎合馬列學說,把中國歷史上的夏朝至
◎ 春秋時代劃為所謂的「奴隸社會」,這段期間由
◎ 民國紀元前四○九四年至民國紀元前二三九○年
◎ (孔子卒年)。
◎ 
◎ 為了討論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奴隸社會?必須先對
◎ 「奴隸社會」做一個明確的定義!否則如果馬馬
◎ 虎虎的話,那麼甚至連今天的社會都可以被曲解
◎ 為「奴隸社會」!!
◎ 
◎ 首先參考《(新版)毛澤東選集大辭典》
◎ 張占斌、蔣建農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民國八十年十月第一版。
◎ 第八九九頁,定義「奴隸社會」如下﹕
◎ 
奴隸社會  亦稱「奴隸佔有製社會」。
以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並完全占有和剝
削直接生產者~~奴隸為基礎的社會。
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剝削人的社
會,有奴隸主與奴隸兩大對立階級。前
者由大土地所有者,大商人,高利貸者
組成,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和產品,並占
有奴隸本身。後者是被統治階級,毫無
人身自由,作為會說話的工具完全屬於
奴隸主所有,可任意買賣、懲處、屠
殺。多由戰俘、破產農民、小手工業者
組成。奴隸主為維護統治設立的軍隊、
法庭、監獄等暴力機構,形成了國家。
奴隸製國家有君主製和民主製兩種形
式。奴隸社會生產力比原始社會前進了
一大步,開始使用鐵器等金屬工具,科
學、文化、藝術也有較大發展。出現了
城市與鄉村、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
別。奴隸社會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其
產生的原因是由於生產力水平達到人們
能夠生產剩餘產品的程度,以後隨著私
有製的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奴隸社會
後期,階級矛盾尖銳,奴隸起義不斷,
奴隸來源枯竭,最終為封建社會所代
替。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奴隸社
會的產生和解體時間在世界各國不盡一
致。在中國,一般認為從夏代開始進入
奴隸社會,春秋戰國之交過渡到封建社
會。
◎ 
◎ 第二個參考為《辭匯》,陸師成主編,
◎ 台北市,文化圖書公司發行,
◎ 民國六十四年九月增訂第三十一版,
◎ 第二六六頁,定義「奴隸」如下﹕
◎ 
奴隸 供人使喚,沒有自由的人,叫做「奴隸」。
◎ 
◎ 由上述兩種對「奴隸」的定義,可以看出「奴隸
◎ 」的特點如下
◎ 
◎ 一、一個人,失去了自由,為奴隸主生產工作。
◎ 
◎ 二、此人的生命沒有保障,隨時可以被奴隸主當
◎   做商品般的買賣,甚至可能被奴隸主殺戮。
◎ 
◎ 三、悲慘的境遇代代相傳。
◎ 
◎ 由《毛選辭典》知道奴隸社會末期的現象為﹕
◎ 「奴隸起義不斷,奴隸來源枯竭,最終為封建社
◎  會所代替。」
◎ 
◎ 中共把夏朝至春秋時代規定為「奴隸社會」,
◎ 但是!這一段期間(夏朝至春秋時代)並沒有明
◎ 顯的一群人役使另外一群人!夏朝史籍不全,難
◎ 以考察,但是周朝春秋時代之史料非常完整!
◎ 
◎ 春秋時代並沒有一群世世代代被役使的百姓!
◎ 春秋時代是中共所規定的「奴隸社會」之末期,
◎ 但是!!
◎ 
◎ ●●春秋時代沒有「奴隸起義不斷」的事情發生
◎ ●●!!
◎ 
◎ 由春秋至戰國是因為周朝中央政府的管製力量衰
◎ 退,而致諸侯互相爭伐,故而變成戰國。
◎ 
◎ ● 由春秋變為戰國,與奴隸不奴隸完全無關!
◎ ● 所以春秋時代不是「奴隸社會之末期」!
◎ 
◎ 隻因為馬克思說過(西方的)歷史上有奴隸社會
◎ 的產生,於是中共便曲解中國歷史以迎合馬「鐵
◎ 嘴」!?
◎ 
◎ 作為一個有骨氣的人,不要如此削足適履!
◎ 作為一個堂堂中國人,不要如此屈辱祖先!!
◎ 


◎ 
◎ 中國歷史上真正具有世代階級烙印的時期為元朝
◎ ,元朝把其轄區內的人民分類為﹕蒙人、色目人
◎ 、漢人(南宋未能管轄的長江以北的中國人)及
◎ 「南人」(前南宋所轄長江以南的中國人)。這
◎ 種具有世代烙印並且有差別待遇的政策與奴隸製
◎ 度非常相似!(但未見買賣、鞭撻、驅策奴隸)
◎ 
◎ 自夏朝以至戰國結束的兩千年之間,中國社會為
◎ 封建社會。(不是奴隸社會!!)
◎ 
◎ 自秦始皇(民國前二一三二年)至元朝(民國前
◎ 六三一年)一千五百年之間,中國為中央集權的
◎ 君主製度社會。(不是封建社會!!)
◎ 
◎ 元朝(民國前六三一年至民國前五四五年)為劃
◎ 分階級的中央集權君主製度社會。(尚不足以構
◎ 成奴隸製度,因未見買賣、鞭撻、驅策奴隸)
◎ 
◎ 明朝、清朝(民國前五四四年至民國前一年)又
◎ 為中央集權君主製度社會。
◎ 
◎ 中華民國是「四萬萬人都當皇帝」的民主社會。
◎ 
◎ 共黨佔領區為「取消八億個大腦」的馬列社會。
◎ 
◎ 這些都說明自秦迄今沒有所謂的「封建製度」!
◎ 
◎  事實上中國的封建製度在秦始皇就已經廢止
◎ 了,也就是在兩千兩百年以前早已廢止。
◎ 以下是《三民主義》裏,談到早已廢止封建。
◎ 
◎>「中國以前的不平等,沒有從前歐洲的那麼利
◎>害。歐洲兩百多年以前,還是在封建時代,和
◎>中國兩千多年以前的時代相同。因為中國政治
◎>的進化早過歐洲,所以中國兩千多年以前,便
◎>打破了封建製度。」

◎>「周代以來封國建蕃的製度,與專製皇權和統
◎>一國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須加以改變。始皇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皇
◎>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讚同。廷尉李
◎>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全麵地推行郡縣
◎>製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
◎>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這些
◎>郡完全聽命於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轄下的
◎>地方行政單位。中央集權的製度,從此就確立
◎>了。」
◎ 
◎ 
◎ 中共說﹕「中國封建製度延續至民國三十八年
◎    ,經由中共的『土改』之後才消失。」
◎ 
◎ 歷史之史實為在兩千兩百年以前早已廢止封建
◎ 製度!
◎ 
◎ 為什麼會有這種兩千兩百年的差異?
◎ 這仍然要由「封建製度」的定義尋找答案。
◎ 
◎ 參考《(新版)毛澤東選集大辭典》
◎ 張占斌、蔣建農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 民國八十年十月第一版。
◎ 第九七六至九七七頁,定義「封建製度」如下
◎ 
封建製度  以地主佔有土地,殘酷剝
削農民為基礎的社會製度。它是繼奴隸
社會之後的第二個剝削製度。封建社會
的上層建築主要以等級製為主要特點。
我國的封建製度。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
權力,在這以下,設有各種官職,而且
等級森嚴,封建國家的實質是封建地主
階級對農民實行專政。封建社會佔統治
地位的意識形態,是以維護封建製度和

機車加速噪音。

宣揚封建思想、道德為特徵的。在舊中
國,幾千年來的政權、族權、神權、夫
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製度,
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繩
索。在封建製度下,農民完全沒有或擁
有很少的土地,他們受封建土地製度的
束縛,受地主的剝削、壓迫。地主階級
和農民是封建製度下兩大對抗階級。地
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壓迫,使階
級矛盾日益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封建統治階級不斷受到打擊。隨著人類
歷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封建製度的解
體是必然的,它終究會被新的社會製度
所取代。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了一
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製度。
◎ 
◎ 另外再參考為《辭匯》,陸師成主編,
◎ 台北市,文化圖書公司發行,
◎ 民國六十四年九月增訂第三十一版,
◎ 第三○八頁,定義「封建」如下﹕
◎ 
封建  舊時帝王以爵位、土地分封諸侯,
    建立臣屬的國家。
◎ 
◎ 「封建」顧名思義為
◎ 分「封」皇族、功臣,
◎ 並「建」立臣屬的國家。
◎ 
◎ 所以,封建主可以組織一個國內之國,
◎ 重點在於 ● 封建主擁有武力!! ●
◎ 
◎ 請注意﹕
◎ 封建主擁有土地, 及擁有武力!!
◎ 地主 擁有土地,但不擁有武力!!
◎ 
◎ 這是非常大的差別。
◎ 
◎ 封建主及地主都可以剝削其所有土地上的佃農,
◎ 此為二者相同之處。
◎ 
◎ 但是,
◎ 封建主可以割據,可以稱兵造反,
◎ 地主則不能以武力破壞社會秩序,
◎ 甚至,當共產黨的槍架在地主頭上時,地主沒有
◎ 絲毫的抵抗能力。
◎ 
◎ 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把武裝力量集中於中央
◎ 政府,因此避免了後世再度發生戰國群雄並立的
◎ 戰爭局麵。
◎ 
◎ 中共為了迎合馬列主義,把已經由秦始皇廢止的
◎ 封建製度詭稱為延續到現代才由中共消滅封建製
◎ 度,其託詞是隻要有土地、不管有沒有私兵,都
◎ 算是「封建」。這麼說來,歐美有許多國家容許
◎ 人民購置大片土地,那麼,他們還是在封建製度
◎ 階段!這就是
◎ 
◎ 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共存!
◎ 馬列「唯物史觀」的歷史階段論豈不是破產?!
◎ 
◎ 如果沒有兵權的地主,都算是「封建」,那麼,
◎ 這些馬列秀才豈不是在和毛澤東「槍桿子出政權
◎ 」的詭論唱反調嗎?!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